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社会各方面对学校培养的人才应具备的语文能力及其素质,持非议颇多,许多人的实际语文水平不能令人满意,都是十分严峻的事实。可见,语文教育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我们应该抓住时机,理性地审视语文教育,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源,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教育;弊端;解决方案
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为了上好一堂课,遍查资料,深钻教材,忙得不亦乐乎;滔滔不绝地讲,一字一句地改,再加上小练习、大训练,搞得面面俱到。满以为是一份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可换来的却是一次次失望。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后果,其根源就在于初中语文教学根本摆脱不了为应试而采取的短期行为。这些现象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中学教育的诸多弊端。
1. 从语文学科自身特点来讲:语文学科知识还具有人文性、多元性、模糊性的特点 语文每一篇课文都包含了作者的个性、情感和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会依据自己的体验、个性来领悟,因而我们不能用“严密”、“客观”的逻辑体系来要求它,更不能借助理性分析获得一种高度抽象而又普遍适用的规律,语文知识的获得需要通过学习主体的广泛阅读、体验、感悟才能得到的。但现实生活中,由于僵化的教育观、应试教育等等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许多教师把追求知识的客观性、绝对性、唯一性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拘泥于某种固定的语文教学模式,把原本生动的、富于创造性的语文学习变成抽象、枯燥的机械活动,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从教学方法来讲:首先在课堂上,大多老师只重视讲授,轻视学习,主次颠倒 老师是外因,是催化剂,要想产生很好的效果,就需要学生这个内因自身去消化、融会贯通。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只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好思、好问、好动,再加上教师的循循善诱,“课堂”才能成为充满活力的“学堂”;其次,日常学习中,只重课堂,轻课外,学用脱节。中学生对语文兴趣不大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这种现象在我市的中学中还很突出。在教学中,老师往往重视课内,轻视课外。这样不仅是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更培养不出高素质、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人才。
3. 从语文教师素质来讲: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知识结构多元化、专业化,已成为当代语文教师的必备素质 而现实中,提得比较多的是学生的素质,而教师的素质则论及教少。作为语文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必须坚持文道统一原则,牢牢把握教育方向,这即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又要有广博的经、史、地、哲知识,更要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学生的素质要提高,必须先提高教师素质。
4. 从教育评价体系来讲:教育评价体系陈旧、单一,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评价是在收集必要信息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育活动各环节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教育评价在教育系统中发挥着激励和导向的作用。而现今的语文教育评价体系,是建立在应试教育观念之上,教育评价的目的是甄别、选拔,而不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种评价体系评价过于功利化,它所关注的并不是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是把考试成绩的量化作为整个语文教学工作评价作为是学生成绩好坏的标志。这是对教育评价目的、功能的曲解。
根据造成中学语文教育的4个弊端,本文从以下5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1. 根据语文学科自身特点,坚持人文教育与个性化学习和谐发展 人文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及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是主体为人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唯在发挥人性,使人达到完善的境界,其目的是人性而不是人力,教育不应该成为可悲的经济工具。事实上,这种人文性也恰是语文的本质特征,人文精神就蕴含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中。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初中生这一阶段情感依赖性以及思维创造性,以语文作为载体,就可以将内在的人文精神外化为其自身的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另一方面,《标准》中新的理念以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自主性和独立人格为前提,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这就需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和个性差异。
2. 从学生角度讲,要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潜质 具体方法有:(1) 指导学生预习,培养自学能力;(2) 在合作探究中,培养自学能力;(3) 精心设计练习,培养自学能力;(4) 指导课外阅读,培养自学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能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让学生离开教师也能自学,那才是语文老师教学成功之处。
3. 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还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包括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造的个性,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等三方面。人才,尤其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作为基础的基础,语文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已成为时代的强烈呼声。
4. 从老师角度来讲,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实践,从“导入,激发兴趣;问题,引导探究;活动,加强理解;评价,激励进步”四个方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及时“抓彩”,随机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充分利用生成性资源。通过评点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使课堂再次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交锋,从而再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
5. 改变旧的教育评价体系,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突出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议,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评价同学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时。评价内容要多元化,既要注重对合作成果的评价。也要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积极性、特长(音乐、诗歌、嗓音等方面)以及配合协调能力等。通过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来点燃学生生命的火花,唤醒学生们的潜在的自尊、自爱,从而在轻松、和谐、融洽的氛围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学生活动时,老师要做认真的听众,带头为每组鼓掌,用眼神、微笑鼓励每一个学生,保证客观、公平、公正对对待每个小组的每次活动。
