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非同凡响的重要意义;《诗经》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三类,其中“兴”这一表现手法的使用离不开意象,因此,《诗经》中有很多意象,比如:和鸣声此起彼伏的鸟、形似怀孕母体的匏、挺拔的绿竹、夭夭绽放的桃花等,同样,《诗经》中也塑造了很多经典形象,比如:思念征夫的思妇怨妇形象、想念家园的征夫形象、斗志昂扬的军人形象等;有一类形象经常在《诗经》中出现—君子,“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一直是古代文人墨客所追求的,本文以分析《诗经》中的君子形象为基础,从三个方面阐释君子之道,将其融入我们日常生活中,给人们以现实生活的启迪。
关键词:《诗经》;君子形象;现实生活启迪
图文分类号:I207.22
“君”字,《说文》解释为“尊也,从尹口,以发号”。君子的含义经历了一个由“位”到“德”的历史演变的过程,最初,君子是指地位很高的人,后来,君子更加注重道德内涵,并且道德方面的含义最终超过地位的含义占据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君子所指代的对象也经历了由特殊到泛化的变化;《诗经》中共有62首诗中出现“君子”一词,董治安先生主编的《诗经词典》中统计过:305首诗中君子共出现183次,可见“诗三百篇”那个时代,人们对君子这一称谓的喜爱,不同篇章中的“君子”所代表的人物身份、地位不同,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有身份、有地位、有学识、有教养、有品德。《诗经》中对“君子”这一形象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对后世人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提供了借鉴意义。
一、温润如玉、文质彬彬、德才兼备的君子
“玉者,国之重器”。玉在国人心中是弥足珍贵的,手握一块玉,我们会感到:坚韧、庄严、厚重、光洁,在春秋时代,君子往往自比德于玉,孔子曾说过:“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温润而泽,仁也”。《诗经》中为我们塑造了很多如玉般温润的君子形象,《卫风·淇奥》中写到:“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这首诗是为了赞美卫武公的勤于政务、清正廉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温和友善、平易近人,同时,也象征着一类君子的形象标准:风度翩翩、仪表堂堂、神采奕奕。如骨器般坚硬、如象牙般高贵、如翠玉般皎洁、如美石般执着。诗歌的第二章主要从君子的衣着入手来塑造一位衣着华贵、配饰华丽、仪表高贵的君子,可以看出君子的外在与内在是兼修的;诗歌第三章主要描述君子如金、锡般精纯的品格,如圭如璧般卓越的成就。《魏风·汾沮洳》一篇中:“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君子理应该如玉般静好深邃,“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君子理应如玉般纯洁无瑕,“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样一个如玉般的君子形象就屹立于中华民族的文学画廊里,熠熠生辉。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一个品德高尚、礼仪修养高的人是一定要具备两种要素—文、质,且只有当文与质二者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小雅·裳裳者华》中:“裳裳者华,其叶湑兮。我觏之子,我心写兮。我心寫兮,是以有誉处兮。
裳裳者华,芸其黄矣。我觏之子,维其有章矣。维其有章矣,是以有庆矣。
裳裳者华,或黄或白。我觏之子,乘其四骆。乘其四骆,六辔沃若。
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维其有之,是以似之”。同样为读者塑造了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形象,作者从文、武两个方面描写君子的品德与才干,“维其有之,是以似之”更是将君子表里如一、德才兼备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句话成为文质彬彬君子的标杆。
二、安贫乐道、坚守理想的君子
孔子曰:“君子固穷”意思是君子固守贫穷,不会为了攀富显贵而丢掉自己心中所珍视的品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并不适用于君子,君子面对诱惑,总能安之若素,君子并不是不羡慕,不渴望荣华富贵,只是不想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放弃自己所坚守的理想,换而言之,在君子心中,理想、气节、情操等精神层面的东西更为重要,有了精神层次的支撑,即使“衡门之下”亦可“泌之洋洋,可以乐饥”。君子固穷,或许仅凭一己之力无法扭转乾坤,那就独善其身吧!至少可以守住心中理想,就像孔子所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忧国忧民、为政以德的君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君子可以凭借自己的执着努力入仕,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如果能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一定能够有所作为,有所成就,为后人所敬仰。“忧国忧民”一直是古代文人骚客的情怀,这一情感可以追溯到《诗经》,其中的《王风·黍离》的“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小雅·沔水》的“心之忧矣,不可弭忘。”、《小雅·节南山》的“忧心如惔,不敢戏谈。国既卒斩,何用不监!”等,都是君子忧国忧民的体现;《诗经·郑风·羔裘》是一首赞美以德为政的君子的诗歌,其中
有:“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彦兮。”这样一个为人正直美好、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为国效力、至死不渝的君子形象鲜明生动地呈现在我们脑海中,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为政以德”不仅仅是君子的风范,更是政治的高度,不仅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高度。
