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北京 100091)
摘 要: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侧重的工作内容各有不同,但二者的关系又十分紧密,不可分割。一本质量好的出版物,从选题策划开始,到编辑加工、书品设计,直到推向市场,环环相扣,都需要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的通力合作。
关键词:策划编辑;文字编辑;出版物质量
在具体编辑业务中,图书编辑工作主要包括两种职责:一是选题策划;二是书稿的编辑加工。由此,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建立起了策划编辑与文字编辑(有的出版社也叫加工编辑)这样两种岗位。这种模式在国外业界早已普遍采用。顾名思义,策划编辑主要负责选题策划,而文字编辑主要负责书稿的编辑加工。
一、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的三种关系
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侧重的工作内容各有不同,但二者的关系又十分紧密,不可分割。根据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工作的融合程度,可以把他们之间的关系分为以下三种:
(1)不分离。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职责合一,由同一人承担。这是指图书编辑既包揽了选题策划的业务,组来书稿,然后又必须亲力亲为,对书稿进行编辑加工,在版权页的责任编辑一栏署上自己的名字。不分离,也就意味着编辑自己要负责图书从无到有的全过程,包括产品设计、文字编辑加工、宣传出品等。目前,这种不分离的模式在许多出版社已经逐渐式微。
(2)浅分离。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职责部分分离,策划编辑主要负责策划选题,从作者处组来稿件后,以下面两种方式请其他人对书稿进行编辑加工:一是请社内同事担任责任编辑,负责编辑加工和社内编辑流程,而自己只做复审或只通读校样;二是找社会上的编辑加工公司(或质检公司)进行加工,自己做复审,同时负责社内编辑流程,署名责任编辑。书稿做好编辑加工后,策划编辑再对產品进行设计,完成后续宣传工作。
(3)深分离。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职责完全分离,策划编辑负责策划选题,从作者处组来稿件后,将稿件交给社内专门的编辑加工部门,由该部门安排编辑加工和复、终审,编辑加工人员署名责任编辑,并通读校样和解决校对问题;策划编辑只负责联系和参与产品的全面设计,在整个过程中一般不触及稿件具体内容。
二、三种关系的利弊及出版物质量分析
就出版物的质量而言,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的职责究竟是融合在一起好,还是部分分离好,抑或是完全分离更好呢?
1.不分离
(1)利。由于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职责深度融合,常常是编辑一人负责选题策划,并找到作者组来稿件后,自己亲力亲为,对书稿进行编辑加工,直到封面设计、产品印刷、宣传产品等等,编辑会全流程一路盯下来。首先,编辑在收稿时,通过初次审读就能很快判断书稿的编写定位和目标特色的“落地、落实”究竟符不符合策划编辑当初的期待。如果符合,编辑可以顺利收稿,然后进行后续的工作;如果不符合,编辑还有时间退稿,跟作者及时沟通,请作者予以修改。其次,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的信息是完全对称的。编辑对书稿的情况充分了解,他对自己当初策划选题时的意图清楚明白,于是在做编辑加工时能很好地处理稿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论是文字方面的问题,抑或是更深层次的问题。
(2)弊。每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因此当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的职责深度融合后,编辑必然无法对每一个点都给予充分关注。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可以说是矛盾的两面,一个可以粗犷,一个却必须细致。策划编辑要策划好一本书,必须涉猎广泛,他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热点,跟作者群体沟通,了解他们的专长特点,甚至性格特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为某个特定选题找到合适作者。而文字编辑要将更多时间倾注在书稿本身,政治导向没有错误,一词一字必须准确等等。由此,当编辑身兼策划和编辑加工两职时,难免顾此失彼,无法把两种职责都完成得出色或完美。
2.浅分离
(1)利。首先,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职责部分分离,可以大大提高出版工作市场化运作,符合社会分工精细化的要求和出版业的发展趋势。其次,由于策划编辑负责复审,对文字编辑加工过的稿件会有审视的机会,能够看到他的策划思想是否在编辑加工中得到准确的贯彻和体现,并有机会进行修正。
