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课,不略读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zi84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摘要:从小学第二学段开始,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日益加大,成为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略读课堂往往存在误区,尝试找寻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略读课,不略读,使略读课文的教学更加有的放矢、独放异彩。
  【关键词】小学语文 略读课文 教学策略
  新课标提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以我们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为例,它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每册各有8篇,占总篇数25%;到了四年级,略读课文增至14篇;到了五年级,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平分秋色。可以看出,略读课文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叶老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但是,现实中,略读课文教学并没有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不禁引起我的思考:略读是依照老样子画瓢还是在前辈的中创新,略读课文的教学到底该何去何从呢?
  一、略读课文教学存在的误区
  《课程标准》对于略读课文的要求只是寥寥几笔:“略读课文重在略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我们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它的特点,反思现实,我们发现,当前的略读课文教学存在着两种不正常的现象:一种是教师为中心,学生紧紧地团结在教师的指挥棒下,看似师生融洽,紧密配合,其实质是“实践中的师本课堂”;另一种略读课文学习形式流于表面,教师既不引领也不指导,其实质是“形式上的生本课堂”。第一种现象,就好像是一只受百般呵护的雏鹰,虽然老鹰一再不厌其烦地教育,但由于不敢放手让其独自练习,最后变成了一只不会飞的鸡。第二种现象就好像是一只无人引导的雏鹰,由于常常自由活动,没有人教其飞行,也变成了一只不会飞的鸡。
  二、探寻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
  略读课文是单元主题的一次有效地拓展,因着主题的不同,它所拓展的侧重面也相应地发生变化,主要在内容、思想、文体、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拓展,针对略读课文的不同类型,我认为在教学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重点突破。略读不需要教师详细指导,并不等于说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任其自流和过度放手不能使学生养成好习惯,不能从阅读方面得到很大的实益。但略读课文不同于精读课文教学时的指导:不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提过高的要求,学生对所读材料能大体了解内容,在某些方面有所收获即可;不要费很多时间,一般只需一课时完成。所以教师要走出难以割舍,精雕细琢的误区,要抓住重点,课中指导求精,使精力花在刀刃上。一般来说,单元的重点是显性的,单元学习导语和略读课文提示中一目了然,而文章的重点和个性是隐性的,这一点需教师善于思考,挖掘和利用。三(下)第四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有一篇略读课文《绝招》,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处理:“谁比绝招?比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就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抓文中最有价值的语言现象领悟语言的表达上。可以安排了三个环节:读三处描写绝招的句子,领悟描写表演场面的方法;想象小柱子练绝招过程,提供了三个场景引导学生把练习的过程说具体;课结束时让学生谈感受进行拓展迁移。这样我们仅抓准课文一个重点,重打细敲,结果让学生有多方面的收获,这就是略读教学中的“精”导。
  (2)整合贯通。为了使学生全方位地了解伟大的领袖,走近毛主席,去感受他伟大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安排了一组课文《七律》《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其中前两篇是精读课文,后两篇是略读课文。因为有了前面学习的铺垫,后两篇略读教学进行了整合:首先进行整体的感知,接着学生研读文本两篇文章中“毛主席哪些事情让你感到十分地敬佩,让你认识了一个你印象之外的毛主席”,进行交流,最后拓展到“你还了解毛主席哪些不为人知的事情”。有联系、有针对性且及时拓展,对学生阅读能力、阅读兴趣、感悟能力的提高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当然,如能延伸到课外,就更好了。
  (3)语言积累。文字很美的文章,则注重语言积累。“美文诵读”是理解、感悟课文的捷径。在教学这样的课文时,我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细读揣摩,读中感悟。在诵读、品词品句中,自然而然地就把好词佳句记忆在脑,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仓库”。
  (4)方法整合。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从叶老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精读课文授之以“法”,而略读课文则为用“法”服务。。在教学《妈妈的账单》一课,让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课文。通过第一次“两份账单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的对比,学生了解到他们都是在那里算帐,但不同的是儿子的账单是有价的,而妈妈的账单是无价的;接着通过第二次的对比,学生又发现彼得的账单里所列举的都是他做的一些具体的事情,而妈妈的账单中却没有具体的事情。从而去想象妈妈从中付出了什么?第三次通过两个人看账单时不同态度的对比,妈妈看完账单什么话也没有说,并把所要支付的錢放在了彼得的餐桌前,小彼得看完账单感到羞愧万分,把妈妈给的钱又塞回了妈妈的上衣口袋。通过这一次次的对比,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母爱的博大、母爱的无私、母爱是无价的。
  (5)情感书写。当然略读课文“光说不练”也是不行的,适当地进行写话的训练也是必须的,必要的仿句、小练笔、拓展性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正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为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当然,写话的切入点要“小”而“巧”,让学生要有“现炒现吃”的鲜活感。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学方式更为开放,更多地尊重学生的选择,课堂力求透露人文关怀的色彩,学生在略读课文的学习中不光能学到学语文的技巧,而且能掌握自学的技能,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生沉浸在文本之中,和文本一起呼吸,一起慨叹、一起喜怒哀乐,可谓“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其他文献
