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拟从惠州商业学校会计专业发展的现状出发,介绍该校会计专业的成功经验,同时根据该专业建设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今后会计专业建设和改革的指导思想以及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中职;会计
一、惠州商业学校会计专业发展现状
惠州商业学校会计类共有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金融会计与理财等三个专业方向。每个年级有13个班级,三个年级共39个班级,2500多人。其中三年级学生全部外出参加实践学习,一二年级在校生1700多人,是学校第一大专业。
根据惠州市委市政府的安排,惠州外贸学校、惠州旅游学校已经和惠州商业学校合并成立了惠州商贸旅游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即将迁入占地500多亩的职教新城新校区。三校合并以及新校区的建设将为该校会计专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
此外,惠州地处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地理位置上处于粤东地区门户,工商业发达,尤其以石化产业、电子产业、服装制鞋业为龙头的制造业有时比较明显。惠州及周边地区的东莞、深圳等地区,存在大量的中小企业,对该校会计类专业毕业生具有大量的人才需求,每年有上百家用人单位参加该校的毕业生招聘会。会计类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率每年均在95%以上,良好的就业率体现了社会各界对该校会计类学生的认同和肯定。
二、会计类专业建设和改革成效
(一)师资建设措施得力,扎实有效。
学校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的理念,在师资建设上大胆投入,舍得投入,为专业教师的成长积极创造各种有效的途径。
1.每年定期安排会计类教师脱产参加各类培训。到目前为止,该校已经安排赴德国参加国家级培训2人,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2人,省级骨干教师培训2人。
2.严把进人关,从源头上保证会计类教师的专业素质。根据学校流程,每进一名专业教师,需要经过资格审查、试讲试训、领导面试等关目的严格考验,层层筛选。
3.采取学生选教师、学生评教师、十杰教师评选等多种举措,鼓励教师之间的竞争,从而在教师的成长方面产生丛林效应。由于学校的奖罚分明、鼓励竞争,所以会计类教师始终保持终身学习的积极状态,每年均有青年教师参加各类资格考试,参加研究生考试,参加职称评聘、参加论文评比,初步建立起了具有学习型组织特点的教师团队。
4.推行首席教师制度,建立以老带新的教师培养机制,保证教师队伍的传承发展。会计类首席教师3名,他们的其中一项职责就是培养该校的年轻教师,保证该专业的专业教师队伍后继有人。
(二)课程体系设计科学合理,保障了教学科学有序的开展。
1.在总课时比例上,基础课课时占30%,专业课课时占70%,坚持理论以够用为度,突出专业学习的职业教育理念。
2.在第一学期就让新生接触专业课程,让新生一进校就能够学到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树立专业学习的信心。进入中职的学生大多是数学、英语、语文这些基础课程学得不好的学生,如果第一学期不引入专业课程,则这些基础课程很容易让中职新生丧失信心,产生厌学的心理。
3.课程体系安排会计类专业的学生每个学期都要参加各种资格类型的考试,使得每个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根据该校会计类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会计类专业学生第一学期参加珠算技能考试,第二学期参加会计证考试,未通过会计证考试的同学在第三、第四学期仍然可以参加考试,第四学期参加会计电算化考试,第五、第六学期为参加助理会计师考试做准备。这样的教学安排,可以让在校生始终处于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还能够让绝大多数同学拿到各类资格证书。
(三)课程改革稳步推进,教学效果逐步提升。
1.改革考试模式,从原来的以期中期末两次考试为主的考试模式改革为阶段过程性考试,即将学习内容分为一个一个模块,学完一个模块考核一个模块,学习完所有的模块,那么围绕这门课程的考试也就完全结束,将考试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过程中。
2.改革考试的手段。要求所有专业课程的考试,除必须采用理论考试的课程(会计证考试、会计电算化理论部分、助理会计师考试的理论部分)以外,全部采用实操考试。
3.改革以往的评价模式。对于学生的专业学习评价采用多维的评价模式,对于少数专业学习确实存在障碍的学生,可以采取替代学分的灵活措施。具体做法是对于那些在专业课上经过补考、重修后仍不能合格的学生,采用参加公益劳动、参加模块选修、参加文娱活动等形式来替代原来专业课程的学分,让这些学生能够修满学分,顺利毕业。这样的举措,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三、专业建设和改革存在问题的思考
