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学科一向不被学校和学生重视,要提高地理成绩,教师就必须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初中阶段是学生“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最适宜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我们应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培养学生行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应努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巧妙运用具体的激励方法。
1. 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我国古代早有“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至理名言告诫我们,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教给学生独立探求,索取知识的方法。
(1)在“做”中学:掌握地理基本技能方法。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对地理技能的目标要求是: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这些地理基本技能方法所具有鲜明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掌握地理基本技能方法不仅能促进地理知识的学习,而且对于提高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掌握地理基本技能的方法主要是进行地理实践。教师要注意为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创设情景和条件,并指导学生掌握地理技能方法和基本环节。
(2)在“图”中学:建立地理空间关系方法。
地图是表示地理事物空间状态和关系的最好方法。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在“图”中学,建立地理空间关系方法,不仅能明了地理事物在“是什么?在哪里? ”而且对加深认识地理事物之间 “为什么”到“怎么办”以及“将会怎样”的空间关系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在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过程中,通过区域政区图、区域地形图、区域交通图等来认识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建立起区域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是探询解决区域地理问题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2.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种学习习惯,坚持每次上课前用一些时间去预习学习内容,把书本内容详细看一遍,插图、插图下面的标题或解说等都不要疏漏。在预习的过程中先找出自己认为是重点、难点的地方,这本身就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的过程。遇到疑难问题时,力求自己独立思考、解决疑难,对于无法弄懂的地方,就用铅笔画上记号,提醒自己在上课时注意听老师在这一点上的讲解。预习时要把精力投入在对知识的思考上而非仅仅对书上知识的浏览、记忆,这样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2)听课的习惯。
听课是学习的最有效途径,很重要,而会听课就更重要了。怎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了?首先要求学生精神饱满进课堂,有着一种强烈渴求知识的愿望,这是上好一堂课的保证和动力。其次上课要做到“四到”,即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要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做到边听边想边记,以听为主。实际上,一般的学习方法经过程序化以后就形成了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基础。这样,“听好课”既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掌握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就逐步提高。
(3)理解的习惯。
学习地理知识,离不开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养成知识积累的习惯很重要。理解是对地理知识学习积累的基础。现行初中地理课程有4本教材。按照中考要求,必须掌握初中地理教材的基本内容。对于参加中考的学生而言,不求甚解、生吞活剥,通过靠死记硬背4本地理教材来掌握地理知识,既不可能,也不可思议。地理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记忆,只有在地理知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学生本人的知识,为地理知识的应用和解决地理问题打下基础。
(4)应用的习惯。
地理知识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在指导人们选择位置、适应环境、利用空间、方便出行等方面的生产生活价值;在认识和了解世界方面的文化素养价值;在协调人地关系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科学价值等。如学生在学习农业地理的过程中,能说明气候、土壤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在学习商业地理时,进行商业中心和市场的选址设计等。学生的学习贵在做到学以致用。地理学习的能力是在使用中形成的,是在应用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也是在迁移中得到升华的。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生活的地理”、 “有用的地理”,养成应用的习惯。
(5)复习的习惯。
复习的方法有很多,效果也会因人而异。关键是形成一个适合自己情况的复习方法,只要感觉效果好,就应该坚持下去,并且使之成为自己的一种学习习惯。在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把握时间和频率时间。当天学的东西当天就进行复习,时间拖得越晚,遗忘率就越高。复习时一方面通过看书、看笔记来回忆重点;另一方面通过做相应的练习题来巩固强化。复习不是一次性的工作,没有人只通过一次复习就能一步登天的。新学的东西,当天要复习,过三天还要再复习一遍,到周末则把本周所学的再总体复习一遍,还要进行“循环复习法”,以一个月为周期。
收稿日期:2013-08-10
1. 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我国古代早有“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至理名言告诫我们,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教给学生独立探求,索取知识的方法。
(1)在“做”中学:掌握地理基本技能方法。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对地理技能的目标要求是: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这些地理基本技能方法所具有鲜明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掌握地理基本技能方法不仅能促进地理知识的学习,而且对于提高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掌握地理基本技能的方法主要是进行地理实践。教师要注意为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创设情景和条件,并指导学生掌握地理技能方法和基本环节。
(2)在“图”中学:建立地理空间关系方法。
地图是表示地理事物空间状态和关系的最好方法。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在“图”中学,建立地理空间关系方法,不仅能明了地理事物在“是什么?在哪里? ”而且对加深认识地理事物之间 “为什么”到“怎么办”以及“将会怎样”的空间关系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在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过程中,通过区域政区图、区域地形图、区域交通图等来认识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建立起区域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是探询解决区域地理问题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2.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种学习习惯,坚持每次上课前用一些时间去预习学习内容,把书本内容详细看一遍,插图、插图下面的标题或解说等都不要疏漏。在预习的过程中先找出自己认为是重点、难点的地方,这本身就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的过程。遇到疑难问题时,力求自己独立思考、解决疑难,对于无法弄懂的地方,就用铅笔画上记号,提醒自己在上课时注意听老师在这一点上的讲解。预习时要把精力投入在对知识的思考上而非仅仅对书上知识的浏览、记忆,这样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2)听课的习惯。
听课是学习的最有效途径,很重要,而会听课就更重要了。怎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了?首先要求学生精神饱满进课堂,有着一种强烈渴求知识的愿望,这是上好一堂课的保证和动力。其次上课要做到“四到”,即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要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做到边听边想边记,以听为主。实际上,一般的学习方法经过程序化以后就形成了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基础。这样,“听好课”既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掌握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就逐步提高。
(3)理解的习惯。
学习地理知识,离不开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养成知识积累的习惯很重要。理解是对地理知识学习积累的基础。现行初中地理课程有4本教材。按照中考要求,必须掌握初中地理教材的基本内容。对于参加中考的学生而言,不求甚解、生吞活剥,通过靠死记硬背4本地理教材来掌握地理知识,既不可能,也不可思议。地理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记忆,只有在地理知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学生本人的知识,为地理知识的应用和解决地理问题打下基础。
(4)应用的习惯。
地理知识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在指导人们选择位置、适应环境、利用空间、方便出行等方面的生产生活价值;在认识和了解世界方面的文化素养价值;在协调人地关系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科学价值等。如学生在学习农业地理的过程中,能说明气候、土壤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在学习商业地理时,进行商业中心和市场的选址设计等。学生的学习贵在做到学以致用。地理学习的能力是在使用中形成的,是在应用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也是在迁移中得到升华的。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生活的地理”、 “有用的地理”,养成应用的习惯。
(5)复习的习惯。
复习的方法有很多,效果也会因人而异。关键是形成一个适合自己情况的复习方法,只要感觉效果好,就应该坚持下去,并且使之成为自己的一种学习习惯。在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把握时间和频率时间。当天学的东西当天就进行复习,时间拖得越晚,遗忘率就越高。复习时一方面通过看书、看笔记来回忆重点;另一方面通过做相应的练习题来巩固强化。复习不是一次性的工作,没有人只通过一次复习就能一步登天的。新学的东西,当天要复习,过三天还要再复习一遍,到周末则把本周所学的再总体复习一遍,还要进行“循环复习法”,以一个月为周期。
收稿日期:2013-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