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做好课堂中的首席,当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途径之一。做好课堂中的首席,首先是引导帮助学生“入门”,明确方向。即依据文本内容及所在的文体范畴,向学生提出理解这篇文章的总体思路、大致方向,引导学生“入门”。其次“首席”的作用还表现在科学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深层次的隐含信息上。再则,“首席”的作用还表现在帮助组织合作探究、引导鼓励各抒己见上。最后,“首席”的作用体现在“关注全体,提升素质”上。
关键词:首席引导帮助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c)-0147-02
课堂不仅仅是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不同的生命个体进行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经验重组、释放活力、展示成长过程的空间。和谐的语文课堂中,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而是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参与者,成为知识发现的“引导者”,对话的“启发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组织者”,教学信息的“重组者”,这应该就是“首席”的内涵,就是对“首席”的准确定位。做好课堂中的首席,当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途径之一。
新课程下,什么是教?其本质就在于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
新理念下,教师教学行为应是怎样的?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该是这一课堂活动的组织、引导、帮助。这也应是新课改中提出的“课堂上教师应处于首席的位置”这一说法的根本思想。
今年10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课改典型初中名校名师特色课堂精品课现场展示观摩”活动,并参上了邹韬奋的回忆性散文《我的母亲》。这次展示活动使我得以全面回顾自己十多年走过的教学历程,总结自己的教学心得,检验自己对新课改教学理念的理解和实践。这次展示课也集中体现了现阶段我对“首席”的理解,并付诸于课堂的实践。
我把“首席”的作用首先实践为:引导帮助学生明确方向,即“入门”。我把它界定为:依据文本内容及所在的文体范畴,向学生提出理解这篇文章的总体思路、大致方向,即引导学生“入这个门”,让学生在这个“门”内纵横驰骋。
老师要先于学生接触文本。由于他深厚的学养,丰富的阅历等,在对文本理解的许多方面都会先于、高于学生。文本内容千差万别,文体也分门别类,如何依据文本内容和文体特点理解文本?这对许多学生都是模糊的。而且,一篇文章又受课时一节两节的限制,不可能花费很多时间讨论求同。但入门之后,大方向确定了,就不必再步步搀扶,节节引导,而让学生在这个预订的空间内思考、讨论,生出智慧的火花。
“首席”不同于过去的“主导”,更不同于传统的讲授、解释。从开始入门,到以后的逐步深入,以至总结,教师都在“主导”:或启发诱导,或最后一锤定音。而且,“主导”之要求还在于所有的思维路线必须循着教师既定的思路、原则,因而,它就可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内容,可能泯灭了学生的思维火花,最终仍然可能扼杀学生的创造精神、创新思路、尽管较之传统的讲解有很大的进步,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一定发挥,但其局限作用不能低估。现在,“首席”的作用则完全不同。开启大门之后,学生可以尽量驰骋,思维可以在门内尽量展开,教师引导的、没引导到的都可以展开;教师对问题的看法、理解或同意或否定都可以自由讨论、各抒己见。这里没有对某内容、某内容答案的“主导”,言之成理即可。这就为学生的思维、创新展开了广阔的天地。当然,对上述“首席”首先“入门”的引领作用也要视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以及深浅难易的不同文章而有所不同。
例如这次上课,我就以“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文章中作者深情地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来引导初二学生入门。远一点说,还可以从文体入门,这会更利于训练文体意识,更利于举一反三。但限于一节课的时间,而决定改从文本的内容切入,以避免出现歧路亡羊的枝节。固然,出现歧路的亡羊并非是坏事,倒反而能增加经验,增长智慧,“经验往往是错误的结晶”,但只因是一节课,又是面对一千多人的大课,我没敢如此。
除了将学生自然的“领进门”,重视帮助学生分析、进行引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优化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
“首席”的作用还表现在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深层次的隐含信息上。
学生,限于他们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当然不可能发掘文本隐含的许多信息,这时,老师就要“首席”发言。例如,在“母亲喜欢读小说。她常常把所看的小说的内容讲给妹仔听。她讲得娓娓动听,妹仔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现在想来,才感觉到母亲情感的丰富,并觉得她讲的故事能那样地感动着妹仔,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这一节中,母亲给妹仔讲小说中就隐含着“母亲不仅在兴趣爱好方面影响着身边的孩子,她对弱者怀有一颗同情之心的善良更深深的感染、传递给了下一代。我们祖国的文化就这样哺育着一代代炎黄子孙,使其深厚的道德法度、内蕴秀中的做人规范、处人行事的准则圭臬代代相传,它哺育着东方大国的子民,延续着东方大国千年的人脉。”显然,这一信息是学生不容易甚至不可能发掘的,那就必须由“首席”来引导帮助。在学生思维受阻、困惑不解时加以引导帮助,使其畅通;在学生理解肤浅、就事论事时加以引导帮助,使其深刻;在学生观点错误、出现失误时加以引导帮助,使其正确;在学生思路偏离、南辕北辙时加以引导帮助,使其明晰;在学生思维局限、难以拓展时加以引导帮助,使其开阔……用“引导”与“帮助”的有效互动,来支撑学生的学习,使之实现有效教学。
