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诗歌神秘的面纱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kek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的多元化文化背景下,学生的时代隔膜感与日俱增,古典诗歌被神秘化了、隔膜化了,他们或敬而远之、或浅尝辄止,他们面对诗歌鉴赏这种高层次的审美活动,索然寡味。要改变这种困境,语文老师平常在古典诗歌鉴赏课堂上的方法指导尤为重要。为此,笔者着重在以下几方面探究古典诗歌鉴赏的路径:
  一、诵读感知以触动心灵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典诗歌讲究音韵声律的特性,注定鉴赏时必须用有声语言去感知体验。千百年来,诵读作为沟通读者与诗歌内在情感的重要纽带,其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诗歌丰富的意蕴寄托于充满音乐美感的语言来表达,用不动声色的默读是难以品味其言外之意,内在之韵的。唯有诵读时,我们才会不自觉地被带入一种美妙意境中,能感知字里行间的扣人心弦的深情,这是对诗歌意趣的直觉感知;投入真情带动学生诵读,学生便会慢慢地为诗歌的美妙魅力所感染,心灵的琴弦会被慢慢地拨动。
  教学时,教师应在朗读指导上下苦功夫,应重视范读和方法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把握好诗歌的感情基调、节奏的停顿和连贯、语调的高低、声音的强弱、语速的快慢,并投入真情来范读。诵读能带动学生感知诗歌韵味以触动心灵,有共鸣就会亲近诗歌,学生的性情自然会受熏陶,欣赏能力也自然提高。
  二、想象还原以徜徉意境
  意境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物象有机融合的艺术境界,是经诗人鲜明感情色彩浸染了的生活场景的艺术再现。这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空间,而这需要借助想象,才能把诗歌凝练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有声有色生动可感的画面,才能尽情徜徉于诗歌的意境中,深刻体验诗人的情感。
  鉴赏诗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意象入手,借助生活经验和审美体验,运用联想和想象,贯通视觉、听觉和触觉,把诗歌中的各种意象接合起来,在头脑中还原成一个个视觉场景或画面,然后把自己置身于其境,捕捉画面的色彩,聆听画外的声音,体验画中主人公的悲欢离合,与诗人进行心灵对话获得共鸣,进而能深入领悟诗歌的丰富内涵。
  例如读杜甫的《登高》,可从“急风”、“哀猿’”、“飞鸟”、“落叶”和“长江”等意象入手,引导学生调动一切感官想象老迈多病漂泊无依的诗人登高所见之境,体会诗人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沉郁而悲壮情怀。首联是一个特写镜头,从形、声、色、态各方面表现秋天之景,令人强烈地感受到:一切都受着无形的秋气的控制,仿佛万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颔联诗人渲染秋天氛围,传神写意,需要读者想象补充:落叶飘零,无边无际,萧萧而下;江流不尽,汹涌澎湃,滚滚而来。诗人用落叶之声、江涛之状深沉地抒发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壮阔的境界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还有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
  只有放飞想象的翅膀,才能还原出这些绚烂多姿的艺术画面,“视通万里”而“思接千载”,学生读诗才能读得深入,才能嚼出滋味。
  三、比较分析以拓展延伸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有效手段,它是一个反思和分析的过程。通过比较,求同存异,对事物的本质会了解得深入透彻。鉴赏古典诗歌时,联系其它作品来对照比较,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审美经验,对诗歌的意蕴、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进行更深入的领会和把握,又能拓宽视野,训练思维,形成更好的鉴赏能力。
  比较要找准比较点。诗歌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都可以是比较点,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对照比较拓展延伸。比如同一诗人不同作品比较拓展,能更深刻地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情感,更全面地了解一个作者。例如读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把握自信豪放而傲岸不驯的诗人自我形象,可引导学生联系李白其他诗歌进行比较赏析:从“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期待,再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负、洒脱,沿着诗人的心灵轨迹,一路探寻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激越呼喊。通过这一番比较,师生更为诗人的才气与心气所折服,对李白雄奇奔放的浪漫主义风格也有更深入的领悟。
  不同诗人同一题材的作品也可以拓展比较其形象的异同、意境的高低和情感的深浅。比如写笑,李白“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之笑是天真烂漫纯洁无邪,表现的是少女活泼纯真的情怀;苏轼“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笑是多么苦涩,表达出苍凉无奈之感;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之笑则是惊天地泣鬼神,抒写的是义无反顾、勇于担当的责任感;而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之笑本是畅怀喜悦,却写尽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沉重反思。一个“笑”字,内涵会如此丰富,我们会惊叹诗歌语言神奇的表现力。
  同一题材,境界不同,表现手法也不同。如写闺怨,王昌龄和金昌绪构思技巧各有千秋。前者《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欲抑先扬,前后对比强烈,相反相成,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则运用倒叙的手法,层次重叠,极尽曲析之妙。四句诗,每一句都令人产生一个疑问,下一句解答了这个疑问,而又令人产生一个新的悬念。
