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生物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uguo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生物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形象、直观、资源强大等优势,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关注科技最新发展动态;利用信息技術的强大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过程中,应注意将信息技术的运用同生物实物的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学生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国家培养创造性的人才。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社会实践活动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可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较低层次的,培养人才的适应性素质;另一个较高层次的,是培养人才的发展性素质,即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人才的发展性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生物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形象、直观、资源强大等优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结合生物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生物教学是运用语言的描述、文字的说明和实物的观察来实现的。语言的描述、文字的说明比较抽象乏味,各种生物本身的条件不同,不可能都能观察到实物。例如:染色体的组成、细胞的结构等微观的结构,生态系统、环境污染等宏观的生物现象,根本找不到实物可以观察;另外,根据教材的安排,“开花和传粉”在初冬时进行学习,在北方地区的11、12月份,很难找到适合的花供学生观察。而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解决上述难题。。
  2.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奠定基础。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运用多媒体技术,从声、形、像、色等方面不断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要强得多,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获取的信息,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转换过程,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也只有在必要的知识储备的情况下,学生才有可能求异思维,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3.运用信息技术,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关注科技最新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意识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好奇性,以及乐于、敢于探索未知的世界。在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科学与社会的发展状况,关注科技最新发展动态,将我国劳动人民的强大创造精神及其对生活、理想和追求的种种观念渗进学生的心灵和智慧,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性,激发他们为人类的发展积极探索的品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4.运用信息技术,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创新精神。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的学习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完成。例如在讲授“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时,我曾经尝试提前布置学生阅读并自学教材,上网搜集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备上课时进行交流。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为上课做积极的准备。在上课时,有的同学向大家展示了生物反应器的最新发展前景;有的举出了潜水艇、电子蛙眼等仿生学的实例;有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了青霉素的发现过程以及作用原理;还有同学向大家展示了污水处理厂的照片,并介绍了污水处理的过程和原理;……。同学们积极踊跃,相互补充,进行讲解的同学还不时地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有些同学受到启发,还提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想法,尽管这些想法还不成熟,但已经体现出了同学们的创新的欲望和热情。
  尽管信息技术丰富了生物的课堂教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精神,但是如果不切实际地盲目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可能起负面作用。在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信息技术不能代替实物。
  生物学讲述了学生身边的动植物和人本身的生命活动规律。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是非常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假如在生物教学中只注意收集各种图片,忽略了广阔的自然界这个丰富的生物教学的天然大课堂,对于生物学的教学是十分不利的。例如:学习植物体叶片的结构、花的结构、种子的结构以及萌发过程时,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得出的结论印象深刻,而且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假如只是单纯运用多媒体课件,也能使学生认识叶片、花、种子各部分的结构名称,但无法更深入地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信息技术不能代替实验。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所以生物科学本身离不开实验。假如在生物教学中一味的追求课件的高技术,动画的制作精美,而忽视学生的动手实验的亲身感受,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在讲述植物的重要生理活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有的老师费尽心血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种子呼吸放出热量” 、“种子呼吸放出二氧化碳”、“种子呼吸吸收氧气”等实验制作成精美的动画,动画形象、逼真的反应了实验的全过程,而且实验现象绝对是正确的,不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确实为老师的教学带来了方便。但是这样却剥夺了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剥夺了学生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学生只是被动的观察和进行知识的识记,根本谈不上创新精神的培养。所以,再优美的动画也不能代替实验,学生从实验中会有所发现和创新。
  2.信息技术不能代替社会实践活动。
  参加必要的社区服务以及社会实践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学生通过实践,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在生物教学中,合理安排时间,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动物园、博物馆、科技馆、养殖场等,调查校园内的植物,测量大气湿度,测量空气污染情况等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事实求实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媒体的运用同实物的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学生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与生物学科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信息素养与学科素养的“互惠双赢”,为国家培养创造性的人才。
  主要引用文献:
  《当代教育新理念》
  《生物课程标准》
其他文献
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中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即使学了英语,因为平时几乎不说,更谈不上运用,也是“哑巴英语”,因此中国学生也就很难从生活中得到输入英语语言材料的机会。  由于平时很少说英语,学生在每周有限的四节英语课当中所学到的听说训练、英语句子除了早读外,其他时间也很难运用、复习和巩固。更何况现在大部分学生早读时很少开口
期刊
在语文里,一般地说直叙最多,描写最具体的人物,往往是主人公,相应费笔墨少的人物为次要人物。然而,一些语文教师上课,最关心的是吃透教材,重难点把握得当,遇到精彩处,更是抓住不放,侃侃而谈。驾驭教材可谓娴熟,分析课文可谓鞭辟入里。然而,一堂课下来,学生很少能说清课文的精妙之处。究其原因,在于课文精彩处已被教师嚼烂,学生尝不到梨子原味,其感受能深吗?  作为教材的课文,大都文质醇美,其精彩之旨常在言外。
期刊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教育部已把信息技术课列入必修课范畴,在未来五至十年内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将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
期刊
年的语文教学,听了不少的课,有的课堂上老师妙语如珠,学生思维的火花时时闪现,师生珠联璧合,教者如鱼得水,学者沉浸其中,师生皆是收获丰盈;也有的课堂如一潭死水,教师讲课无精打采,学生听课随心所欲,课堂上老师与学生是完全独立的个体,好像是永不相交的平行线,这样的课堂令人乏味。笔者认为,理想的课堂教学可以分为三个境界:一是有效的课堂教学,这是课堂教学的底线,因为“无效教学”或者“低效教学”是对学生生命的
期刊
摘要:虽然近年来我国农村的小学教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了农村小学教学与城市的小学教学相比,无论是教学设施、教学手段来说,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首先对目前我国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为我国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好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策略  数学是小学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
期刊
摘要:汉字是世界古文字中唯一流传至今的文字,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根基所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学生的识字量为3000字,其中要会写2500个汉字。而低年级学生要求认识1600~1800个汉字,其中会写800~1000个汉字。识字能促进语言、思维的协调发展。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因此,识字是一门艺术,而识字的艺术就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关键词:识字艺术;识
期刊
摘要:在最新实施的新课程标准中,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地位又一次被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具有自主学习的权利。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也应当肯定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重要性,针以教学内容去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满足课程改革的需求,就需要在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自由。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还需要教师工作者共同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自主学习;问题;方法  
期刊
摘要:在当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教学效果难以进一步提高,优化科学教学方法成为当前教师关注的重点。先分析了互动教学法在科学教学中的优势,再结合互动教学法的相关内容,对教师如何开展初中科学教学进行分析,以求为教师未来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互动教学法;初中科学教学  科学教学是初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一
期刊
摘要: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学好数学是每个学生的责任,是提高各科学习成绩以及综合能力的必要之举;同时数学又是一门理科性质很强的学科,要想学好实属不易。尤其是初中数学,它不同于小学,难度明显上升,要想学好数学,必须要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通过做题深入了解数学,懂得其内涵。探析初中数学解题方法,为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 解题方法 探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广泛深入,人们对于教学问题是
期刊
摘要:大课间体育活动打破传统的课间操活动形式,根据地域、文化的不同,开辟舞蹈、武术、韵律操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但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到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效果。同时大课间不仅是学校体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更是学校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大课间 学生 身心发展 影响  一、引言  大课间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完成“每天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