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无疑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明了路子,即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针对当前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视同学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开发和调动他们的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作用,组织并指导学生主动投入、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从而发挥其智慧潜能,实现其自我发展。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呢?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同时,要善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力激发学习思考,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我近年来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转变教师角色定位中获得的粗浅认识。
一、营造氛围,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氛围,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良好的环境。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不应过多地注意学生质疑的结果是否正确合理,要多用赞誉之词,用商量探讨的口吻和孩子们交流。例如,我常说:你认为老师读得怎么样?如果有什么不好你能指出来示范一下吗?学生受到了尊重,个个都跃跃欲试,很想与老师比比高低。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创见的时候,我会大大赞赏:“你真棒!老师得向你学习。”在阅读教学中,我常在课堂上说:“下面请我们的小老师教大家读这篇课文。”每当学生走上讲台,从他的步履和神情中,我能感觉到他的内心是多么激动、自豪,而台下的同学也被这种形式所吸引,兴致勃勃地听着同龄人的朗读和讲解。
二、激发兴趣,培养爱学乐学的情感
新课程中的小学语文教材,不仅选文文质兼美,而且还密切联系了学生的经验世界与想象世界,这本身就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觉得教师应按照教材内容的特点,努力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爱学、乐学的情感为中心,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获得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教学《一棵紫丁香》,我采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方法:1、用投影片展示画面:教师节那天,学生们布置好教室,有的忙着制作贺卡,有的忙着插鲜花,还有的……2、组织讨论:孩子们在老师的节日里分别做了什么?3、启发想象:你又会怎样为老师庆祝或会对老师说些什么?4、适时切入: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关心我们,用她们的真情真爱激励引导着我们不断进步。这时抓住契机,适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在读文理解后,你想对你心目中最尊敬的老师说些什么?这一问,在学生的阅读与生活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学生对老师的理解、对老师的敬意得以充分的展现,也大大调动了他们回答问题的兴趣。
三、引发思考,尝试学习“捕鱼术”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汉字的构成是有一定规律的,让学生了解一定的构字规律是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要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去发现行之有效的识记方法,独立掌握生字,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运用,形成识字能力。我常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平时识记字形的方法,他们各抒已见,都有新的发现。有的说:汉字的偏旁用处大,像“钢、铜、铁、钉、银”等与金属有关的都是“金”字旁;而“病、疼、痛、疯”等与生病有关都是“病”字壳;“三点”的字都跟“水”有關,有的说汉字可以做加法、减法。如“生+月=胜”、“梨-木=利”、“帆-巾-凡”等;还有的说:汉字可以用猜谜语的办法来记,如每天头上戴草帽:“莓”,土下小羊没有腰:“幸”,左边绿,右边红,左右相遇起凉风:“秋”等。有的字迹不仅让学生记住了字形,还懂得了字义。实践证明,要使小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掌握识字乃至阅读的规律,教师的任务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要使学生掌握“捕鱼术”。
四、联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语文来源于儿童生活与社会生活,在现实的儿童生活与社会活动中,存在着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的资源,要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引导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语文。如:二年级上册有反映秋天丰收的景象的《秋天的图画》,有珍惜时间的《一分钟》,还有友谊需要容忍和谅解去维护的《纸船和风筝》等。学这些课文时,我把观察图画和生活实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根据这些课文的特点,加强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同大自然、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在学习《秋天的图画》一课时,我带学生走出了课堂,观察秋天的景象特征:枫叶红了,树叶落了,稻海翻滚,大雁南飞,秋高气爽等,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学习和领悟秋天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情怀。学习《纸船和风筝》一课时,以友情为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进入新课,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会小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又将课文中的故事与我们现实生活中同学之间的友谊相联系,懂得学会容忍和谅解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从而让学生自己感悟友情的可贵,这时,班上有一位女同学不好意思地站起来说:“老师,我与某某同学前几天吵架了,通过学习本课我一定设法与她重归于好。”平时,我还将认识事物与学习汉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利用一切机会识字,如从电视上识字,记下自己认识的牌匾、汽车站的名称,并从报刊上剪下自己认识的大标题,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儿童读物,这么做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五、讲究方法,让学生自求其得
要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首先要引导学生“自己学会”。教师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参与语言文字训练,并且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为此,教师应下决心转变教学观念,减少讲解与发问,鼓励学生多读多思多问,要敢于放手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在课堂上,要切实做到把问的权力放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写的安排挤进课堂。再者要引导学生“自己会学”。教材的知识难度与广度往往呈螺旋式上升,这就为学生的自我习得提供很好的条件,教学中,我利用这一条件,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做到“会学”。
