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普遍存在着满堂灌、死记硬背的现象。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不断被侵蚀,传统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学生实际因而收效甚微。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多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运用多媒体创设探究问题,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充分利用漫画、动画和视频资料,大大激活了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教学。本文从思想品德课多媒体教学的实际出发,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明确价值取向,把握适度原则,合理使用多媒体。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兴趣;原则;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2-2485(2011)03-040-03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时代性和社会性等特点的课程,它与社会紧密相连,与青少年个人成长息息相关。因此,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中的组织与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发展的。近几年,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在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新课改实施以来,课件成了教学的必备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多媒体技术教育则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作为素质教育主要阵地的课堂教学,正呼唤、亟待多媒体的渗入、融合,以期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一次深刻的变革。客观地说。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运用,能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下面就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中的运用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1.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调动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导入新课时,用流动的画面来体现教学意图,创设出绚丽多彩、声情并茂的情境,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及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例如在《哭泣的自然》的教学中,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太湖美》片段,同时播放视频《太湖地区居民饮水难》,能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自然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日益恶化。这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思维上的共鸣,激发学生探究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的兴趣。
2.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多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实验心理学家苏瑞特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这就是说,如果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通过这样多种感官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老师讲课强得多。另一个是关于知识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让学生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3. 运用多媒体创设探究问题,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这种精神世界中需要特别强烈”。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究知识的动力。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中充分运用有趣生动、启发性、直观性的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现问题情境,不但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心态,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学习,而且引发学生认真探究的求知欲望。挖掘学生的潜力。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人类的责任》的教学中,笔者为了把学生引入探究“人口与计划生育”的问题中去,运用多媒体投影屏幕动态演示这样的情境,如《超生》图。《超生》图富有特色的画面,使学生顿时进入了“角色”,不禁为之动情,从图中发现问题,积极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这种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恰当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多媒体演示的漫画进行探究,做法如下:(1)观察漫画,探究问题。在认真探究问题后,先有意识地疏导学生观察漫画,使学生对探究问题的人物,如:夫妻俩、女儿,有了联系课文相关知识领会。(2)观察漫画,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笔者重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漫画的各个细节点,置身学习兴趣,让学生看着漫画表述夫妻俩超生的情况,使学生真正明白了一个事理:夫妻俩思想守旧,重男轻女,强行生育,是违反了我国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实行计划生育是符合我国国情,可提高人口素质,通过观察漫画,口述内容,使学生对“人口与计划生育”之间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3)观察漫画,总结问题。总结问题,要引导学生观察漫画,让学生从图中感悟。通过共同交流、共同互动,学生共识实行计划生育关乎国计民生,利国利民的道理。但从图中促进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突出“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的教学目标。
4. 充分利用漫画、动画和视频资料,大大激活了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教学
4.1 漫画在政治课堂中的运用
漫画在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中的运用漫画具有一般直观性教学手段无法具备的幽默和夸张的特点,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美感。把知识融入漫画之中,用漫画的形式来再现知识比单纯讲解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在《合理利用资源》的教学中,我引入“狼来了”和“人来了”两幅漫画,在鲜明的对比中,学生马上就认识到了当前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4.2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动画在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中的运用动画是当前深受广大中学生喜爱的一种媒体表现形式,在思想品德课中适当运用动画可以迅速把学生引入动画情境,拉近理论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在讲“思想道德建设”时,我选择了“道德建设。从我做起”的FLASH动画,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具体要求与中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通过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使思想道德教育回到学生的生活之中,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自己去感悟道德,提高道德认知和道德素质。
4.3 视频资料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视频资料在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中的运用国外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利用声光同步设备,把听觉与视觉结合起来,能够记忆的内容可达65%。因此,课堂教学 中适当运用一些视频资料,可增强教学效果。如,在《保护环境》的教学中,讲“环境问题的危害”时,我直接在课件中播放沙尘暴天气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的录象资料,以及我国当前土地沙漠化状况的录象资料,无须多言,学生就已经认识到了当前我国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以及环保工作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4.4 音乐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他能生动、形象地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能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音乐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能使学生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受到感染,逐渐地理解知识,认知世界。如,在讲“改革开放基本国策”时,让学生欣赏《春天的故事》,使学生在歌曲中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认识到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5. 多媒体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5.1 注重生活化
