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三河第三小学在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做得较好。总结经验的话,无非是 “沉潜下来,把事做细”八个字。在此,我想介绍一下我校在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的经验,供各位方家批评、指点。
一、抓学习
首先是以考促学,提高知识水平。学校规定35岁以下的教师每年参加学校的业务考试。我们与别人不同的就是年年考。考试不是目的,目的是让教师掌握学科知识,学校先请行家、专家抽出时间讲课,再印大量的练习题练习,以便消化吸收。老师们学习热情十分高涨,基本解决了小学阶段的知识问题。
其次是为老师们提供充分的学习条件。学校每年都为教师订阅几十种报刊、杂志,放在图书室,随便借阅。有的教师喜欢看报刊、杂志,发现一些好的文章就利用例会时间给大家读一读,讲一讲。再后来,学校组织年级主任带老师们学,给老师们讲。于是,老师们爱看书的越来越多了,学习笔记也由原来的被动变成了主动。好的教学设计,好的育人故事,好的教学方法,都一一摘记在了笔记里,并在工作中尝试运用。
第三是给老师们推荐好书。老师既要上课、备课,还要处理班级杂事,没有更多的时间有选择地看书。为此,学校就推荐一些好的书籍,帮助教师有选择地看。学校给老师们列了一个书目,其中有《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陶行知经典名篇(教师版)》《教育的智慧与于真情》《阅读改变人生》《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教师反思的方法》《做最好的老师》等作品。老师们通过读,受益匪浅,在教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四是开展读书报告会。学校为了使更多的老师喜欢读书、爱上读书,每学期召开一次读书报告会。报告会上可以向大家推荐好书,也可以谈读书的收获,还可以讲感动最深的故事。通过读书报告会,提高了老师们读书的热情。
第五是组建“学习型教研组”,开展“学习型教师评选”。一学期下来,根据学校检查本组的学习笔记质量和读书报告会的名次,评定出学习型教研组和学习型教师,由学校发奖。 这个做法调动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落到了实处。
二、抓反思
没有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就永远成不了具有鲜明个性的教师。教师只有不断地反思才会不断地进步,否则只会在原地踏步或是退步。所以我们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校除授完课之后写在教案本之后的反思外,人人都有反思本。
反思本定量、定质。量上,35岁以下教师一周一篇,35岁以上教师两周一篇,每月一交。质上,要求必须原创。学校领导对反思本会做出及时评价和反馈,选出最优的在全校例会上交流。好的反思本,学校还会及时给予奖励。通过这样的做法,迫使教师去观察自己的教学生活,与学科对话,达到了提高的目的。
三、抓教研
一个教研组就是一个团队,一个团队只有团结和谐才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所以学校充分发挥教研组的职能作用,做到了四个共同:共同备课、共同研课、共同分享、共同成长。
1.共同备课。流程是: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主备人说,其他老师提出修改意见)——主备人修订教案(写出来大家共同使用)——各位老师个性化修改——课堂实施及反思。现在写导学案。根据实际情况,不可能所有的课都这样研究,因为没时间。所以我们先确定重点课文、重点内容来共同完成。具体做法是:开学初教研组长把任务分下去,谁重点承担哪几课,哪个内容,这个学期研究精讲课,下个学期研究阅读课,经过二个学期,就有了一份完整的导学案,可供以后教师参考。这样共同研究的东西质量比较高,效果比较好,也减轻了教师节节都自己写的负担。有时也采用“主备试教”的做法。就是主备课教师备完之后看行不行,先自己试一试,大家看后提建议,修改后定稿,这个效果更好。
2.共同研课
学校凡参加教学大赛都是层层选拔。流程是先每人自己准备——教研组内选——学校选——取第一名参加比赛。因为要参加各组之间的竞争,组内教师们听课,提建议,制课件,做教具,大家谁也不保留。练课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在研课的过程中,教师提高非常快。一旦被选上参加大赛,学校再进一步指导,再练,教师的讲课水平就有了质的飞跃。
3.共同分享
