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的历史课本是围绕我国的发展史和历史中涌现出的对历史有贡献的人的事迹而展开的,因此初中的历史教学也是学生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主要讲述初中历史教学塑造人文精神的现状、意义以及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塑造;人文精神
在新时代的课改下,强调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文化,更注重的是学生的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而学生在初中阶段,思想和人格的培养都是处于重要的阶段,历史学科中蕴含着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对于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学习目标有很大的帮助,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理念和优秀的思想道德情操,作为一名优秀的历史老师,应该努力挖掘历史教学的意义和方法,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人格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历史人文精神教学的现状
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思想还停留在知识文化的教学中,在历史课堂上只注重知识文化的重要性,不能有效的启发学生在有关的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中学到他们的精神和人文知识。而如此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只会感受到学习历史的核心就是死记硬背,学习方法的枯燥乏味,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也会对历史产生厌恶的心理,学生也会因此而放弃学习历史。还有的学校认为历史在学校的教学中并不是很重要,认为历史学科在应试教育中是次要课程,因此历史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就会被忽视。这样一来,学生在人文精神方面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加之学校的不重视,学生会认为历史课程可有可无。因此提高历史教学的模式刻不容缓,需要教师和学生切实的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达到历史教学的真正目的。
二、历史人文精神的内容和意义
历史人文精神的内容:人文精神是指人类对命运的思考和精神的熏陶的文化产物。初中的历史课本由于结合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以及伟大人物的英雄事迹,渗透着文化与人文的素质教育和生命的价值,从而教师应该通过历史课本展现的人文精神和中国历史进程,让学生从中学习到历史知识的同时体会到生命的伟大,领略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历史人文精神的意义:人文精神真正的培养理念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真善美,形成优秀的人格品质,致使学生全面发展。在当代经济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文化价值已经逐步的丧失,不良社会风气的形成越来越严重,因此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价值观念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就必须引起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有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模式。
三、历史人文精神培养的措施
(一)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初中生的心理和思想还不是很成熟,其行为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学生在学习的阶段在学校度过的时间是最长的,因此学校的氛围和教师的行为就是学生在优良环境中的榜样,作为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断地加强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发挥为人师表的榜样,带给学生正能量。此外,作为一名历史教师,首先要注重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在课堂上用生动的语言带领学生畅游历史世界,改变自己教学的模式,让历史课堂变得不再那么枯燥乏味。其次,作为一名优秀的历史老师,应该还具有优良的人格魅力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只有自身具备良好的精神品质,才能在教学中不断地感染学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引导学生做出正确行为。最后,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历史老师要有一颗热爱教育的心,以关爱学生为根本,充分的尊重学生和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和教师的爱,带给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和生活关怀,真正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实现人文教学
历史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观念,从思想上转变教学的观念,将人文教学的目的真正的落实到历史教学中去,不断优化教学的环节和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发现、理解和判断身边的人文现象,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例如,历史老师在讲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时候,不能从客观的表象上讲解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为南北交通的便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于我国的南北统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学生在了解这样的历史事情的时候,就会对隋炀帝表现出崇敬之情,进而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精神作为自己的精神理念,形成单一的思想局面。但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真正原因是为了到江南去享乐,搜刮民脂民膏,在开凿大运河的时候也耗费了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而隋炀帝本身在中国历史上就是一个暴君。因此历史老师在讲解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时候,不能只看到隋炀帝对历史的贡献,也要给学生讲解清楚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动机,让学生在分析历史人物事件的时候,既肯定他们的进步性又看到历史人物的局限性。通过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事件,致使学生对历史人物分析的客观性大大加强,不再单一的思考事物形成的原因和结果,有利于学生养成提高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发展。
(三)从教材的主题中挖掘人文思想
中国在历史发展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初中生的历史课本上,有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课题也很多。比如,“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中国近代化的起始”,“中华人民的抗日战争”等等。这些中国近代史的课题都讲述了中国人民在历史上受尽屈辱以及签约不平等条约等等,但是这些课题真正所蕴含着的人文精神是:中国人民的强国之梦以及坚贞不渝的精神,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思想。历史教师在传授近现代历史课题的时候就应该把真正的人文精神挖掘出来,使他们通过学习近现代历史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也明白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形成健康的人格和思想精神。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材内容
由于历史课本的局限性,显得历史课堂的内容就比较单一和枯燥,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历史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弥补这一局限。例如,历史老师在讲解历史中的著名人物的事迹或者历史中中国的地势等问题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这些历史事件,让学生从多媒体的画面中了解历史的人文精神,通过了解中国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能领略自然的风光。这样的讲课模式,能引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自己的角度思考历史人物的精神内涵,而老师在其中可以起引导的作用,鼓励学生拓展思维。
四、结束语
历史的人文精神教学首先要从观念上转变教学思想,再从行动上落实人文教育,教师应该重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己的素養和综合素质;其次要改变教学的模式,达到言传身教的目的。学生要认识到学习历史人文精神的作用,做到能分析、理解和判断身边的人文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目标和健康发展的理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历史知识和人文素养,将人文精神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李艳辉.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27):132-132.
[2]袁野.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科技资讯,2017,(01):160-161.
