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话题为模块开展初三英语词汇总复习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d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过:“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头才有生命,才容易记住,才知道用法。如果没有一定的语境,任何词汇也将变得没有意义。”因此,在平时的词汇教学中要把词汇放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那么,到了初三总复习阶段,更应该依托话题,在一定的语境中开展词汇复习。因为到了初三总复习阶段,学生的学习相对紧张,压力也很大,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紧紧围绕某一话题从不同方面展开活动,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各种活动中去体验、巩固英语词汇,才能让学生轻松复习、高效复习。
  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笔者参照《英语课程标准》附录部分的话题项目表,先将教材中涉及的相关话题进行提炼,然后重组复习模块,构建话题下的词汇网络,同时开展听、说、读、写各项教学活动,将整个初中阶段的英语词汇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复习。这样原本孤立的单词在话题语义场中,词与词之间有了意义联系。
  依托话题设计一系列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而又富有挑战的氛围中,兴趣盎然地获得学习词汇的方法和最大限度地掌握与话题相关的主题词汇。下面,以food话题为例,阐述如何以话题为模块开展初三英语词汇总复习。
  一、 创设情境,呈现词汇
  1. 将学生的生活情境再现课堂
  生活情境再现课堂给学生亲切感,让他们在课堂上多一份轻松、少一份焦虑。在复习本模块的前几天,学校刚好举行踏春野炊活动,笔者抓住这一契机拍摄了几张本班学生活动的照片用于该模块的教学素材。在课堂上学生看到画面中瞬间定格的自己熟悉的情境,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变得兴奋而又热情。在笔者指着照片提问“What kind of food has Student A/B/C ... got?”后,他们脱口而出画面中的食物名称:“Orange, drink, fruit, vegetable, beef, carrot, chicken, juice, melon, milk, onion, pork, potato, tomato ... ”当他们看到某位同学因担心饭煮不熟而买的充数“美食”——方便面时,顿时哄堂大笑,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更加高涨起来,大部分学生说是convenient noodles,但随即有学生给出了正确的翻译——instant noodles。
  2. 将学生时下最为关注的话题引入课堂
  健康饮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所吃的、了解的食品也越来越多,一些国外的食品等也为中国学生所熟悉。英语教学要善于利用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激发他们学习词汇的兴趣。针对学生对学校食堂饭菜不满意这一现象,笔者据此设计、组织了课堂活动“If I am a cook, I’ll provide better food at our school. I will make ...”这项活动再次唤起了学生学习中西方食物名称的兴趣和热情,学生饶有兴趣地道出意大利的pizza, noodles,美国的fried chicken, sandwich,日本的sushi,我们的餐桌上常见的carrot, cabbage, tofu, mushroom等等。
  二、 变式训练,巩固词汇
  将食物名称按不同标准分类训练,从不同角度反复刺激学生的话题词汇,可以让学生始终体验“新”感觉,从而达到维持学习本话题词汇的兴趣,促使主题词汇量的扩大呈循环递进式。
  分类一:Fruit, Meat, Vegetables, Drink, Staple food(主食)
  第一次分类是为了给学生起一个示范作用,不仅分好类别而且明确了食品名称,但每一类别的问题设计形式不同。根据中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笔者对这五类食物名词分别设计不同的小组活动:全班分成五个小组,每组选取其中一类在规定时间内作答,得分高的组获胜。Fruit组的任务是根据简笔画猜出水果名称(如:apple, orange, banana, pear, peach ...),Drink组的任务是根据英文描述猜出饮料名称(如:milk, juice, water, tea, coffee, Coke ...),Vegetables组的任务则以不同的蔬菜中英文连线题的形式出现(如:tomato, onion, potato, cabbage, eggplant ...),Meat组的任务是根据所给动物图片列举出对应的肉类名称(如:chicken, beef, mutton, pork ...),Staple food组的任务是用头脑风暴法联想出相关的名称,如图1所示。
  分类二:Healthy food和Unhealthy food
  鉴于上一分类中复现了一定量的食品名词和增添了较大量的新词,学生对本话题词汇也有了一定的储备,此时他们对于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也会跃跃欲试。此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快速列举healthy food和unhealthy food,在规定时间内列举出有效食品项目多的小组获胜。这一活动在学生有足够信心的基础上维持了他们学习词汇的兴趣,促使他们回想所学词汇,不断强化巩固所学词汇的有意识记。学生提出了下列词汇:
  Healthy food: milk, tomato, meat, fish, orange, grape, chicken, melon, onion, potato, cabbage, juice ...
