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改革开放30年体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反映体育事业巨大成就的文学也随之 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通过对一系列体育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对体育文学30年的发展历程 进行了梳理,发现体育文学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冠军文学,问题文学和网络文学,文章 最后探讨了体育文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体育文学;流变;未来发展
中图分类号:G8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3612(2009)05-0034-03
The Evolvement of Sport Literature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of China
HU Jiahao1, CUI Guangying2
(1. Wuhan Institu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Wuhan430079, Hube i China;2.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Technology, Wuhan430079, Hubei China)Abstract: Chinese sports hav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during the past30 years s ince its reform and opening. Based on the sports achievements, sport literaturealso has made a series of changes. Having studied the literature works, the pape r sorts out its developing process and analyzes its three stages: champion liter ature, problem literature and web literature. In the end the paper predicts thefuture tendency of sports litera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 sport literature; evolvement; development in future
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体育研究如火如荼,其触角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而以体育为题材 的体育文学却十分冷落,似乎是被文学界和体育界都遗忘的角落。在国外,体育文学却享有 很高声誉,许多理论工作者在体育文学研究方面都颇有造诣,日本学者已经出版专著《文学 中的体育》[1]。本文独辟蹊径,通过研究体育诗歌、体育小说、 体育影视、 体 育报告文学、体育杂文和体育小品文等,勾勒改革开放30年体育文学的发展轨迹,探讨中 国体育文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促进体育文学的繁荣与发展。
1 改革开放30年体育文学的流变
改革开放30年体育文学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3个时期。1978-1984年一大批新时代颂歌 型“冠军文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85-1989年体育报告文学的创作达到了巅峰,小说 、诗歌也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品,通过揭示体育内部的矛盾,体育文学开始摆脱“冠军文学” 的案臼,转入 “问题文学”;90年代以后,纯体育文学不断边缘化,随着互联网的出现, 不同于文本文学的体育网络文学脱颖而出,体育文学进入了“网络文学”的新阶段。
1.1 繁荣时期的“冠军文学”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掀开了中国历史的 新篇章,经济高速发展,一贯为政治服务的文学开始转向为高速发展的经济服务,重视文学 自身审美价值的创造,文学创作的题材、主题、形式和风格都比以往更加多样,出现了百花 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商品经济的改革也必然推动体育改革,在80年代体育管理体制和 发展模式都进行了重构,竞技体育成为体育改革的先导。体育改革的发展和文学创作的空前 繁荣带来了体育文学的春天。
