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误区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ausun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认识”的误区
  语文教学就其实质看,是汉语言文字的教学,是母语的教学。其目的是通过语文课堂的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但也正是母语的教育与学习,于是人们在语文教育与学习方面就容易陷入两个认识的误区。
  1.1 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一个人出生不久就开始了对母语的学习,入学后课内和课外也都能学到,这样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于是,有人提出推倒教室这堵墙,到生活中去学语文。更有甚者,有教师教学《在烈日和暴风下》正好赶上大热天,就进行了所谓的情境教育。把学生拉到操场上,进行几千米的跑步。结果有多位女生当场晕倒。情境教育在一些作文课教学中应用的实例固然常见,但像上面的语文教学方式未免有点滑稽。究其原因,显然是没有真正弄清语文教学与通过生活积累学习语文的差别。要清楚,语文教学是学生通过语文课本选用的典型篇章的有效学习,达到理解积累语言文字,进而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教学活动。它与生活中学语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语文课就是语文课,是中学开设的九门学科中的“九分之一”。如果将其单纯等同于生活中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与学习,是泛化了语文教学,那其实不叫语文教学。
  1.2 语文教学的百科化
  语文教学活动是以语文课本为基础的教育教学活动。从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来看,它记录着从古到今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这就决定语文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尽管这样,也不能因其学科内容的综合性而将语文课上成百科课。在《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中写道:“语文课本中有的是讲自然现象的,有的是讲地理历史知识的,有的是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有的是论述政治思想的议论文章。所有这一切,都是作为学习语文的材料,要学生从这些材料中学到读书、作文的能力的。语文课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教给学生有关自然的或者有关社会的知识,因为那是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那些学科的工作。”显然,不管什么内容的语文教学,都应立足于母语教学的根本,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的,而不能丢掉根本,否则语文教学将会陷入盲目的百科化境地,无所适从。
  2 “文本”的误区
  从语文学科的设置、教学看,课本是语文教学得以进行的基础。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进而在读、练中达到理解、积累语文知识,具有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任何脱离文本的教学实质是一种无目的的教学。如某教师教授《窦娥冤》,不顾文中的对话和唱词多而别扭,也不管内容与现代生活有多少距离,而让学生扮演角色,演课本剧。又如某高一教师用现代庭审的方式,让学生扮演法官、原告、被告,教读《诗经》中的《氓》,让课堂变成法庭。经过几个学生的一番表演,最后以谴责负心男子,判原被告离婚结束。整节课抛开了原诗的教学。还有教师借助现代媒体把一篇优美的散文或小说变成风景片或电视电影,在课堂上展示一番了事。诸如此类的现象,看似围绕文本,新鲜别致,课堂活跃,实际上是脱离文本的教学,偏离了教学的方向。课本剧的表演,庭审式的教学费时费力不说,整个课堂也只能变成少数几位同学表演的闹剧,要说多数同学在课堂上的收获,其实寥寥。至于将优秀散文、小说在课堂上电视化、电影化展示,如果没有学生对文本的反复阅读、品味,这样的教学也只能使学生对文本的学习仅限于内容的肤浅了解,至于更深的作用,那就很难评定。
  3 “探究”的误区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是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对此本无可厚非,但自主探究也应立足于文本。如,有教师在执教《陋室铭》时,让学生对照文中的插图想象陋室的环境,并进行口头描述。这一拓展目的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但脱离了文章表现的主题。又如某教师在讲授《鹬蚌相争》,学生质疑讨论中提出鹬被蚌夹住无法说话的疑问;某教师讲授《背影》时,学生质疑提出父亲违反交通规则的问题;某教师教授《愚公移山》时,学生提出愚公经济不划算的疑问。面对无关紧要,偏离文本,又有点幼稚的问题,教师却顺势利导,大作文章。诸如此类,语文课堂是热闹了,也体现了自主探究的教学形式,但教学却深深地陷入了探究的误区。更有甚者一些语文教师的公开课为博得评委的好感,为使课堂活跃,有意加些与本课无关的内容,表演化的制造一些讨论的氛围,使语文教学看似围绕文本,实则脱离文本;看似探究讨论,实则徒耗时间。正如2005年7期《中学语文教学》上张强老师所说:“文本的价值没有来得及探究,就匆匆拓展,语文课成了生活常识课、思想方法课、自然科学课,但就不是语文课。由于这种‘外’与‘内’关系的紊乱,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乱耕别人田,荒了自己地’的奇怪现象。”
  其实盲目拓展的语文课,表面上看似精彩,实则是一堂没有重点、目标的失败课。它就像我们平时所说的脱题作文,语言措辞再优美,也是失败的作文。
  
  参考文献
  [1] 《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 《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7期
  [3] 《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7期——10期
其他文献
