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色沃土上耕种文明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8388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革命烈士是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资源。杨匏安纪念学校充分利用革命烈士这一宝贵的资源,以环境润泽心灵,以信仰镌刻理想,以活动塑造人格,以践行传承精神,让孩子们真正成长为“杨匏安之子”。
  关 键 词 校园文化;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文化;生态校园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8)10-00-02
  杨匏安是华南地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35岁就为祖国解放、民族复兴献出了宝贵生命。家乡人民为纪念他而特意创建了杨匏安纪念学校。学校现有学生1231名,其中80%是打工子弟和当地村民的孩子。校园绿化面积占60%,彰显着绿色生态校园的蓬勃生机。
  建校以来,学校依托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积极打造红色革命教育和绿色生态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特色,依托烈士杨匏安的校本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通过建设“杨匏安精神教育基地”,讲革命故事,诵烈士诗词,评“杨匏安之星”等,用红色基因滋养学生,铸就坚忍不拔的阳光少年。同时,结合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积极打造绿色生态校园,“让每个生命开出自己的花”。
  一、以環境润泽心灵
  人是环境的产物,和谐温暖的环境有助于培养儿童生动活泼的性格和富于理性、善于交往的能力。为此学校努力让红色基因、传统文化和学校环境有机融合。
  一是让红色基因与环境对接。具体而言即是围绕“让每个生命开出自己的花”办学理念,秉承“立志、立诚、立品、正学”办学追求,努力让校园的每个方寸之间都融入红色情怀和环境育人的教育因子。如今走到学校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杨匏安烈士的革命精神铭文“坚韧不拔”。学校小操场中的杨匏安雕像庄重肃穆,像一座不朽的丰碑,时刻提醒着学生美好生活来之不易。雕像右侧是正在建设的“杨匏安烈士纪念馆”,通过多媒体、实物、文字、图片等资源,多角度、全方位还原烈士生平,为学生了解烈士革命事迹、学习烈士不屈精神提供了良好教育基地。在红色乐园边的展示栏上,一副副生动的面孔,一件件感人的事迹,为孩子们树立了良好榜样,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是让立德树人与环境融合。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使命,因此校园中每一处树立的核心价值观铭文都不只是口号和标语,而是孩子们用画笔描绘,用书法摹写,用文字撰述的率真活泼的心声。在教师们眼中,每个学生都是学校的精神和价值所在,因此校园里到处充满了生长的气息。
  为了让红色基因注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永放光芒,学校努力让墙壁“说话”,不管是杨匏安诗词长廊,还是拾级而上的“彩虹墙”上,都标示有“遇上方知有,斯人若彩虹”“当你和别人说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帮助别人是最大的快乐”等等温馨的提示语,在细微之处彰显着德育的力量。此外,学校还让喇叭“说话”,让教室“说话”,让书籍“说话”,通过物化的环境和精神的滋养,润泽学生心灵。
  二、以信仰镌刻理想
  学校特有的红色基因丰富了红色文化的内涵,为传承杨匏安精神,拉近学生与英烈的距离,每逢清明节、杨匏安烈士诞辰纪念日,学校都会举行大型而隆重的纪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红色诗词吟诵、故事表达、歌舞表演等活动,多方式、多角度回顾烈士事迹,陶冶学生精神。每学期的“杨匏安学子讲坛”,则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述自立自强、积极上进的故事,传播正能量,歌颂真善美。如此让每个孩子都明白,烈士精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自己身上。学校还定期通过主题队会、讲杨匏安故事、评选杨匏安之星等活动,在校内选拔积极进取、团结上进的孩子进行表彰,将新时代小学生的优秀品质播撒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像种子一样拔节生长。
  为了系统宣传杨匏安烈士的光荣事迹和革命精神,在市关工委的关怀支持下,学校修建了“杨匏安精神教育基地”,实现了“四位一体”,即教材课程化、课程常态化、活动多元化、基地校本化,立体打造红色文化。如此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引领传递,杨匏安学子变得有礼貌、爱探究、善合作、爱生活。
  三、以活动塑造人格
  针对当前许多学生意志品质不坚定,遇到困难容易退缩等人格缺陷,学校结合红色教育资源,通过多种形式活动,坚定学生信念,塑造学生品格。
  如通过开展军训、参观驻澳部队等活动,锻炼学生坚忍不拔、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通过合作探究、小组合作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养成团结协作、勇于实践的良好品质;通过体育比赛,让学生形成拼搏进取、不畏挑战的坚强人格。
  学校还开展“落实弯腰行动,践行核心价值观”活动,把文明行为有机融合到学生日常生活中,把核心价值观植根于学生心里,受到家长和同行赞誉。
  此外,学校还开展“教师节,念师恩”“诚信在你我心中”“学雷锋,见行动” “中国梦系列活动”“重阳节敬老活动”等丰富多彩、立体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锻炼了坚强意志,养成了良好行为习惯。
  四、以践行传承精神
  在革命烈士精神的熏陶下,孩子们也用行动阐释着爱国情怀和烈士精神。如在课余,学生志愿者会随同家长到周边社区开展学雷锋行动,将乐于助人的精神落地生根;通过光盘行动的自我监督行动,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通过弯腰行动,学会礼让谦逊,学习与人为善。尤其是在破坏性台风“天鸽”过境后,学校倒了七十多棵树,校园里一片狼藉。学生和家长们闻讯后迅速回到学校,开展抗灾自救、清扫校园,几天功夫就拉走了残枝败叶。看着焕然一新的校园,我们真切感受到烈士艰苦奋斗、不畏困难的精神在孩子们身上得以传承发展。他们是真正的“杨匏安之子”。