1979年中国加入国际奥委会,迈出了登上国际体坛的第一步,1982年德黑兰亚运会上中国获 得金牌总数第一名,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获得金牌总数第四,中国的竞技体育水平达到 了举世瞩目的高度,全社会掀起了前所未有的体育热。作为体育文学创作基地的体育宣传得 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央与地方的新闻报刊及广播电视,报道体育的数量都有所增加, 体育报刊发行量打破了历史记录,许多地方恢复或创办了体育报刊。体育宣传事业的发展和 突破为体育文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体育》创办专门的体育文学杂志《腾飞》, 《南风》杂志开辟了体育文学专栏,1983年我国第一个体育历史刊物《体育文史》创刊,专 门开辟了体育文学栏目。在这个时期,体育文学无论从作品的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取得了突 飞猛进的发展。
1978年《新体育》登载了作家理由创作的体育报告文学《扬眉剑出鞘》,作品把小说的细节 描写和典型化手法运用到报告文学的创作之中,作家理由将击剑运动员栾菊杰在世界青年击 剑锦标赛中为国争光的心理状态与顽强拼搏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 体育报告文学的开山之作家。作品发表后《人民日报》转载,其影响为历来体育文学之未及 。
1981年《当代》又发表了鲁光的报告文学《中国姑娘》,再现中国女排打出国门、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拼搏精神。这两篇体育报告文学作品具有强烈 的艺术感染力,关于运动员训练生活的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个个 体育人物的性格特点,一串串细节连缀成文后,犹如一串串晶 莹透明的珍珠,使整个作品光彩夺目,真实感人,两部报告文学作品被中国作家协会先后授 予优秀报告文学奖,标志着中国体育文学开始进入史上第一个高潮阶段。
获得全国报告文学优秀奖的还有体育女作家李玲修,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文笔和浓重感情,她 创作了《足球教练的婚姻》、《心,永远憧憬着未来》、《女怪球手的秘密》、《她站在十 米跳台上》等。另外,这个时期还有两部体育报告文学扛鼎之作:著名作家刘心武的《519 长镜头》和理由的《倾斜的足球场》,作品反映了十三届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失利后观众的 悲愤和519事件的始末。同时期,出版社也出版了大量的体育报告文学作品,北京人民体育 出版社出版了赵丽宏编著的《体育报告文学选》,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傅溪鹏的《斯韦思 林杯上闪光的名字——体育报告文学专辑》。
与体育报告文学一样,体育诗歌、体育散文、体育小说、体育戏剧电影也都取得了一定突破 。郭小川的体育诗歌《小将们在挑战》和胡乔木的《中国姑娘之歌》在读者中广为传诵,邹 帆的《星光灿烂》也为运动健儿唱出了赞歌。黄宗英的体育散文《思念》、陈祖芬的《美》 、叶文玲的《慧眼》等都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体育故事片《乳燕飞》列为建国30周 年的献礼影片,1989年《同在蓝天下》在国际体育电影节上获奖,电视连续剧《冠军从这里 起飞》获得飞天奖, 话剧《球迷》获得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文学大奖。在体育文学作品繁荣的形势下,体育文学理论也开始起步。学者陈学新著文《体育文学探源 》,初次对体育文学的概念进行研究[2],1985年肖复兴、 叶文玲、 李玲修、彭 立高等 作家在四川组织成立了体育报告文学研究会,这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体育文学理论研究 机构,它标志着中国体育文学理论研究逐步成熟起来。这个时期体育文学作品的主人翁大多数都是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和教练员,创作的主题是歌颂体育英雄和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扬眉剑出鞘》中的栾菊杰“只要 能把五星红旗升上去,让我去死也干。”《中国女排之歌》中女排姑娘们“滚翻,弹跳,举 重,爬坡/人倒了,球救了,腰伤了,别管我/前面是对手,后面是祖国/人生啊,能有几回 拼搏……”。通过体育文学作品的渲染,冠军英雄激发了国人的爱国主义热情,运动员和教 练员顽强拼搏的意志和品德,成为全国人民强大的精神动力。
繁荣时期“冠军文学”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它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文学现实主 义改革的成果,是体育英雄的文学再现。在“冠军文学”作品中读者能看到的都是明星和冠 军等高大人物形象,鲜见现实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其他体育人物,作品反映的对象比较狭窄, 在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上也忽略了个人情感的宣泄,而注重突出发挥政治鼓动和教育作用的 英雄情感,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创作题材与主题的狭隘和思想感情的虚伪。
