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高中生既爱又恨的一门学科,既憎恨它的难度大,又享受攻克一个个数学难题的自豪感。随着新课标的不断落实,高中数学课堂练习中的教学模式也不断发生变化,探索推行了一些有别于传统模式的教学模式,其中“导探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对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颇有成效。这种模式可以有效的将老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探究”学习结合起来,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从而可以达到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数学水平的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篇文章对“导探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练习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练习;导探式教学模式;案例研究
高中数学是高考的必考项目,而且数学分数在总分数占比中也是较大的,具有重要的地位。在高中生中流传着一句话“得数学者得天下”,这不难证明数学在高中生心中的份量。而且数学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帮助。但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数学大大的搓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的数学成绩普遍提不上去。对于高中老师而言,有很大的必要去探索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去改善教学质量。目前,许多学校在高中教学课堂练习中开始应用“导探式”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看起来颇为有效。本篇文章对“导探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练习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1 高中数学课堂练习中应用“导探式”教学模式的作用
“导探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将老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探究”学习结合起来的教育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练习的实践过程中,这种教学模式摒弃了传统的老师布置习题学生闷头做题的模式,将老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都发挥出来,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1.1 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积极性
“导探式”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扭转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将学习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除了某些必须的练习题之外,学生可以自己寻找和选择关于某一类知识的相关习题,而不是被动的听从老师的安排,让受教育的学生主动的去接受教育。一方面,“导探式”教学模式主张老师发挥作为引导者角色的作用,通过在课堂练习中安排一些必要的练习,教给学生学习和解题的方法,而不是专注于某一道题的解答,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育在渐渐的朝着教授方法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学生可以自己寻找和选择关于某一类知识的相关习题,而不是被动的听从老师的安排,这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抵触情绪慢慢的减少,慢慢的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主动学习的效率自然不是被动学习所能比的,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培养,这不仅仅对学生当前高中数学学习是有利的,而且对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也是十分有益。
1.2 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导探式”教学模式更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答思路的思考过程,而不是最终的解题结果。这样,在高中数学课堂练习中,老师通过对某一问题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培养数学感,提高做题效率。它主要是通过“引探—自探—实探—广探”的探索活动,紧紧围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问题举一反三这一思路进行教学的,让学生直面问题的解决过程,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在高中数学课堂练习中,针对某一道习题,例如已知函数
,当
时,求证:
。有些学生会做这道题,有些学生不会,但是总之,老师不能因为大多学生会某一道题就节省讲解的步骤。在数学课堂练习中,老师在讲授这道题的时候,不只是把证明过程写在黑板上呈现给学生,最重要的是一步步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开动大脑,明白这种类型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2 高中数学课堂练习中应用“导探式”教学模式分析
在高中数学课堂练习中,应用“导探式”教学模式,首先需要老師对学生所做练习进行一个初步的引导,演示。数学学习一般都是从概念和公式入手的,这些东西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学生能听懂但是直接应用却是具有一定的难度性。在数学课堂练习中,如果老师不发挥引导作用,直接让学生做题,那可能就会出现大多学生无从下手的状况。所以,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做题,讲解做题方法。然后,给予学生选题指导,帮助学生选择一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习题进行练习。
老师在进行习题引导讲解的时候,目的是告诉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类问题,而不是仅仅学会某一道题的答案。如,设椭圆
的左焦点为F,上顶点为B。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
,点A的坐标为(
,0),且∣FB∣∣AB∣=
,求椭圆的方程。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题,在学习了椭圆的概念性质后,大多学生都可以解出来这道题。但是题目简单不代表老师在引导讲解过程中,在黑板上直接把答案写出来就行。相反,老师应该告诉学生这类题想要考察的是对椭圆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引导学生自己写出来这道题的答案。然后,进行举一反三,对于这种类型的题,如果换成了求解圆或者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也是去思考相关的概念和性质去解答。老师在进行习题讲解的时候,重要的不是让学生会做某道题,而应该从这道题中让学生学会这种类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总之,通过对“导探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案例分析,在高中課堂练习中应用“导探式”教学模式,一方面需要老师发挥引导者作用,教给学生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另一方面,需要学生激发积极性,在数学课堂练习中,吸收习题背后的东西,通过习题构建数学思路。
3 结束语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我国的高中数学教育慢慢从以往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种教育目的改变也催生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其中“导探式”教学模式在提高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质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等方面颇有成效。数学相较于其它课程,本来就乏味枯燥,没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只有一串又一串的数学字符,在学生脑中进行排列组合,让学生提不起来兴趣。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这种知识灌溉式模式,学生在讲台下被动的接触数学学习,这更加加重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抗拒心理,自然这种模式下的课堂效率不会理想。在学生听课效率不高的情况下,高中数学课堂练习的效率肯定就会更差了。“导探式”教学模式是一个整体的模式,应用在内容教学和习题教学整个过程中。在数学课堂练习中,引导学生做题,教给学生学习数学解答问题的思路方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依靠自己一步步的将数学问题解答出来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极大的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虽然“导探式”教学模式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有较为明显的作用,但是仍旧有着较大的改进发展空间。高中数学教师切不可满足于现状,而是应该依据教学实践和学生反馈等情况,积极的进行探索和创新,推动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路昆.导数在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5):100-102.
