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要在孩子最美好的童年时光里为孩子播下最美妙的阅读种子。近年来,翼城县城内小学开展了一系列整本书阅读的研究,探索整本书阅读的有效途径。相信,当我们为孩子的童年播下一粒粒最美妙的种子,定会有奇迹在他们身上出现!
叶圣陶说过:“试问,养成读书的习惯,不教他们读整本的书,那习惯怎么养得成?”可见,要想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教会他们阅读整本书。阅读整本书,可以发展语言、锻炼思维、丰富体验,让学生在接触大量优秀作品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判断,受到文化的熏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如何选择书目呢?朱永新教授说,要把“最美好的东西给最美丽的童年”,还要“为每一个儿童寻找到此时此刻他最适合的书”。叶老也提出,“学校里课程的设置,通常根据三种价值:一种是实用价值,一种是训练价值,还有一种是文化价值”。整本书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选择:一是能够增进学生知识的;二是能够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三是能够开启智慧、启迪心灵、传承文明的。
我们学校倡导的“共读”理念,是基于教育与学习,是建立在一种有效对话基础上的阅读。最好的阅读应该是充满魅力的书籍与阅读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是书籍、教师、学生多向对话的过程。在共读对话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不仅是导读,而且是和孩子们一起共同阅读。
1.上好整本书导读课
我们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师生每月共同精读一本经典,独创了整本书阅读的“导读—推进—延伸”三部曲的模式,坚持上好整本书阅读的三种课型,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
导读,开启学生的阅读期待。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等,激起学生体验和探究的欲望。重视阅读期待,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其良好的阅读情趣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个语文老师的本事,是通过导读,让孩子对这本书充满好奇,产生阅读的欲望。但是,导读中最糟糕的情况就是你煞有介事地推荐了一本书,事实上自己却没有读过。比如你推荐的一本书正好是一个学生非常喜欢读的,孩子以为遇到了知音,兴奋地和你来交流,你却没有读完,那想一想孩子会怎么想,他一定会非常失望。
那做到什么程度算是已经有了充足的准备呢?首先,老师要做到以下四点:熟悉作者与作品的背景,有对本书的摘要,自己有收获,有对本书的评论或质疑。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上一节阅读推荐课或者说是好书导读课。导读时要充分利用阅读期待,或从书中选取一个美好的场景、几个鲜明的形象,或讲讲作者和相关书评,或以书中精彩的内容、情节,或用书中的插图、故事里出现的音乐等,激起学生对新书阅读的关注和期盼。比如,《绿野仙踪》的作者弗兰克·鲍姆本人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导读时给学生讲讲作者的故事,尤其是他创作《绿野仙踪》的经过,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导读环节,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对即将开始的阅读旅程充满期待,同时为后面推进部分的主题探讨做好铺垫,讓阅读有明确的目的。
当然,导读也可以让学生来,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好书推荐会”的方式让学生推荐好书,让学生来“导读”。这种推荐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捕捉一本书“优点”的能力。
总之,要通过导读来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欲望,而不是发给学生一本书便不了了之。
2.上好阅读推进课
推进,是共读中的重要环节。可以是分章节的讨论,也可以是通读全书后若干小主题的讨论。此时的共读讨论,需要带着一定的指向性。教师要做好引领,提出一些重要话题,让学生带着话题进行阅读、对话。
比如,儿童小说、故事的共读推进,可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风格、文学意蕴等方面展开。以《蓝鲸的眼睛》为例。这本书语言优美抒情,意境空灵神秘,人物角色身上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推进中可引导学生品味“蓝鲸献出眼睛”这一段文字,在品味中感悟语言文字的特点与魅力。书中的经典段落形象地刻画出角色形象,反映出角色的内心情感和精神内涵,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描写主人公的主要段落,并引导想象、交流,谈对角色的印象。在诵读与交流中,学生不断丰富和铭记角色形象,感悟到书中深厚的精神内涵。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给喜爱的角色写颁奖辞,来呈现他们对角色和内涵的理解,在写话中提升阅读品质。这样的共读推进,学生不但能理清困惑、深化理解,还能分享快乐、分享经验,使阅读走向深入。
