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孩子们的环保意识不仅影响着我国当前的环境保护,而且在未来的环保工作中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这种形势下,语文教师要将环保教育建立在学生对具有“魔力”的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中的环境因素,将环保教育渗透于知识载体中去,潜移默化的进行。
关键词:环保;教育;意识;渗透
一、环保教育的必然性
学校内进行的环保教育,主要是通过相关学科的渗透教学来进行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教材中有关环保教育的知识点作为渗透的切入点,凭借教材对学生有机地渗透环保知识。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今天小学的环保教育,就是明天的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我们应该站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战略高度,以可持续发展教育为主题,进行环保教育,增强环保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加强环保教育是贯彻这一国策的基础工程,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新形势新课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当前的生态环日趋恶劣,大自然一次次的给人类敲响警钟,为了我们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的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但人类的活动却对地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生物赖以生存的森林、湖泊、湿地等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只有从小培养孩子的忧患意识,让孩子认识破坏生态环境引发的后果,才能为人类创建一个和谐的家园,才能让我们的后代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空间。
二、环保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学生思想单纯,可塑性强,是非观念方向的影响及形成将伴随终身,而他们对环境的认识又将决定未来的发展趋向。因此,运用课堂教学的有力因素渗透环保,在目前小学没有专门开设环保课的情况下,是一个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能适当提高學生的环保意识的有效措施。如何做好渗透教育,关键是选择好环境知识和教材的结合点。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充分挖掘现有的教材内容,重点应放在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的行为习惯上面,较强感性认识教育。
1.进行爱护卫生环境的渗透教育。
一年级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就有许多洒水、扫地、讲究卫生之类的看图说话,教师在进行这类课文的教学时,不仅要教育学生搞好个人卫生和一个班级的教室、公区的清洁卫生,还应该渗透个人卫生和他人卫生之间的关系,个人卫生与环境卫生之间的关系这方面的教育,使他们从小就能够初步懂得,是不是讲卫生,绝不是个人的小事,以此培养学生的环境观,促进学生逐渐养成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纸屑、不做有害于公共环境卫生之事的良好行为习惯。
2.进行爱护生物资源的渗透教育。
大自然的花虫鸟兽,都和人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爱护植物,保护动物,从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环保的好行为。例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一篇语句优美、文图并茂、层次清晰、语言训练资源丰富、环保教育性极强、且便于学生朗读、有助于启迪学生思考的好课文。课文叙述了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村民们无环保意识,滥砍滥伐,破坏了自然环境,因而,美丽的小山村被洪水卷走了。读后,令人痛心疾首,故事以此警示后人:人类的生存、生活,必须与自然和谐。又如《小狮子爱尔莎》、《麋鹿》等课文,可让学生在掌握动物的种类、外形和生活习性等,同时感受到作者对它们的喜爱。帮助学生认识野生动物是人类补课缺少的宝贵资源。保护它们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同时让学生知道近年来野生动物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由于人口剧增,任意砍伐树木,乱杀滥捕,环境的恶化,使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大量减少甚至灭绝,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被打乱。给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在小学语文教材里,很多单元都编入了可以渗透环保教育的课文,这些课文中环保教育显性教材的有《南极,一片净土》、《鸟儿的侦察报告》、《小树死因调查报告》《西风胡杨》等等,还有其它一些隐性教材。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庐山的云雾》、《鸟的天堂》、《左公柳》、《锡林郭勒大草原》这几篇描写美丽景色的课文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找准知识结合点,着重培养学生热爱优美的环境,是他们在领略美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懂得这么美好的环境要靠人们的爱护和创造。在教学《鸟的天堂》、《麋鹿》《父亲,树林和鸟》、《山雀》几篇课文时,侧重进行珍爱野生动物、珍惜人类生存环境的教育,尤其在教学《鸟的天堂》、《让它们自由生息》两课时,要使学生懂得生态平衡的重要。
3.进行珍惜水资源,爱护江河海洋的渗透教育。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是生命之源。小学语文教材中就有不少与水资源有联系的课文。如《我家门前的海》、《可爱的西沙群岛》等课文,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大海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资源,了解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如《西风胡杨》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这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可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厚的爱,对胡杨的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他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课文中写到了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作者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 也许这些苦涩的泪水能化成蒙蒙细雨再救活几株胡杨,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让学生懂得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养成不随便浪费用水的好习惯。