【摘要】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常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值得广大教师去研究和探讨。本文从实际出发,浅谈初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四个问题。  【关键词】化学;实验;问题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课程内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在多年的教学实验中,笔者觉得在实验教学中必须正视和处理好以下四个问题:  1 实验内容的选择问题  目前初中化学教材版本很多,实验内容丰富多彩,为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扩招背景下加强临床实习基地建设的现实状。并以莆田学院为例,揭示了当前我院临床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要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深化临床实习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为我院临床实习工作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临床实习基地;建设    临床实习基地是指具有一定临床实习规模并相对稳定的高等学校临床医学生参加医院实习和医学实践活动,并实现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教
期刊
新课程导入如同影剧的“序幕”,负有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主题的任务。精美的新课导入像磁石,能牢牢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步入求知的振奋状态之中。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应用。以下是我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1 设疑导入法  上课前,教师通过有目的设疑问题,给学生留下悬念,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探究的动机。我在讲授七年级历史
期刊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关键的环节。重庆市今年秋季开始的新课程改革给中学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广大学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秉承学校“以人为本,成功与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作法在推广实施过程中,我们方面也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正视和解决,将给新课程的进一步推广带来隐患。   1 新课程改革中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与落后的教学
期刊
本人在农村初中执教英语已有二十年有余,虽没有什么经验可言,但在与学生的朝夕相处中,就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英语整体水平,控制学生的两极分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此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与同行共同探讨。  初中学生英语成绩的两极分化现象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农村学生信息闭塞,不能及时获取外界的最新信息,对英语不够重视,两极分化严重,面临实际情况,本人认为要努力做好以
期刊
如图,矩形ABCD被分成六个正方形,其中最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求矩形ABCD的面积。  这道题是我县2009年小学六年级的一道数学竞赛题。  笔者将上述试题作如下引申:如图,矩形ABCD被分成六个正方形。  (1)如果矩形ABCD的面积为S,求最小正方形的面积。(2)如果最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求矩形ABCD的面积。  解:(1)这六个正方形的编号如图所示,其边长依次为a1、a2、a3、a4
期刊
S版课标教材在每一个单元的开头,都有一段话能突出该单元的中心内容,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该单元的学习要点和学习方法,这段话就是单元导语。充分挖掘单元导语的教学资源,使之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好材料、好向导、好老师、好平台。   1 单元导语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  导语中,用来呈现本组课文主要内容的部分,总是以诗歌般的优美语言展示给学生,时而是气势磅礴的排比,时而是涓涓细流般的比喻,每每遇到这样的材料,便是
期刊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的历史背景下,高中《艺术 美术》课程也经历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与创新,更多体现了人本教育思想,成为一门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为主要目标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不但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健全人格、修养人性、提高人生质量、深含文化底蕴的教育。然而,怎样才能使学生从艺术作品的形式去理解、去感悟作者的精神世界,从而使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得到人生的启迪呢?
期刊
【摘要】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已逐渐深入农村教育教学中。在其农村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较难,开发和制作课件更难。但多媒体教学它以开放的、灵活的教学发展为目标,打破了传统教学局限,具有传统教学所不可比拟的优势,推进农村教学向前发展。  【关键词】农村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学手段的不断创新,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使我们农村教师对多媒体辅助
期刊
巧妙的导入新课,是学生产生兴趣的诱饵。一上课就让学生在认识上,情感上和意志上得以高度专注,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自参加教师行业后,我就特别注意新课导入的设计,创设情境,把学生领向快乐的学习境界。  1 开门见山,揭示新课  针对教材的特点,直接揭示学习目标。例如:在认识长方形时,直接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让学生从感性上知道是长方形,接着教师说:“什么叫做长方形?长方形具有哪些特征呢?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