再如学习《安塞腰鼓》一文时,依据文体特点,我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反复练习朗读,等到学生逐步深入、对此磅礴的气势、撼人的乐章、豪迈的氛围深有所悟以后,在他们沉浸在亢奋、欢快的情绪中时,我抛出一个问题引发其做进一步的思考与讨论:作者写安塞人这样宏大气势的腰鼓,目的是什么?要抒发什么感情?待明确文本之“神”后,再去感悟文本中“挣脱、冲破、撞开”以及“束缚、羁绊”的隐含信息,从而发挥教师“首席”的引导与帮助作用。
再则,“首席”的作用还表现在引导帮助合作探究、各抒己见上。
为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与自我实践能力,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性,在学习一些有探索性内容时,教师可以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提出问题后让他们充分去思考、研究、探索学习一段时间,然后把探索的结果在班级展示,对于他们探索的结果教师做出总结性评价,并且鼓励学生多去探索。除了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也绝不排斥其它合理的思考。这样的课堂充满了探索的气息,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例如本节课中涉及“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这一比喻句,我让学生们试着品析“为什么手被打得发肿通亮,作者却没有极力去表现切肤的疼痛,反而运用了一个如此美好的比喻,他想表现什么?”这一问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采用让学生们先自己品读、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探究,最后再集体交流的方法,引导并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一段时间后,学生们开始争先鼓勇,各抒己见。有学生发言说:“这一比喻句写出作者对挨打这件事的印象之深”;又有学生说:“此句写出了‘我’因背书不熟练而受到父亲的责打,表现了父亲的严厉、严格”;另有学生说:“作者这是想通过写父亲的严厉来表现见‘我’受罚陪着流泪的母亲的慈爱”……最后有一个学生阐述了自己的理解—— “作者把‘被父亲打得肿大通亮的手’比作‘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这一美好的比喻中似乎没有了肌肤的疼痛,意在表达对父母的理解与感念之情。正是父母严格的教育才让作者像就要吐丝的蚕一样,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不断充实着自己,从而一步步走向成熟。通过这句话,我们也可以看出当年仅十岁的作者是多么的懂事!”这一番言论博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在同学们越来越深刻,越来越精彩的发言的触动之下,我也忍不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学们的见解让我加深了一个认识—— 只有被理解和接受的教育才有可能是成功的教育,邹韬奋先生的这段成长经历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吗?”
文学不是哲学,不能用大一统的一锤定音。文学形象的意义大于作者的写作意念的情形屡见不鲜。学生如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当是最令人欣慰、最成功的。新课程理念强调的师生“对话”也绝不是教师问,学生答,而是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有价值的思考,让学生想说、能说、会说、敢说。教师要充分信赖学生,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不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
最后,我以为“首席”的作用还体现在“关注全体,提升素质上”。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在于教育、塑造出一个个在人格、心理和知识上都健全、高尚的公民,他们对社会、对人生抱有科学的态度。为此,知识方面的素质和思想道德方面的素质这二者应齐头并进、比翼双飞。以文解道,以道育人。一定要摒弃只重知识而忽视思想素质的纯升学的教学目的。尤其是青少年,他们正值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成长的重要时期,此时对他们进行的思想素质的教育将会影响其整个人生,意义和作用绝不可低估。而语文这种社会科学,正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最佳阵地。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就把这方面作为必备的教学目的加以贯彻。课堂上,我注意所有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有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研究、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课堂之中,玩味文本的内蕴,或语言文字方面,或思想内涵方面。对思想内涵方面的内容,不管是传统道德,亦或是时尚元素,我都要结合90后的思想现实,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例如本文,为了发挥它歌颂母爱的文本效应,我不仅时时处处紧扣文本张扬母爱,让学生充分体会母亲在生活及思想上的关爱与影响,亦或严格要求都是爱的充分体现,关注爱更体现在诸多不被注意、容易忽略的细节中,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还涉及相关的名人名言,以示传承效尤此美德,更设计了以“说说细节中的爱”为主题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从细微处回忆母亲的点点滴滴,让感恩之花绽放心头,吐露芬芳;让敬老孝亲的人文素养弥漫心间!