学校的教研组里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场景一:“今天这节课我是怎么上的,效果挺好。”“说说,我们听听。”这位老师就绘声绘色地描述自己的做法,其他人时不时的加上几句褒奖。场景二:“老王,今天咱们留啥作业?”“我想做同步练习的第25页。”“这个不能全做,第5题太难。”“把这个换成书上的第3题就行了。”这种迫不及待与同人分享的热情,让这个团队保持高度的开放性和高涨的人气,这些不起眼的形似“聊天“的行为和过程,已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老师们彼此分享着,学习着,快乐着。实践证明,这种经常性、即时性的校本教研具有生命力,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使中青年教师的知识系统经常得到刷新,不断接受新的教育理念。
4.共同成长
一所学校的明星老师毕竟是有限的,实现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才能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师成长的目的,不仅仅是个体的发展,更是团队的整体进步,所以,无论教师的水平多差,我们都不能放弃。学生的成长需要等待,教师的成长同样需要等待。一个教研组就是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在这样思想的指导下,老师们一块备课,一块留作业,一块作试卷,一块商讨问题。真诚的合作成就学校的力量,无私的付出积淀了学校的厚度。
四、 抓活动
年轻老师很需要各种活动平台来锻炼,在锻炼中找到自己的目标和团队中的归属感,所以学校要在这方面给他们提供各种条件,为他们搭设这个平台。每学期,学校都要开展这几个活动:读书汇报会、反思交流会、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基本功大赛,几年下来,这些都成为了雷打不动的活动。活动前有标准,老师按标准去准备;活动中有评委给予公平公正的打分;活动后有奖励,按名次发奖。通过活动的开展,使教师学习更自觉,反思更深入,教研更扎实,提高更显著。
校本研修在模式上没有太多的文章可做,难的是脚踏实地的坚持,难的是让专业生活落地。这需要沉潜、扎根下去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许多被认为是琐碎的、不屑去做的日常工作才能变得津津有味。与很多兄弟学校相比,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更加努力,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抓学习
首先是以考促学,提高知识水平。学校规定35岁以下的教师每年参加学校的业务考试。我们与别人不同的就是年年考。考试不是目的,目的是让教师掌握学科知识,学校先请行家、专家抽出时间讲课,再印大量的练习题练习,以便消化吸收。老师们学习热情十分高涨,基本解决了小学阶段的知识问题。
其次是为老师们提供充分的学习条件。学校每年都为教师订阅几十种报刊、杂志,放在图书室,随便借阅。有的教师喜欢看报刊、杂志,发现一些好的文章就利用例会时间给大家读一读,讲一讲。再后来,学校组织年级主任带老师们学,给老师们讲。于是,老师们爱看书的越来越多了,学习笔记也由原来的被动变成了主动。好的教学设计,好的育人故事,好的教学方法,都一一摘记在了笔记里,并在工作中尝试运用。
第三是给老师们推荐好书。老师既要上课、备课,还要处理班级杂事,没有更多的时间有选择地看书。为此,学校就推荐一些好的书籍,帮助教师有选择地看。学校给老师们列了一个书目,其中有《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陶行知经典名篇(教师版)》《教育的智慧与于真情》《阅读改变人生》《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教师反思的方法》《做最好的老师》等作品。老师们通过读,受益匪浅,在教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四是开展读书报告会。学校为了使更多的老师喜欢读书、爱上读书,每学期召开一次读书报告会。报告会上可以向大家推荐好书,也可以谈读书的收获,还可以讲感动最深的故事。通过读书报告会,提高了老师们读书的热情。
第五是组建“学习型教研组”,开展“学习型教师评选”。一学期下来,根据学校检查本组的学习笔记质量和读书报告会的名次,评定出学习型教研组和学习型教师,由学校发奖。 这个做法调动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落到了实处。
二、抓反思
没有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就永远成不了具有鲜明个性的教师。教师只有不断地反思才会不断地进步,否则只会在原地踏步或是退步。所以我们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校除授完课之后写在教案本之后的反思外,人人都有反思本。