1.课程体系具有浓厚的学科体系色彩,未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思想。学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经过多年的经营和改革,已经具有的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传统模式标准下的较好的课程体系。但是这样的课程体系,仍然停留在学科体系的阶段,如学生从基础会计开始,按顺序依次学习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商品流通会计、会计实务等课程。
这不是行动导向教学思维的课程体系,没有体现以工作岗位为模块、以工作任务为教学核心的循序渐进的课程设计体系。另外目前的基础理论课仍然是独立开课,没有将这些基本理论课融入专业课教学,学生对基础理论课学习的积极性不够,学习效果不太理想。
这也没有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理念,没有能够与企业、行业合作,将一线的实践工作任务整合为有效的学习材料、学习情境,没有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情境中学习,没有将实际的操作过程化、系统化。从而导致学生所学的内容与社会实践还是有一段距离,进入社会后会存在一个磨合适应期。
2.专业教材质量普遍存在问题,亟需编制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资料。但是由于专业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偏多(人均课时20节,且普遍担任班主任),导致教师用来编写校本课程资料的时间非常少,无暇顾及这方面的工作。由于使用非校本教材,导致了专业教师的授课不能体现该校教学的特色,尤其是不能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3.虽然专业教师参加了很多职业教育培训,对于职业教育教学法也有了比较系统的理解,但是由于对于我国企业中实际的会计类工作接触甚少,了解仅停留在书本上,感性认识少,经验知识少,所以开展各类教学改革时总会感到力不从心。发生在企业中的实际的会计工作,是我们职业学校进行教学改革的源头活水,所以亟需要安排会计类专业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去实践实习、学习提高。
4.目前课堂教学模式仍然较多地存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真正体现现代教学思想、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并付诸实施的教师并不多,这就导致课堂教学死气沉沉、学生厌学、教师埋怨学生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专业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做法
(一)课程体系设计的具体措施。
1.将《基础会计》改造为类似《会计基本活动》或者《会计基本操作》类型的课程,突出实际操作,重点掌握借贷记账法、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的登记等基本技能和知识,为日后的岗位模块学习打下基础。
2.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商品流通会计》改造为以岗位实际工作为教学模块的课程体系,如出纳岗位工作模块、债权债务记账岗位工作模块、材料成本核算岗位工作模块、人工成本核算岗位工作模块等,模块设计要体现核心工作任务、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在教材、学材的编写上要尽量与实际情况接轨,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学到社会一线工作的技能,真正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
3.以会计岗位为特征的会计课程体系要体现有基础到专业、由浅入深、由部分到全面的指导思想。
(二)校本教材编写的具体措施。
可以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这个平台,引入社会专家、行业权威参与教材编写,通过这些专家,学校负责教材编写的教师可以了解到各工作岗位的核心任务、工作流程、检查考核标准,从而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材提供核心的内容。一个优秀的教师的特长是掌握科学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如果再加上社会专家的实际内容,巧妇有米,自然可以烹饪出香喷喷的好饭。
(三)进一步推行目标行动导向教学法。
可以采取首席教师公开课、课堂教学设计比赛研讨等手段,大力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走出目前中职学校课堂中普遍存在的盲区、误区和雷区。
(四)加强教师素质培养。
采取强力措施安排教师到企业蹲点实习、工作,切实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使双师型的师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要通过合理安排,使得每一个专业教师都能够有到一线工作学习的机会,克服从学校到学校的不足。要通过制定严格合理的学习要求,督促深入到一线学习的教师认真学习、努力工作,达到一定的实习实践效果。如可以要求参加企业实习的老师回校后作专题讲座、开发课程、写总结汇报等形式。