“有效教学”、“高效课堂”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要义,它是当前改革的核心理念,更是我们广大教师教学的使命所在。做好“首席”,做好引导与帮助就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引导不是主宰,要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判断的权力交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创新的机会让给学生。帮助不是包办,在课堂上要杜绝教师的“霸权”现象,要克服学生的“盲从”现象。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但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准确、充分地发挥教师的“首席”作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
参考文献
[1] 赵国忠.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9:234,242,244.
关键词:首席引导帮助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c)-0147-02
课堂不仅仅是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不同的生命个体进行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经验重组、释放活力、展示成长过程的空间。和谐的语文课堂中,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而是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参与者,成为知识发现的“引导者”,对话的“启发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组织者”,教学信息的“重组者”,这应该就是“首席”的内涵,就是对“首席”的准确定位。做好课堂中的首席,当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途径之一。
新课程下,什么是教?其本质就在于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
新理念下,教师教学行为应是怎样的?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该是这一课堂活动的组织、引导、帮助。这也应是新课改中提出的“课堂上教师应处于首席的位置”这一说法的根本思想。
今年10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课改典型初中名校名师特色课堂精品课现场展示观摩”活动,并参上了邹韬奋的回忆性散文《我的母亲》。这次展示活动使我得以全面回顾自己十多年走过的教学历程,总结自己的教学心得,检验自己对新课改教学理念的理解和实践。这次展示课也集中体现了现阶段我对“首席”的理解,并付诸于课堂的实践。
我把“首席”的作用首先实践为:引导帮助学生明确方向,即“入门”。我把它界定为:依据文本内容及所在的文体范畴,向学生提出理解这篇文章的总体思路、大致方向,即引导学生“入这个门”,让学生在这个“门”内纵横驰骋。
老师要先于学生接触文本。由于他深厚的学养,丰富的阅历等,在对文本理解的许多方面都会先于、高于学生。文本内容千差万别,文体也分门别类,如何依据文本内容和文体特点理解文本?这对许多学生都是模糊的。而且,一篇文章又受课时一节两节的限制,不可能花费很多时间讨论求同。但入门之后,大方向确定了,就不必再步步搀扶,节节引导,而让学生在这个预订的空间内思考、讨论,生出智慧的火花。
“首席”不同于过去的“主导”,更不同于传统的讲授、解释。从开始入门,到以后的逐步深入,以至总结,教师都在“主导”:或启发诱导,或最后一锤定音。而且,“主导”之要求还在于所有的思维路线必须循着教师既定的思路、原则,因而,它就可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内容,可能泯灭了学生的思维火花,最终仍然可能扼杀学生的创造精神、创新思路、尽管较之传统的讲解有很大的进步,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一定发挥,但其局限作用不能低估。现在,“首席”的作用则完全不同。开启大门之后,学生可以尽量驰骋,思维可以在门内尽量展开,教师引导的、没引导到的都可以展开;教师对问题的看法、理解或同意或否定都可以自由讨论、各抒己见。这里没有对某内容、某内容答案的“主导”,言之成理即可。这就为学生的思维、创新展开了广阔的天地。当然,对上述“首席”首先“入门”的引领作用也要视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以及深浅难易的不同文章而有所不同。
例如这次上课,我就以“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文章中作者深情地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来引导初二学生入门。远一点说,还可以从文体入门,这会更利于训练文体意识,更利于举一反三。但限于一节课的时间,而决定改从文本的内容切入,以避免出现歧路亡羊的枝节。固然,出现歧路的亡羊并非是坏事,倒反而能增加经验,增长智慧,“经验往往是错误的结晶”,但只因是一节课,又是面对一千多人的大课,我没敢如此。
除了将学生自然的“领进门”,重视帮助学生分析、进行引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优化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
“首席”的作用还表现在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深层次的隐含信息上。
学生,限于他们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当然不可能发掘文本隐含的许多信息,这时,老师就要“首席”发言。例如,在“母亲喜欢读小说。她常常把所看的小说的内容讲给妹仔听。她讲得娓娓动听,妹仔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现在想来,才感觉到母亲情感的丰富,并觉得她讲的故事能那样地感动着妹仔,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这一节中,母亲给妹仔讲小说中就隐含着“母亲不仅在兴趣爱好方面影响着身边的孩子,她对弱者怀有一颗同情之心的善良更深深的感染、传递给了下一代。我们祖国的文化就这样哺育着一代代炎黄子孙,使其深厚的道德法度、内蕴秀中的做人规范、处人行事的准则圭臬代代相传,它哺育着东方大国的子民,延续着东方大国千年的人脉。”显然,这一信息是学生不容易甚至不可能发掘的,那就必须由“首席”来引导帮助。在学生思维受阻、困惑不解时加以引导帮助,使其畅通;在学生理解肤浅、就事论事时加以引导帮助,使其深刻;在学生观点错误、出现失误时加以引导帮助,使其正确;在学生思路偏离、南辕北辙时加以引导帮助,使其明晰;在学生思维局限、难以拓展时加以引导帮助,使其开阔……用“引导”与“帮助”的有效互动,来支撑学生的学习,使之实现有效教学。