(2)弊。一是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的责任界限不清,出现图书质量问题,尤其是政治导向问题后可能会互相推诿,无人领责。二是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的信息只是相对对称,策划编辑收稿后就将稿件交给文字编辑进行加工,由此书稿可能存在的重大缺陷或没有达到最初编辑策划的要求就不能及时发现,会造成返工,浪费资源。
3.深分离
(1)利。首先,由于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职责完全分离,因此每个编辑的特长和优势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策划编辑专注于策划设计产品,每天可花很多时间浏览数十甚至上百个选题,从中寻找既适合市场又符合出版社方向的书稿来源。这样喜欢做文字工作的编辑尽可以就书稿深耕细作,对每个字词、每个标点、每种修辞处理得精细完美。其次,策划编辑与文字编辑的工作界限划分清楚,这样出现质量问题可以追究相应责任人的责任。
(2)弊。一是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的信息完全不对称,文字编辑成为“信息孤岛”。策划编辑只专注选题策划、产品设计,作者交来书稿后就发给文字编辑进行加工,由此文字编辑与策划编辑缺少交流,不能真正深入地了解每本书的出版目的和读者对象以及特点,得不到策划编辑的及时指导。二是策划编辑不对稿件进行审读,不能发现书稿中的问题,对作者是否落实了其策划意图并不充分了解,由此就进行产品设计并将图书推向市场,很有可能成品图书并不适应市场需求,图书的编辑加工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三、结论
出版物是非标准化的个性产品,其最终质量取决于各环节间信息共享和目标协同的程度,而并非简单的各环节质量的累加。一本质量好的出版物需要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的通力合作,从选题策划开始,到联系作者、组到书稿、编辑加工、书品设计、印刷成书,直到推向市场,环环相扣,都需要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的深度沟通和畅通无阻的交流,惟此,出版物才能从一本书稿通过文字编辑的深加工幻化成策划编辑此前头脑中的完美想象。
参考文献:
[1]鲁志强.选题策划与编辑加工分离的冷思考[J].编辑之友, 2010(2).
[2]刘清田.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分离下的出版物质量风险与防控[J].中国编辑,2016(6).
[3]司毅兵.科技图书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工作流程浅析[J]. 编辑实务,2007(11).
摘 要: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侧重的工作内容各有不同,但二者的关系又十分紧密,不可分割。一本质量好的出版物,从选题策划开始,到编辑加工、书品设计,直到推向市场,环环相扣,都需要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的通力合作。
关键词:策划编辑;文字编辑;出版物质量
在具体编辑业务中,图书编辑工作主要包括两种职责:一是选题策划;二是书稿的编辑加工。由此,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建立起了策划编辑与文字编辑(有的出版社也叫加工编辑)这样两种岗位。这种模式在国外业界早已普遍采用。顾名思义,策划编辑主要负责选题策划,而文字编辑主要负责书稿的编辑加工。
一、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的三种关系
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侧重的工作内容各有不同,但二者的关系又十分紧密,不可分割。根据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工作的融合程度,可以把他们之间的关系分为以下三种:
(1)不分离。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职责合一,由同一人承担。这是指图书编辑既包揽了选题策划的业务,组来书稿,然后又必须亲力亲为,对书稿进行编辑加工,在版权页的责任编辑一栏署上自己的名字。不分离,也就意味着编辑自己要负责图书从无到有的全过程,包括产品设计、文字编辑加工、宣传出品等。目前,这种不分离的模式在许多出版社已经逐渐式微。
(2)浅分离。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职责部分分离,策划编辑主要负责策划选题,从作者处组来稿件后,以下面两种方式请其他人对书稿进行编辑加工:一是请社内同事担任责任编辑,负责编辑加工和社内编辑流程,而自己只做复审或只通读校样;二是找社会上的编辑加工公司(或质检公司)进行加工,自己做复审,同时负责社内编辑流程,署名责任编辑。书稿做好编辑加工后,策划编辑再对產品进行设计,完成后续宣传工作。
(3)深分离。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职责完全分离,策划编辑负责策划选题,从作者处组来稿件后,将稿件交给社内专门的编辑加工部门,由该部门安排编辑加工和复、终审,编辑加工人员署名责任编辑,并通读校样和解决校对问题;策划编辑只负责联系和参与产品的全面设计,在整个过程中一般不触及稿件具体内容。
二、三种关系的利弊及出版物质量分析
就出版物的质量而言,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的职责究竟是融合在一起好,还是部分分离好,抑或是完全分离更好呢?