1.2 发展时期的“问题文学”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走上了全面改革开放的道路,为克服过分集中于国家办体育的弊端 ,以体育社会化和科学化发展为突破口,体育开始进行改革。改革是社会的主旋律,体育文 学自然是声势浩大体育改革的代言人。这时体育报告文学敏锐及时地抓住了时代巨变,问题 报告文学开始成为我国体育报告文学创作的主流,一大批优秀作品以辛辣调侃的语调对体育 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冷嘲热讽,与冠军文学大唱反调,批判的锋芒直指体育界。影响最大的是 赵瑜撰写的《强国梦》,作者把体育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凸现在社会大众面前,引起社会 各界强烈的反响和热烈讨论,作者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揭示了体育界的诸多矛盾和问题, 发出体育必须改革的强有力呐喊。在体育文学徘徊于冠军文学之时,该作品反其道而行之, 打开了沉重的体育之窗,昭示着体育文学开始告别冠军文学,在体育问题报告文学创作发展 中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十年之后,赵瑜又奉献出新力作《马家军调查》,作品引导广大群众 ,从关注金牌转移到注视全民健身,进一步突破了冠军文学的泥沼,作者思考的是冠军背后 或金牌背后的东西,探索社会的真正体育现实,以求实的态度既赞扬马俊仁对民族体育事业 做出的重大贡献,又怀着良好的愿望通过马家军思考着国民体育素质问题,更深刻地从社会 意义上和文化意义上来表现人,这种思考与探索无疑是很有意义的。另外,作品十分成功地 塑造了典型人物,显示出作家的气度,真实感很强,有历史,有深度,真实的人显示了文学 的典型性力量和作用。此外反映当时中国体育问题的作品还包括罗达成的《中国体育界》、 缪晖鞭挞体育界官僚主义的《他走了,留下……》、郭东反映体育教育问题的《谁在忧伤》 等等。作品《壮哉,八十年代的青年》、《冒险、志气、浩歌》、《万里壮游》、《蔚蓝色 的畅想曲》等描绘了一个个体育普通人物,其中的车迷、飞行迷、航海迷等有成功的喜悦, 也有失败的痛苦,但这些小人物酸甜苦辣的追求和经历,犹如体育本质内涵的一个个注解, 帮助我们更加准确理解体育的真正涵义。
在体育问题报告文学引人关注的同时,体育传记文学也有所发展。黄震中的《谢军卫冕记实 》、张继华的《我的奋斗》、王伯仲的《战胜自我》、李东华的《突破极限》等作品无论从 文学的艺术手法上看还是从思想深度来讲都与80年代初期的作品大相径庭。这个时期的体育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较以前有所进步,开始出现系统性研究体育文学的论文,如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在 90年代初先后刊登的韩国学者申相星的三篇学术 论文,打破了中国体育文学系统理论空缺的局面[3]。申相星认为奥林匹克运动自 古以来不仅包括了竞技项目,而且也包涵了其他许多文化现象,其中,体育与文学相辅相成 ,具有同样价值,体育文学中的诗歌、小说等体裁具有教育价值。
发展时期“问题文学”作品的内容已不再仅仅是金牌,而容纳了更多的信息,文学作品 观照的体育世界已从微观走向宏观,从人性、生命本体和社会存在等不同角度来反映体育本 身具有的不同价值意义。体育文学也由此从“冠军文学”走向“反思文学”,开始有深度地 表现体育,开辟出广阔的体育文化空间,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体育文化。
1.3 网络时期的“足球文学”21世纪初中国社会转型导致文学的失重,随之也带来了体育文学的失位,体育文学在体育界 和文学界都近乎销声匿迹,体育文学的主阵地《新体育》杂志其文艺专栏消失,优秀体育文 学作品的芳踪难以寻觅,体育文学面临着严峻危机,体育文学理论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90年代以来因特网的发展速度惊人,以因特网和信息高速公路为主体的互联网逐渐发展为 “第四媒体”,它的出现使写作工具变成了键盘和鼠标,写作情感可以瞬间外化,写作意图 可以立即表现,写作目的可以快速实现,网络与体育文学也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体育文学走 出危机困境带来了曙光。大量涌现的体育网络文学作品成为这个时期体育文学的一个突出特 点。2000年新浪网出现了杨杰创作的《假球》,在体育产业市场化以后,作品提出需要注意 的问题,提醒体育竞赛保持公平游戏规则的重要性,被文学界和体育界专家称为“足球文学 的开山凿河之作”,“一部鬼斧神工的足球故事”。在 “5•19球迷骚乱事件”之后的第17 周年,他还创作了中篇小说《足球流氓》,对体育流氓这种特殊文化现象进行特殊的纪念, 小说《足球流氓》呈现了中国足球的真实形态,塑造出球迷秦华山和以BBS网民为代表的新 时期球迷形象。