反思本定量、定质。量上,35岁以下教师一周一篇,35岁以上教师两周一篇,每月一交。质上,要求必须原创。学校领导对反思本会做出及时评价和反馈,选出最优的在全校例会上交流。好的反思本,学校还会及时给予奖励。通过这样的做法,迫使教师去观察自己的教学生活,与学科对话,达到了提高的目的。
三、抓教研
一个教研组就是一个团队,一个团队只有团结和谐才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所以学校充分发挥教研组的职能作用,做到了四个共同:共同备课、共同研课、共同分享、共同成长。
1.共同备课。流程是: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主备人说,其他老师提出修改意见)——主备人修订教案(写出来大家共同使用)——各位老师个性化修改——课堂实施及反思。现在写导学案。根据实际情况,不可能所有的课都这样研究,因为没时间。所以我们先确定重点课文、重点内容来共同完成。具体做法是:开学初教研组长把任务分下去,谁重点承担哪几课,哪个内容,这个学期研究精讲课,下个学期研究阅读课,经过二个学期,就有了一份完整的导学案,可供以后教师参考。这样共同研究的东西质量比较高,效果比较好,也减轻了教师节节都自己写的负担。有时也采用“主备试教”的做法。就是主备课教师备完之后看行不行,先自己试一试,大家看后提建议,修改后定稿,这个效果更好。
2.共同研课
学校凡参加教学大赛都是层层选拔。流程是先每人自己准备——教研组内选——学校选——取第一名参加比赛。因为要参加各组之间的竞争,组内教师们听课,提建议,制课件,做教具,大家谁也不保留。练课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在研课的过程中,教师提高非常快。一旦被选上参加大赛,学校再进一步指导,再练,教师的讲课水平就有了质的飞跃。
3.共同分享
学校的教研组里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场景一:“今天这节课我是怎么上的,效果挺好。”“说说,我们听听。”这位老师就绘声绘色地描述自己的做法,其他人时不时的加上几句褒奖。场景二:“老王,今天咱们留啥作业?”“我想做同步练习的第25页。”“这个不能全做,第5题太难。”“把这个换成书上的第3题就行了。”这种迫不及待与同人分享的热情,让这个团队保持高度的开放性和高涨的人气,这些不起眼的形似“聊天“的行为和过程,已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老师们彼此分享着,学习着,快乐着。实践证明,这种经常性、即时性的校本教研具有生命力,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使中青年教师的知识系统经常得到刷新,不断接受新的教育理念。
4.共同成长
一所学校的明星老师毕竟是有限的,实现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才能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师成长的目的,不仅仅是个体的发展,更是团队的整体进步,所以,无论教师的水平多差,我们都不能放弃。学生的成长需要等待,教师的成长同样需要等待。一个教研组就是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在这样思想的指导下,老师们一块备课,一块留作业,一块作试卷,一块商讨问题。真诚的合作成就学校的力量,无私的付出积淀了学校的厚度。
四、 抓活动
年轻老师很需要各种活动平台来锻炼,在锻炼中找到自己的目标和团队中的归属感,所以学校要在这方面给他们提供各种条件,为他们搭设这个平台。每学期,学校都要开展这几个活动:读书汇报会、反思交流会、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基本功大赛,几年下来,这些都成为了雷打不动的活动。活动前有标准,老师按标准去准备;活动中有评委给予公平公正的打分;活动后有奖励,按名次发奖。通过活动的开展,使教师学习更自觉,反思更深入,教研更扎实,提高更显著。
校本研修在模式上没有太多的文章可做,难的是脚踏实地的坚持,难的是让专业生活落地。这需要沉潜、扎根下去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许多被认为是琐碎的、不屑去做的日常工作才能变得津津有味。与很多兄弟学校相比,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更加努力,以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