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标准的太太

来源 :生活经典·晨报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ju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钱的单身汉总要找个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这条真理看上去简单明了,但细究之下又觉得执行起来非常困难,比方说:什么样的单身汉算有钱?家里有几套拆迁房的,年净收入过百万的,在一般的标準下也算得上有钱了,但是世间的男子并没有多少真的达到这样的标准。并且这些大多数的男人也并不会放弃找一个太太,他们对于太太也有各自的憧憬和要求。
  比方说,我们认识一个银行工作的小王,过几天就满三十岁生日了。刚刚他被行长叫过去谈话,下个月可以从九级行员升为七级行员,那他的年工资收入也会从不到二十万变到三十万出头,折合下来一个月超过两万。他觉得自己是时候成家立业了。
  对于要找一个什么样的太太,小王其实早就有了标准:就找个二十七岁、月薪一万的吧。当然,这是小王自己定的标准,但他定下这条标准也并非毫无道理。二十七岁拿到月薪一万,说明这个女孩受过基本的大学教育,进了一个正常的工作单位,能够胜任工作,并有一定的进取心。这样算来:本科毕业二十二岁工作。到二十七岁做到部门主管,月薪一万是正常的数字(不含年终奖)。当然,如果她从事的工作是销售类,例如项目招商,或者医药代表,收入肯定远不止这个数,但小王并不喜欢自己的另一半要那么多地跟钱打交道。女码农的工资应该也超过这个标准,但码农累死累活,怎么有可能照顾一个家庭?
  总之,二十七岁,一万月薪,这是一条特别实际的标准,可以把太差的女孩和太优秀的女孩都筛出去,并且这个标准还可以引入变量,例如,如果年龄较小,那么收入的标准可以等比降低,如果是公务员则不考虑收入,或者如果长相特别漂亮……小王想这也不太可能,因为长相特别漂亮而拿不到高薪的年轻女人,多半出身特别低,或是脑子特别不灵光,这样的女人总应该有别的、更有钱的男人去拯救她。小王不想拯救任何人,他只是想找一个跟他自己社会地位相当、教育经历和工作经历都匹配的普通女子作为结婚的对象。
  小王虽然爱好旅游,旅游起来也住四星级酒店,但工作这么多年毕竟也有了一定的积蓄,加上女方(一个勤勤恳恳的白领)的存款,能在市里(二线城市)买套房,最好是复式,然后可以去美国生小孩,小孩长到十八岁,他们父母两个也成了美国人,那时候就把国内的房子卖掉,钱想办法运出去,在外国的碧海蓝天下养老,或者搞一个农场。
  这就是小王对自己和太太的人生规划,他自问要求并不高,规划得也很实际,问题是,符合他条件的年轻女子,据说全中国已经“剩”下来好几百万,但小王的身边,就是一个都没有。小王大起胆子私信求喜欢的徽博博主帮征一个女友,第二天早晨醒来发现自己被挂了,博主倒是很仁慈地给他名字打了个马赛克,“你国男子婚恋观一赏”,再看底下的评论,妹子们纷纷表示,就算单身一辈子,也不会嫁给这种眼睛里只有钱的男人。
  那一整天小王心情都不好,上班时间连贷款业务都没搭理,一个个点开骂他的妹子头像,翻看相册。发现长得丑的会开心一秒钟,发现长得好看的则一阵心痛。到了晚上小王总算解脱,因为有另外一个更红的博主转发了那条微博,并且截出了部分评论,“你国田园女权婚恋观一览”。小王觉得自己总算扳回了一城。
  三个月以后,小王结婚了,对方是银行的自然增长客户,刚刚家里拆迁了,转过来存款四百万。那天女孩过来有点晚,柜员急着下班,态度不好,小王帮她办理了业务,选择了最划算的理财组合。也并不符合小王的标准,没有工作,年龄有三十四岁。小王在婚礼上讲:我对她一见钟情。
其他文献
“石头房子好啊,可以防土匪,枪打不进来,还防火。”老会计说。像他们这一辈的扪岱村人都会凿石,都凿过石。1950年代初,虽然土匪剿灭了,但后来砌的房子,大多数还是石头、石块堆叠起来的。  湘西偏西,平均海拔700余米的扪岱村,山上石多树稀,不像是南方的山,南方的山一年四季是深浅不一的绿,而扪岱,已经是3月初了,我们来到这里,看到的主色调是灰的。  在扪岱村新寨,我没有见到那个叫石老珍的老人。  “他
期刊