收稿日期:2013-03-18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教育;弊端;解决方案
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为了上好一堂课,遍查资料,深钻教材,忙得不亦乐乎;滔滔不绝地讲,一字一句地改,再加上小练习、大训练,搞得面面俱到。满以为是一份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可换来的却是一次次失望。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后果,其根源就在于初中语文教学根本摆脱不了为应试而采取的短期行为。这些现象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中学教育的诸多弊端。
1. 从语文学科自身特点来讲:语文学科知识还具有人文性、多元性、模糊性的特点 语文每一篇课文都包含了作者的个性、情感和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会依据自己的体验、个性来领悟,因而我们不能用“严密”、“客观”的逻辑体系来要求它,更不能借助理性分析获得一种高度抽象而又普遍适用的规律,语文知识的获得需要通过学习主体的广泛阅读、体验、感悟才能得到的。但现实生活中,由于僵化的教育观、应试教育等等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许多教师把追求知识的客观性、绝对性、唯一性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拘泥于某种固定的语文教学模式,把原本生动的、富于创造性的语文学习变成抽象、枯燥的机械活动,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从教学方法来讲:首先在课堂上,大多老师只重视讲授,轻视学习,主次颠倒 老师是外因,是催化剂,要想产生很好的效果,就需要学生这个内因自身去消化、融会贯通。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只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好思、好问、好动,再加上教师的循循善诱,“课堂”才能成为充满活力的“学堂”;其次,日常学习中,只重课堂,轻课外,学用脱节。中学生对语文兴趣不大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这种现象在我市的中学中还很突出。在教学中,老师往往重视课内,轻视课外。这样不仅是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更培养不出高素质、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人才。
3. 从语文教师素质来讲: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知识结构多元化、专业化,已成为当代语文教师的必备素质 而现实中,提得比较多的是学生的素质,而教师的素质则论及教少。作为语文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必须坚持文道统一原则,牢牢把握教育方向,这即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又要有广博的经、史、地、哲知识,更要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学生的素质要提高,必须先提高教师素质。
4. 从教育评价体系来讲:教育评价体系陈旧、单一,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评价是在收集必要信息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育活动各环节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教育评价在教育系统中发挥着激励和导向的作用。而现今的语文教育评价体系,是建立在应试教育观念之上,教育评价的目的是甄别、选拔,而不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种评价体系评价过于功利化,它所关注的并不是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是把考试成绩的量化作为整个语文教学工作评价作为是学生成绩好坏的标志。这是对教育评价目的、功能的曲解。
根据造成中学语文教育的4个弊端,本文从以下5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1. 根据语文学科自身特点,坚持人文教育与个性化学习和谐发展 人文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及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是主体为人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唯在发挥人性,使人达到完善的境界,其目的是人性而不是人力,教育不应该成为可悲的经济工具。事实上,这种人文性也恰是语文的本质特征,人文精神就蕴含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中。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初中生这一阶段情感依赖性以及思维创造性,以语文作为载体,就可以将内在的人文精神外化为其自身的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另一方面,《标准》中新的理念以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自主性和独立人格为前提,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这就需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和个性差异。
2. 从学生角度讲,要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潜质 具体方法有:(1) 指导学生预习,培养自学能力;(2) 在合作探究中,培养自学能力;(3) 精心设计练习,培养自学能力;(4) 指导课外阅读,培养自学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能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让学生离开教师也能自学,那才是语文老师教学成功之处。
3. 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还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包括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造的个性,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等三方面。人才,尤其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作为基础的基础,语文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已成为时代的强烈呼声。
4. 从老师角度来讲,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实践,从“导入,激发兴趣;问题,引导探究;活动,加强理解;评价,激励进步”四个方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及时“抓彩”,随机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充分利用生成性资源。通过评点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使课堂再次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交锋,从而再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
5. 改变旧的教育评价体系,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突出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议,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评价同学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时。评价内容要多元化,既要注重对合作成果的评价。也要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积极性、特长(音乐、诗歌、嗓音等方面)以及配合协调能力等。通过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来点燃学生生命的火花,唤醒学生们的潜在的自尊、自爱,从而在轻松、和谐、融洽的氛围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学生活动时,老师要做认真的听众,带头为每组鼓掌,用眼神、微笑鼓励每一个学生,保证客观、公平、公正对对待每个小组的每次活动。
收稿日期:2013-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