道德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因此,道德的培养也不能脱离生活。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把学生置于生活情境之中,让教材真正回归生活。为此,就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在创设生活情境中的优势,使学生在生活中去感悟道德,去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去理解知识,提高能力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5.2 注重情趣化
传统的教学习惯于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中操作,习惯于在给定的大纲、教材、甚至在给定标准的“问题”导引下教学,这当然有碍学生的发展,而且还使学生养成了不善于提问、寻求唯一标准答案等不良习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一个学生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具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世界。因此,教育必须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并给予满足,才能达到最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与“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趣,以满足学生的求知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5.3 注重交互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不关心学生的情感需要和能力的培养,把学生的学习变成了“颈部以上的活动”和没有情感的参与,导致学生个性的束缚和潜能的压抑,使他们的眼中只有黑板上的板书,不关心周围的世界,不关心他人的感受,这种僵化的教育,最终导致学生的情感冷漠,人格扭曲。因此,多媒体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整合中应注重交互性,多媒体不仅是展现教学内容的手段,更应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获得知识的手段,整合中应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6. 多媒体运用要遵循的原则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还应遵循相应原则。
6.1 适度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各种注意的发生和保持。均以一定的兴趣为条件,而兴趣对保持有意注意,提高学生主动性具有支持作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能引起并保持学生兴趣,然而多媒体的使用也不能过度,因为即使是感兴趣的东西,长时间刺激也容易使大脑皮层兴奋性降低或转入抑制状态,造成疲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让多媒体与其他教学形式交替使用,以保证学生注意力的稳定。
6.2 实效原则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要收到实效,力求避免形式主义。要遵循学生思维规律,把着眼点放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多媒体材料内容要符合新课标要求,力求准确到位,课件制作讲求精益求精,以达到最佳视听效果为标准,展示过程中教师既要熟悉多媒体操作,又要准确把握教材;既要细心观察,逐步引导学生,还要通过多媒体控制教学活动,能灵活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使多媒体优势在思想品德课中得到充分发挥。
6.3 师生互动原则
现代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一种智慧与情感交融的互动过程,运用多媒体教学,要避免因使用多媒体手段而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饱满的情感、积极的思维、巧妙的组织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并通过启发、诱导,使之思维敏捷并踊跃参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其主动探索,主动实践。积极互动。
总之,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有着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能有效地激活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教学,化枯燥为趣味、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真正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佳优化。它扩大了课堂教学量,使整个教学过程有空间感、主体感和生动的画面美感,使学生学习效率更高,学习兴趣更强,学习内容更标准,学生的参与程度更高,学习效果更好。广大思想品德教师应不断探索,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准确地把握多媒体与教材内容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结合时机,以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整体优化。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在多媒体的支持下如添双翼,达到最佳效果。随着越来越多的同行加入教学改革的行列,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一定会迎来一个灿烂的季节。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兴趣;原则;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2-2485(2011)03-040-03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时代性和社会性等特点的课程,它与社会紧密相连,与青少年个人成长息息相关。因此,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中的组织与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发展的。近几年,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在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新课改实施以来,课件成了教学的必备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多媒体技术教育则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作为素质教育主要阵地的课堂教学,正呼唤、亟待多媒体的渗入、融合,以期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一次深刻的变革。客观地说。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运用,能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下面就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中的运用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1.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调动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导入新课时,用流动的画面来体现教学意图,创设出绚丽多彩、声情并茂的情境,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及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例如在《哭泣的自然》的教学中,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太湖美》片段,同时播放视频《太湖地区居民饮水难》,能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自然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日益恶化。这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思维上的共鸣,激发学生探究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的兴趣。
2.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多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实验心理学家苏瑞特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这就是说,如果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通过这样多种感官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老师讲课强得多。另一个是关于知识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让学生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3. 运用多媒体创设探究问题,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这种精神世界中需要特别强烈”。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究知识的动力。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中充分运用有趣生动、启发性、直观性的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现问题情境,不但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心态,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学习,而且引发学生认真探究的求知欲望。挖掘学生的潜力。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人类的责任》的教学中,笔者为了把学生引入探究“人口与计划生育”的问题中去,运用多媒体投影屏幕动态演示这样的情境,如《超生》图。《超生》图富有特色的画面,使学生顿时进入了“角色”,不禁为之动情,从图中发现问题,积极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这种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恰当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多媒体演示的漫画进行探究,做法如下:(1)观察漫画,探究问题。在认真探究问题后,先有意识地疏导学生观察漫画,使学生对探究问题的人物,如:夫妻俩、女儿,有了联系课文相关知识领会。(2)观察漫画,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笔者重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漫画的各个细节点,置身学习兴趣,让学生看着漫画表述夫妻俩超生的情况,使学生真正明白了一个事理:夫妻俩思想守旧,重男轻女,强行生育,是违反了我国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实行计划生育是符合我国国情,可提高人口素质,通过观察漫画,口述内容,使学生对“人口与计划生育”之间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3)观察漫画,总结问题。总结问题,要引导学生观察漫画,让学生从图中感悟。通过共同交流、共同互动,学生共识实行计划生育关乎国计民生,利国利民的道理。但从图中促进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突出“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的教学目标。