现代艺术发展到20世纪,逐渐由具象走向了抽象。作为一门视觉艺术,它渗透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在现代艺术设计、建筑、雕塑等領域,我们都会体会到抽象艺术所带来的具有时代感的审美情趣。蒙德里安作为“风格派”新造型主义的引领者,对二十世纪的艺术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起源  在1874年印象主义引发了油画语言形态的变革,开启了西方绘画从写实向写意的转变。在对绘画的形式因素上,保罗·塞尚寻求主观的画面秩
期刊
摘要:兴趣,常常由人们接受新事物的刺激而产生的,因而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方式,都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兴趣是一个人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积极态度,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对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积极上进的内动力,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有了浓厚兴趣,就自然而然地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趣,同人的情绪体验相关联,使人动情的东西,令人喜爱的东西都能让人感兴趣。因此,激
期刊
学生的习作,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赞美;无人喝彩,无人赏识,就无法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赏识的核心是:“你不会写,教会你写,你不喜欢写,让你喜歡写”。特点是让学生在学习作文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我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得以实现:  一、赏识学生习作,满足其自尊的心理需要  作文起步,小学生由说、写一两句完整的话过渡到说、写几句或一段完整的话,实现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发展的一次飞跃。此进程中,思维
期刊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实践性课程。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理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实现教育生活化。  一、角色扮演 引发共鸣  《品德与社会》是综合性课程,在教学中要打破长期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固有模式。一
期刊
本文系2016年漯河市基础教育研究项目《高中英语阅读“五步教学法”高效课堂实践与研究》(LHKT2016089)研究成果  一、問题的提出  在我们现行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所固有的弊端依然存在:“满堂灌”、“填鸭式”没大改变;教师讲,学生听,一如既往;重知识,轻能力,普遍存在;高耗费,低效率,让人心酸。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只是知识,而能力得不到提高。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教师都必须解决好学生
期刊
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強调: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应贯穿“以人为本”的原则。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做好新授课的传授,复习课也不能偏废。复习课要达到激发兴趣,复习巩固、深化升华所学知识的目的,教师必须想法设法采取一切可行的手段寻求剌激学生兴趣神经的兴奋点,同时,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类,转化和辨别。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期刊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并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育中去,体育也不例外,体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少年儿童身体素质的主要任务,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体育的教育目标之一。体育教学在对人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问题,成为广大的体育工作者所关心的热门话题。  一、小学阶段是儿童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对儿童实施教育
期刊
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实行分层推进教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一、针对个性差异,进行学生分层  学生一般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层,成绩作为一个首
期刊
一、创设故事情境  利用有趣的数学故事进行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揭示数学学科中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审美能力。例如在讲“无理数”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述西伯斯为了捍卫真理而被谋杀,最后被装进口袋里扔进地中海的故事,学生必然听得津津有味。在“简单事件的概率”教学时,可以讲述梅勒和他的朋友赌局分配金币的故事,让学生感悟概率的简单应用。又如我们耳熟
期刊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也就是微型学习课程,其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的教育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者是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的过程。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2)教学内容较少,其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而进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