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个层面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来源 :教学世界·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nja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教学研究的热点,也是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并且还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的特点的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要求和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因素的基础上,从实际角度出发,提出一些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措施。
  
  一、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对于当前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可以归结为三方面: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软硬件发展不平衡。我国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政府主导的,以教育界为主体、商业、文化、科技界多方参与实施的一项系统工程。这项工程的顺利实施必须要实现硬件、软件二者的和谐发展。但是目前大量存在软件建设和教师信息化素质的建设跟随不上硬件建设的情况。硬件设备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易使人在感觉上立即得到一种投入上的满足。软件是知识形态的技术,是人类思维程序的外化,软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高投入的过程,不能使人在感觉上立即得到投入上的满足。而教师的信息化素质水平的提高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进程中,各级教育部门对硬件设备建设的投入很大,而对学科课程整合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教育软件资源的建设和教师的信息化素质的提高还远远不够。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形式与内容发展不平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程在当前的问题集中体现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在实现了“校校通”装备了先进的多媒体计算机和宽带网的地区和学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却普遍滞后。比如在当前开展的基于网络的教学改革实验中,太多情况是学生们忙于网上查找信息和进行低认知层次的复制、粘贴,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的锻炼与培养,成为所谓的低认知水平,简单技术操作。过于注重整合的外在形式特征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缺少内涵发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发展不平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开展离不开正确的理论指导。然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在我国已开展多年,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在逐渐的深入与拓展,业已得到研究领域内普遍认可的一些理论与方法在一线教师那里却难以施展。迄今为止,在广大教师中仍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种种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对于当前研究中所提出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众多新型教学方法,实践中也存在着机械照搬的弊病。
  
  二、从学校的角度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的第三年度(2000)报告比较系统、完整地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该报告指出:数字化学习的关键是将数字化内容整合的范围日益增加,直至整台于全课程,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当具有明确教育目标且训练有素的教师把具有动态性质的数字内容运用于教学的时候,它将提高学生探索与研究的水平,从而有可能达到数字化学习的目标一为了创造生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培养21世纪的能力素质,学校必须将数字化内容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
  可以看出,它阐明了整合的目标——培养具有21世纪能力素质的创新人才,也揭示了整合的内涵——创造生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从培养具有21世纪能力素质的创新人才的高度来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意义,而不是像传统观念那样,把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意义局限于改进教与学过程的某个环节或者只是为了提高信息素养;从创建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角度来界定整合的内涵,而不是像传统CAI或cAL那样,只是把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看作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手段。
  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整合目标和整合的内涵来看,学校是作为一个学习和旅教的平台,要想按要求进于示课程整合,就必须先完善这个平台,多媒体综合电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视听阅览室、校园网络等一些硬件设备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现在,很多学校的硬件都没有达到相关的要求,特别是农村的一些中小学。政府及一些相关部门已经加大了硬件的投入,但是,在这个更新迅速的社会环境下,很多时候,刚刚投入新建的设备就已经接近了落伍的边缘了!或者有很多地区,地方和学校完全没有能力购置一些与计算机或者是一些新型的教学媒体有关的设备,在社会各界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大力提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时候,他们还是采用原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把学生引入到现在的计算机网络和数字化教育环境中去。
  
  三、从教师的角度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在课堂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发挥设计者、组织者、促进者、监控者的作用。影响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教师变量主要包括教师对信息技术用于教学的态度、相关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以及教师整体的教学投入、教学理念、教学能力和教学风格等。
  目前大量存在软件建设和教师信息化素质的建设跟随不上硬件建设的情况。硬件设备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易使人在感觉上立即得到一种投入上的满足。软件是知识形态的技术,是人类思维程序的外化,软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高投入的过程,不能使人在感觉上立即得到投入上的满足。而教师的信息化素质水平的提高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进程中,各级教育部门对硬件设备建设的投入很大,而对学科课程整合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教育软件资源的建设和教师的信息化素质的提高还远远不够。
  总之,从学校、教师、学生这三个层面来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当今社会是必要的,也是进行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其他文献
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还存在着许多弊端,如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讲授轻探究,显而易见,这种教学模式的结果,造成目前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少、慢、差、费”,使我们的某些语文教学走入误区,其结果是学生叫苦,教师叫累,事倍功半。我认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学质量,其根本出路在于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创造出一种新的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期刊
教学的本质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备课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前奏,能否按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进行有效的备课,是教师能否顺利开展新课程教学,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前提。    一、研究课标,解读教材,设计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号、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语文学科课程标准规定了语文教学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因此,语文学科课程
期刊
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有:  (1)配方法、主要适用于二次函数,或者是可化为二次函数的函数,要特别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期刊
以前常听一些教师说三年级语文教学中作文起步教学最难,教了一学年的三年级语文,才真正体会到作文教学的难度之大。面对一篇新的训练题目,老师不讲,学生审不透题目要求,无处下手;老师一讲,又抹杀了学生的自主性,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犹如一个模型套出来似的。其次,学生年龄小,表达能力不够,写出来的文章没有条理性,语句也不通顺,一篇作文批改下来往往是老师重新给学生写了一篇作文;至于立意、选材这些更是无从谈起,
期刊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认知规律,针对阅读教学的特点,努力加强学生自主探究性阅读的指导,突出“导”字。    一、设境导入,初读感知
期刊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主张课堂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教学过程,怎样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氛围,使之成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张扬自己个性的平台呢?    一、营造和谐氛围,调动学习热情    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含着
期刊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给电化教学带来了新的途径和方法。计算机多媒体可以适时地综合处理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等多种信息,不仅有静态信息的形式,而且还有动态信息的属性,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完成传统教学所不易或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信息技术为化学实验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创造了新的模式。    一、虚拟实验演示模式    有的演示实验,需要较长的时间或仪器药品缺乏或危险性大,不宜课堂演示。
期刊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都是教师为本位,教材为中心,课堂教学是从知识到知识的“满堂灌”,最高目标也仅是从知识到解题的“模仿秀”,这样的教学只能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框框内进行思维活动。由于学习缺乏主动性,学生思维受到限制,受到束缚,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僵化,对数学学习缺少热情,兴趣淡漠,怎样使学生从“填鸭式”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质疑问难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课上“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我认为新课改环境下,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
期刊
多媒体环境为实验探究性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它不仅可以创设探究情境,提供丰富的主题资源,改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各种需求,同时还可以为学生表达思想、观点提供交流工具。下面就我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经验,谈谈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和引发的思考。    一、运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的必要性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有三个世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