  红色沃土育新芽,革命精神永流传。近两年来,学校丰富红色文化内涵、提升办学品质,取得可喜成绩,仅2017年师生就获奖一百多项,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广东省文明校园、广东省基础教育试验基地等,广获赞誉。
  (作者单位:珠海市香洲区杨匏安纪念学校 广东珠海 519060)
  责任编辑 余志权
其他文献
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以社会常识为载体,以品德形成为核心的综合性基础型课程,其学习评价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上海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4稿)(以下简称课标)中明确指出:“本课程学习评价的目的是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使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学习评价要发挥激励、教育功能,关注个性差异,强调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实施促进学生知、情、行和谐统一的
2012年,许纪霖先生关于法国高考的一条微博引发了国人关于哲学教育的大讨论。法国将哲学作为高考必考科目,诸如“是否存在与生俱来的欲望”“没有国家我们是否会更自由”“我们是否有追求真理的义务”“人们通过劳动获得了什么”等考题,极具思辨性、批判性和开放性。这引起了我们对哲学课堂的反思。  以词源考究,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重“爱”,而非“智慧”本身。思考宇宙,问辩人生;思考运动,问辩永恒,是哲学的使命与
“你学习不好,戴绿领巾,我才是真正的红领巾……”2011年10月17日,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口,两个放学的孩子嬉闹起来,来接佩戴绿领巾孩子的家长表情尴尬。这是该校的一项“别出心裁”的“新举措”:小学生有两种佩饰,一种是红领巾,还有一种是绿领巾。老师眼里的好学生自然佩戴鲜艳的红领巾,而那些据说是调皮、学习不好的小学生,则佩戴绿领巾,且上学、放学都不能解开。该校老师称是为激励学生上进。  真不敢
张添翼在《教育科学研究》2015年第1期撰文指出,在我国当前的德育实践中,面临着三种新变化:儿童个性更强,更要自由;教师权威部分丧失;灌输方式隐性化。因此,德育应合理看待灌输的地位与作用,不应盲目反对任何形式、直接的道德知识讲授与道德价值传递。因而应贯彻“最少灌输”的原则,反对程度较重、封闭儿童思维的灌输方式。“最少灌输”原则有四个要求:第一,灌输目的是“引导”儿童形成他律性道德。儿童的道德认知发
摘 要:知与行相统一是品德课程的要求,也是难点。对此,引入“贴姓名牌”讨论,开展基于问题解决学习的对话教学,并开展后续追踪学习,以此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选择,促进知识的内化,强化道德行为,促进知行统一。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程;“贴姓名牌”讨论法;知行统一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8-0037-03  知行统一一直是困扰品德课堂教学的难题。为此,
同伴是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他人。这意味着,每个儿童的身边,都需要一些亲密同伴,他们同甘共苦,相扶互助。但是,当前的独生子女很容易陷入同伴交往的尴尬境遇:不愿意分享,缺乏合作意识,缺少朋友,甘當“宅男宅女”……  在教育场域,教师、家长如何解读并解决这一问题?一些敢于探索的教育者们迈出了坚定的步伐,他们的努力告诉我们:教育者不是儿童同伴交往的“局外人”,相反,当为儿童交往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教育“磁场”,自
摘 要:学校开展性教育,可通过家校沟通,赢得家长的支持;建立教育基地,注重教师培训;构建课程框架,营造参与式学习氛围;挖掘教育资源,深化专项研究等策略来推进。  关键词:性教育;策略;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11-0066-03  孩子们在成长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包括道德问题、心理问题等,很多都源于性教育的缺失。性教育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无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感动竟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奢侈品。很多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太难感动了;很多学生说,现在的老师太不会感动别人了。细想起来,真的,感动愈来愈成为教育中的稀缺资源了。  我们的心灵随着这个时代的快速转动,被调侃、逗乐、蹦迪、歇斯底里慢慢浸淫了感官;学生们用吃麦当劳、喝可口可乐、唱K、玩游戏占用了他们的课余时光。细想起来,我们真的不会感动了,或者说,我们感动的阈限值被大大地提高了,敏感性下
声音  王定华:把小“守则”做成大文章  近日,教育部在官网上发布《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以下简称《守则》),该《守则》共9条,282字,涵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新版《守则》补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不比吃喝穿戴等;增加了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如养成阅读习惯、文明绿色上网、低碳环保生活
当前,学校创品牌已蔚成风气,成为热潮。面对此股“品牌热”,冷静追问大有必要。  事实上,中小学创品牌并非如商家创品牌样为“利”,而是为“名”。只要成了名校,社会赞誉、媒体采访、领导表扬、家长追捧便会接踵而来,优质生源、评优奖励、职称晋级、职务提升自然水到渠成。  但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却是未成年的学生。他们到底享受了什么样的服务,自己说了却不算——就算若干年后长大了能说了,当年的学校也早已物是人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