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关键的,因为在这个时期学生们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而且还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学生们学习书本知识更加重要,如果学生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就能够自主的进行学习,那么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就会容易很多。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7.065
对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探究式的教学,促进学生们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而且探究性的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们树立信心,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问题的结果之后,学生们在信心上会得到极大的满足,这会使得学生们更加愿意学习语文,能够激起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探究性的教学能够很好的发挥学生们的主体地位,与新课改中所提倡的理念是相符合的,新课改中提出,要求教师与学生发生转变,学生要代替教师在传统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也就是学生要成为课堂主体,而教师则要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引导者。
一、明确探究学习的目标,创设探究学习的直观情境
教师在实施探究性教学的时候,要树立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也就是希望通过探究性的教学帮助学生们实现什么目标,或者是帮助学生们提高他们的什么能力。教师要在新学期开始之初确立一个大的目标,也就是教师在整个学期结束之后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当有了目标之后,教师就可以把这个大目标分成许多小的目标,然后结合学生们的课程一步步来实现这些小目标,最终逐渐实现这个大的目标。一般教师采取的探究性教學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教师给学生们提供问题让学生们去探究,而另一种方法是让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把提出的问题解决掉。这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下面就详细的说明一下这两种方法的区别,便于教师的实施。
第一种方法就是教师在课前提前准备好所要提问的问题,然后在课上需要的时候把这些问题抛给学生们,让学生们进行思考和探究,然后让学生们得到教师希望学生们得到的结论。因为这种方法,学生们所探究的问题是教师提前准备好的,而教师是根据课文的一些内容提出这些问题,教师想要学生们通过这些问题得出的结论来促进课堂教学的进行,也就是说这些问题的探究是给教师讲解课文来做辅助工作的,因为学生们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对于课文中的一些知识点就会更加有印象,这就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而第二种方法就是完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们,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认识提出问题,然后再想办法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可以说第二种方法是第一种方法的升级版,如果让学生在一开始就让他们单独的针对课文提出问题,这对于学生们来说是很困扰的,如果教师带领学生们提出了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这样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们就能够掌握如何针对课文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更加通俗易懂的来说,第一种方法就是教师在实施探究性教学之初,学生面对探究性教学的认识不是很充分的时候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当学生面对探究性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教师就可以采取第二种方式,而且第二种方式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们培养探究能力,当然,这也是建立在学生们有一定的探究能力的基础之上。
二、培养学生严谨的探究学习习惯
教师组织学生们开展探究性学习,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阅读能力和推理能力,让学生们的思维更加严谨和缜密。因为在语文考试当中,会有一道大题是关于阅读理解的,它其中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就需要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推理能力,所以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就有必要培养学生严谨的阅读和推理能力。一般作者在写一篇文章的时候,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进行的,有的是时间顺序,有的是空间顺序,如果学生们能够发现作者是按照哪种顺序来进行写作的,那么对于学生的理解整篇文章以及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教师要善于灵活的适应教学方法来配合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的教学是需要一定的教学方法来配合使用的,如果教师长时间使用这一种教学方式肯定会使得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从而逐渐使得这种教学方法的效率变低,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结果。因此,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其他的教学方法来配合探究性教学,而小组讨论式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调和剂,因为有些问题是学生们单独无法解决的,需要学生们之间的配合来解决。教师可以综合学生们几次语文考试的成绩,把班里的学生们分为四人小组,尽可能的每一个小组中都分配一个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然后让这个语文成绩教好的学生作为组长带领整个小组进行问题的探讨。教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尽可能的不要让学生们进行自由组合,如果让学生们进行自由组合的话,学生们肯定会选择自己熟悉的同学组成小组,而学生们彼此之间十分熟悉,这就很有可能导致他们借讨论的机会讨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
教师在课堂进行到一定程度之后,把提前准备好的问题抛给学生们,然后让学生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探究解决。在学生们讨论的时候,教师不能够产生松懈的心理,不能因为学生们在进行讨论就自己坐在旁边休息一会儿或者是干一些别的事情,这时教师要做好学生们的监督工作,边做边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当发现有的小组讨论情况遇到问题受到阻碍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这些小组一些提示信息,引导这些小组往正确的结论上靠拢。
当然,在学生们讨论结束之后,还要让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来进行问题的回答,这也算是对学生们讨论情况的一个检查。当学生们回答的时候,如果学生能够正确得出问题的结论,这是最好的结果,也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但是肯定有的学生会得到一些错误的结论,这时教师不应该批评、嘲笑、讽刺学生,而是要鼓励学生,并给学生一些有用的提示信息,然后让学生继续探究,直到学生们得到正确结论为止,相信学生们如果能够在这种情况下得到正确结论,那么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也会更加扎实。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探究能力对于学生们的学习来说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对于学生们探究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十分容易的,因为无论哪一种能力的培养都是需要一定过程的,所以教师在实施计划之初不能马上得到想要的效果,在这个时候教师不能放弃,要与学生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一步一个脚印的坚持下去,才能够培养出学生们的探究能力,并且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水平和成绩。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7.065