参考文献:
[1]夏葳.《既见君子—诗经中的君子之道》[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10.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关键词:《诗经》;君子形象;现实生活启迪
图文分类号:I207.22
“君”字,《说文》解释为“尊也,从尹口,以发号”。君子的含义经历了一个由“位”到“德”的历史演变的过程,最初,君子是指地位很高的人,后来,君子更加注重道德内涵,并且道德方面的含义最终超过地位的含义占据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君子所指代的对象也经历了由特殊到泛化的变化;《诗经》中共有62首诗中出现“君子”一词,董治安先生主编的《诗经词典》中统计过:305首诗中君子共出现183次,可见“诗三百篇”那个时代,人们对君子这一称谓的喜爱,不同篇章中的“君子”所代表的人物身份、地位不同,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有身份、有地位、有学识、有教养、有品德。《诗经》中对“君子”这一形象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对后世人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提供了借鉴意义。
一、温润如玉、文质彬彬、德才兼备的君子
“玉者,国之重器”。玉在国人心中是弥足珍贵的,手握一块玉,我们会感到:坚韧、庄严、厚重、光洁,在春秋时代,君子往往自比德于玉,孔子曾说过:“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温润而泽,仁也”。《诗经》中为我们塑造了很多如玉般温润的君子形象,《卫风·淇奥》中写到:“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这首诗是为了赞美卫武公的勤于政务、清正廉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温和友善、平易近人,同时,也象征着一类君子的形象标准:风度翩翩、仪表堂堂、神采奕奕。如骨器般坚硬、如象牙般高贵、如翠玉般皎洁、如美石般执着。诗歌的第二章主要从君子的衣着入手来塑造一位衣着华贵、配饰华丽、仪表高贵的君子,可以看出君子的外在与内在是兼修的;诗歌第三章主要描述君子如金、锡般精纯的品格,如圭如璧般卓越的成就。《魏风·汾沮洳》一篇中:“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君子理应该如玉般静好深邃,“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君子理应如玉般纯洁无瑕,“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样一个如玉般的君子形象就屹立于中华民族的文学画廊里,熠熠生辉。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一个品德高尚、礼仪修养高的人是一定要具备两种要素—文、质,且只有当文与质二者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小雅·裳裳者华》中:“裳裳者华,其叶湑兮。我觏之子,我心写兮。我心寫兮,是以有誉处兮。
裳裳者华,芸其黄矣。我觏之子,维其有章矣。维其有章矣,是以有庆矣。
裳裳者华,或黄或白。我觏之子,乘其四骆。乘其四骆,六辔沃若。
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维其有之,是以似之”。同样为读者塑造了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形象,作者从文、武两个方面描写君子的品德与才干,“维其有之,是以似之”更是将君子表里如一、德才兼备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句话成为文质彬彬君子的标杆。
二、安贫乐道、坚守理想的君子
孔子曰:“君子固穷”意思是君子固守贫穷,不会为了攀富显贵而丢掉自己心中所珍视的品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并不适用于君子,君子面对诱惑,总能安之若素,君子并不是不羡慕,不渴望荣华富贵,只是不想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放弃自己所坚守的理想,换而言之,在君子心中,理想、气节、情操等精神层面的东西更为重要,有了精神层次的支撑,即使“衡门之下”亦可“泌之洋洋,可以乐饥”。君子固穷,或许仅凭一己之力无法扭转乾坤,那就独善其身吧!至少可以守住心中理想,就像孔子所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忧国忧民、为政以德的君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君子可以凭借自己的执着努力入仕,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如果能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一定能够有所作为,有所成就,为后人所敬仰。“忧国忧民”一直是古代文人骚客的情怀,这一情感可以追溯到《诗经》,其中的《王风·黍离》的“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小雅·沔水》的“心之忧矣,不可弭忘。”、《小雅·节南山》的“忧心如惔,不敢戏谈。国既卒斩,何用不监!”等,都是君子忧国忧民的体现;《诗经·郑风·羔裘》是一首赞美以德为政的君子的诗歌,其中
有:“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彦兮。”这样一个为人正直美好、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为国效力、至死不渝的君子形象鲜明生动地呈现在我们脑海中,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为政以德”不仅仅是君子的风范,更是政治的高度,不仅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高度。
参考文献:
[1]夏葳.《既见君子—诗经中的君子之道》[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10.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