散文曾被称做“美文”,而体育散文是进入这个新的历史时期之后的新作, 体育网络文学更多的是一些散文、随笔和评论,如董路创作的中国首部长篇都市足球言情小 说《临门一吻》、李寻欢的《足球男人》、《女足五题》、朱又红的《中国足球与英雄无敌 》、逸鸿的《中国球迷的品味》、韦一笑的《尴尬时代的中国足球》等,这些网络体育散文 的内容十分丰富,抒发了由足球引发的人生感慨,展示了足球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和无与伦 比的魅力,讴歌了足球战线开拓者的新思想。体育小说和体育散文表现了足球世界的方方面 面,实际上足球成为整个体育文学创作中拥有最多的题材,2002年第一部体育话剧《足球俱 乐部》在北京人艺小剧场和广大观众见面,体育电视连续剧《中国足球》进入拍摄,体育杂 文集《为米卢辨护》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歌曲《我的足球,我的梦想》也在社会上广为 流传,获得好评。这些作品以艺术性笔法描述了足球在生活中所产生的影响,揭示足球领域 的不合理现象,推动中国足球体育进行深入的改革。足球题材的文学作品是 90年代末期以 来体育文学发展当中所不曾有过的,可能成为未来体育文学的发展势头。网络足球文学的兴起导致体育文艺理论的蓬勃发展。2005年体育文化导刊刊登了论文《 从体育与文学的关系谈体育文学》,作者孙永泰从历史起源、哲学基础和心理功能三个方面 阐释了体育与文学的联系,结合体育文学的发展,提出以全新的思维理念对体育与文学的良 性互动进行思考[4]。王蔚岚考察了体育文学作品的叙述方式,应用叙事学文学理 论阐述 体育文学叙述者的特点、叙述视角特征和叙述结构,研究发现体育文学作品叙述者分为作家 式、记者式和个人式三类,叙述视角包括特写型、全景型和追踪型,体育文学作品叙述结构 受到体育内容的制约,主要表现为单体式、串珠式和辐射式。
新浪体育、 网易体育、南方体育、榕树下、球迷一家等网站都留下了语言诙谐和文风 粗放的足球文学作品,它们透射出轻松调侃的风格,网络足球文学中的马拉多纳就调侃为这 样子:“——满脑袋都是羊毛黑卷儿,中间还夹杂着一小撮精心染制的黄毛,小矮个儿,大 脚丫子,每一个脚趾头上都长着眼睛,传球永远准确到位,中场起动时风驰电掣,带球过起 人来虎虎生风,从不黏黏糊糊——”自由的网络为广大的足球迷尽情宣泄个体情感提供了 无 限空间,平等地赋予了平凡小百姓渴望拥有的体育话语表达权,网络写手们可以无所顾忌地 评论足坛世界,述说对足球的痛与对足球的爱,摆脱足球体育现实的酸楚,百分之百地享受 轻松,享受休闲,在这种自由挥洒的言说方式下,体育网络文学走向了休闲文学。
2 体育文学的未来发展
目前体育文学出现了不景气的局面,但体育文学因素仍然在各种非文学领域以各种形式间接 出现,现在体育诗歌的载体是体育流行歌曲的歌词部分[5],体育小说的载体演变 为体育 广告,作为最具吸引力叙事形式的体育广告,其文案借用文学手法,将人文因素注入体育广 告产品,使体育广告产品产生人文附加值,更有诱惑力,达到令购买者满意的效果。科技与 体育的融合已经成为现实,人们对体育和科学的热情日益高涨,反映时代脉搏的作家们开始 利用现代科技来表达人类对体育的热爱,日本极为流行的手机小说,在我国也初步露脸试水 ,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传播开来,势必成为体育小说的连载或缩微,手机也可能成为体育 小说的新型载体。
虽然体育文学所依附的载体发生了转移,但转移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了现代文明和传媒对体育 文学的需求,显示体育文学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因为体育使人在紧张和娱乐中得到教益,文 学能够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人们的生活永远离不开强身健体的体育和修身养性 的文学。体育事业的兴旺发达和文学事业的发展是体育文学取之不竭的生命源泉,体育文学 不会消亡而只是产生了泛化现象,现实的体育文学跨越了传统既定的文体或载体,将活跃在 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场景之中,体育文学的未来是美好的。
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世界是一个充满多种选择的世界,体育文学也将适应时代 主流,出现雅俗共时、和平共存的多元化倾向。网络体育文学写手一时冲动,草草写就之后 就急于发表,网络文学表现出草根文化的浮躁,带有通俗文学的特点,但是,汹涌而至的体 育通俗文学不可能压倒体育高雅文学,怀着对体育的满腔热情和对文学艺术的钟爱,作家们 不断追求着体育文学反映现实人生的人文精神,力图寻找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张力中的均衡 点,希望打破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截然对立的界限,二者并肩相处,难分彼此。体育文学雅 俗共存的趋势是时代变化、读者需要和文学规律所共同促成的综合效应。
参考文献:
[1] 张艳.从中西文学的源头看“体育文学”缘起与发展[J].体育科研,2006 (5):25-27.
[2] 陈学新.体育文学探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 (1):19-22.
[3] 申相星.论体育文学[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4 (1):20-23.
[4] 孙永泰.从体育与文学的关系谈“体育文学”[J].体育文化导刊,2005(11):60- 61.
