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你的滋味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l7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学校提出了“两个90%”的课堂教学目标。即让90%的学生掌握90%的课堂知识。这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教师感慨:“语文越教越难教了!”“语文越教越糊涂了!”……
  语文究竟是什么?翻开字典,上面有对它最明确、最完整的界定。语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要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过程。既然目标如此明确,为什么教师们会有如此的慨叹?
  我们曾一度痴迷于各类热闹、花哨的公开课,也曾努力追求所谓“新”的课堂教学,但最后我们却迷失了语文教学真正的方向。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比较沉闷的语文教学被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思维活跃了,口语交际能力、综合性学习能力都比过去增强了。但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习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语句不通、标点误用、结构不清、内容不详等。
  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语文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究竟该如何展开?一堂语文课究竟该如何处理,才能在充分展示语文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让学生能掌握最基本的语言知识?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一直是让很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头痛的授课内容。但是在一张高考试卷中,70分的作文,会让学生和教师都把它当做高三复习的重中之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线教师的做法往往是,在拿到一个作文题目后告诉学生:拿到这个题目你该怎么写。在拿到一篇学生作文之后,告诉他这篇文章中存在的问题,告诉他按照高考阅卷标准他能拿到什么样的分数。或者给学生展示一些这个题目之下的优秀作文。
  所以,很多作文课给人的印象是教师滔滔不绝、汗流浃背,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无动于衷。教师在课前做了很多工作:批阅学生作文,寻找典型病文,搜索优秀例文……但是,教师在有针对性的讲解之后,往往让学生产生一种绝望心理:我的作文很糟糕,我知道;作文在高考中很重要,我也知道;我的作文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我不知道。
  这样的作文课最严重的问题在于,它只是去发现问题,而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对于大多数“功利”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是无价值的。教师做了很多事情,很累;学生“被告知”很多冗余信息,也很累。
  最近听了组里一位教师的作文示范课,很有启发。原来,作文课也可以上得如此务实有效。他的上课流程如下:1.印发在教师批阅过程中的典型例文;2.全班同学阅读典型例文后给每篇文章打分;3.板演部分学生所打的分数(10位学生);4.找出分数落差大的文章拿出来,全班讨论,明确其中的问题和优点;5.教师拿出一篇最典型的文章进行示范、修改升格。
  这节语文课,在听课教师看来,是轻松、简单的,条理很清楚;在学生看来,他们通过讨论、思索,能自己说出一篇文章好在哪里差在哪里,而不是机械地被告知。这样带来的更大的好处,是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活动去实践评分的标准和原则,教师只是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达成一个目标,远比填鸭式的告知效果要好得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交流探讨,可以把原本仅靠教师一人去“表演”的课堂演绎得丰富而有效。
  教师不是一定要用多媒体才能体现现代化,学生也不一定要进行看似热烈的讨论才能体现《课标》精神。长期以来,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常处于被动状态,结论式的告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充斥语文教学过程。但是,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因此,《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呼唤学生的主体精神、激活学生的生命潜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去阅读别人不同的文章,通过判分的方式,反观自己的作品,反思本次作文如何去完成,思索自己已完成的作品如何提升。
  这节作文课最大的亮点就是教师最后的示范修改升格,教师在学生作文中选择一篇典型文章修改。教师在这堂课上不仅让学生知道了本次作文该怎么写、应避免哪些问题,更难能可贵的是,教师让学生知道该如何在原有基础上更好地展示自己。教师不仅带领学生去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了问题。这个过程不是靠教师汗流浃背的满堂灌,也不是靠学生的“被告知”。这个过程是在教师充分备课、学生积极思考、师生共同参与的条件下完成的。这一过程实现了让学生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飞跃。
  这个课堂看起来没有热闹的探讨,没有炫目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但是真正体现了语文的原汁原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在我看来,语文课的至美境界乃两个字——本色。教出“语文味儿”,是“本色语文”的一个标志。很难找到精确的语言来解释“语文味儿”,这种“味儿”,有时表现在对文本的静思默想中,有时表现在学生摇头晃脑的吟诵中;有时体现在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中,有时体现在学生言语交锋的对话中;有时体现在物我两忘的体验中,有时又体现在文思泉涌的言语表达中……语文的个性魅力就在淋漓尽致的“语文味儿”之中。
  难以人手的作文课堂教学尚能如此,其他的教学过程也更应遵循语文自己的规律。看似平淡的教学过程,显示出语文独特的魅力。语文课堂教学就如苏轼所言,“无穷出清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教师持这种心态,就会心平气和,用真心与文本、学生平等对话,以真情和作者、学生真诚交流。教师心静如水,学生则雅静无声。师生之间、师生和文本之间有心灵的絮语,有自然的默契,有随机的暗示,有会心的微笑。这就是潜移默化的“不言之教”。