综上所述,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因此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把学生的主体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才能使语文教育成为奠定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呢?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同时,要善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力激发学习思考,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我近年来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转变教师角色定位中获得的粗浅认识。
一、营造氛围,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氛围,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良好的环境。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不应过多地注意学生质疑的结果是否正确合理,要多用赞誉之词,用商量探讨的口吻和孩子们交流。例如,我常说:你认为老师读得怎么样?如果有什么不好你能指出来示范一下吗?学生受到了尊重,个个都跃跃欲试,很想与老师比比高低。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创见的时候,我会大大赞赏:“你真棒!老师得向你学习。”在阅读教学中,我常在课堂上说:“下面请我们的小老师教大家读这篇课文。”每当学生走上讲台,从他的步履和神情中,我能感觉到他的内心是多么激动、自豪,而台下的同学也被这种形式所吸引,兴致勃勃地听着同龄人的朗读和讲解。
二、激发兴趣,培养爱学乐学的情感
新课程中的小学语文教材,不仅选文文质兼美,而且还密切联系了学生的经验世界与想象世界,这本身就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觉得教师应按照教材内容的特点,努力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爱学、乐学的情感为中心,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获得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教学《一棵紫丁香》,我采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方法:1、用投影片展示画面:教师节那天,学生们布置好教室,有的忙着制作贺卡,有的忙着插鲜花,还有的……2、组织讨论:孩子们在老师的节日里分别做了什么?3、启发想象:你又会怎样为老师庆祝或会对老师说些什么?4、适时切入: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关心我们,用她们的真情真爱激励引导着我们不断进步。这时抓住契机,适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在读文理解后,你想对你心目中最尊敬的老师说些什么?这一问,在学生的阅读与生活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学生对老师的理解、对老师的敬意得以充分的展现,也大大调动了他们回答问题的兴趣。
三、引发思考,尝试学习“捕鱼术”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汉字的构成是有一定规律的,让学生了解一定的构字规律是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要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去发现行之有效的识记方法,独立掌握生字,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运用,形成识字能力。我常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平时识记字形的方法,他们各抒已见,都有新的发现。有的说:汉字的偏旁用处大,像“钢、铜、铁、钉、银”等与金属有关的都是“金”字旁;而“病、疼、痛、疯”等与生病有关都是“病”字壳;“三点”的字都跟“水”有關,有的说汉字可以做加法、减法。如“生+月=胜”、“梨-木=利”、“帆-巾-凡”等;还有的说:汉字可以用猜谜语的办法来记,如每天头上戴草帽:“莓”,土下小羊没有腰:“幸”,左边绿,右边红,左右相遇起凉风:“秋”等。有的字迹不仅让学生记住了字形,还懂得了字义。实践证明,要使小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掌握识字乃至阅读的规律,教师的任务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要使学生掌握“捕鱼术”。
四、联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语文来源于儿童生活与社会生活,在现实的儿童生活与社会活动中,存在着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的资源,要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引导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语文。如:二年级上册有反映秋天丰收的景象的《秋天的图画》,有珍惜时间的《一分钟》,还有友谊需要容忍和谅解去维护的《纸船和风筝》等。学这些课文时,我把观察图画和生活实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根据这些课文的特点,加强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同大自然、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在学习《秋天的图画》一课时,我带学生走出了课堂,观察秋天的景象特征:枫叶红了,树叶落了,稻海翻滚,大雁南飞,秋高气爽等,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学习和领悟秋天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情怀。学习《纸船和风筝》一课时,以友情为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进入新课,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会小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又将课文中的故事与我们现实生活中同学之间的友谊相联系,懂得学会容忍和谅解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从而让学生自己感悟友情的可贵,这时,班上有一位女同学不好意思地站起来说:“老师,我与某某同学前几天吵架了,通过学习本课我一定设法与她重归于好。”平时,我还将认识事物与学习汉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利用一切机会识字,如从电视上识字,记下自己认识的牌匾、汽车站的名称,并从报刊上剪下自己认识的大标题,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儿童读物,这么做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五、讲究方法,让学生自求其得
要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首先要引导学生“自己学会”。教师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参与语言文字训练,并且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为此,教师应下决心转变教学观念,减少讲解与发问,鼓励学生多读多思多问,要敢于放手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在课堂上,要切实做到把问的权力放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写的安排挤进课堂。再者要引导学生“自己会学”。教材的知识难度与广度往往呈螺旋式上升,这就为学生的自我习得提供很好的条件,教学中,我利用这一条件,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做到“会学”。
综上所述,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因此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把学生的主体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才能使语文教育成为奠定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