再如学习《安塞腰鼓》一文时,依据文体特点,我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反复练习朗读,等到学生逐步深入、对此磅礴的气势、撼人的乐章、豪迈的氛围深有所悟以后,在他们沉浸在亢奋、欢快的情绪中时,我抛出一个问题引发其做进一步的思考与讨论:作者写安塞人这样宏大气势的腰鼓,目的是什么?要抒发什么感情?待明确文本之“神”后,再去感悟文本中“挣脱、冲破、撞开”以及“束缚、羁绊”的隐含信息,从而发挥教师“首席”的引导与帮助作用。
再则,“首席”的作用还表现在引导帮助合作探究、各抒己见上。
为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与自我实践能力,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性,在学习一些有探索性内容时,教师可以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提出问题后让他们充分去思考、研究、探索学习一段时间,然后把探索的结果在班级展示,对于他们探索的结果教师做出总结性评价,并且鼓励学生多去探索。除了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也绝不排斥其它合理的思考。这样的课堂充满了探索的气息,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例如本节课中涉及“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这一比喻句,我让学生们试着品析“为什么手被打得发肿通亮,作者却没有极力去表现切肤的疼痛,反而运用了一个如此美好的比喻,他想表现什么?”这一问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采用让学生们先自己品读、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探究,最后再集体交流的方法,引导并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一段时间后,学生们开始争先鼓勇,各抒己见。有学生发言说:“这一比喻句写出作者对挨打这件事的印象之深”;又有学生说:“此句写出了‘我’因背书不熟练而受到父亲的责打,表现了父亲的严厉、严格”;另有学生说:“作者这是想通过写父亲的严厉来表现见‘我’受罚陪着流泪的母亲的慈爱”……最后有一个学生阐述了自己的理解—— “作者把‘被父亲打得肿大通亮的手’比作‘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这一美好的比喻中似乎没有了肌肤的疼痛,意在表达对父母的理解与感念之情。正是父母严格的教育才让作者像就要吐丝的蚕一样,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不断充实着自己,从而一步步走向成熟。通过这句话,我们也可以看出当年仅十岁的作者是多么的懂事!”这一番言论博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在同学们越来越深刻,越来越精彩的发言的触动之下,我也忍不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学们的见解让我加深了一个认识—— 只有被理解和接受的教育才有可能是成功的教育,邹韬奋先生的这段成长经历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吗?”
文学不是哲学,不能用大一统的一锤定音。文学形象的意义大于作者的写作意念的情形屡见不鲜。学生如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当是最令人欣慰、最成功的。新课程理念强调的师生“对话”也绝不是教师问,学生答,而是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有价值的思考,让学生想说、能说、会说、敢说。教师要充分信赖学生,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不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
最后,我以为“首席”的作用还体现在“关注全体,提升素质上”。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在于教育、塑造出一个个在人格、心理和知识上都健全、高尚的公民,他们对社会、对人生抱有科学的态度。为此,知识方面的素质和思想道德方面的素质这二者应齐头并进、比翼双飞。以文解道,以道育人。一定要摒弃只重知识而忽视思想素质的纯升学的教学目的。尤其是青少年,他们正值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成长的重要时期,此时对他们进行的思想素质的教育将会影响其整个人生,意义和作用绝不可低估。而语文这种社会科学,正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最佳阵地。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就把这方面作为必备的教学目的加以贯彻。课堂上,我注意所有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有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研究、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课堂之中,玩味文本的内蕴,或语言文字方面,或思想内涵方面。对思想内涵方面的内容,不管是传统道德,亦或是时尚元素,我都要结合90后的思想现实,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例如本文,为了发挥它歌颂母爱的文本效应,我不仅时时处处紧扣文本张扬母爱,让学生充分体会母亲在生活及思想上的关爱与影响,亦或严格要求都是爱的充分体现,关注爱更体现在诸多不被注意、容易忽略的细节中,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还涉及相关的名人名言,以示传承效尤此美德,更设计了以“说说细节中的爱”为主题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从细微处回忆母亲的点点滴滴,让感恩之花绽放心头,吐露芬芳;让敬老孝亲的人文素养弥漫心间!
“有效教学”、“高效课堂”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要义,它是当前改革的核心理念,更是我们广大教师教学的使命所在。做好“首席”,做好引导与帮助就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引导不是主宰,要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判断的权力交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创新的机会让给学生。帮助不是包办,在课堂上要杜绝教师的“霸权”现象,要克服学生的“盲从”现象。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但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准确、充分地发挥教师的“首席”作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
参考文献
[1] 赵国忠.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9:234,24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