  出于不同的教学目的,诗歌鉴赏的范围、角度和方法等也应有所不同,灵活、生动地解读诗歌,教学的有效性也就得到了情感态度乃至方法悟性的全面保证。古代诗歌魅力无限,只要教师热情引领,学生就能走进这片艺术天地,领略诗词的无尽意蕴和无穷风采了。
其他文献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对话性”日益得到重视。“对话型”阅读教学“主要应该指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以及读者之间(包括老师)就文本解读展开的对话”,因而所有对话展开都首先要建立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文本是对话的承载体。而我们的教学中,常常只是浮于表面的让学生寻找文本确定的含义的与文本对话,忽略了对文本潜在内涵的理解,正如王尚文先生所说的“只是在与文本露出海面的岛屿部分对
【摘 要】议论文应用细节说话,用细节论证。如果议论文的材料不能落实到准确的细节层面,全文想达到规范议论文的档次是不可能的;如果材料不能落实到生动且准确的层面,全文想达到精彩漂亮的档次也是不可能的。而这一切全取决于对命题内涵、论点内容的演绎效果。  【关键词】议论文 论据 细节    提及议论文,我们喜欢用那句“用事实说话”,其实“事实”的本质乃是人物、故事或现象的细节。这个“细节”准不准、好不好、
佩弦的《荷塘月色》是一篇毋庸置疑的脍炙人口的散文,也是中学教材里一篇经久不衰的名篇。但教参及众多解读者对文章情感脉络解读趋于简单化,皆认为是从不宁静到寻求宁静,获得短暂宁静,尔后又回归现实,其间是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  笔者认为,作者沿着荷塘获得的喜悦是断断续续的,处于悲愁与喜悦的不断斗争中,悲愁与喜悦也就交替呈现,行文中常见作者努力挣扎的痕迹。  要把握这种情感,首先要准确解读文眼“这几天心
【摘要】在文从字顺的基础上,要想让自己的一般作文“升格”为优秀作文,可以走从精雕细琢清词丽句、创作积累优美文段到使用一种诗化结构模式(即“起、承、转、合”式)连缀成篇的路子。  【关键词】作文教学升格训练结构优化    我想,任何一位中学生要写一篇有点“样子”的作文,不会是一件很难的事;但要写出一篇优秀作文,即要让自己的一般作文“升格”为“优秀作文”,就不是那么有把握了。这里推介一种方法,或许对你
【摘 要】在鲁迅散文的阅读和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其文章的思想性受到了教师和学生高度的赞扬和重视,而其文章的时政性却少有人发现和挖掘,作为鲁迅散文的一体两面,不了解时政性就必然无法理解鲁迅文章深刻的思想,随着时代的推移,这个问题也会表现得越来越突出,进而成为困扰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本文通过《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结合相关材料,透过时政性分析思想性,点明了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郭春伟  肖像描写指对人物外形各方面的特点的描写。果戈里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成功的肖像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生动,使人物个性更突出。  第一、要突出人物个性特征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可谓人海茫茫,但在这众多的人中,你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即使是双胞胎,也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同,你要细心观察,总能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特点。我们写小说,刻画人物,就要留心观察这些不同点。“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每年高考后,全国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阅卷组都会推出一批优秀作文,江苏也是这样,目的是通过优秀作文对作文题目进行更具体全面的解读,启发并引领高一高二的学生作文向“优秀”靠近。以前,我常以为这些优秀作文是万里挑一,对普通学生来说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可是通过参加高考阅卷,并审阅了不少发表出来的优秀作文后,我的看法逐渐改变,认为自己的一些学生写的作文也很优秀,很多学生则可以通过学习这些优秀作文让自己的作文水
传统的《六国论》的教学侧重于在对文章结构的清晰解析过程中,领会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但是,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容易专注于文章的结构,并被众多的文言实、虚词所牵引,进而丧失掉思维的品质,难以获得思维的快乐,对作者的良苦用心也止步于初步的感知,无法引起深深的共鸣。因而,教师设置一定的情境,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在质疑中生成智慧,进而对作者的处境感同身受,从内心的深处感受苏洵的拳拳爱国之情。  战国时
新课标提出了新课程教学中要落实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高考备考中如何以最少的时间,让学生构建立体化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学习过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高雅的情趣,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符合时代主流的价值观,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优化?要以处理好六种关系为突破口:教材、考纲与学生的关系;精讲与精练的关系;课本与专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要把教育的价值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要建立起注重学生生命发展的教学价值观,要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发展的绿洲,同时也成为自己专业成长的沃土。为此,我们要像珍视生命一样珍视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精彩而高效。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高效课堂应体现“三高”、落实“三讲三不讲”,教师要每日坚持“三”反思。  一、落实“三讲三不讲”——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  三讲是指:重点讲、难点讲、易混易错易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