  Unhealthy food: Coke, sandwich, hamburger, chips, fried chicken, ham, instant noodles, Sprite, wine ...
  分类三:Chinese food和Western food
  第三次变式分类巩固练习,设计1篇介绍中西方饮食的阅读文章“How is Chinese food different from Western food?”先鼓励学生阅读并填写出尽可能多的合适的食品词汇以及用餐工具的词汇,然后按照类别作适当补充(见表1)。
  三种变式词汇训练既避免了因形式单一而让学生感到乏味而兴趣低落,又使本主题的食物名称词汇在这一阶段得到频繁有效的复现,从而有利于词汇的记忆。当然,同时也训练了学生说和读的能力。
  三、 综合运用,升华词汇
  词汇学习和复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而不是储存。经过词汇的呈现、扩大和初步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和维持,学生对学习食物词汇的自信心不断增强,接受有挑战性任务的心理承受力不断增强,对继续学习并从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的心理期待越来越高。此时应趁势布置任务,将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内在的稳定的学习动机。学习词汇不是机械地记忆单词,而是运用词汇,将词汇学习与技能训练和语言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真实的评议情境中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笔者设计了一项含有两个活动的任务,促使学生在他们所学的食物名称词汇和他们的生活经验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任务的第一部分是说的活动:Give the following people some advice on what suitable food they should choose and give some brief reasons. 让全班学生分组讨论后完成表2。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顺利地完成任务,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理由让学生参考:become stronger/grow healthily/be thinner/
  be better/live longer。
  在讨论中,学生交流着各自关于饮食方面的生活经验,发表个人观点和看法;在讨论中,学生对饮食有了新的认识,增加了一份对生活的感悟;在讨论中,学生更坚定了取得学习成功的信心,增强了对下一次学习活动的期待。
  这项任务的第二部分是一项写的活动:Make a pamphlet of food for people of different ages. 小组分工合作编写一周食谱。要求:(1)有封面;(2)有目录;(3)有理由介绍;(4)可适当包装使食谱精美悦目。食谱的部分样本见表3。
  教师在课堂中教什么并不等于学生就学到了什么,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条件。我们的模块话题给学生提供了综合运用语言的场,学生在这个场中用语言进行思维和交流,从而遵循了“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境”的原则;同时,采用集中与适时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把词汇教学融入听、说、读、写活动中,有意识地增加词汇复现率,在“接受和生成”的语言运用中掌握词汇。以模块话题为依托,不但激“活”了原本枯燥乏味的英语词汇总复习,而且激“火”了整个毕业生学业考试的总复习。
其他文献
在我六七岁时的一天,村里来了个挑货郎,他挑着一对竹编大箩筐停在路边一户人家的屋檐下,一边摇着拨浪鼓一边喊:“兑针兑糖……换针换糖……”大箩筐上头放着纽扣、针、线、哨子、火柴之類的,大箩筐里放着蜡烛、肥皂、白糖之类的。  挑货郎的吆喝声和拨浪鼓的“咚咚”声很快在整个村里蔓延开来,不一会儿就聚集了一大拨人,当然包括我在内。大家叽叽喳喳地问着怎么换,七手八脚地拿着小商品看来看去。  我蹲在大箩筐的边上,
课程标准分为三部分:‘理念、体系和内容。理念是指“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理念、设计思路等的阐述。体系是指必修三个模块和选修六个模块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内容是指“课程标准”中具体的学习要点。如果把课程标准比喻成一个人,则理念就像一个人的灵魂,体系就像一个人的骨骼,内容就像一个人的血肉。解读历史教材体系和内容安排,首先要触及的是灵魂。  历史课程理念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在历史观上