1.不分离
(1)利。由于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职责深度融合,常常是编辑一人负责选题策划,并找到作者组来稿件后,自己亲力亲为,对书稿进行编辑加工,直到封面设计、产品印刷、宣传产品等等,编辑会全流程一路盯下来。首先,编辑在收稿时,通过初次审读就能很快判断书稿的编写定位和目标特色的“落地、落实”究竟符不符合策划编辑当初的期待。如果符合,编辑可以顺利收稿,然后进行后续的工作;如果不符合,编辑还有时间退稿,跟作者及时沟通,请作者予以修改。其次,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的信息是完全对称的。编辑对书稿的情况充分了解,他对自己当初策划选题时的意图清楚明白,于是在做编辑加工时能很好地处理稿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论是文字方面的问题,抑或是更深层次的问题。
(2)弊。每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因此当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的职责深度融合后,编辑必然无法对每一个点都给予充分关注。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可以说是矛盾的两面,一个可以粗犷,一个却必须细致。策划编辑要策划好一本书,必须涉猎广泛,他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热点,跟作者群体沟通,了解他们的专长特点,甚至性格特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为某个特定选题找到合适作者。而文字编辑要将更多时间倾注在书稿本身,政治导向没有错误,一词一字必须准确等等。由此,当编辑身兼策划和编辑加工两职时,难免顾此失彼,无法把两种职责都完成得出色或完美。
2.浅分离
(1)利。首先,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职责部分分离,可以大大提高出版工作市场化运作,符合社会分工精细化的要求和出版业的发展趋势。其次,由于策划编辑负责复审,对文字编辑加工过的稿件会有审视的机会,能够看到他的策划思想是否在编辑加工中得到准确的贯彻和体现,并有机会进行修正。
(2)弊。一是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的责任界限不清,出现图书质量问题,尤其是政治导向问题后可能会互相推诿,无人领责。二是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的信息只是相对对称,策划编辑收稿后就将稿件交给文字编辑进行加工,由此书稿可能存在的重大缺陷或没有达到最初编辑策划的要求就不能及时发现,会造成返工,浪费资源。
3.深分离
(1)利。首先,由于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职责完全分离,因此每个编辑的特长和优势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策划编辑专注于策划设计产品,每天可花很多时间浏览数十甚至上百个选题,从中寻找既适合市场又符合出版社方向的书稿来源。这样喜欢做文字工作的编辑尽可以就书稿深耕细作,对每个字词、每个标点、每种修辞处理得精细完美。其次,策划编辑与文字编辑的工作界限划分清楚,这样出现质量问题可以追究相应责任人的责任。
(2)弊。一是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的信息完全不对称,文字编辑成为“信息孤岛”。策划编辑只专注选题策划、产品设计,作者交来书稿后就发给文字编辑进行加工,由此文字编辑与策划编辑缺少交流,不能真正深入地了解每本书的出版目的和读者对象以及特点,得不到策划编辑的及时指导。二是策划编辑不对稿件进行审读,不能发现书稿中的问题,对作者是否落实了其策划意图并不充分了解,由此就进行产品设计并将图书推向市场,很有可能成品图书并不适应市场需求,图书的编辑加工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三、结论
出版物是非标准化的个性产品,其最终质量取决于各环节间信息共享和目标协同的程度,而并非简单的各环节质量的累加。一本质量好的出版物需要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的通力合作,从选题策划开始,到联系作者、组到书稿、编辑加工、书品设计、印刷成书,直到推向市场,环环相扣,都需要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的深度沟通和畅通无阻的交流,惟此,出版物才能从一本书稿通过文字编辑的深加工幻化成策划编辑此前头脑中的完美想象。
参考文献:
[1]鲁志强.选题策划与编辑加工分离的冷思考[J].编辑之友, 2010(2).
[2]刘清田.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分离下的出版物质量风险与防控[J].中国编辑,2016(6).
[3]司毅兵.科技图书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工作流程浅析[J]. 编辑实务,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