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学科在进入高三复习阶段最主要的课就是试卷讲评,讲评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检测的效果和最终复习的成果。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真正提高高三政治讲评课的效果,必须坚持“三步走”的战略。
一、教师精心准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节好的讲评课,开始的时间并不是起于上课铃响,而是从命题制卷就开始,此时教师就要全身心投入,发挥个体优势和集体智慧,精心准备,做好“前赴”。
1.明确考查目的和范围,依据《考试说明》找准考查的知识点。《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根据,同时是高考备考的指南。教师必须精心研究当年的《考试说明》,同时注意比较近两年《考试说明》,找出高考的必考点、选考点、变化点(名称提法变化或内容表述变化)和增加点(2010年的民族团结、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为命题制卷和讲评提供知识基础。
2.确定考查题型,精选和编制试题。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时有创新,但是许多题型已成为高考命题者的挚爱,成为常考题型甚至是必考题型,因此,在考查时教师要依据《考试说明》中的典型例题,进行题型的设置,做到训练的针对性和考查的有的放矢。“题海无涯”,我们反对将学生放人“题海”,但是,教师必须跳入“题海”,才能让学生“驾轻舟”渡过“学海”,到达成功的彼岸。教师必须做到精选试题,选题应紧扣考纲,突出三基,注重常规思路和常规方法,注意试题的难度,题量要适当,同时要体现出试题的层次性。教师要熟悉最近三年的高考试题,找出共性,提炼创新点,将改编和原创相结合,保证考查的效度和信度。
3.精确统计,共性分析和个性呈现相结合。现行的考试模式决定了政治学科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建立在对学生答题情况精确统计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在课前必须进行精确的统计。对于客观题不仅要统计学生的错误率,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统计学生的选错项,并要分析出学生的选错原因(知识、审题还是粗心),找出共性。对于主观题,在做到上述统计的同时,还要摘抄出典型的错误答案和创新答案,以备课堂教学展示分析,体现分析的针对性。
二、师生互动研究,主导与主体相结合
讲评课的载体是课堂教学,提高讲评课效率的关键是把握课堂主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结合,实现“步步为赢”。
1.错因分析,失因概括。讲评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错在哪,错的原因,从而解决问题,避免错误。因此,教师必须对错题进行分析和概括。课前教师的分析只是从教师的角度进行的,是否科学,必须通过学生的分析相结合。在此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的方式进行分析,让学生在互动中碰撞,在碰撞中融合,实现能力的提升。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师生互动对失分原因进行总结。
2.有效指导,典型比照。作为讲评课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它不是学生的自评课,教师的指导要提高有效性,而且比一般的新授课指导性要求更高,具体要求教师在讲评中注重题型建模和知识建模。例如,在讲解2010年高考江苏政治卷时,教师要通过对36题第二问(简要评析美国的这一政治现象)和37题第二问(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评析跟帖中的观点,并针对发帖中的问题提出你的看法)的讲解,引导并帮助学生归纳“评析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和答题规范,即有“评”有“析”,做到评析结合,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总结一般规律。同时从知识角度总结,36题就要引导学生建构美国政治体制和机制:两党制、三权分立制、利益集团机制,构建知识树。37题就要引导学生建构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途径和做法。在主观题的讲解归纳以后,教师必须将答案呈现给学生,特别是高考真题,要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提示,目的不是让学生记答案,而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答案感悟答案的规范性、严谨性和科学性,从而培养答题的严密性和得分点的把握性。
3.变式训练,拓展提升。研究近几年的《考试说明》可以发现,每年的考点都会有所变化,但总的来说以稳定为主,许多知识点是命题的高频点,但是每年考查的角度都不相同。这启示我们,在高考备考特别是试题讲评时要进行拓展训练、变式训练,要对那些效度高、典型性强的试题从不同学科、不同的角度进行试题改编,进一步训练。以2010年高考江苏卷37题第二问为例,可以变化为“列举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途径,并指出哲学依据”或“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文化意义”。
三、学生整理错题、错题改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般的教师在上面的步骤完成后,就会认为问题已经解决,其实,讲评课还有一个重要的后续环节,就是要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进行错题整理和改编。
1.指导学生进行错题分类整理,让学生根据试题错误的原因进行分类,是属于知识欠缺类还是能力欠缺类,是概念模糊类还是粗心大意类,是图表类还是名人名言类等等。同时为了配合知识复习和便于查找,要将错题注明具体属于哪一单元、哪一课和哪一框。在整理时同一类型问题可只记录典型的问题,不一定每个错题都记。
2.教会学生错题记录方法。许多学生在错题记录时,要么只是把题目和答案写下来,要么老师讲的所有话都记下来,这都是不好的做法。教师要教会学生记录方法,明确告诉学生记的是老师对错题的分析讲解,具体包括该题的引人语、解题的切人口、思路突破方法、解题的技巧、规范步骤等等。同时要求学生在前期对于错题写出简要小结,随着复习的深入写出自己解题时的思维过程,暴露出自己错误产生的原因及根源的分析,从而做到记有所得,析有所获。
3.要求学生进行错题改编。对于一些高考的重点、必考点、常考点、重大时事热点和典型题型,要求学生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题型对原题进行改编。最初可以只让学生对题目条件进行改动,后期随着时政热点的复习,再要求学生从不同学科和角度进行。同时,一定要有检查和评价,否则就会流于形式,丧失目的性。