4.进行珍惜土地资源,爱护土地的渗透教育。 “但留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地球上的陆地是有限的,可以耕种的土地更是寸土寸金,因此,土地资源是人类获取生物资源的重要基地。教学《锡林郭勒大草原》、《敕勒歌》、《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等课文时,可通过让学生体会草原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秀丽景色,体会暮春季节田园的美丽风光。认识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土地为我们提供粮食、肉类、木材等生活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物质基础。让学生明白在今天人口增长、建设用地、生态退耕的情况下,土地承受着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巨大压力。由于不合理的利用开发,土地数量在急劇减少,沙漠化日趋严重。所以要启发学生认识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5.进行防止大气污染的渗透教育。
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地球。培养对地球的真挚爱心,人类才可以乘着“持续发展”的列车更好更快地发展和进步。如在教学《世界多美呀》《鸟儿的侦察报告》《飞吧,海鸥》《蒲公英的梦》《南极,一片净土》等课文时,可通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相关知识和环境,知道由于近年来地球温度明显升高,人类对燃料的用量增加,导致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增加,抑制了地球表面热量的散发,形成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气温升高,从而引起冰川融化,如不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将会给地势低洼的沿海城市带来灾难。要教育学生自觉做好力所能及的环保工作,并向家长或亲友宣传环保的重要性,不燃烧或排放有害的气体,预防大气污染,增强环保意识。
6.进行防止白色污染的教育。
名胜古迹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风景游览区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因此在教学有关名胜古迹这类教材时,便可以充分发挥教材特有的优势进行环保教育。如《故宫》、《桂林山水》、《山海关》《走进丽江》《五彩池》等课文,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景物特点,体会祖国山水风光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壮观。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人们不重视环保,特别是旅游者随意抛弃塑料袋,一次性餐具等不可降解的物品,就会形成白色污染。大自然的风光将遭到破坏,从而提高学生重视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的环保,自觉抵制白色污染,不随意废弃不可降解物品,重新认识消毒餐具及消毒个人用品,循环使用对环保的重要性,少用或不用纸巾,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环保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也符合新课程改革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需要。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善于捕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环保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环保教育,脚踏实地地实践“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现代理念,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鲜活起来,使每个学生喜爱上语文,借住语文教材这个强大的载体,在少年儿童的心灵中播散下环保的种子,使其终身受益,也为培养有良好环保意思的社会公民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刘容,女,(1966年-),大学专科,小教一级,小学语文教师。
关键词:环保;教育;意识;渗透
一、环保教育的必然性
学校内进行的环保教育,主要是通过相关学科的渗透教学来进行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教材中有关环保教育的知识点作为渗透的切入点,凭借教材对学生有机地渗透环保知识。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今天小学的环保教育,就是明天的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我们应该站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战略高度,以可持续发展教育为主题,进行环保教育,增强环保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加强环保教育是贯彻这一国策的基础工程,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新形势新课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当前的生态环日趋恶劣,大自然一次次的给人类敲响警钟,为了我们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的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但人类的活动却对地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生物赖以生存的森林、湖泊、湿地等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只有从小培养孩子的忧患意识,让孩子认识破坏生态环境引发的后果,才能为人类创建一个和谐的家园,才能让我们的后代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空间。
二、环保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学生思想单纯,可塑性强,是非观念方向的影响及形成将伴随终身,而他们对环境的认识又将决定未来的发展趋向。因此,运用课堂教学的有力因素渗透环保,在目前小学没有专门开设环保课的情况下,是一个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能适当提高學生的环保意识的有效措施。如何做好渗透教育,关键是选择好环境知识和教材的结合点。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充分挖掘现有的教材内容,重点应放在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的行为习惯上面,较强感性认识教育。
1.进行爱护卫生环境的渗透教育。
一年级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就有许多洒水、扫地、讲究卫生之类的看图说话,教师在进行这类课文的教学时,不仅要教育学生搞好个人卫生和一个班级的教室、公区的清洁卫生,还应该渗透个人卫生和他人卫生之间的关系,个人卫生与环境卫生之间的关系这方面的教育,使他们从小就能够初步懂得,是不是讲卫生,绝不是个人的小事,以此培养学生的环境观,促进学生逐渐养成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纸屑、不做有害于公共环境卫生之事的良好行为习惯。
2.进行爱护生物资源的渗透教育。