[2] 黄锋.阅读式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7,(10):44.
[3] 刘金云."四导"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4):118.
[4] 肖仁宏.高中数学课打造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路径思索[J].新课程·中学.
[5] 潘宁宁.基于"导研式教学"的高中数学课堂实践[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7,(9):6.
[6] 张鹏.高中数学课利用问题驱动学生思维之探索[J].新课程·下旬,2018,(12):78.
作者简介:
祝福 1989.9.4 男 汉 籍贯:四川宜宾 学历:大学本科 单位:四川省宜宾市南溪第一中学校 职称:中学二级研究方向:高中数学教育
(作者单位:宜宾市南溪第一中学校)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练习;导探式教学模式;案例研究
高中数学是高考的必考项目,而且数学分数在总分数占比中也是较大的,具有重要的地位。在高中生中流传着一句话“得数学者得天下”,这不难证明数学在高中生心中的份量。而且数学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帮助。但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数学大大的搓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的数学成绩普遍提不上去。对于高中老师而言,有很大的必要去探索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去改善教学质量。目前,许多学校在高中教学课堂练习中开始应用“导探式”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看起来颇为有效。本篇文章对“导探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练习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1 高中数学课堂练习中应用“导探式”教学模式的作用
“导探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将老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探究”学习结合起来的教育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练习的实践过程中,这种教学模式摒弃了传统的老师布置习题学生闷头做题的模式,将老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都发挥出来,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1.1 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积极性
“导探式”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扭转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将学习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除了某些必须的练习题之外,学生可以自己寻找和选择关于某一类知识的相关习题,而不是被动的听从老师的安排,让受教育的学生主动的去接受教育。一方面,“导探式”教学模式主张老师发挥作为引导者角色的作用,通过在课堂练习中安排一些必要的练习,教给学生学习和解题的方法,而不是专注于某一道题的解答,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育在渐渐的朝着教授方法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学生可以自己寻找和选择关于某一类知识的相关习题,而不是被动的听从老师的安排,这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抵触情绪慢慢的减少,慢慢的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主动学习的效率自然不是被动学习所能比的,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培养,这不仅仅对学生当前高中数学学习是有利的,而且对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也是十分有益。
1.2 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导探式”教学模式更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答思路的思考过程,而不是最终的解题结果。这样,在高中数学课堂练习中,老师通过对某一问题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培养数学感,提高做题效率。它主要是通过“引探—自探—实探—广探”的探索活动,紧紧围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问题举一反三这一思路进行教学的,让学生直面问题的解决过程,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在高中数学课堂练习中,针对某一道习题,例如已知函数



2 高中数学课堂练习中应用“导探式”教学模式分析
在高中数学课堂练习中,应用“导探式”教学模式,首先需要老師对学生所做练习进行一个初步的引导,演示。数学学习一般都是从概念和公式入手的,这些东西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学生能听懂但是直接应用却是具有一定的难度性。在数学课堂练习中,如果老师不发挥引导作用,直接让学生做题,那可能就会出现大多学生无从下手的状况。所以,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做题,讲解做题方法。然后,给予学生选题指导,帮助学生选择一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习题进行练习。
老师在进行习题引导讲解的时候,目的是告诉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类问题,而不是仅仅学会某一道题的答案。如,设椭圆




3 结束语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我国的高中数学教育慢慢从以往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种教育目的改变也催生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其中“导探式”教学模式在提高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质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等方面颇有成效。数学相较于其它课程,本来就乏味枯燥,没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只有一串又一串的数学字符,在学生脑中进行排列组合,让学生提不起来兴趣。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这种知识灌溉式模式,学生在讲台下被动的接触数学学习,这更加加重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抗拒心理,自然这种模式下的课堂效率不会理想。在学生听课效率不高的情况下,高中数学课堂练习的效率肯定就会更差了。“导探式”教学模式是一个整体的模式,应用在内容教学和习题教学整个过程中。在数学课堂练习中,引导学生做题,教给学生学习数学解答问题的思路方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依靠自己一步步的将数学问题解答出来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极大的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虽然“导探式”教学模式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有较为明显的作用,但是仍旧有着较大的改进发展空间。高中数学教师切不可满足于现状,而是应该依据教学实践和学生反馈等情况,积极的进行探索和创新,推动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路昆.导数在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5):100-102.
[2] 黄锋.阅读式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7,(10):44.
[3] 刘金云."四导"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4):118.
[4] 肖仁宏.高中数学课打造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路径思索[J].新课程·中学.
[5] 潘宁宁.基于"导研式教学"的高中数学课堂实践[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7,(9):6.
[6] 张鹏.高中数学课利用问题驱动学生思维之探索[J].新课程·下旬,2018,(12):78.
作者简介:
祝福 1989.9.4 男 汉 籍贯:四川宜宾 学历:大学本科 单位:四川省宜宾市南溪第一中学校 职称:中学二级研究方向:高中数学教育
(作者单位:宜宾市南溪第一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