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环节,也是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之一。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着力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领会文章所表露的思想情感,通过学生的读写训练,以及学生的听说训练,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师如何组织学生的阅读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是教学的宗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高效课堂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教学关注力度之大,各地探究阅读教学方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多数语文教师只注重形式上的阅读教学,花架子多,还是不能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读、去听、去写、去说,“三尺讲台”、“一言堂”的现象还存在,这与新的教学理念是相违背的。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语文阅读教学有如下的见解与做法。
一、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为核心
过去的语文教学完全是建立在学生听教师教的模式教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几乎没有,在教师的指挥下,按部就班获取知识。对于阅读课文,教师的惯例就是分段找段落大意,写课文中心思想,记录课文写作特点等,这种教学根本谈不上学生自主去学习,去思考问题,毫无兴趣可言。
新的教学理念倡导的是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去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去学习,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互动交流,这与语文课标提出的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阅读过程,实质上是文本、学生与教师相互间的对话过程,明确地提出了教师组织学生借助课本阅读课文或课外阅读文章,教师与学生一道共同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与教师阅读方法指导的作用,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章,感悟到文章蕴含了哪些东西?学生还存在哪些不懂的问题?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中事例的方法与途径,从而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关注周边的现象。通过多种方式与途径搭建学习平台,激励学生,启发学生,安排较多的时间指导、督促学生去阅读,去品味文章的情感,去感悟文章的精彩之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二、培养学生良好阅读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学生今后继续学习的效果。在学校阶段,教师要立足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勤于思考等一系列的学习方式、方法,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笔者有如下思考:
1.搭建平台让学生发现问题。教师要精心预设一些阅读学习的情境,在情境中将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融入情境中,指导学生去阅读,发现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共鸣,促进学生急于去探寻途径与方式,弄懂问题,此时,教师适宜引导学生大胆提出更多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文章,感悟到文章的目的。
2.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教师与学生一道去进行阅读,其目的在于调控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给与学生阅读方法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通过多次阅读,进入文章角色,去体验文章的作者当时的情感,才能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因此,学生阅读过程,就需要学生达到边阅读边思考,把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才能做到用心去阅读,用心去思考,用心去感悟,从而把阅读学习的主动权交付给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指导督促学生用笔去书写。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阅读是基础,写作是升华。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用笔记录优美的词语、短句、段落等,同时,要求学生去书写自己的所见所闻,采取感悟、心得等方式,写出情感。
三、采取多种方式激发阅读兴趣
学生进行阅读其兴趣的激发是否到位,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阅读学习前,教师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可以借助辅助教学手段,通过优美图片、动听的声音、具体的诗情画意的场景等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力争把学生带入这情境中,身临其境,较好激发学生,提高学生的关注力度,从而产生较强吸引力,促进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欲望。
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不只在阅读前,应该是贯穿整个阅读活动之中,比如安排学生自主进行阅读,阅读后提出问题,对问题的见解,能够通过问题的见解,还不能達到释疑,就可以组织学生分组互动交流;也可以教师依据文章的中心,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带着疑问去阅读,直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去思考、去探究,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持续高涨,也为学生个性化阅读创造条件,让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展得更广。
四、着力培养学生阅读感悟能力
语文学科特点就是用语言去表情达意,只有在具体的文本中对语言充分理解到位,才能弄懂文章的目的,才能体会到作者含蓄的思想情感。因此,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是提升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关键之处。
比如,学生学习《草原》这篇课文,对课文中的“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段语言,教师引导学生对“翠色欲流”与“流入云际”这二者的理解,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这二者不是自相矛盾的,只是作者当时的视觉角度不一样,前者是化静为动,对草的颜色、生命等进行赞美,表露出作者的热爱之情,而后者是对草原远处的描写,草原与天空接壤,浓绿与云天相映,仿佛就像在眼前的一碧千里的草原盛景图。通过教师给学生的指导,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
总之,阅读教学需要从个性化阅读去最求,以学生阅读为本,预设好阅读过程的各个环节,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别要求,分别指导,采取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学习的过程充分体现出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同时,教师要不断去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有效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较好展示出阅读教学活动的高效性,才能较好促进学生对为本的个性化阅读,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才智》2013年 第32期;周丽红
[2]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教师》2017年 第12期;杨慧珍
[3]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7年 第3期;赵芸
[4]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策略;《阅读与鉴赏:下旬》2010年 第5期;费恩亭