对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探究式的教学,促进学生们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而且探究性的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们树立信心,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问题的结果之后,学生们在信心上会得到极大的满足,这会使得学生们更加愿意学习语文,能够激起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探究性的教学能够很好的发挥学生们的主体地位,与新课改中所提倡的理念是相符合的,新课改中提出,要求教师与学生发生转变,学生要代替教师在传统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也就是学生要成为课堂主体,而教师则要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引导者。
一、明确探究学习的目标,创设探究学习的直观情境
教师在实施探究性教学的时候,要树立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也就是希望通过探究性的教学帮助学生们实现什么目标,或者是帮助学生们提高他们的什么能力。教师要在新学期开始之初确立一个大的目标,也就是教师在整个学期结束之后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当有了目标之后,教师就可以把这个大目标分成许多小的目标,然后结合学生们的课程一步步来实现这些小目标,最终逐渐实现这个大的目标。一般教师采取的探究性教學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教师给学生们提供问题让学生们去探究,而另一种方法是让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把提出的问题解决掉。这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下面就详细的说明一下这两种方法的区别,便于教师的实施。
第一种方法就是教师在课前提前准备好所要提问的问题,然后在课上需要的时候把这些问题抛给学生们,让学生们进行思考和探究,然后让学生们得到教师希望学生们得到的结论。因为这种方法,学生们所探究的问题是教师提前准备好的,而教师是根据课文的一些内容提出这些问题,教师想要学生们通过这些问题得出的结论来促进课堂教学的进行,也就是说这些问题的探究是给教师讲解课文来做辅助工作的,因为学生们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对于课文中的一些知识点就会更加有印象,这就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而第二种方法就是完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们,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认识提出问题,然后再想办法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可以说第二种方法是第一种方法的升级版,如果让学生在一开始就让他们单独的针对课文提出问题,这对于学生们来说是很困扰的,如果教师带领学生们提出了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这样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们就能够掌握如何针对课文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更加通俗易懂的来说,第一种方法就是教师在实施探究性教学之初,学生面对探究性教学的认识不是很充分的时候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当学生面对探究性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教师就可以采取第二种方式,而且第二种方式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们培养探究能力,当然,这也是建立在学生们有一定的探究能力的基础之上。
二、培养学生严谨的探究学习习惯
教师组织学生们开展探究性学习,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阅读能力和推理能力,让学生们的思维更加严谨和缜密。因为在语文考试当中,会有一道大题是关于阅读理解的,它其中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就需要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推理能力,所以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就有必要培养学生严谨的阅读和推理能力。一般作者在写一篇文章的时候,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进行的,有的是时间顺序,有的是空间顺序,如果学生们能够发现作者是按照哪种顺序来进行写作的,那么对于学生的理解整篇文章以及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教师要善于灵活的适应教学方法来配合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的教学是需要一定的教学方法来配合使用的,如果教师长时间使用这一种教学方式肯定会使得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从而逐渐使得这种教学方法的效率变低,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结果。因此,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其他的教学方法来配合探究性教学,而小组讨论式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调和剂,因为有些问题是学生们单独无法解决的,需要学生们之间的配合来解决。教师可以综合学生们几次语文考试的成绩,把班里的学生们分为四人小组,尽可能的每一个小组中都分配一个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然后让这个语文成绩教好的学生作为组长带领整个小组进行问题的探讨。教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尽可能的不要让学生们进行自由组合,如果让学生们进行自由组合的话,学生们肯定会选择自己熟悉的同学组成小组,而学生们彼此之间十分熟悉,这就很有可能导致他们借讨论的机会讨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
教师在课堂进行到一定程度之后,把提前准备好的问题抛给学生们,然后让学生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探究解决。在学生们讨论的时候,教师不能够产生松懈的心理,不能因为学生们在进行讨论就自己坐在旁边休息一会儿或者是干一些别的事情,这时教师要做好学生们的监督工作,边做边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当发现有的小组讨论情况遇到问题受到阻碍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这些小组一些提示信息,引导这些小组往正确的结论上靠拢。
当然,在学生们讨论结束之后,还要让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来进行问题的回答,这也算是对学生们讨论情况的一个检查。当学生们回答的时候,如果学生能够正确得出问题的结论,这是最好的结果,也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但是肯定有的学生会得到一些错误的结论,这时教师不应该批评、嘲笑、讽刺学生,而是要鼓励学生,并给学生一些有用的提示信息,然后让学生继续探究,直到学生们得到正确结论为止,相信学生们如果能够在这种情况下得到正确结论,那么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也会更加扎实。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探究能力对于学生们的学习来说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对于学生们探究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十分容易的,因为无论哪一种能力的培养都是需要一定过程的,所以教师在实施计划之初不能马上得到想要的效果,在这个时候教师不能放弃,要与学生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一步一个脚印的坚持下去,才能够培养出学生们的探究能力,并且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水平和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