含羞草

来源 :大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ra_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羞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由于叶子会对热和光产生反应,受到外力触碰会立即闭合,所以得名含羞草。原产于南美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对土壤要求不严。花为粉红色,形状似绒球,讨喜可人。开花后结荚果,果实呈扁圆形。叶为羽毛状复叶互生,呈掌状排列。含羞草的花、叶和荚果均具有较好的观赏效果,且较易成活,适宜做阳台、室内的盆栽花卉,在庭院等处也能种植。含羞草与一般植物不同,它在受到外界触动时,叶柄下垂,小叶片合闭,此动作被人们理解为“害羞”,故称为含羞草、知羞草、怕丑草。
  含羞草种子
  含羞草株形散落,羽叶纤细秀丽,其叶片一碰即闭合,给人以文弱清秀的印象。地栽散植于庭院墙角。盆栽可置于窗口案几上。
  繁殖方法:含羞草用种子播种繁殖。采种时选取健壮母株,加强管理,在结果期随熟随采,英果成熟时会自动开裂,所以要及时采收。在春季4月初播种,播前可用35℃温水浸种24小时,浅盆穴播,覆土1-2厘米厚,以浸盆法给水,保持盆土湿润,在15-20℃条件下,7-10天便可出苗,苗高5厘米时上盆。
  生长环境
  含羞草适应性强,喜温暖湿润,在湿润的肥沃土壤中生长良好,对土壤要求不严,不耐寒,喜光,但又能耐半阴,现多做家庭内观赏植物养植。一般生于山坡丛林中及路旁的潮湿地。
  分布情况
  原产于南美热带地区,由于易于生长成活,现我国各地均有栽培,无明显地理分布分区,华东、华南、西南等省区较为常见。
  品种介绍
  由于生长环境适应能力极强,所以品种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区别。不过一般从外观上分为有刺害羞草和无刺害羞草。
  有刺害羞草:也就是从害羞草的颈部长出来一些白色小绒毛,枝叶分叉处有小刺,微硬。
  无刺害羞草:茎干光滑,无绒毛,枝叶分叉处没有刺。
  观赏价值
  含羞草株形散落,羽叶纤细秀丽,其叶片一碰即闭合;含羞草花多而清秀,楚楚动人,给人以文弱清秀的印象。可地栽于庭院墙角,也可盆栽于窗口案几。赠花时,将盆栽轻轻地罩上粉红色薄纱,系扎上粉红色饰带花结。如果能再点缀上粉红色的马海毛绒球,会更加有趣。
  毒 性
  含羞草碱o-β-D-葡萄糖甙有微毒,对于长期接触或服用,可致皮肤细胞中的毛囊衰败,从而引起头发、眉毛变黄,甚至脱落。
  预报天气
  含羞草是一种能预兆天气晴雨变化的奇妙植物。如果用手触摸一下,它的叶子很快闭合起来,而张开时很缓慢,这说明天气会转晴;如果触摸含羞草时,其叶子收缩得慢,下垂迟缓,甚至稍一闭合又重新张开,这说明天气将由晴转阴或者快要下雨了。
  含羞草叶子开合快慢之所以能预兆天气的阴晴,主要是由于在含羞草叶颈部,有一个小鼓状的薄壁细胞组织—叶褥,在叶褥里充满了水,当你用手触及含羞草叶子时,叶子一振动,叶褥下部细胞里的水分立即向上向两侧流去,这样叶褥下部便瘪了下去,而上部却鼓起来,叶柄便下垂了,叶子闭合。所以叶子的闭合与张开,是因叶褥的膨压作用所引起的。而叶褥的膨压作用与空气中的湿度密切相关,在空气湿度很小时,叶褥的膨压作用明显,叶子的闭合与张开速度快;在空气湿度很大时,叶子的开合速度便慢。所以含羞草叶子开合速度的快慢,间接地反映了空气中湿度的大小,可以作为天气预报的参考。
  预测地震
  据土耳其地震学家艾尔江表示,在强烈地震发生的几小时前,对外界触觉敏感的含羞草叶会突然萎缩,然后枯萎。在地震多发的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在正常情况下,含羞草的叶子白天张开,夜晚合闭。如果含羞草叶片出现白天合闭,夜晚张开的反常现象,便是发生地震的先兆。如:1938年1月11日上午7时,含羞草开始张开,但是到了10时,叶子突然全部合闭,果然在13日发生了强烈地震。1976年日本地震俱乐部的成员,曾多次观察到含羞草叶子出现反常的合闭现象,结果随后都发生了地震。这真实的事件!