[5]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学周刊:中旬》2016年 第1期;陈永旭
[6]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软件:教学》2014年 第7期;廖群英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高效课堂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教学关注力度之大,各地探究阅读教学方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多数语文教师只注重形式上的阅读教学,花架子多,还是不能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读、去听、去写、去说,“三尺讲台”、“一言堂”的现象还存在,这与新的教学理念是相违背的。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语文阅读教学有如下的见解与做法。
一、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为核心
过去的语文教学完全是建立在学生听教师教的模式教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几乎没有,在教师的指挥下,按部就班获取知识。对于阅读课文,教师的惯例就是分段找段落大意,写课文中心思想,记录课文写作特点等,这种教学根本谈不上学生自主去学习,去思考问题,毫无兴趣可言。
新的教学理念倡导的是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去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去学习,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互动交流,这与语文课标提出的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阅读过程,实质上是文本、学生与教师相互间的对话过程,明确地提出了教师组织学生借助课本阅读课文或课外阅读文章,教师与学生一道共同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与教师阅读方法指导的作用,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章,感悟到文章蕴含了哪些东西?学生还存在哪些不懂的问题?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中事例的方法与途径,从而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关注周边的现象。通过多种方式与途径搭建学习平台,激励学生,启发学生,安排较多的时间指导、督促学生去阅读,去品味文章的情感,去感悟文章的精彩之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二、培养学生良好阅读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学生今后继续学习的效果。在学校阶段,教师要立足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勤于思考等一系列的学习方式、方法,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笔者有如下思考:
1.搭建平台让学生发现问题。教师要精心预设一些阅读学习的情境,在情境中将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融入情境中,指导学生去阅读,发现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共鸣,促进学生急于去探寻途径与方式,弄懂问题,此时,教师适宜引导学生大胆提出更多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文章,感悟到文章的目的。
2.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教师与学生一道去进行阅读,其目的在于调控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给与学生阅读方法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通过多次阅读,进入文章角色,去体验文章的作者当时的情感,才能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因此,学生阅读过程,就需要学生达到边阅读边思考,把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才能做到用心去阅读,用心去思考,用心去感悟,从而把阅读学习的主动权交付给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指导督促学生用笔去书写。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阅读是基础,写作是升华。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用笔记录优美的词语、短句、段落等,同时,要求学生去书写自己的所见所闻,采取感悟、心得等方式,写出情感。
三、采取多种方式激发阅读兴趣
学生进行阅读其兴趣的激发是否到位,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阅读学习前,教师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可以借助辅助教学手段,通过优美图片、动听的声音、具体的诗情画意的场景等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力争把学生带入这情境中,身临其境,较好激发学生,提高学生的关注力度,从而产生较强吸引力,促进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欲望。
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不只在阅读前,应该是贯穿整个阅读活动之中,比如安排学生自主进行阅读,阅读后提出问题,对问题的见解,能够通过问题的见解,还不能達到释疑,就可以组织学生分组互动交流;也可以教师依据文章的中心,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带着疑问去阅读,直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去思考、去探究,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持续高涨,也为学生个性化阅读创造条件,让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展得更广。
四、着力培养学生阅读感悟能力
语文学科特点就是用语言去表情达意,只有在具体的文本中对语言充分理解到位,才能弄懂文章的目的,才能体会到作者含蓄的思想情感。因此,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是提升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关键之处。
比如,学生学习《草原》这篇课文,对课文中的“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段语言,教师引导学生对“翠色欲流”与“流入云际”这二者的理解,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这二者不是自相矛盾的,只是作者当时的视觉角度不一样,前者是化静为动,对草的颜色、生命等进行赞美,表露出作者的热爱之情,而后者是对草原远处的描写,草原与天空接壤,浓绿与云天相映,仿佛就像在眼前的一碧千里的草原盛景图。通过教师给学生的指导,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
总之,阅读教学需要从个性化阅读去最求,以学生阅读为本,预设好阅读过程的各个环节,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别要求,分别指导,采取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学习的过程充分体现出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同时,教师要不断去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有效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较好展示出阅读教学活动的高效性,才能较好促进学生对为本的个性化阅读,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才智》2013年 第32期;周丽红
[2]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教师》2017年 第12期;杨慧珍
[3]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7年 第3期;赵芸
[4]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策略;《阅读与鉴赏:下旬》2010年 第5期;费恩亭
[5]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学周刊:中旬》2016年 第1期;陈永旭
[6]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软件:教学》2014年 第7期;廖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