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保卫战的看法

来源 :炎黄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ney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近期召开的2018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保部部长李干杰表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中之重是打赢蓝天保卫战,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对此,打赢蓝天保卫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对蓝天保卫战提出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蓝天保卫战;大气污染;防治
  不知从何时起,蓝天成为一种福利和奢侈。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心肺之患”,执行最嚴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是当下必须选择的发展之路。
  “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这是十九大报告中的要求。从过去的“打好蓝天保卫战”到“打赢蓝天保卫战”,仅一字之变,但让为呼吸而战的人们备受鼓舞,让百姓充满期待。
  1 蓝天保卫战的影响因素
  地方政府深知保卫蓝天的重要性,但是能力有限。这个能力涉及多个方面:一是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有限,作为一个典型的公共物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金额大、收效时间长、经济回报少,这使得环境治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只有财力雄厚地区才做得起的事,一些贫困地区连温饱都没有解决,无力谈环保;二是协调能力有限,大气污染具有传输性,蓝天保卫战也不是一个地区关起门来就能完成的任务,需要区域之间的协调合作,这就涉及到成本和收益的分摊问题,协调好地区之间的大气污染治理成本和收益也不是地方政府能够做到的;三是执法能力有限,环境执法是蓝天保卫战的薄弱环节,近些年来,随着环境监察制度、环保约谈制度的不断推进,特别是中央环保督察无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查处了一批突出的大气污染问题,震慑了违法行为,但执法力度不够强、执法不规范、执法监督机制薄弱等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这也制约着蓝天保卫战的成败。
  2 对蓝天保卫战的看法
  2.1加强分区治理以及政策协调
  蓝天保卫战不是单纯依靠一个地区就可以打赢的,也不是单纯依赖一个环境政策就可以胜利的。为此,一方面,应当把国土按照环境功能分区,整合现有的零碎空间,直接扩大某种功能空间的面积,充分利用空间的生产能力,发挥空间的经济规模效应和治污规模效应,针对不同空间的功能和性质制定差别化的大气污染治理策略,实现分区管控、分区治理。另一方面,应当加强政策协调。伴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日趋复杂化,单纯依赖某一项环境规制政策已经独木难支,强化不同环境政策之间的协同和协调,提高整体的环境规制效率。因此,针对蓝天保卫战的环境政策不是一个或者几个,而应是一揽子的,这些政策之间在时间、力度、对象等各方面都需要做到协同协调、步调一致,以保证政策兼容性,减少政策排异性。
  2.2加快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
  “蓝天基本靠风,优良天基本靠关停。”面对一次次雾霾的来袭,各地纷纷预警并采取机动车限行、工业企业停产限产等强制性应急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这只是治标,还必须加大治本力度。当前,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产业布局、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及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等,使得目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远超过环境承载力。这是大气环境质量仍然不尽如人意、重污染天气频发的根本原因。因此,治理雾霾必须从调整经济结构与能源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入手打好持久战,突出科学治污、精准治霾,深入研究把握大气污染成因和防治规律,下决心调整能源结构,坚决把煤炭消费总量降下来,清洁能源要抓紧解决机制和技术问题,优先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有效缓解弃水、弃风、弃光状况。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严格控制落后产能,对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焦炭等产能过剩“两高”行业,制定实施产能总量控制发展规划,全面淘汰燃煤小锅炉。深化重点行业污染治理,重点抓好电力、水泥行业新建脱硝设施、工业企业除尘和脱硫再提高、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加快推进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制定黄标车淘汰补贴管理办法。加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用市场化、公司化的手段推进城市、荒山绿化,不断提高绿化率。
  2.3积极稳妥推进煤改气、煤改电等工程
  积极稳妥推进煤改气、煤改电等工程,统筹解决北方农村清洁采暖问题,在京津冀等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地区的农村推进天然气供暖和煤改电工程,稳妥实施煤改电,做好天然气供应技术性工程。催生根据气温变化的人工智能供暖新业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集中攻关车用电池续航和快充技术,同时提高城区充电桩布设密度,加速建设高速公路沿线的快充设施,推动重点区域内的货车、公交车、出租车、公务用车电动化,从而形成完整的绿色消费升级动能产业链。
  2.4严格环境执法,强化环保督察
  在当前污染者普遍存在违规偷排、不依法依规治理污染的背景下,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格环境执法是保证污染者达标排放的重要保障。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片面追求地区 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对于排污者的违法排污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是造成部分地区大气污染严重局面长期难以得到改观的重要原因。我国 2016 年启动的环境保护督察巡视制度也是解决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对污染治理行动不力的重要手段。可以说,严格环境执法、强化环保督察是我国构建城市大气污染防治长效机制的保障。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要配备充足的环境执法人员和执法装备,给予环境执法人员充分的执法权;要长期保持环境执法的高压状态,避免运动式执法,尤其在采暖季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和频次,必要时实施专项督查;要加大环境法制宣传力度,将生态环境保护绩效纳入地方政府考核体系。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环保督察,从中央到地方应层层落实环保督察责任,对于上级环保督察组发现的问题要彻底整改,举一反三。
  空气质量全面改善的长期目标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决不是一个短期工程。据了解,今年将全面启动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出台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用三年的啃硬骨头精神,让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到2020年,全国未达标城市PM2.5平均浓度要比2015年降低18%,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这也是“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
  参考文献
  [1] 田文娟.好一场蓝天保卫战[J].投资北京,2018(02).
