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1
摘 要 舞蹈是一门集音乐、美术、雕塑、戏剧等因素的综合艺术,是艺术地再现生活的意识形态的反映。舞蹈活动作为人类生活最基本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它不仅能艺术地反映和表现生活,还是一种能够将教育、精神、情感、智慧、身心等融合发展的载体,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将阐述在舞蹈技能教学中科学地、合理运用教育学原理,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舞蹈技能 教育学 舞蹈学
一、运用教学原理提高学生学习的感知能力
由于舞蹈教学的特殊性,对于初学者来说,需要从培养学习兴趣入手,循序渐进的投入学习训练。
(一)主动感知法
舞蹈训练教学中的学习主体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直接影响着训练教学的成效。在训练教学中,无论哪一种学习方法都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从欣赏感知—审美体验—肢体对舞蹈动作的感知—对舞蹈的情感体验—产生审美理解,这诸多环节都是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支柱的。在舞蹈基本技能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感知的进程大体可分为三步。1.培养主动学习的兴趣。心理学家把兴趣定为人对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人对某种事物的喜好、快乐、积极的态度表现。学习感知的兴趣是对感知对象的情感倾向。学生要想对舞蹈训练教学产生兴趣,需要从接触优秀舞蹈作品做起。通过欣赏舞蹈,能感受舞蹈艺术的无穷魅力,通过体验舞蹈,唤起源自个人心灵深处的表现欲望和冲动,并逐渐产生对舞蹈美的追踪、探究和进行深层次体验的内驱力。2.品尝获得成功的乐趣舞蹈训练教学目的,要通过训练教学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形成形体动作与感情表达之间的对应能力。为了提高训练效率,学生在课上应首先集中注意力,认真领会老师提出的教学要求,训练目的和训练难点等。3.提高深入感知的能力。舞蹈是人类情感表达宣泄的直接形式。学生要想真正掌握这种艺术形式,就应当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深入,由单纯的动作掌握逐渐向以情感体验带动动作表现的训练方式转移。
(二)针对性感知方法
对于学生而言,针对性感知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有针对性地运用相宜的感知方法,如:在芭蕾舞的基本功训练中,学生们要紧紧围绕“开、绷、直、立”的美学规范感知其动作要领,总体把握由内向外,从肉体到精神的“离心”与“星射”;而中国古典舞的美学规范则要求“拧、倾、圆、曲”,最忌讳挺直的躯干和绷紧的后背。它力求通过倾倒,旋拧的动作形态,展现我国古典舞蹈的端庄内敛及其丰富意蕴。这两种舞蹈,分别体现着东、西方迥异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我们在进行感知时,必须“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把握特定舞蹈表现风格不“跑范儿”。二是学生要根据个人独特的学习方式,选择适宜自己的学习体验方法。
二、运用教育学原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方法
为了在课堂上更好的学习掌握舞蹈技能训练内容,学生应当注意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训练内容的不同,选择相宜的学习方法。
(一)模仿学习法
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模仿”不仅是初学者入门的必由阶段,同时也是学习舞蹈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手段。在模仿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当从模仿教师的动作做起,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所形成的姿态都要牢记在心,并用心揣摩。努力从“形似”做起,逐步过渡到“神似”。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要对照镜子认真模仿教师的动作、神韵,另一方面要仔细观察镜中的自我,从大处着眼,要从小处着手。在不断“修正”的进程中优美的舞姿就会逐渐成型。
(二)反省领悟法
由于舞蹈是一门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高度结合的表现艺术,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单纯从动作中学习动作,往往因不得要领而进步缓慢。这时,就需要运用“反省领悟法”来帮助学习。所谓“反省领悟法”,就是当自己经过较长时间的反复操作仍然不得要领时,就需要停下来,以旁观者的角度进行审视、反思,也可问老师、同学请教,请他们帮助分析找出症结所在。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同学们的学习实践一再证明,“当肢体疲劳时,就需要停下来而让大脑开始工作”。
(三)以情带舞法
我们在欣赏优秀舞蹈家的表演时,常常看到好像他所有的技术动作都抹去了痕迹,一切都是随心所欲,自然地流露出来的。这种达到“意境化”的艺术表现,就是舞蹈者进入“身心一体”、“无技之技”的较高的艺术境界。到达这种境界既非一日之功,更非单纯从练“舞”中所习得。这是学习者边苦练技术,边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艺术修养而达到的高级阶段。郑板桥谈他画竹的心得:“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熟时是生时。”就是此种境界的真实写照。艺术的功能,说到底是表达思想感情,传承人类文明。倘若我们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忽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忽视文化知识积累,忽视从各种姊妹艺术中吸取养分,这个“舞”是学不好的。
总之,教与学原理在舞蹈技能教学中运用的整个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主体感知入手、循着审美欣赏、审美体验、审美表现、审美创造的主体情感体验过程运行。学生只有通过对舞蹈的美的形式、优美流动的人体动作、和谐流畅的舞蹈构图、形象鲜明的表现手法等。舞蹈艺术形象的深入感知,以及对于舞蹈表现内容——主题、思想、情感、哲理等的感知及其对应理解,即在感知舞蹈艺术美的同时体味到生命、哲理形成主观的理性认识,才能更加积极主动的投身于舞蹈技能训练当中去。实质上,这也是情感体验理性生成的一个内化过程。
参考文献:
[1] 吕艺生.舞蹈学导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 许高厚等.普通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摘 要 舞蹈是一门集音乐、美术、雕塑、戏剧等因素的综合艺术,是艺术地再现生活的意识形态的反映。舞蹈活动作为人类生活最基本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它不仅能艺术地反映和表现生活,还是一种能够将教育、精神、情感、智慧、身心等融合发展的载体,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将阐述在舞蹈技能教学中科学地、合理运用教育学原理,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舞蹈技能 教育学 舞蹈学
一、运用教学原理提高学生学习的感知能力
由于舞蹈教学的特殊性,对于初学者来说,需要从培养学习兴趣入手,循序渐进的投入学习训练。
(一)主动感知法
舞蹈训练教学中的学习主体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直接影响着训练教学的成效。在训练教学中,无论哪一种学习方法都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从欣赏感知—审美体验—肢体对舞蹈动作的感知—对舞蹈的情感体验—产生审美理解,这诸多环节都是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支柱的。在舞蹈基本技能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感知的进程大体可分为三步。1.培养主动学习的兴趣。心理学家把兴趣定为人对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人对某种事物的喜好、快乐、积极的态度表现。学习感知的兴趣是对感知对象的情感倾向。学生要想对舞蹈训练教学产生兴趣,需要从接触优秀舞蹈作品做起。通过欣赏舞蹈,能感受舞蹈艺术的无穷魅力,通过体验舞蹈,唤起源自个人心灵深处的表现欲望和冲动,并逐渐产生对舞蹈美的追踪、探究和进行深层次体验的内驱力。2.品尝获得成功的乐趣舞蹈训练教学目的,要通过训练教学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形成形体动作与感情表达之间的对应能力。为了提高训练效率,学生在课上应首先集中注意力,认真领会老师提出的教学要求,训练目的和训练难点等。3.提高深入感知的能力。舞蹈是人类情感表达宣泄的直接形式。学生要想真正掌握这种艺术形式,就应当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深入,由单纯的动作掌握逐渐向以情感体验带动动作表现的训练方式转移。
(二)针对性感知方法
对于学生而言,针对性感知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有针对性地运用相宜的感知方法,如:在芭蕾舞的基本功训练中,学生们要紧紧围绕“开、绷、直、立”的美学规范感知其动作要领,总体把握由内向外,从肉体到精神的“离心”与“星射”;而中国古典舞的美学规范则要求“拧、倾、圆、曲”,最忌讳挺直的躯干和绷紧的后背。它力求通过倾倒,旋拧的动作形态,展现我国古典舞蹈的端庄内敛及其丰富意蕴。这两种舞蹈,分别体现着东、西方迥异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我们在进行感知时,必须“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把握特定舞蹈表现风格不“跑范儿”。二是学生要根据个人独特的学习方式,选择适宜自己的学习体验方法。
二、运用教育学原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方法
为了在课堂上更好的学习掌握舞蹈技能训练内容,学生应当注意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训练内容的不同,选择相宜的学习方法。
(一)模仿学习法
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模仿”不仅是初学者入门的必由阶段,同时也是学习舞蹈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手段。在模仿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当从模仿教师的动作做起,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所形成的姿态都要牢记在心,并用心揣摩。努力从“形似”做起,逐步过渡到“神似”。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要对照镜子认真模仿教师的动作、神韵,另一方面要仔细观察镜中的自我,从大处着眼,要从小处着手。在不断“修正”的进程中优美的舞姿就会逐渐成型。
(二)反省领悟法
由于舞蹈是一门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高度结合的表现艺术,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单纯从动作中学习动作,往往因不得要领而进步缓慢。这时,就需要运用“反省领悟法”来帮助学习。所谓“反省领悟法”,就是当自己经过较长时间的反复操作仍然不得要领时,就需要停下来,以旁观者的角度进行审视、反思,也可问老师、同学请教,请他们帮助分析找出症结所在。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同学们的学习实践一再证明,“当肢体疲劳时,就需要停下来而让大脑开始工作”。
(三)以情带舞法
我们在欣赏优秀舞蹈家的表演时,常常看到好像他所有的技术动作都抹去了痕迹,一切都是随心所欲,自然地流露出来的。这种达到“意境化”的艺术表现,就是舞蹈者进入“身心一体”、“无技之技”的较高的艺术境界。到达这种境界既非一日之功,更非单纯从练“舞”中所习得。这是学习者边苦练技术,边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艺术修养而达到的高级阶段。郑板桥谈他画竹的心得:“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熟时是生时。”就是此种境界的真实写照。艺术的功能,说到底是表达思想感情,传承人类文明。倘若我们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忽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忽视文化知识积累,忽视从各种姊妹艺术中吸取养分,这个“舞”是学不好的。
总之,教与学原理在舞蹈技能教学中运用的整个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主体感知入手、循着审美欣赏、审美体验、审美表现、审美创造的主体情感体验过程运行。学生只有通过对舞蹈的美的形式、优美流动的人体动作、和谐流畅的舞蹈构图、形象鲜明的表现手法等。舞蹈艺术形象的深入感知,以及对于舞蹈表现内容——主题、思想、情感、哲理等的感知及其对应理解,即在感知舞蹈艺术美的同时体味到生命、哲理形成主观的理性认识,才能更加积极主动的投身于舞蹈技能训练当中去。实质上,这也是情感体验理性生成的一个内化过程。
参考文献:
[1] 吕艺生.舞蹈学导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 许高厚等.普通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