对于生长在牡丹江畔的我而言,最偏爱的便是在秋风渐起时,驻足江边,于流水声中静静地欣赏美妙的落日。  傍晚时分,江面被秋風吹起细小的波纹,抬起头张望,忙碌了一天的太阳,终于要休息了,那爱日落的人便按捺不住期待了。太阳的金光温柔地轻拂着流动的江水,江水把这夺目的光又反射起来,于是一层薄薄的、看似弱不禁风的金黄的雾萦绕在水面上,使人仿佛身处仙境之中。  接着,太阳似乎在一瞬间由金黄变成橙色的了,江水也变
我们日常可见许多古建筑,大到宫殿庙宇,小到亭台楼榭。你知道古人是如何给这些古建筑取名的吗?一起来看看吧。“楼”从何而来  一种说法是,《说文解字》曰:“楼,重屋也,从木、娄声。”也就是说,楼指的是两层以上的大建筑。另一种说法,《释名·释宫室》解释:“楼,言牖(yǒu)户诸射孔娄娄然也。”射孔,指门窗上可以照射进阳光的孔格;娄娄,空疏也。多层建筑门窗射进的光线更多,室内更显“娄娄然”(空明敞亮),故
一、研究背景    2005年的西博会期间,在主题为“关注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中国杭州名师名校长论坛上,原教育部师范司司长、全国教师教育学会会长马立带来了“关注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主题报告,报告论点“培养阳光灿烂的学生,首先要有为教师职业感到幸福的老师”。教师是关系学龄儿童成长的重要外因。教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持久而深远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是教师们从工作中得到的精神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指的是八位仙人法力无边,在过东海时将各自的法宝投于水面,结果个个顺利过海。显然,八仙过海靠的是各自的“神通”。其实,课堂教学也是如此。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善施“神通”,巧过“大海”呢?现以《思想品德》“我们的人格尊严权”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 架航行之帆——巧妙呈现教学素材,力求课堂问题系列化  把学生的眼、耳、手、心紧紧地吸引到课堂上来
如何让学生的高考作文语言体现隽永的诗情画意,达成笔下生花的效果呢?笔者以为应当重点关注和着力体现语言的张力美。  所谓语言的张力美,主要是指写作语言既不极尽雕琢铺陈之能事,也不是“饱满”得未给读者留有想象空间和思考余地,而是能够唤醒读者记忆、钩沉读者往事、触及读者神经、叩击读者心灵、引发读者思考、赢得读者青睐。为方便探讨和阐述,笔者依据《考试说明》对高考作文“有文采”的写作要求和高考作文的写作实际
是什么预见了教育的未来呢?比尔·盖茨认为“翻转课堂”预见了教育的未来。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的,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来完成。翻转课堂将传统的教学结构在时空上颠倒了过来:课前,学生利用教师上传在校园网上的数字材料,进行自主学习,并通过查阅资料、与同学老师在线互动交流等方式完成知识的传授;课上,学生开展协作学习,积极参与与同伴、教师的互动交流和合作探究
我们先来看诗人贝琦·佛朗哥《数学诗》中的片段。  红色落叶 橙色落叶 金色落叶 棕色落叶=踩下去窸窣有声的地上彩虹  秋天÷风-颜色=冬天  枫叶 水塘=红色小船  雨滴×莲叶=绿色盘子里的珍珠  水塘÷雨滴=涟漪  蒲公英×风=白色的愿望  三叶草 打结=春天的项链  脚-鞋袜 草地=光脚丫子的快乐  这些数学符号真是用得恰到好处,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  比如“脚-鞋袜 草地=光脚丫子的快乐”这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语文写作教学改革,语文教育工作者们提出了许多新举张。在众多举措中,“新概念作文”可谓是影响甚大且受人推崇的一种。新概念作文到底是怎样兴起的?又有哪些优点和不足?它能代表新课改作文改革的方向吗?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进行了解、研究与反思,目的是总结新概念作文的经验与教训,摸索作文教学的科学规律,更好地服务于新时期的作文教学。  “新概念作文”这个概念兴起于语文改革风越吹越紧的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