同时,为达到全班共读共进的阅读效果,学校规定,学生每天中午到校后有30分钟固定的“宁静阅读时间”,全校师生一起安静下来,共享美好的阅读时光。共读一段时间后,老师会根据本班学生的阅读情况上好阅读推进课,以消除学生持续阅读后的“倦怠”,进一步学习阅读这本书的方法,从而激发下一阶段的阅读兴趣。
3.上好读书交流课
一本书读完,并不意味着阅读的结束。相反,在推进部分结束时,学生由于观点的碰撞、心得的交流而获得的阅读体验正激起新一轮波峰。
书读完之后,我们可以通过召开读书交流会的形式,巩固读书成果,内化提升能力。2020年,为了让读书交流会更有实效,更符合学生特点,我们尝试了“聊书”这一形式,就是不去分配读书会的角色,向聊天一样聊书。在这样一个氛围中,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大家都有权利针对某一个问题凭着自己的感觉发言。在这儿,观点比文采更重要,每一个观点都被平等地对待和重视,大家可以自由地讨论。
在班级读书会的组织、运作中,我们并不是把一部作品讨论交流的结束当作活动的终止,还可以设计一些跟这本书有关的延伸活动。可以共同拓展阅读作家的其他作品,如读完米切尔·恩德的《永远讲不完的故事》,补充阅读他的《毛毛》《犟龟》等;可以共看电影,如读完《草房子》《夏洛的网》《城南旧事》之后再看电影,别有一番滋味;可以排演书本剧,如读完《一百条裙子》之后演书中的精彩片段,学生会有更深的“感同身受”;可以进行延伸的写作活动,如读了《亲爱的汉修先生》,模仿书中的作者用假想收信人的方式倾诉自己的心声;还可以画画、讲故事等。总之,只要巧妙安排,延伸活动就能使学生对书中的情节、人物、内涵的了解更深入全面,感受更具体。
通过几年的实践,读整本书已经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怎样通过我们的书香校园建设去影响更多的人热爱读书,去影响更多的家庭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才是我们做这项工作的初衷。
1.召开读书分享会
每年假期,我们都要推荐家长、老师、学生共读一本书,在开学后召开读书分享会,分享会上家长代表也要参与交流、讨论,以此来督促更多的家长支持、参与学校的读书活动,这样每个孩子在家中的时间也能充分利用起来。我们先后共读了《爱的教育》《鲁滨逊漂流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校园书店”里的书在平时可供学生借阅。
2.实施“大阅读计划”
“大阅读计划”就是要着重从教师、学生和家长三个层面开展好读书活动,具体要求是:
教师读书。建立教师读书制度,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两本好书。所读书籍可以是学校推荐的,也可以自选;每天坚持读书30分钟,提倡利用业余时间大量阅读;注重阅读积累,要求教师每学期完成两篇以上读书心得或读书随笔,不得抄袭或网上下载;在读书群里,教师每天交流读书体会,读精彩片段;每学期开展一次读书汇报会,教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互相推荐教育理论书籍。
学生读书。语文教师利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落实课内大量阅读,利用阅读课进行阅读指导和读书笔记写作指导;一、二年级同学识字量少,可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加大识字量,为三年级的大量阅读打下基础;三至六年级要上好阅读课,每天阅读15分钟以上,每周阅读不少于3小时,老师要利用各种家、校联系方式,与家长做好沟通;二至六年级的同学要将读书收获转化为成果,每两周填写《读书成长手册》,按计划定期推出读书专刊(可采取手抄报的形式),利用这种方式记录学生的阅读足迹;整个小学阶段课内外閱读总量达到300万字以上,读书笔记达到6万字(每周500—800字),平均每人藏书量达到50本以上,背诵古诗300首以上,各类习作篇数从规定的60篇增加到200篇。
家长读书。诚邀家长朋友们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来,要求家长在家庭中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与孩子一起读书,一起交流,一起分享。学期结束,家长提供与孩子共同读书的照片、家庭图书角的照片等各种资料,作为评选“书香家庭”的重要材料。
3.举办各种活动
在读书活动的基础上,我们还延伸出很多活动,培养学生表现力和应用能力。比如采用讲故事比赛、经典诵读比赛、古诗词大会、成立小小文学社等形式,进一步形成特色,巩固效果。
此外,我们还在继续摸索、总结共读交流的课型,如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语言积累课、大声朗读课、经典诵读课、读写结合课等。通过不同方式的共读,让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实践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得到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获得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同时,我们还计划借鉴一些学校的好做法,绘制《阅读评价手册》。根据阅读书目,学生每读一本书,在得到老师、家长或伙伴的认同后,可得一颗星,积满20颗星,就可获得“阅读奖章”。“阅读奖章”共七枚,依次为“水星奖”“金星奖”“火星奖”“木星奖”“土星奖”“天王星奖”“海王星奖”。读完140本,就能获得最高奖———“海王星奖”。之后,还可继续挑战,新的阅读奖章就以学生的名字来命名。通过阅读挑战、星级评比,引领学生以持久的热情拾级而上,欣赏一路风景,享受最美童年。
童年是最美好的岁月,书是最美妙的种子。引领儿童共读一本本书,就是在他们的童年播下一粒粒最美妙的种子,那是文化的种子、语言的种子、审美的种子、思想的种子……这些种子里有坚定的信仰,每一个教育人都应相信,会有奇迹的发生!
