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达尔文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社会,自主参与能力已经是每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对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批判意识、综合意识和合作意识,注重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和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提高自主参与的能力。
一、初中数学自主参与能力的现状
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往往围着老师被动地应付,接受性地学习。一是学生没有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在教学活动中不敢自由表达、发挥,很难表露自己的个性思维过程。二是学生没有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为考而教,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头脑,久而久之,也培养了学生思维上的懒惰、行为上的消极。三是学生没有自主参与学习的能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具备自我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
我们教师要树立坚持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参与能力的理念,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把以教师问讲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质疑问难、研讨交流的自主参与学习。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自主参与习惯,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初中数学自主参与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课前设计自主参与形式
教师备课时应尽可能考虑学生的全员参与,注重知识探索过程中的能力转化,密切将学生生活经验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在学生的情绪体验中找到相应的支撑点,促使学生自觉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例如在“实数的概念”教学设计中,在教学如何引入无理数概念这一环节时,我采用了“实践操作——观察计算——感受小结”的教学步骤。设计了一个拼图练习,让学生感受到面积为2的正方形是切实存在的,因此它的边长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数。其次,通过学生小组探究对已学过的数的特征分析,不断地自主推断出它不是一个整数,也不是一个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因此应该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让学生感受到已学过的数不够用,必须有一类新的数,切切实实感受到无理数是客观存在的。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既掌握了无理数的概念,又培养了自主参与能力。
又如在教学六年级《等可能事件》时,课前安排学生做一个小游戏:抛掷一枚硬币,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抛掷硬币、记录抛掷的总次数、汇总正面朝上出现的次数、正面朝上次数占抛掷次数的百分比。大家观察、思考,发现抛掷的次数越多,正面朝上次数占抛掷次数的百分比越接近50%。整个过程都由学生完成,自主参与的能力得到了有力的提高
(二)课内挖掘自主参与潜能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热情
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灵活采用一系列教学手段和方式,创设生动、新颖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参与的热情,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学生主动钻研、自主参与,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例如,教学九年级《利用函数的图像研究函数》时安排课前短片——“长时间的跑步为什么能造成人感觉疲劳”,自然引出血乳酸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这一函数关系图。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又如教学六年级《等可能事件》时,为学生创设游戏活动的宽松情景:4张牌中随机抽一张牌、抛一枚硬币、玩飞行棋、掷一枚骰子等等,让学生初步感知等可能事件的三要素:所有可能的结果数是有限多个;各种结果可能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任何两种结果不可能同时出现。通过学生积极自主的参与,小组间的合作讨论,探索出等可能事件的有关概念。
2.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力
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這是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每发现一个新问题,解决一个新难点,都能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教师始终以良好的情绪给学生一种信任期望的心理定势,会消除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畏惧和紧张,激励他们自觉地、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养成自主参与的习惯。自主参与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就会不知不觉的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从而学习效率倍增。
激励就是利用学生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产生朝着期望目标行动的内驱力,增设了学习差异学生在自主参与道路上的“加油站”,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力。
(三)课后延续自主参与热情
教师不但要在课内激发和维持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更要将课内迸发出的参与热情有效地延续到课后,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氛围之中。
例如,教学《25.3 二次函数y=a(x+m)2+k的图像》时,在已明确抛物线通过一次平移(左右或上下)可得到相对应的抛物线的基础上,探讨将这两次平移结合起来所得的二次函数y=a(x+m)2+k的图像及性质,学生理解掌握了特殊二次函数与一般二次函数图像间的相互关联及平移方法后,课后布置讨论题:1)若抛物线经过一次平移后,所得的新抛物线经过点M(2,3),请说明这次平移的方向及距离。2)若抛物线经过两次不同方向的平移后,所得的新抛物线经过点M(2,3),请说明这两次平移的方向及距离(写出一种)。学生们讨论的热情持续高涨,有的说左右平移,有的建议上下平移,有的左右、上下平移同时进行,但平移的距离有所不同,学习交流的气氛非常浓厚,将课内学生的自主参与热情延伸至课后,学生主动分析思考和自主参与的能力有很大提高。