4. 充分利用漫画、动画和视频资料,大大激活了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教学
4.1 漫画在政治课堂中的运用
漫画在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中的运用漫画具有一般直观性教学手段无法具备的幽默和夸张的特点,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美感。把知识融入漫画之中,用漫画的形式来再现知识比单纯讲解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在《合理利用资源》的教学中,我引入“狼来了”和“人来了”两幅漫画,在鲜明的对比中,学生马上就认识到了当前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4.2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动画在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中的运用动画是当前深受广大中学生喜爱的一种媒体表现形式,在思想品德课中适当运用动画可以迅速把学生引入动画情境,拉近理论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在讲“思想道德建设”时,我选择了“道德建设。从我做起”的FLASH动画,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具体要求与中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通过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使思想道德教育回到学生的生活之中,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自己去感悟道德,提高道德认知和道德素质。
4.3 视频资料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视频资料在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中的运用国外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利用声光同步设备,把听觉与视觉结合起来,能够记忆的内容可达65%。因此,课堂教学 中适当运用一些视频资料,可增强教学效果。如,在《保护环境》的教学中,讲“环境问题的危害”时,我直接在课件中播放沙尘暴天气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的录象资料,以及我国当前土地沙漠化状况的录象资料,无须多言,学生就已经认识到了当前我国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以及环保工作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4.4 音乐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他能生动、形象地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能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音乐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能使学生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受到感染,逐渐地理解知识,认知世界。如,在讲“改革开放基本国策”时,让学生欣赏《春天的故事》,使学生在歌曲中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认识到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5. 多媒体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5.1 注重生活化
道德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因此,道德的培养也不能脱离生活。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把学生置于生活情境之中,让教材真正回归生活。为此,就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在创设生活情境中的优势,使学生在生活中去感悟道德,去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去理解知识,提高能力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5.2 注重情趣化
传统的教学习惯于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中操作,习惯于在给定的大纲、教材、甚至在给定标准的“问题”导引下教学,这当然有碍学生的发展,而且还使学生养成了不善于提问、寻求唯一标准答案等不良习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一个学生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具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世界。因此,教育必须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并给予满足,才能达到最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与“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趣,以满足学生的求知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5.3 注重交互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不关心学生的情感需要和能力的培养,把学生的学习变成了“颈部以上的活动”和没有情感的参与,导致学生个性的束缚和潜能的压抑,使他们的眼中只有黑板上的板书,不关心周围的世界,不关心他人的感受,这种僵化的教育,最终导致学生的情感冷漠,人格扭曲。因此,多媒体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整合中应注重交互性,多媒体不仅是展现教学内容的手段,更应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获得知识的手段,整合中应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6. 多媒体运用要遵循的原则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还应遵循相应原则。
6.1 适度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各种注意的发生和保持。均以一定的兴趣为条件,而兴趣对保持有意注意,提高学生主动性具有支持作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能引起并保持学生兴趣,然而多媒体的使用也不能过度,因为即使是感兴趣的东西,长时间刺激也容易使大脑皮层兴奋性降低或转入抑制状态,造成疲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让多媒体与其他教学形式交替使用,以保证学生注意力的稳定。
6.2 实效原则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要收到实效,力求避免形式主义。要遵循学生思维规律,把着眼点放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多媒体材料内容要符合新课标要求,力求准确到位,课件制作讲求精益求精,以达到最佳视听效果为标准,展示过程中教师既要熟悉多媒体操作,又要准确把握教材;既要细心观察,逐步引导学生,还要通过多媒体控制教学活动,能灵活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使多媒体优势在思想品德课中得到充分发挥。
6.3 师生互动原则
现代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一种智慧与情感交融的互动过程,运用多媒体教学,要避免因使用多媒体手段而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饱满的情感、积极的思维、巧妙的组织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并通过启发、诱导,使之思维敏捷并踊跃参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其主动探索,主动实践。积极互动。
总之,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有着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能有效地激活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教学,化枯燥为趣味、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真正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佳优化。它扩大了课堂教学量,使整个教学过程有空间感、主体感和生动的画面美感,使学生学习效率更高,学习兴趣更强,学习内容更标准,学生的参与程度更高,学习效果更好。广大思想品德教师应不断探索,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准确地把握多媒体与教材内容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结合时机,以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整体优化。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在多媒体的支持下如添双翼,达到最佳效果。随着越来越多的同行加入教学改革的行列,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一定会迎来一个灿烂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