[5] 刁国炎.从中国当代体育诗歌的百花齐放管窥体育文艺的兴盛[J].武汉体育学院学 报,2008(2):29-32.
关键词:体育文学;流变;未来发展
中图分类号:G8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3612(2009)05-0034-03
The Evolvement of Sport Literature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of China
HU Jiahao1, CUI Guangying2
(1. Wuhan Institu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Wuhan430079, Hube i China;2.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Technology, Wuhan430079, Hubei China)Abstract: Chinese sports hav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during the past30 years s ince its reform and opening. Based on the sports achievements, sport literaturealso has made a series of changes. Having studied the literature works, the pape r sorts out its developing process and analyzes its three stages: champion liter ature, problem literature and web literature. In the end the paper predicts thefuture tendency of sports litera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 sport literature; evolvement; development in future
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体育研究如火如荼,其触角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而以体育为题材 的体育文学却十分冷落,似乎是被文学界和体育界都遗忘的角落。在国外,体育文学却享有 很高声誉,许多理论工作者在体育文学研究方面都颇有造诣,日本学者已经出版专著《文学 中的体育》[1]。本文独辟蹊径,通过研究体育诗歌、体育小说、 体育影视、 体 育报告文学、体育杂文和体育小品文等,勾勒改革开放30年体育文学的发展轨迹,探讨中 国体育文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促进体育文学的繁荣与发展。
1 改革开放30年体育文学的流变
改革开放30年体育文学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3个时期。1978-1984年一大批新时代颂歌 型“冠军文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85-1989年体育报告文学的创作达到了巅峰,小说 、诗歌也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品,通过揭示体育内部的矛盾,体育文学开始摆脱“冠军文学” 的案臼,转入 “问题文学”;90年代以后,纯体育文学不断边缘化,随着互联网的出现, 不同于文本文学的体育网络文学脱颖而出,体育文学进入了“网络文学”的新阶段。
1.1 繁荣时期的“冠军文学”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掀开了中国历史的 新篇章,经济高速发展,一贯为政治服务的文学开始转向为高速发展的经济服务,重视文学 自身审美价值的创造,文学创作的题材、主题、形式和风格都比以往更加多样,出现了百花 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商品经济的改革也必然推动体育改革,在80年代体育管理体制和 发展模式都进行了重构,竞技体育成为体育改革的先导。体育改革的发展和文学创作的空前 繁荣带来了体育文学的春天。
1979年中国加入国际奥委会,迈出了登上国际体坛的第一步,1982年德黑兰亚运会上中国获 得金牌总数第一名,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获得金牌总数第四,中国的竞技体育水平达到 了举世瞩目的高度,全社会掀起了前所未有的体育热。作为体育文学创作基地的体育宣传得 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央与地方的新闻报刊及广播电视,报道体育的数量都有所增加, 体育报刊发行量打破了历史记录,许多地方恢复或创办了体育报刊。体育宣传事业的发展和 突破为体育文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体育》创办专门的体育文学杂志《腾飞》, 《南风》杂志开辟了体育文学专栏,1983年我国第一个体育历史刊物《体育文史》创刊,专 门开辟了体育文学栏目。在这个时期,体育文学无论从作品的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取得了突 飞猛进的发展。