(作者单位:惠州商业学校)
责任编辑赖俊辰
关键词:中职;会计
一、惠州商业学校会计专业发展现状
惠州商业学校会计类共有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金融会计与理财等三个专业方向。每个年级有13个班级,三个年级共39个班级,2500多人。其中三年级学生全部外出参加实践学习,一二年级在校生1700多人,是学校第一大专业。
根据惠州市委市政府的安排,惠州外贸学校、惠州旅游学校已经和惠州商业学校合并成立了惠州商贸旅游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即将迁入占地500多亩的职教新城新校区。三校合并以及新校区的建设将为该校会计专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
此外,惠州地处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地理位置上处于粤东地区门户,工商业发达,尤其以石化产业、电子产业、服装制鞋业为龙头的制造业有时比较明显。惠州及周边地区的东莞、深圳等地区,存在大量的中小企业,对该校会计类专业毕业生具有大量的人才需求,每年有上百家用人单位参加该校的毕业生招聘会。会计类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率每年均在95%以上,良好的就业率体现了社会各界对该校会计类学生的认同和肯定。
二、会计类专业建设和改革成效
(一)师资建设措施得力,扎实有效。
学校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的理念,在师资建设上大胆投入,舍得投入,为专业教师的成长积极创造各种有效的途径。
1.每年定期安排会计类教师脱产参加各类培训。到目前为止,该校已经安排赴德国参加国家级培训2人,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2人,省级骨干教师培训2人。
2.严把进人关,从源头上保证会计类教师的专业素质。根据学校流程,每进一名专业教师,需要经过资格审查、试讲试训、领导面试等关目的严格考验,层层筛选。
3.采取学生选教师、学生评教师、十杰教师评选等多种举措,鼓励教师之间的竞争,从而在教师的成长方面产生丛林效应。由于学校的奖罚分明、鼓励竞争,所以会计类教师始终保持终身学习的积极状态,每年均有青年教师参加各类资格考试,参加研究生考试,参加职称评聘、参加论文评比,初步建立起了具有学习型组织特点的教师团队。
4.推行首席教师制度,建立以老带新的教师培养机制,保证教师队伍的传承发展。会计类首席教师3名,他们的其中一项职责就是培养该校的年轻教师,保证该专业的专业教师队伍后继有人。
(二)课程体系设计科学合理,保障了教学科学有序的开展。
1.在总课时比例上,基础课课时占30%,专业课课时占70%,坚持理论以够用为度,突出专业学习的职业教育理念。
2.在第一学期就让新生接触专业课程,让新生一进校就能够学到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树立专业学习的信心。进入中职的学生大多是数学、英语、语文这些基础课程学得不好的学生,如果第一学期不引入专业课程,则这些基础课程很容易让中职新生丧失信心,产生厌学的心理。
3.课程体系安排会计类专业的学生每个学期都要参加各种资格类型的考试,使得每个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根据该校会计类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会计类专业学生第一学期参加珠算技能考试,第二学期参加会计证考试,未通过会计证考试的同学在第三、第四学期仍然可以参加考试,第四学期参加会计电算化考试,第五、第六学期为参加助理会计师考试做准备。这样的教学安排,可以让在校生始终处于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还能够让绝大多数同学拿到各类资格证书。
(三)课程改革稳步推进,教学效果逐步提升。
1.改革考试模式,从原来的以期中期末两次考试为主的考试模式改革为阶段过程性考试,即将学习内容分为一个一个模块,学完一个模块考核一个模块,学习完所有的模块,那么围绕这门课程的考试也就完全结束,将考试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过程中。
2.改革考试的手段。要求所有专业课程的考试,除必须采用理论考试的课程(会计证考试、会计电算化理论部分、助理会计师考试的理论部分)以外,全部采用实操考试。
3.改革以往的评价模式。对于学生的专业学习评价采用多维的评价模式,对于少数专业学习确实存在障碍的学生,可以采取替代学分的灵活措施。具体做法是对于那些在专业课上经过补考、重修后仍不能合格的学生,采用参加公益劳动、参加模块选修、参加文娱活动等形式来替代原来专业课程的学分,让这些学生能够修满学分,顺利毕业。这样的举措,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三、专业建设和改革存在问题的思考
1.课程体系具有浓厚的学科体系色彩,未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思想。学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经过多年的经营和改革,已经具有的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传统模式标准下的较好的课程体系。但是这样的课程体系,仍然停留在学科体系的阶段,如学生从基础会计开始,按顺序依次学习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商品流通会计、会计实务等课程。
