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事业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因此,为了适应21世纪信息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加快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步伐,认真探讨新时期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对于把握未来教育格局的形成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教育教学 改革 发展
进入新时期,一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潮在全国迅速展开,本文借此初步探讨了其必要性与可行性策略,以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一、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的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教育只有发展和改革才能不断地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才能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教材内容过于繁杂,与社会生活脱节,导致学生学习吃力;(2)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够硬,教育教学能力达不到素质教育的要求;(3)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水平不够高,其中“应试教育”的成分太多。因此,要改变现状,必须对教育进行改革。
传统教育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走落实‘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应付各种考试的‘英才选拔’和‘差生淘汰’的路线,”[1]虽然也从局部进行了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整体优化,但是这些都是以高分和升学为最终目的的,不可能满足未来教育对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旨”,[2]走一条以大众教育教学为目标的素质教育路线。
二、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可行性策略
1.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转变教育观念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21世纪是知识时代、信息时代,教育必然会发展为社会化、终身化。因此要从基础教育抓起,“适当开设家教、社会交际、健体、休息、娱乐等于一体的生活知识的课程”,[3]让学生不断扩展和充实知识,把课内和课外、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充分结合起来,使教育教学贯穿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改革原有的教学组织形式
目前,我国基本上采用班级授课制,它对于加强人际交往,提高教学效率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它不利于因材施教,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因此,要创设出适合时代需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开展以班级授课为主、其他授课形式为辅的教学模式,并把长期稳定、紧密结合的班级和短暂、临时、松散的班级有机结合起来,打破年级和班级界限,组织课内外学习小组、兴趣小组等,从而增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了解与协作。
3.重视因材施教,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另外,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分层分类布置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作业,实行弹性作业,并改变单一书面作业方式,增加学生喜闻乐见的作业内容,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课业负担。
4.推行考试改革,实行全面评价
改革现有的应试考试制度,实行评价内容、方式和标准的多样化。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和参加活动的效益评价,使“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取消升级考试和留级制。
三、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现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政策与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我们的教育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如何考试和升学,侧重于选拔精英,分数成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受到压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了一句空洞的口号。因此,根据当前与未来教育的需要,推行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我们应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推动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改革。
参考文献:
[1]王高翔.21世纪小学教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探微[J].小学教学研究.1998年7月.
[2]葛学功.小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发展改革[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年6月.
[3]孙宝华.改革小学教法之管见[J].天津教育.1985年12月.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玉函小学
关键词:教育教学 改革 发展
进入新时期,一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潮在全国迅速展开,本文借此初步探讨了其必要性与可行性策略,以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一、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的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教育只有发展和改革才能不断地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才能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教材内容过于繁杂,与社会生活脱节,导致学生学习吃力;(2)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够硬,教育教学能力达不到素质教育的要求;(3)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水平不够高,其中“应试教育”的成分太多。因此,要改变现状,必须对教育进行改革。
传统教育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走落实‘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应付各种考试的‘英才选拔’和‘差生淘汰’的路线,”[1]虽然也从局部进行了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整体优化,但是这些都是以高分和升学为最终目的的,不可能满足未来教育对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旨”,[2]走一条以大众教育教学为目标的素质教育路线。
二、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可行性策略
1.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转变教育观念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21世纪是知识时代、信息时代,教育必然会发展为社会化、终身化。因此要从基础教育抓起,“适当开设家教、社会交际、健体、休息、娱乐等于一体的生活知识的课程”,[3]让学生不断扩展和充实知识,把课内和课外、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充分结合起来,使教育教学贯穿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改革原有的教学组织形式
目前,我国基本上采用班级授课制,它对于加强人际交往,提高教学效率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它不利于因材施教,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因此,要创设出适合时代需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开展以班级授课为主、其他授课形式为辅的教学模式,并把长期稳定、紧密结合的班级和短暂、临时、松散的班级有机结合起来,打破年级和班级界限,组织课内外学习小组、兴趣小组等,从而增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了解与协作。
3.重视因材施教,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另外,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分层分类布置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作业,实行弹性作业,并改变单一书面作业方式,增加学生喜闻乐见的作业内容,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课业负担。
4.推行考试改革,实行全面评价
改革现有的应试考试制度,实行评价内容、方式和标准的多样化。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和参加活动的效益评价,使“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取消升级考试和留级制。
三、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现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政策与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我们的教育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如何考试和升学,侧重于选拔精英,分数成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受到压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了一句空洞的口号。因此,根据当前与未来教育的需要,推行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我们应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推动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改革。
参考文献:
[1]王高翔.21世纪小学教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探微[J].小学教学研究.1998年7月.
[2]葛学功.小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发展改革[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年6月.
[3]孙宝华.改革小学教法之管见[J].天津教育.1985年12月.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玉函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