1978年《新体育》登载了作家理由创作的体育报告文学《扬眉剑出鞘》,作品把小说的细节 描写和典型化手法运用到报告文学的创作之中,作家理由将击剑运动员栾菊杰在世界青年击 剑锦标赛中为国争光的心理状态与顽强拼搏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 体育报告文学的开山之作家。作品发表后《人民日报》转载,其影响为历来体育文学之未及 。
1981年《当代》又发表了鲁光的报告文学《中国姑娘》,再现中国女排打出国门、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拼搏精神。这两篇体育报告文学作品具有强烈 的艺术感染力,关于运动员训练生活的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个个 体育人物的性格特点,一串串细节连缀成文后,犹如一串串晶 莹透明的珍珠,使整个作品光彩夺目,真实感人,两部报告文学作品被中国作家协会先后授 予优秀报告文学奖,标志着中国体育文学开始进入史上第一个高潮阶段。
获得全国报告文学优秀奖的还有体育女作家李玲修,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文笔和浓重感情,她 创作了《足球教练的婚姻》、《心,永远憧憬着未来》、《女怪球手的秘密》、《她站在十 米跳台上》等。另外,这个时期还有两部体育报告文学扛鼎之作:著名作家刘心武的《519 长镜头》和理由的《倾斜的足球场》,作品反映了十三届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失利后观众的 悲愤和519事件的始末。同时期,出版社也出版了大量的体育报告文学作品,北京人民体育 出版社出版了赵丽宏编著的《体育报告文学选》,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傅溪鹏的《斯韦思 林杯上闪光的名字——体育报告文学专辑》。
与体育报告文学一样,体育诗歌、体育散文、体育小说、体育戏剧电影也都取得了一定突破 。郭小川的体育诗歌《小将们在挑战》和胡乔木的《中国姑娘之歌》在读者中广为传诵,邹 帆的《星光灿烂》也为运动健儿唱出了赞歌。黄宗英的体育散文《思念》、陈祖芬的《美》 、叶文玲的《慧眼》等都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体育故事片《乳燕飞》列为建国30周 年的献礼影片,1989年《同在蓝天下》在国际体育电影节上获奖,电视连续剧《冠军从这里 起飞》获得飞天奖, 话剧《球迷》获得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文学大奖。在体育文学作品繁荣的形势下,体育文学理论也开始起步。学者陈学新著文《体育文学探源 》,初次对体育文学的概念进行研究[2],1985年肖复兴、 叶文玲、 李玲修、彭 立高等 作家在四川组织成立了体育报告文学研究会,这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体育文学理论研究 机构,它标志着中国体育文学理论研究逐步成熟起来。这个时期体育文学作品的主人翁大多数都是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和教练员,创作的主题是歌颂体育英雄和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扬眉剑出鞘》中的栾菊杰“只要 能把五星红旗升上去,让我去死也干。”《中国女排之歌》中女排姑娘们“滚翻,弹跳,举 重,爬坡/人倒了,球救了,腰伤了,别管我/前面是对手,后面是祖国/人生啊,能有几回 拼搏……”。通过体育文学作品的渲染,冠军英雄激发了国人的爱国主义热情,运动员和教 练员顽强拼搏的意志和品德,成为全国人民强大的精神动力。
繁荣时期“冠军文学”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它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文学现实主 义改革的成果,是体育英雄的文学再现。在“冠军文学”作品中读者能看到的都是明星和冠 军等高大人物形象,鲜见现实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其他体育人物,作品反映的对象比较狭窄, 在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上也忽略了个人情感的宣泄,而注重突出发挥政治鼓动和教育作用的 英雄情感,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创作题材与主题的狭隘和思想感情的虚伪。