我的外公姓李,名福星,跟他家附近的菜场同名。  在他死前,我们一家与他住在一起。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房子是老式的,双层,靠厅堂角落有一木制的楼梯通往同样木制的二楼夹层,再往上,你可以用一个活动的架梯上平台,平台是水泥造的,上面种了些合时宜的金橘盆景。外公就住在盆景底和我们的头之间的夹层里。  那时候我爸妈还没离婚,也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带着我和哥哥与外公生活。外婆死得比外公早几年,她在我的印象
期刊
真正走进森林的时候,她们才发现,几乎所有孩子都不会爬树,他们只会画五片花瓣的花,不知道酸枣可食,也不知道真正的毛毛虫是没有腿的。他们对自然的认识仅来自绘本,动画片,而那罩面的毛毛虫不仅有腿,还穿着鞋。  长沙有森林,跑山锻炼的人不少,但极少有人愿意带自己的孩子走小路进入密林,进行真正鼓舞人心的户外教育。我们采访了几位森林教育课程没计者,本地特色浓厚,其实你也可以发起。  3月11日,长沙小雨,这一
期刊
隆回虎形山,以“积织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闻名的花瑶,很多人惊叹于花瑶女人的艳丽服饰,但更迷人、更让人稱奇叫绝的,却不仅于此,例如,还有他们的草药师和巴梅(法师)。他们大多数时候游走于偏远山乡,他们大多数年岁已高,他们脚下的路越来越逼仄,他们曾去过远方,精彩却只在生养他们的山水问展现,年复一年。  来妹和停妹这对瑶族母女,我是6月1 7日在洞口的竹市找到她们的。当时离赶苗(指湘西南腹地隆回县
期刊
拜消费风潮、点评功能所赐,现在人人都当上了食评家,在朋友圈晒菜就跟晒娃一样热。  2017年1月5日,我去拜访72岁的湘菜大师王墨泉时,他半开玩笑地说“如今人人都是美食家”。美食家门槛被拉低,标准又没跟上来,有时候会发生对一道菜、一家菜馆评价截然相反的情况,品味之争由此产生。  我年幼时吃过善烹饪的爷爷做的长沙版大杂烩,嘴巴吃刁了,至今不敢在朋友圈晒的各种馆子里的“全家福”图片下面留言评论,我毫不
期刊
小时候看《食神》我想到的就是社饭  采访去湘西扶贫的大学生,有若干不能说,不可说,倒足味觉深深植入记忆,野菜清香,稻花鱼鲜嫩,用湘西的酸辣几味来調和,真怕足再也吃不到的美味。  记者从花垣吃了鸭脚板、接客菜出来,掉头回家乡吉首,找到通晓蒿菜和蕨菜制作秘密的田姨、唐姨,湘西生活意味着什么,可能只有她们最清楚。  殳俏说,“再顽固的肉食主义者,也会被咬春时节的这些新鲜野味打动,生出一种全新的蔬菜观来。
期刊
我父亲很勤奋,写的东西很多,我现在能够找得到的,和湖南有关系的,是他在攸县写的《古屋》。我姨妈在攸县的保育院,是借了一个老屋,《古屋》中有一部分内容写的就是保育院的故事。我母亲在老年的时候讲过,解放初期,作家是不得了的:一是社会地位高;二是别个都没有第二职业,都赚不到钱,只有作家,有稿费。我父亲的工资是200多块钱一个月,他出版一本书,少则几千,多则几万。那个时候的作家,就像现在追星一样,是有女学
期刊
你读到这部作品的时候,作者已经离世了。  2017年1月7日下午,星期六,腊月初十,电台里的主持人说“距离鸡年只有20天了”。长沙八一桥旁和府五楼的“熬吧”里,人们在讨论怎么出一本书。楼下是年关将近的现实世界,车里和路上的人们在考虑去哪里买年货,还有几天快递就要放假。楼上,是一个理想国。  再过几天就是马小平离世五周年的日子。2012年秋天,马小平编著的“人文素养读本”以《叩响命运的门》的书名出版
期刊
大陆和台湾没恢复探亲前,龙应台回过一次湖南。她是从香港那边过来的。她丈夫是德国人,她可能拿了美国的居留证。那是1985年,她回衡东找她从没见过的哥哥。我当时正想要出龙应台的书,虽然《丑陋的中国人》这本台湾书惹了些麻烦。我给龙应台写了封信,请她授权《野火集》交给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我觉得她应该会同意授权,她应该知道我们湖南已经出了柏杨和三毛的书了,再就是我觉得她应该有很浓的乡情。  《丑陋的中国人》
期刊
1964年2月14日,农历大年初二,长沙五一路与蔡锷路交汇处的东南角长沙大饭店,为庆祝春节,南区大队的腰鼓队在饭店门前为市民表演腰鼓。长沙饭店当时名气很大,那个时候的长沙基本沒有什么饭店,一般就是旅店和招待所,宾馆更少。改革开放后的90年代初期,长沙饭店开始没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