一、教师精心准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节好的讲评课,开始的时间并不是起于上课铃响,而是从命题制卷就开始,此时教师就要全身心投入,发挥个体优势和集体智慧,精心准备,做好“前赴”。
1.明确考查目的和范围,依据《考试说明》找准考查的知识点。《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根据,同时是高考备考的指南。教师必须精心研究当年的《考试说明》,同时注意比较近两年《考试说明》,找出高考的必考点、选考点、变化点(名称提法变化或内容表述变化)和增加点(2010年的民族团结、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为命题制卷和讲评提供知识基础。
2.确定考查题型,精选和编制试题。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时有创新,但是许多题型已成为高考命题者的挚爱,成为常考题型甚至是必考题型,因此,在考查时教师要依据《考试说明》中的典型例题,进行题型的设置,做到训练的针对性和考查的有的放矢。“题海无涯”,我们反对将学生放人“题海”,但是,教师必须跳入“题海”,才能让学生“驾轻舟”渡过“学海”,到达成功的彼岸。教师必须做到精选试题,选题应紧扣考纲,突出三基,注重常规思路和常规方法,注意试题的难度,题量要适当,同时要体现出试题的层次性。教师要熟悉最近三年的高考试题,找出共性,提炼创新点,将改编和原创相结合,保证考查的效度和信度。
3.精确统计,共性分析和个性呈现相结合。现行的考试模式决定了政治学科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建立在对学生答题情况精确统计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在课前必须进行精确的统计。对于客观题不仅要统计学生的错误率,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统计学生的选错项,并要分析出学生的选错原因(知识、审题还是粗心),找出共性。对于主观题,在做到上述统计的同时,还要摘抄出典型的错误答案和创新答案,以备课堂教学展示分析,体现分析的针对性。
二、师生互动研究,主导与主体相结合
讲评课的载体是课堂教学,提高讲评课效率的关键是把握课堂主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结合,实现“步步为赢”。
1.错因分析,失因概括。讲评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错在哪,错的原因,从而解决问题,避免错误。因此,教师必须对错题进行分析和概括。课前教师的分析只是从教师的角度进行的,是否科学,必须通过学生的分析相结合。在此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的方式进行分析,让学生在互动中碰撞,在碰撞中融合,实现能力的提升。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师生互动对失分原因进行总结。
2.有效指导,典型比照。作为讲评课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它不是学生的自评课,教师的指导要提高有效性,而且比一般的新授课指导性要求更高,具体要求教师在讲评中注重题型建模和知识建模。例如,在讲解2010年高考江苏政治卷时,教师要通过对36题第二问(简要评析美国的这一政治现象)和37题第二问(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评析跟帖中的观点,并针对发帖中的问题提出你的看法)的讲解,引导并帮助学生归纳“评析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和答题规范,即有“评”有“析”,做到评析结合,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总结一般规律。同时从知识角度总结,36题就要引导学生建构美国政治体制和机制:两党制、三权分立制、利益集团机制,构建知识树。37题就要引导学生建构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途径和做法。在主观题的讲解归纳以后,教师必须将答案呈现给学生,特别是高考真题,要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提示,目的不是让学生记答案,而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答案感悟答案的规范性、严谨性和科学性,从而培养答题的严密性和得分点的把握性。
3.变式训练,拓展提升。研究近几年的《考试说明》可以发现,每年的考点都会有所变化,但总的来说以稳定为主,许多知识点是命题的高频点,但是每年考查的角度都不相同。这启示我们,在高考备考特别是试题讲评时要进行拓展训练、变式训练,要对那些效度高、典型性强的试题从不同学科、不同的角度进行试题改编,进一步训练。以2010年高考江苏卷37题第二问为例,可以变化为“列举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途径,并指出哲学依据”或“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文化意义”。
三、学生整理错题、错题改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般的教师在上面的步骤完成后,就会认为问题已经解决,其实,讲评课还有一个重要的后续环节,就是要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进行错题整理和改编。
1.指导学生进行错题分类整理,让学生根据试题错误的原因进行分类,是属于知识欠缺类还是能力欠缺类,是概念模糊类还是粗心大意类,是图表类还是名人名言类等等。同时为了配合知识复习和便于查找,要将错题注明具体属于哪一单元、哪一课和哪一框。在整理时同一类型问题可只记录典型的问题,不一定每个错题都记。
2.教会学生错题记录方法。许多学生在错题记录时,要么只是把题目和答案写下来,要么老师讲的所有话都记下来,这都是不好的做法。教师要教会学生记录方法,明确告诉学生记的是老师对错题的分析讲解,具体包括该题的引人语、解题的切人口、思路突破方法、解题的技巧、规范步骤等等。同时要求学生在前期对于错题写出简要小结,随着复习的深入写出自己解题时的思维过程,暴露出自己错误产生的原因及根源的分析,从而做到记有所得,析有所获。
3.要求学生进行错题改编。对于一些高考的重点、必考点、常考点、重大时事热点和典型题型,要求学生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题型对原题进行改编。最初可以只让学生对题目条件进行改动,后期随着时政热点的复习,再要求学生从不同学科和角度进行。同时,一定要有检查和评价,否则就会流于形式,丧失目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