这不是行动导向教学思维的课程体系,没有体现以工作岗位为模块、以工作任务为教学核心的循序渐进的课程设计体系。另外目前的基础理论课仍然是独立开课,没有将这些基本理论课融入专业课教学,学生对基础理论课学习的积极性不够,学习效果不太理想。
这也没有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理念,没有能够与企业、行业合作,将一线的实践工作任务整合为有效的学习材料、学习情境,没有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情境中学习,没有将实际的操作过程化、系统化。从而导致学生所学的内容与社会实践还是有一段距离,进入社会后会存在一个磨合适应期。
2.专业教材质量普遍存在问题,亟需编制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资料。但是由于专业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偏多(人均课时20节,且普遍担任班主任),导致教师用来编写校本课程资料的时间非常少,无暇顾及这方面的工作。由于使用非校本教材,导致了专业教师的授课不能体现该校教学的特色,尤其是不能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3.虽然专业教师参加了很多职业教育培训,对于职业教育教学法也有了比较系统的理解,但是由于对于我国企业中实际的会计类工作接触甚少,了解仅停留在书本上,感性认识少,经验知识少,所以开展各类教学改革时总会感到力不从心。发生在企业中的实际的会计工作,是我们职业学校进行教学改革的源头活水,所以亟需要安排会计类专业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去实践实习、学习提高。
4.目前课堂教学模式仍然较多地存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真正体现现代教学思想、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并付诸实施的教师并不多,这就导致课堂教学死气沉沉、学生厌学、教师埋怨学生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专业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做法
(一)课程体系设计的具体措施。
1.将《基础会计》改造为类似《会计基本活动》或者《会计基本操作》类型的课程,突出实际操作,重点掌握借贷记账法、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的登记等基本技能和知识,为日后的岗位模块学习打下基础。
2.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商品流通会计》改造为以岗位实际工作为教学模块的课程体系,如出纳岗位工作模块、债权债务记账岗位工作模块、材料成本核算岗位工作模块、人工成本核算岗位工作模块等,模块设计要体现核心工作任务、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在教材、学材的编写上要尽量与实际情况接轨,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学到社会一线工作的技能,真正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
3.以会计岗位为特征的会计课程体系要体现有基础到专业、由浅入深、由部分到全面的指导思想。
(二)校本教材编写的具体措施。
可以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这个平台,引入社会专家、行业权威参与教材编写,通过这些专家,学校负责教材编写的教师可以了解到各工作岗位的核心任务、工作流程、检查考核标准,从而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材提供核心的内容。一个优秀的教师的特长是掌握科学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如果再加上社会专家的实际内容,巧妇有米,自然可以烹饪出香喷喷的好饭。
(三)进一步推行目标行动导向教学法。
可以采取首席教师公开课、课堂教学设计比赛研讨等手段,大力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走出目前中职学校课堂中普遍存在的盲区、误区和雷区。
(四)加强教师素质培养。
采取强力措施安排教师到企业蹲点实习、工作,切实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使双师型的师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要通过合理安排,使得每一个专业教师都能够有到一线工作学习的机会,克服从学校到学校的不足。要通过制定严格合理的学习要求,督促深入到一线学习的教师认真学习、努力工作,达到一定的实习实践效果。如可以要求参加企业实习的老师回校后作专题讲座、开发课程、写总结汇报等形式。
(作者单位:惠州商业学校)
责任编辑赖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