  另外,含羞草还可预测灾害性的天气变化,对突发性的反季节性温差、地磁、地电等变化会产生有违常规的生长活动。我们可以在居室内摆一些盆栽含羞草植物,用以观察自然灾害的预测防范。
  花 语
  轻轻触碰这种植物的叶片会立刻紧闭下垂,即使一阵风吹过也会出现这种情形,就像一个害羞的少女一般。因此它的花语是——害羞。
  受到这种花祝福而生的人个性非常害羞胆小,而且很怕生。感受特别的敏锐,自尊心也强。不过如果和了解自己的人在一起,就会轻松自在得多,交朋友重质不重量,喜欢细水长流的感情。
  传说故事
  传说杨玉环初入宫时,因见不到君王而终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宫女们一起到宫苑赏花,无意中碰着了含羞草,草的叶子立即卷了起来。宫女们都说这是楊玉环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惭形秽,羞得抬不起头来。唐明皇听说宫中有个“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见,封为贵妃。从此以后,“羞花”也就成了杨贵妃的雅称了。
  (施施整理)
其他文献
中国的封建传统是君臣之道,是“学而优则仕”,多少人毕生都在巨大的庙堂权力漩涡中浮沉,只图功名利禄。然而,在醉心功利的无边洪流中,有些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不屑于官场铜臭,自在于山水之间,与自然同乐。他们所倡导的人文精神,让后人铭记。  我会记得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一生隐居山林,过着清贫的田园生活,他摒弃功名,远离庙堂,让精神得以舒展于天地间,自在,
期刊
生活是否应该像一杯白开水?  呼吸,或不呼吸 ,  流动,或不流动 ,  生,或死,  可以完美吗 ?  是一条宽阔平坦的大道 ,  你能不允什么样的人、 什么样的车、 什么样的动物,走吗 ?  你还是宽阔的,  当然你会因走的多了  而有坑洼 ,  但你会不断地修整自己,  走过的,你会记住他们的印迹 ,  你抹不掉,  你只有不断地修整自己,让他们继续,  你是被伤害者,但你却必须不断的修整自
期刊
盛 开  相对于被花朵占据的枝条  你要想到灰烬,大面积覆盖的  由鲜艳转为颓废的灰。  有预见的结局是经验所致,而你告诉我  一切皆有转机  所以看到粉,只说粉,别去念及此后的白  和被泥土收容的众多离索  在盛开时尽管打碎自己  同時要想到攒起来时  那个干净而带有裂纹的瓷瓶  完美相对残缺  在偶然的遭逢中,成就一生的虚构。  咳 嗽  一声咳嗽,再一声,  她觉得要把所有器官都咳出去  但
期刊
“曾有霞仙居北坨, 依然虹影卧南旸。”  这位至今精神如虹的霞仙,就是闻名遐迩的旷世游圣徐霞客。在这个风清日丽的初夏午后,我又一次静静地来到马镇南旸村,拜访这位我眼中一生最为浪漫与神圣的仙人。  故居静悄悄的,青瓦灰墙,门前甚至没有什么花草树木作点缀,空旷坦然。就连陆定一所书“徐霞客故居”之墨宝,都没有被眩目地悬挂于外,而是低眉颔首藏于正门里面的梁下。下面是这里的主人——霞仙的画像,他就在这里,静
期刊
2013年11月5日下午,南京理工大学二月兰诗社社刊《棠棣》创刊号首发式、诗社Logo征集大赛暨诗社首届优秀社员颁奖仪式在该校艺文馆举行。南理工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宗刚博士和数十名诗社社员及文学爱好者出席了仪式。  《棠棣》创刊号图文并茂,分“风入松”“满庭芳”“水龙吟”三个版块,既收录了南理工学子锦心绣口的诗文,也收录了孙友田、冯亦同、邓海南等著名诗人的作品,还有通讯报道、书画作品等。该刊刊名取自
期刊
教堂的晚钟悠扬响起,蓝色的暮霭从宽阔的运河漫进窑湾。老街上旅人渐稀,唱洋琴的女子曲终人去,一身古装的老艺人也收起摊子。店面相继打烊,窑湾夜悄然而至……  史称“小上海”窑湾,今夜何寻昔日之繁华?20世纪30年代初,这般暮色苍茫时,应是“夜猫子”集开市的时辰了。满街汽灯朗若白昼,行人如织,摩肩接踵拥进鳞次栉比的店铺、钱庄、典当、酒楼、茶馆、饭庄……他们大多为外地客商,山西帮、江西帮、福建帮、苏镇扬帮
期刊
基本解释:北方俗叫“蛐蛐儿”,西南方俗称“蛐蛐”。属于有害的昆虫,身体黑褐色,雄的好斗,两翅摩擦能发声。  蟋 蟀  花丛月下总吱吱,正是秋声欢唱时。  得意之时多失意,三五成群捉蛐蛐。  (张志真)  蟋蟀,无脊椎动物。一名促织,中国北方俗名蛐蛐。全世界已知约2500种,中国已知约150种,其中台湾省50种。(另此处数据有疑问:世界上已定名的约有1400种以上,我国已定名有30种以上)若干种类为
期刊
在中国盗墓史上,有两个不解之谜,至今没有解开。  一个是包括成吉思汗在内的元朝皇帝,死后到底葬在哪;另一个是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这位比成吉思汗早逝近千年的三国风云人物,其“七十二疑冢”是怎么一回事情。  两个不解之谜的主人,葬事都有共同的地方:“薄葬”外加“秘葬”,这是不是后人“永远找不到”的根本原因?反正至今尚没有哪一个盗墓者能发现。    成吉思汗到底葬在哪  现所见成吉思汗陵是“衣冠冢”  
期刊
2013年3月14日(阴历二月初三)夜10时40分,黑夜裹挟着瞎眼的星星,带走了我年仅51岁的爱妻。从此,你长眠在桃源公墓的脚下,我却带着孩子长夜空守在我们共同生活过的10年老屋,伴随我们的是冰冷的长夜,伤痛的心灵,怀念的思绪,还有你照片变成的遗像。我拿什么挽救你,挽救你年轻的生命,与生俱来的悲恸,让我痛不欲生。  爱妻,我无法再见你的笑容,我无法不怀念你,我更无法忘却你,有人说,小说太虚构,散文
期刊
从一名手握教鞭16年的大学老师,到90年代末毅然辞去人人向往的公职,在20年前下海创办民办教育。马自雄先生即便是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身份转换,不管是大学教育抑或是下海创业的学前教育,命运注定他此生与教育之路结下了不解之缘。笔者最近有幸采访马自雄先生,让我们窥见了马自雄先生旗下无锡金桥教育集团成功的闪光链。  一、以创新为支点撬动民办学前教育  上世纪90年代初,对于习惯公办模式下教育的家长来说,教育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