(作者系翼城县城内小学校长)
叶圣陶说过:“试问,养成读书的习惯,不教他们读整本的书,那习惯怎么养得成?”可见,要想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教会他们阅读整本书。阅读整本书,可以发展语言、锻炼思维、丰富体验,让学生在接触大量优秀作品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判断,受到文化的熏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如何选择书目呢?朱永新教授说,要把“最美好的东西给最美丽的童年”,还要“为每一个儿童寻找到此时此刻他最适合的书”。叶老也提出,“学校里课程的设置,通常根据三种价值:一种是实用价值,一种是训练价值,还有一种是文化价值”。整本书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选择:一是能够增进学生知识的;二是能够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三是能够开启智慧、启迪心灵、传承文明的。
我们学校倡导的“共读”理念,是基于教育与学习,是建立在一种有效对话基础上的阅读。最好的阅读应该是充满魅力的书籍与阅读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是书籍、教师、学生多向对话的过程。在共读对话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不仅是导读,而且是和孩子们一起共同阅读。
一、上好整本书阅读的三种课型,提升阅读能力
1.上好整本书导读课
我们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师生每月共同精读一本经典,独创了整本书阅读的“导读—推进—延伸”三部曲的模式,坚持上好整本书阅读的三种课型,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
导读,开启学生的阅读期待。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等,激起学生体验和探究的欲望。重视阅读期待,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其良好的阅读情趣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个语文老师的本事,是通过导读,让孩子对这本书充满好奇,产生阅读的欲望。但是,导读中最糟糕的情况就是你煞有介事地推荐了一本书,事实上自己却没有读过。比如你推荐的一本书正好是一个学生非常喜欢读的,孩子以为遇到了知音,兴奋地和你来交流,你却没有读完,那想一想孩子会怎么想,他一定会非常失望。
那做到什么程度算是已经有了充足的准备呢?首先,老师要做到以下四点:熟悉作者与作品的背景,有对本书的摘要,自己有收获,有对本书的评论或质疑。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上一节阅读推荐课或者说是好书导读课。导读时要充分利用阅读期待,或从书中选取一个美好的场景、几个鲜明的形象,或讲讲作者和相关书评,或以书中精彩的内容、情节,或用书中的插图、故事里出现的音乐等,激起学生对新书阅读的关注和期盼。比如,《绿野仙踪》的作者弗兰克·鲍姆本人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导读时给学生讲讲作者的故事,尤其是他创作《绿野仙踪》的经过,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导读环节,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对即将开始的阅读旅程充满期待,同时为后面推进部分的主题探讨做好铺垫,讓阅读有明确的目的。
当然,导读也可以让学生来,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好书推荐会”的方式让学生推荐好书,让学生来“导读”。这种推荐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捕捉一本书“优点”的能力。
总之,要通过导读来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欲望,而不是发给学生一本书便不了了之。
2.上好阅读推进课
推进,是共读中的重要环节。可以是分章节的讨论,也可以是通读全书后若干小主题的讨论。此时的共读讨论,需要带着一定的指向性。教师要做好引领,提出一些重要话题,让学生带着话题进行阅读、对话。
比如,儿童小说、故事的共读推进,可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风格、文学意蕴等方面展开。以《蓝鲸的眼睛》为例。这本书语言优美抒情,意境空灵神秘,人物角色身上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推进中可引导学生品味“蓝鲸献出眼睛”这一段文字,在品味中感悟语言文字的特点与魅力。书中的经典段落形象地刻画出角色形象,反映出角色的内心情感和精神内涵,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描写主人公的主要段落,并引导想象、交流,谈对角色的印象。在诵读与交流中,学生不断丰富和铭记角色形象,感悟到书中深厚的精神内涵。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给喜爱的角色写颁奖辞,来呈现他们对角色和内涵的理解,在写话中提升阅读品质。这样的共读推进,学生不但能理清困惑、深化理解,还能分享快乐、分享经验,使阅读走向深入。
同时,为达到全班共读共进的阅读效果,学校规定,学生每天中午到校后有30分钟固定的“宁静阅读时间”,全校师生一起安静下来,共享美好的阅读时光。共读一段时间后,老师会根据本班学生的阅读情况上好阅读推进课,以消除学生持续阅读后的“倦怠”,进一步学习阅读这本书的方法,从而激发下一阶段的阅读兴趣。