大自然的花虫鸟兽,都和人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爱护植物,保护动物,从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环保的好行为。例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一篇语句优美、文图并茂、层次清晰、语言训练资源丰富、环保教育性极强、且便于学生朗读、有助于启迪学生思考的好课文。课文叙述了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村民们无环保意识,滥砍滥伐,破坏了自然环境,因而,美丽的小山村被洪水卷走了。读后,令人痛心疾首,故事以此警示后人:人类的生存、生活,必须与自然和谐。又如《小狮子爱尔莎》、《麋鹿》等课文,可让学生在掌握动物的种类、外形和生活习性等,同时感受到作者对它们的喜爱。帮助学生认识野生动物是人类补课缺少的宝贵资源。保护它们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同时让学生知道近年来野生动物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由于人口剧增,任意砍伐树木,乱杀滥捕,环境的恶化,使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大量减少甚至灭绝,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被打乱。给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在小学语文教材里,很多单元都编入了可以渗透环保教育的课文,这些课文中环保教育显性教材的有《南极,一片净土》、《鸟儿的侦察报告》、《小树死因调查报告》《西风胡杨》等等,还有其它一些隐性教材。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庐山的云雾》、《鸟的天堂》、《左公柳》、《锡林郭勒大草原》这几篇描写美丽景色的课文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找准知识结合点,着重培养学生热爱优美的环境,是他们在领略美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懂得这么美好的环境要靠人们的爱护和创造。在教学《鸟的天堂》、《麋鹿》《父亲,树林和鸟》、《山雀》几篇课文时,侧重进行珍爱野生动物、珍惜人类生存环境的教育,尤其在教学《鸟的天堂》、《让它们自由生息》两课时,要使学生懂得生态平衡的重要。
3.进行珍惜水资源,爱护江河海洋的渗透教育。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是生命之源。小学语文教材中就有不少与水资源有联系的课文。如《我家门前的海》、《可爱的西沙群岛》等课文,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大海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资源,了解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如《西风胡杨》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这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可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厚的爱,对胡杨的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他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课文中写到了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作者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 也许这些苦涩的泪水能化成蒙蒙细雨再救活几株胡杨,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让学生懂得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养成不随便浪费用水的好习惯。
4.进行珍惜土地资源,爱护土地的渗透教育。 “但留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地球上的陆地是有限的,可以耕种的土地更是寸土寸金,因此,土地资源是人类获取生物资源的重要基地。教学《锡林郭勒大草原》、《敕勒歌》、《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等课文时,可通过让学生体会草原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秀丽景色,体会暮春季节田园的美丽风光。认识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土地为我们提供粮食、肉类、木材等生活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物质基础。让学生明白在今天人口增长、建设用地、生态退耕的情况下,土地承受着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巨大压力。由于不合理的利用开发,土地数量在急劇减少,沙漠化日趋严重。所以要启发学生认识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5.进行防止大气污染的渗透教育。
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地球。培养对地球的真挚爱心,人类才可以乘着“持续发展”的列车更好更快地发展和进步。如在教学《世界多美呀》《鸟儿的侦察报告》《飞吧,海鸥》《蒲公英的梦》《南极,一片净土》等课文时,可通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相关知识和环境,知道由于近年来地球温度明显升高,人类对燃料的用量增加,导致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增加,抑制了地球表面热量的散发,形成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气温升高,从而引起冰川融化,如不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将会给地势低洼的沿海城市带来灾难。要教育学生自觉做好力所能及的环保工作,并向家长或亲友宣传环保的重要性,不燃烧或排放有害的气体,预防大气污染,增强环保意识。
6.进行防止白色污染的教育。
名胜古迹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风景游览区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因此在教学有关名胜古迹这类教材时,便可以充分发挥教材特有的优势进行环保教育。如《故宫》、《桂林山水》、《山海关》《走进丽江》《五彩池》等课文,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景物特点,体会祖国山水风光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壮观。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人们不重视环保,特别是旅游者随意抛弃塑料袋,一次性餐具等不可降解的物品,就会形成白色污染。大自然的风光将遭到破坏,从而提高学生重视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的环保,自觉抵制白色污染,不随意废弃不可降解物品,重新认识消毒餐具及消毒个人用品,循环使用对环保的重要性,少用或不用纸巾,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环保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也符合新课程改革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需要。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善于捕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环保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环保教育,脚踏实地地实践“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现代理念,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鲜活起来,使每个学生喜爱上语文,借住语文教材这个强大的载体,在少年儿童的心灵中播散下环保的种子,使其终身受益,也为培养有良好环保意思的社会公民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刘容,女,(1966年-),大学专科,小教一级,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