学生自主参与热情和自主参与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确保学生自主参与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自习、深入地思考、热烈地讨论交流,积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的思维主动卷入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提高数学自主参与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批判意识、综合意识和合作意识,注重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和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提高自主参与的能力。
一、初中数学自主参与能力的现状
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往往围着老师被动地应付,接受性地学习。一是学生没有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在教学活动中不敢自由表达、发挥,很难表露自己的个性思维过程。二是学生没有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为考而教,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头脑,久而久之,也培养了学生思维上的懒惰、行为上的消极。三是学生没有自主参与学习的能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具备自我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
我们教师要树立坚持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参与能力的理念,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把以教师问讲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质疑问难、研讨交流的自主参与学习。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自主参与习惯,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初中数学自主参与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课前设计自主参与形式
教师备课时应尽可能考虑学生的全员参与,注重知识探索过程中的能力转化,密切将学生生活经验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在学生的情绪体验中找到相应的支撑点,促使学生自觉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例如在“实数的概念”教学设计中,在教学如何引入无理数概念这一环节时,我采用了“实践操作——观察计算——感受小结”的教学步骤。设计了一个拼图练习,让学生感受到面积为2的正方形是切实存在的,因此它的边长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数。其次,通过学生小组探究对已学过的数的特征分析,不断地自主推断出它不是一个整数,也不是一个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因此应该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让学生感受到已学过的数不够用,必须有一类新的数,切切实实感受到无理数是客观存在的。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既掌握了无理数的概念,又培养了自主参与能力。
又如在教学六年级《等可能事件》时,课前安排学生做一个小游戏:抛掷一枚硬币,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抛掷硬币、记录抛掷的总次数、汇总正面朝上出现的次数、正面朝上次数占抛掷次数的百分比。大家观察、思考,发现抛掷的次数越多,正面朝上次数占抛掷次数的百分比越接近50%。整个过程都由学生完成,自主参与的能力得到了有力的提高
(二)课内挖掘自主参与潜能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热情
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灵活采用一系列教学手段和方式,创设生动、新颖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参与的热情,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学生主动钻研、自主参与,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例如,教学九年级《利用函数的图像研究函数》时安排课前短片——“长时间的跑步为什么能造成人感觉疲劳”,自然引出血乳酸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这一函数关系图。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又如教学六年级《等可能事件》时,为学生创设游戏活动的宽松情景:4张牌中随机抽一张牌、抛一枚硬币、玩飞行棋、掷一枚骰子等等,让学生初步感知等可能事件的三要素:所有可能的结果数是有限多个;各种结果可能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任何两种结果不可能同时出现。通过学生积极自主的参与,小组间的合作讨论,探索出等可能事件的有关概念。
2.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力
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這是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每发现一个新问题,解决一个新难点,都能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教师始终以良好的情绪给学生一种信任期望的心理定势,会消除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畏惧和紧张,激励他们自觉地、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养成自主参与的习惯。自主参与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就会不知不觉的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从而学习效率倍增。
激励就是利用学生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产生朝着期望目标行动的内驱力,增设了学习差异学生在自主参与道路上的“加油站”,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力。
(三)课后延续自主参与热情
教师不但要在课内激发和维持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更要将课内迸发出的参与热情有效地延续到课后,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氛围之中。
例如,教学《25.3 二次函数y=a(x+m)2+k的图像》时,在已明确抛物线通过一次平移(左右或上下)可得到相对应的抛物线的基础上,探讨将这两次平移结合起来所得的二次函数y=a(x+m)2+k的图像及性质,学生理解掌握了特殊二次函数与一般二次函数图像间的相互关联及平移方法后,课后布置讨论题:1)若抛物线经过一次平移后,所得的新抛物线经过点M(2,3),请说明这次平移的方向及距离。2)若抛物线经过两次不同方向的平移后,所得的新抛物线经过点M(2,3),请说明这两次平移的方向及距离(写出一种)。学生们讨论的热情持续高涨,有的说左右平移,有的建议上下平移,有的左右、上下平移同时进行,但平移的距离有所不同,学习交流的气氛非常浓厚,将课内学生的自主参与热情延伸至课后,学生主动分析思考和自主参与的能力有很大提高。
学生自主参与热情和自主参与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确保学生自主参与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自习、深入地思考、热烈地讨论交流,积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的思维主动卷入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提高数学自主参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