3.上好读书交流课
一本书读完,并不意味着阅读的结束。相反,在推进部分结束时,学生由于观点的碰撞、心得的交流而获得的阅读体验正激起新一轮波峰。
书读完之后,我们可以通过召开读书交流会的形式,巩固读书成果,内化提升能力。2020年,为了让读书交流会更有实效,更符合学生特点,我们尝试了“聊书”这一形式,就是不去分配读书会的角色,向聊天一样聊书。在这样一个氛围中,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大家都有权利针对某一个问题凭着自己的感觉发言。在这儿,观点比文采更重要,每一个观点都被平等地对待和重视,大家可以自由地讨论。
在班级读书会的组织、运作中,我们并不是把一部作品讨论交流的结束当作活动的终止,还可以设计一些跟这本书有关的延伸活动。可以共同拓展阅读作家的其他作品,如读完米切尔·恩德的《永远讲不完的故事》,补充阅读他的《毛毛》《犟龟》等;可以共看电影,如读完《草房子》《夏洛的网》《城南旧事》之后再看电影,别有一番滋味;可以排演书本剧,如读完《一百条裙子》之后演书中的精彩片段,学生会有更深的“感同身受”;可以进行延伸的写作活动,如读了《亲爱的汉修先生》,模仿书中的作者用假想收信人的方式倾诉自己的心声;还可以画画、讲故事等。总之,只要巧妙安排,延伸活动就能使学生对书中的情节、人物、内涵的了解更深入全面,感受更具体。
二、实施全民阅读计划,让全民热爱阅读
通过几年的实践,读整本书已经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怎样通过我们的书香校园建设去影响更多的人热爱读书,去影响更多的家庭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才是我们做这项工作的初衷。
1.召开读书分享会
每年假期,我们都要推荐家长、老师、学生共读一本书,在开学后召开读书分享会,分享会上家长代表也要参与交流、讨论,以此来督促更多的家长支持、参与学校的读书活动,这样每个孩子在家中的时间也能充分利用起来。我们先后共读了《爱的教育》《鲁滨逊漂流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校园书店”里的书在平时可供学生借阅。
2.实施“大阅读计划”
“大阅读计划”就是要着重从教师、学生和家长三个层面开展好读书活动,具体要求是:
教师读书。建立教师读书制度,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两本好书。所读书籍可以是学校推荐的,也可以自选;每天坚持读书30分钟,提倡利用业余时间大量阅读;注重阅读积累,要求教师每学期完成两篇以上读书心得或读书随笔,不得抄袭或网上下载;在读书群里,教师每天交流读书体会,读精彩片段;每学期开展一次读书汇报会,教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互相推荐教育理论书籍。
学生读书。语文教师利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落实课内大量阅读,利用阅读课进行阅读指导和读书笔记写作指导;一、二年级同学识字量少,可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加大识字量,为三年级的大量阅读打下基础;三至六年级要上好阅读课,每天阅读15分钟以上,每周阅读不少于3小时,老师要利用各种家、校联系方式,与家长做好沟通;二至六年级的同学要将读书收获转化为成果,每两周填写《读书成长手册》,按计划定期推出读书专刊(可采取手抄报的形式),利用这种方式记录学生的阅读足迹;整个小学阶段课内外閱读总量达到300万字以上,读书笔记达到6万字(每周500—800字),平均每人藏书量达到50本以上,背诵古诗300首以上,各类习作篇数从规定的60篇增加到200篇。
家长读书。诚邀家长朋友们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来,要求家长在家庭中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与孩子一起读书,一起交流,一起分享。学期结束,家长提供与孩子共同读书的照片、家庭图书角的照片等各种资料,作为评选“书香家庭”的重要材料。
3.举办各种活动
在读书活动的基础上,我们还延伸出很多活动,培养学生表现力和应用能力。比如采用讲故事比赛、经典诵读比赛、古诗词大会、成立小小文学社等形式,进一步形成特色,巩固效果。
此外,我们还在继续摸索、总结共读交流的课型,如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语言积累课、大声朗读课、经典诵读课、读写结合课等。通过不同方式的共读,让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实践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得到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获得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同时,我们还计划借鉴一些学校的好做法,绘制《阅读评价手册》。根据阅读书目,学生每读一本书,在得到老师、家长或伙伴的认同后,可得一颗星,积满20颗星,就可获得“阅读奖章”。“阅读奖章”共七枚,依次为“水星奖”“金星奖”“火星奖”“木星奖”“土星奖”“天王星奖”“海王星奖”。读完140本,就能获得最高奖———“海王星奖”。之后,还可继续挑战,新的阅读奖章就以学生的名字来命名。通过阅读挑战、星级评比,引领学生以持久的热情拾级而上,欣赏一路风景,享受最美童年。
童年是最美好的岁月,书是最美妙的种子。引领儿童共读一本本书,就是在他们的童年播下一粒粒最美妙的种子,那是文化的种子、语言的种子、审美的种子、思想的种子……这些种子里有坚定的信仰,每一个教育人都应相信,会有奇迹的发生!
(作者系翼城县城内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