  这两年,我校一直提倡教学达成“两个90%”的目标,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也在摸索、实践行之有效的途径。组内教师的这节示范课能给我们很多的启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语文课堂其实也可以在看似平常的教学手段下演绎得精彩纷呈。有时候,我们常常纠结于课堂呈现形式,而忽略了语文最本质的东西。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想,我们应更注重语文的本色,把原汁原味的语文课呈现在学生面前。
  参考资料:
  杨再隋《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6年10期。
其他文献
在《红楼梦》与中华文化之间寻绎脉络,至少须由三大方面来思考。  (一)《红楼梦》一部书,综括融会了中华文化的几大“亮点”:德、才、智、慧、情、文、风、采。这在小说文学著作中,别无第二部可与伦比。  (二)作者借此巨著表达了他对中华文化的思维方法:能分析,能综合。由整而析,析亦“归元”,不是“为析而析”、“以析得越细为越高”,中华的“析”不等于支离破碎,彼此无关。  (三)书之大旨,作者自谓是“谈情
[摘 要:长期以来,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处于相对从属地位,主要是以传统人事工作为主。这在国企中体现较多,而缺乏对于企业的人才分析、领导力发展及组织建设支撑能力。人力资源管理在过去五年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来源于新时代的到来对行業发展、竞争、商业模式、技术和人才等带来的影响。与相对稳定的工业时代不一样,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人力资源管理一定要提升高度,即提高人力资源对战略的支撑度和影响力,这
摘 要:现阶段,我国文化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众参与到了基层文化舞蹈活动中,促进了我国基层文化舞蹈事业的大幅度提升。为了更好、更快的促进基层文化舞蹈的长远发展,本文主要就发展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意义和辅导者应具备的特质做出了分析,进而对辅导方法如何变革创新提出了合理性的建议。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发展舞蹈的意义;辅导方法变革探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
[摘 要: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大了对素质教育以及能力教育的关注度,并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推进了教改任务。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就会呈现出一定的不足。很多教师认为高中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应对高考就是提高成绩,所以会将注意力集中在灌输教学方面,导致学生兴趣与积极性逐渐降低,所形成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侧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关键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的艺术就是引导者的艺术,它看似“无为”却“有为”,是教师不着痕迹的点拨和深层的引导与交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或回答结束后,教师随机应变的询问,可以引领学生深入文本,使其思维得以拓展。没有深层对话的课堂是缺乏生命力的课堂。  成功的提问首先源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度解读和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以及对教材重难点的准确把握,其次重在讲究教学契机的掌控和问题的艺术设计。  一
语文语文,以文为本,这是比较落后的一种语文教学理念了。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就有很多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倡导更先进的教学方法。但是时至今日,倡导归倡导,操作归操作,大多数语文教师还是喊着“以人为本”的口号,教着“以文为本”的课。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下达之后,有很多语文教师都注意到了它和现行教学大纲的不同,不过在作比较的时候却有更多的人把精力放在了基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长期以来困扰着学生、教师的教学难点。初中作文教学,因为介于小学作文和高中作文之间,正是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应该如何在小学的基础上优化教学,以便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基,是值得探究的重要问题。而事实上,尽管历来学界就作文教学众说纷纭、探索不懈,但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初中作文教学还是日渐陷入一种对“教什么”和“怎么教”模糊不清的困境之中。  一、初中作文教学现状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语言规范与创新》,笔者已教过两轮了。我们注意到教材里的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修改稿品评》题注说“节选自《鲁迅手稿管窥》,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33页)有误。该书没有1987年版,只有1981年版。当时教这篇课文时,我们就发现了这个“微瑕”,以为是印刷错误,也就没有理会。现在教第三轮了,题注仍然写的是“1987年版”。翻看手头教材版权页赫然印有
[摘 要: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往往能绽放出带着浓厚历史色彩的文化产物,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唐代,古诗已经登峰造极;到宋朝,宋人小品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元朝时,一曲《西厢记》至今传唱……那么当今社会的大势之下,我们的青少年也在自己的舞台上推出了新的艺术类型——桌面涂鸦。桌面涂鸦在青少年绘画心理成长中占有重要地位。青少年依靠直觉和自我情绪将自己最初的思想情感表现出来。我认为,在我们的美术教学
[摘 要:在现在的高中教学中,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当前社会的形式,生涯规划课程走入了高中课堂。这就意味着,高中教师在教授学生基本的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学生的未来,教给学生做好未来的规划。可是,生涯规划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无从下手,很多学生不知道何去何从,这就要求教师引领学生以兴趣为导向展开生涯规划。本文就高中学生生涯规划展开,探索兴趣导向下高中学生生涯规划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学生;生涯规划;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