[3]于晓丽.初中历史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82-82.
[4]蔡桐婷.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才智,2011,(30):64-64.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塑造;人文精神
在新时代的课改下,强调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文化,更注重的是学生的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而学生在初中阶段,思想和人格的培养都是处于重要的阶段,历史学科中蕴含着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对于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学习目标有很大的帮助,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理念和优秀的思想道德情操,作为一名优秀的历史老师,应该努力挖掘历史教学的意义和方法,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人格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历史人文精神教学的现状
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思想还停留在知识文化的教学中,在历史课堂上只注重知识文化的重要性,不能有效的启发学生在有关的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中学到他们的精神和人文知识。而如此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只会感受到学习历史的核心就是死记硬背,学习方法的枯燥乏味,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也会对历史产生厌恶的心理,学生也会因此而放弃学习历史。还有的学校认为历史在学校的教学中并不是很重要,认为历史学科在应试教育中是次要课程,因此历史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就会被忽视。这样一来,学生在人文精神方面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加之学校的不重视,学生会认为历史课程可有可无。因此提高历史教学的模式刻不容缓,需要教师和学生切实的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达到历史教学的真正目的。
二、历史人文精神的内容和意义
历史人文精神的内容:人文精神是指人类对命运的思考和精神的熏陶的文化产物。初中的历史课本由于结合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以及伟大人物的英雄事迹,渗透着文化与人文的素质教育和生命的价值,从而教师应该通过历史课本展现的人文精神和中国历史进程,让学生从中学习到历史知识的同时体会到生命的伟大,领略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历史人文精神的意义:人文精神真正的培养理念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真善美,形成优秀的人格品质,致使学生全面发展。在当代经济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文化价值已经逐步的丧失,不良社会风气的形成越来越严重,因此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价值观念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就必须引起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有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模式。
三、历史人文精神培养的措施
(一)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初中生的心理和思想还不是很成熟,其行为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学生在学习的阶段在学校度过的时间是最长的,因此学校的氛围和教师的行为就是学生在优良环境中的榜样,作为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断地加强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发挥为人师表的榜样,带给学生正能量。此外,作为一名历史教师,首先要注重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在课堂上用生动的语言带领学生畅游历史世界,改变自己教学的模式,让历史课堂变得不再那么枯燥乏味。其次,作为一名优秀的历史老师,应该还具有优良的人格魅力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只有自身具备良好的精神品质,才能在教学中不断地感染学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引导学生做出正确行为。最后,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历史老师要有一颗热爱教育的心,以关爱学生为根本,充分的尊重学生和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和教师的爱,带给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和生活关怀,真正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实现人文教学
历史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观念,从思想上转变教学的观念,将人文教学的目的真正的落实到历史教学中去,不断优化教学的环节和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发现、理解和判断身边的人文现象,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例如,历史老师在讲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时候,不能从客观的表象上讲解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为南北交通的便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于我国的南北统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学生在了解这样的历史事情的时候,就会对隋炀帝表现出崇敬之情,进而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精神作为自己的精神理念,形成单一的思想局面。但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真正原因是为了到江南去享乐,搜刮民脂民膏,在开凿大运河的时候也耗费了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而隋炀帝本身在中国历史上就是一个暴君。因此历史老师在讲解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时候,不能只看到隋炀帝对历史的贡献,也要给学生讲解清楚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动机,让学生在分析历史人物事件的时候,既肯定他们的进步性又看到历史人物的局限性。通过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事件,致使学生对历史人物分析的客观性大大加强,不再单一的思考事物形成的原因和结果,有利于学生养成提高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发展。
(三)从教材的主题中挖掘人文思想
中国在历史发展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初中生的历史课本上,有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课题也很多。比如,“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中国近代化的起始”,“中华人民的抗日战争”等等。这些中国近代史的课题都讲述了中国人民在历史上受尽屈辱以及签约不平等条约等等,但是这些课题真正所蕴含着的人文精神是:中国人民的强国之梦以及坚贞不渝的精神,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思想。历史教师在传授近现代历史课题的时候就应该把真正的人文精神挖掘出来,使他们通过学习近现代历史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也明白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形成健康的人格和思想精神。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材内容
由于历史课本的局限性,显得历史课堂的内容就比较单一和枯燥,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历史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弥补这一局限。例如,历史老师在讲解历史中的著名人物的事迹或者历史中中国的地势等问题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这些历史事件,让学生从多媒体的画面中了解历史的人文精神,通过了解中国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能领略自然的风光。这样的讲课模式,能引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自己的角度思考历史人物的精神内涵,而老师在其中可以起引导的作用,鼓励学生拓展思维。
四、结束语
历史的人文精神教学首先要从观念上转变教学思想,再从行动上落实人文教育,教师应该重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己的素養和综合素质;其次要改变教学的模式,达到言传身教的目的。学生要认识到学习历史人文精神的作用,做到能分析、理解和判断身边的人文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目标和健康发展的理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历史知识和人文素养,将人文精神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李艳辉.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27):132-132.
[2]袁野.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科技资讯,2017,(01):160-161.
[3]于晓丽.初中历史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82-82.
[4]蔡桐婷.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才智,2011,(30):6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