1.2 发展时期的“问题文学”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走上了全面改革开放的道路,为克服过分集中于国家办体育的弊端 ,以体育社会化和科学化发展为突破口,体育开始进行改革。改革是社会的主旋律,体育文 学自然是声势浩大体育改革的代言人。这时体育报告文学敏锐及时地抓住了时代巨变,问题 报告文学开始成为我国体育报告文学创作的主流,一大批优秀作品以辛辣调侃的语调对体育 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冷嘲热讽,与冠军文学大唱反调,批判的锋芒直指体育界。影响最大的是 赵瑜撰写的《强国梦》,作者把体育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凸现在社会大众面前,引起社会 各界强烈的反响和热烈讨论,作者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揭示了体育界的诸多矛盾和问题, 发出体育必须改革的强有力呐喊。在体育文学徘徊于冠军文学之时,该作品反其道而行之, 打开了沉重的体育之窗,昭示着体育文学开始告别冠军文学,在体育问题报告文学创作发展 中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十年之后,赵瑜又奉献出新力作《马家军调查》,作品引导广大群众 ,从关注金牌转移到注视全民健身,进一步突破了冠军文学的泥沼,作者思考的是冠军背后 或金牌背后的东西,探索社会的真正体育现实,以求实的态度既赞扬马俊仁对民族体育事业 做出的重大贡献,又怀着良好的愿望通过马家军思考着国民体育素质问题,更深刻地从社会 意义上和文化意义上来表现人,这种思考与探索无疑是很有意义的。另外,作品十分成功地 塑造了典型人物,显示出作家的气度,真实感很强,有历史,有深度,真实的人显示了文学 的典型性力量和作用。此外反映当时中国体育问题的作品还包括罗达成的《中国体育界》、 缪晖鞭挞体育界官僚主义的《他走了,留下……》、郭东反映体育教育问题的《谁在忧伤》 等等。作品《壮哉,八十年代的青年》、《冒险、志气、浩歌》、《万里壮游》、《蔚蓝色 的畅想曲》等描绘了一个个体育普通人物,其中的车迷、飞行迷、航海迷等有成功的喜悦, 也有失败的痛苦,但这些小人物酸甜苦辣的追求和经历,犹如体育本质内涵的一个个注解, 帮助我们更加准确理解体育的真正涵义。
在体育问题报告文学引人关注的同时,体育传记文学也有所发展。黄震中的《谢军卫冕记实 》、张继华的《我的奋斗》、王伯仲的《战胜自我》、李东华的《突破极限》等作品无论从 文学的艺术手法上看还是从思想深度来讲都与80年代初期的作品大相径庭。这个时期的体育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较以前有所进步,开始出现系统性研究体育文学的论文,如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在 90年代初先后刊登的韩国学者申相星的三篇学术 论文,打破了中国体育文学系统理论空缺的局面[3]。申相星认为奥林匹克运动自 古以来不仅包括了竞技项目,而且也包涵了其他许多文化现象,其中,体育与文学相辅相成 ,具有同样价值,体育文学中的诗歌、小说等体裁具有教育价值。
发展时期“问题文学”作品的内容已不再仅仅是金牌,而容纳了更多的信息,文学作品 观照的体育世界已从微观走向宏观,从人性、生命本体和社会存在等不同角度来反映体育本 身具有的不同价值意义。体育文学也由此从“冠军文学”走向“反思文学”,开始有深度地 表现体育,开辟出广阔的体育文化空间,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体育文化。
1.3 网络时期的“足球文学”21世纪初中国社会转型导致文学的失重,随之也带来了体育文学的失位,体育文学在体育界 和文学界都近乎销声匿迹,体育文学的主阵地《新体育》杂志其文艺专栏消失,优秀体育文 学作品的芳踪难以寻觅,体育文学面临着严峻危机,体育文学理论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90年代以来因特网的发展速度惊人,以因特网和信息高速公路为主体的互联网逐渐发展为 “第四媒体”,它的出现使写作工具变成了键盘和鼠标,写作情感可以瞬间外化,写作意图 可以立即表现,写作目的可以快速实现,网络与体育文学也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体育文学走 出危机困境带来了曙光。大量涌现的体育网络文学作品成为这个时期体育文学的一个突出特 点。2000年新浪网出现了杨杰创作的《假球》,在体育产业市场化以后,作品提出需要注意 的问题,提醒体育竞赛保持公平游戏规则的重要性,被文学界和体育界专家称为“足球文学 的开山凿河之作”,“一部鬼斧神工的足球故事”。在 “5•19球迷骚乱事件”之后的第17 周年,他还创作了中篇小说《足球流氓》,对体育流氓这种特殊文化现象进行特殊的纪念, 小说《足球流氓》呈现了中国足球的真实形态,塑造出球迷秦华山和以BBS网民为代表的新 时期球迷形象。散文曾被称做“美文”,而体育散文是进入这个新的历史时期之后的新作, 体育网络文学更多的是一些散文、随笔和评论,如董路创作的中国首部长篇都市足球言情小 说《临门一吻》、李寻欢的《足球男人》、《女足五题》、朱又红的《中国足球与英雄无敌 》、逸鸿的《中国球迷的品味》、韦一笑的《尴尬时代的中国足球》等,这些网络体育散文 的内容十分丰富,抒发了由足球引发的人生感慨,展示了足球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和无与伦 比的魅力,讴歌了足球战线开拓者的新思想。