  [2] 古永奇.打好蓝天保卫战绿色发展谱新篇[J].招生考试之友,2018(04).
其他文献
摘 要:城市是人口、经济等各种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区。城市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分支,也是城市科学群的组成部分。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与人文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城市地理在中国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最近的几十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地理学是人文地理中发展最迅速的学科,中国逐渐认识到中国城市与发达国家城市的差距巨大,
期刊
1 课程标准及解析  1.1课程标准原文  运用地图,描述家鄉的地理位置,分析其特点。  了解家乡的对外联系现状,认识家乡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说明:  乡土地理是选学内容。乡土地理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学生对祖国、及家乡的情感。  这里的“乡土”范围一般是指县一级行政区域。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乡土
期刊
摘 要:泱泱中华,“礼仪之邦”,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礼”涵义进行论述,以达到对“礼”的理解。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礼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涵泳广博、内蕴精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民族心理有着巨大的影响和作用。“礼”是人性的基础。人与禽兽的最大区别在于人有礼仪道德的规范约束,社会遵守礼仪道德就安宁祥和。把“礼”作为区别人与动物、文明与野蛮的标准,所以“礼”是人类
期刊
摘 要:土地是地球重要的物质载体之一,土地资源管理对保护和科学利用土地意义深远。近年,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让农村建设逐渐趋向城市化,但此过程中土地管理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土地资源管理必需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方案,提高土地资源使用效益,让土地带来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对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旨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土地资源;管
期刊
摘 要:晚清四川大盐商王余照的生平事迹主要见于《自流井王三畏堂兴亡纪要》《王三畏堂百年沧桑》两篇文献,但其中所载王余照“捐银赈灾受赏”“捣毁水厘局”“反对官运商销政策”三大事件存在明显史实错误。这些错误反映出近代盐商史研究所倚赖的常用史料的局限性,凸显出新史料的发掘与利用对于呈现近代盐商多元历史面相的重要意义与历史价值。  关键词:王余照;盐商;近代;新史料中图分类号:K25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历史时期川西南盐业发展相对独立而特殊,以往学者关注较少,本文从历史地理学角度切入,探讨了当地盐业资源开发历程及其与地方社会、生态的互动。研究认为,历史时期川西南盐业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盐源地区,当地食盐多以盐源县盐井为中心向周边流动,但清代以来巴蜀内地私盐、滇省私盐屡屡透漏至当地。当地盐业生产技术虽不断进步,但始终较为落后,各民族围绕盐业资源的和平交流与军事冲突加速了民族融合。盐业发展对当地
期刊
摘 要:从空间维度对巴人时代巴盐产地及其变迁过程进行梳理,可以反思盐业与巴人的关系。在空间维度上,巴盐产地不仅三峡地区分布较多,嘉陵江河谷、沱江河谷地带也是盐产地分布集中的区域,而渠江河谷、清江河谷、乌江下游河谷、长宁河谷、梅江河谷也有零星分布;在时间维度上,前巴国时代和巴国时代巴盐产地数量少,而汉唐时期盐产地数量增幅较大,显示汉唐时期巴地盐业生产较前巴国时代、巴国时代有很大发展;从盐产地数量、地
期刊
摘 要:村落的形成,往往基于一定的产业和人口的聚集。在人类历史上,盐业生產往往能促进村落的形成。显然,盐作为稀缺的重要资源,以及人类对盐的特殊需求,导致一旦发现盐泉,盐的开发者、商人将慕名而来。这样,从盐的生产到消费,不断促进了村落的发展。盐业生产首先是经济行为,但是,随着人群的剧增,产业链的形成,刺激了诸如宗教、习俗、建筑、饮食、教育等文化方面的发展,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和交融,形成了以盐为
期刊
摘 要:中国盐业历史悠久,类型多样,影响深远,留下了数量众多的盐业遗产。这些盐业遗产正伴随着现代化、集约化、城市化和全球化的推进而迅速消失,需要尽快开展盐业遗产的现状调查和考古工作,通过问题梳理、比较分析和价值研究,筛选出能反映中国盐业史各时段、各类型的典型单位,以及能够体现盐业工艺创新性和盐业文化多样性的特殊单位,将其纳入文物保护法规的保护范畴,系统保护好这些盐业历史的物质见证和非物质传统。由于
期刊
摘 要:旅游需要休闲的状态,旅游产品需要用户的满意体验。在现在流行的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消费呈现个性需求上升,旅游者的自主参与、自我挑战和文化等意识增强。目前,我国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缺少独特的之处,产品的用户体验较低,游客难以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文化。因此,为了满足旅游消费需求,我国的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应专注开发产品体验的独特主题性,营造文化体验氛围,多设计“参与性”和“挑战性”体验项目。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