体育小说和体育散文表现了足球世界的方方面 面,实际上足球成为整个体育文学创作中拥有最多的题材,2002年第一部体育话剧《足球俱 乐部》在北京人艺小剧场和广大观众见面,体育电视连续剧《中国足球》进入拍摄,体育杂 文集《为米卢辨护》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歌曲《我的足球,我的梦想》也在社会上广为 流传,获得好评。这些作品以艺术性笔法描述了足球在生活中所产生的影响,揭示足球领域 的不合理现象,推动中国足球体育进行深入的改革。足球题材的文学作品是 90年代末期以 来体育文学发展当中所不曾有过的,可能成为未来体育文学的发展势头。网络足球文学的兴起导致体育文艺理论的蓬勃发展。2005年体育文化导刊刊登了论文《 从体育与文学的关系谈体育文学》,作者孙永泰从历史起源、哲学基础和心理功能三个方面 阐释了体育与文学的联系,结合体育文学的发展,提出以全新的思维理念对体育与文学的良 性互动进行思考[4]。王蔚岚考察了体育文学作品的叙述方式,应用叙事学文学理 论阐述 体育文学叙述者的特点、叙述视角特征和叙述结构,研究发现体育文学作品叙述者分为作家 式、记者式和个人式三类,叙述视角包括特写型、全景型和追踪型,体育文学作品叙述结构 受到体育内容的制约,主要表现为单体式、串珠式和辐射式。
新浪体育、 网易体育、南方体育、榕树下、球迷一家等网站都留下了语言诙谐和文风 粗放的足球文学作品,它们透射出轻松调侃的风格,网络足球文学中的马拉多纳就调侃为这 样子:“——满脑袋都是羊毛黑卷儿,中间还夹杂着一小撮精心染制的黄毛,小矮个儿,大 脚丫子,每一个脚趾头上都长着眼睛,传球永远准确到位,中场起动时风驰电掣,带球过起 人来虎虎生风,从不黏黏糊糊——”自由的网络为广大的足球迷尽情宣泄个体情感提供了 无 限空间,平等地赋予了平凡小百姓渴望拥有的体育话语表达权,网络写手们可以无所顾忌地 评论足坛世界,述说对足球的痛与对足球的爱,摆脱足球体育现实的酸楚,百分之百地享受 轻松,享受休闲,在这种自由挥洒的言说方式下,体育网络文学走向了休闲文学。
2 体育文学的未来发展
目前体育文学出现了不景气的局面,但体育文学因素仍然在各种非文学领域以各种形式间接 出现,现在体育诗歌的载体是体育流行歌曲的歌词部分[5],体育小说的载体演变 为体育 广告,作为最具吸引力叙事形式的体育广告,其文案借用文学手法,将人文因素注入体育广 告产品,使体育广告产品产生人文附加值,更有诱惑力,达到令购买者满意的效果。科技与 体育的融合已经成为现实,人们对体育和科学的热情日益高涨,反映时代脉搏的作家们开始 利用现代科技来表达人类对体育的热爱,日本极为流行的手机小说,在我国也初步露脸试水 ,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传播开来,势必成为体育小说的连载或缩微,手机也可能成为体育 小说的新型载体。
虽然体育文学所依附的载体发生了转移,但转移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了现代文明和传媒对体育 文学的需求,显示体育文学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因为体育使人在紧张和娱乐中得到教益,文 学能够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人们的生活永远离不开强身健体的体育和修身养性 的文学。体育事业的兴旺发达和文学事业的发展是体育文学取之不竭的生命源泉,体育文学 不会消亡而只是产生了泛化现象,现实的体育文学跨越了传统既定的文体或载体,将活跃在 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场景之中,体育文学的未来是美好的。
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世界是一个充满多种选择的世界,体育文学也将适应时代 主流,出现雅俗共时、和平共存的多元化倾向。网络体育文学写手一时冲动,草草写就之后 就急于发表,网络文学表现出草根文化的浮躁,带有通俗文学的特点,但是,汹涌而至的体 育通俗文学不可能压倒体育高雅文学,怀着对体育的满腔热情和对文学艺术的钟爱,作家们 不断追求着体育文学反映现实人生的人文精神,力图寻找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张力中的均衡 点,希望打破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截然对立的界限,二者并肩相处,难分彼此。体育文学雅 俗共存的趋势是时代变化、读者需要和文学规律所共同促成的综合效应。
参考文献:
[1] 张艳.从中西文学的源头看“体育文学”缘起与发展[J].体育科研,2006 (5):25-27.
[2] 陈学新.体育文学探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 (1):19-22.
[3] 申相星.论体育文学[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4 (1):20-23.
[4] 孙永泰.从体育与文学的关系谈“体育文学”[J].体育文化导刊,2005(11):60- 61.
[5] 刁国炎.从中国当代体育诗歌的百花齐放管窥体育文艺的兴盛[J].武汉体育学院学 报,2008(2):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