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力量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ofPri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庆祝中国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各行业都有行动,文学界颇具影响力的“我和我的祖国”“大片”,莫过于中国作家网推出的《文学的力量》系列视频。在其正式上线之前,作为精彩预告的“官宣”文章有一段话,我们不妨抄录于此:
   即使隔着千年的时光,我也能辨认出那些从未见面而世代熟知的面庞,那是因为文学;
   即使隔着万里的距离,我也能与那些至亲至情的人共一片月光,那也是因为文学;
   即使身处无限的黑暗,我也能讲述阳光与海岸,那还是因为文学。
   这部六集系列视频,虽未像《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以及《攀登者》在院线赢得几亿、十幾亿票房,但对于我这样一位长期倡导“文化‘走出去’,文学当先行”的“文学爱好者”来讲,却感到无比珍贵,因为它是对我倡导的这一观点最为有力的支撑。视频当中有对许多著名作家、翻译家、科学家和文学界人士的访谈。在谈及文学的力量时,王蒙的回答是:我觉得文学的力量是对人们精神生活影响的力量;贾平凹的回答是:文学的力量基本上就是改变人心灵的东西,转化人心灵的东西;梁晓声的回答是:能够带来人们的警醒;物理学家陈佳洱的回答是:科学是追求真理,文学是求真求善求美;刘震云的回答是:万千的心事汇到一起就成了洪流,这个洪流的力量,在文学中重新把它给打捞出来,彰显在这个世界上;梁鸿的回答是:能够获得对社会的理解,能够获得一种理性,能够使你对你自我的生活有一个重新的反观......
   这些名家的回答都很深刻,都很值得赞赏和钦佩。但在我看来,还是王蒙和贾平凹的回答“最有力量”。也许这正是这篇网上的“官宣”文章只截屏他们两位回答的原因吧。
   在谈及“文学的力量”时,我们应该想起鲁迅弃医从文的例子。的确,这个事例完全可以说明,文学具有救治一个人、一群人甚至一个民族心灵疾病、精神疾病的力量。这也正是王蒙、贾平凹所讲的“精神影响的力量”和“改变人心灵的东西”。从此意义上,谁又能低估作为诗人的毛泽东主席“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对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所起到的作用和力量?
   而事实上,人的肉体疾病、身体痛苦也多来自精神和心灵的疾病和痛苦,所以要想解除肉体疾病、身体痛苦,也应先改善精神和心灵,所以有些高校开办了“文学治疗系”。最近,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一位叫杨进刚的大夫在一次演讲的最后一段话,也同样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他说:下医医病。如果你作为一个医生,你天天讲支架,药片,手术刀,你就是下医;如果你是一个中等的医生,你会关注人的行为,关注人的思想,关注的是人而不是病,也不是药;如果你能做到上医,那么你就会创造和谐而健康的环境,造福一方百姓,那就是最伟大的医者。
其他文献
周吉敏  世人只知曹雪芹的《红楼梦》,而不知《废艺斋集稿》,这是曹雪芹另一部天才著作,用意是帮助贫穷、废疾无告的人们,学一种维生的技艺。《红楼梦》涉及绘画、医学、建筑、手工艺等等,《废艺斋集稿》叙及图章、风筝、编织、脱胎、织补、印染、雕刻竹制器皿和扇股、烹调八类技艺,可见曹雪芹博于材艺。写《废艺斋集稿》是由《南鹞北鸢考工志》起意的。曹雪芹的朋友于景廉从军伤足退伍后无以为生,儿女忍饥挨饿,向他求助,
期刊
通过互联网,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美国人演讲的视频,上至耄耋老人、下至中小学生,演讲时无不从容镇定、口若悬河,仿佛个个都是天生的演说家。其实,他们这种本领也是后天训练出来的。美国小学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思辨与表达能力:WES每年都会举办一场演讲比赛,动员四、五年级学生参加;在演讲比赛之前一个月,老师会对参赛选手进行专门培训,提供一些简单实用的演讲技巧;美国老师有时会把课堂变成会场,让学生进行辩论;学校组织
期刊
杨则纬一  一个老人的离世总会让人联想到另一个老人,突如其来的悲伤在胡思乱想中增了更多忧虑,终于恍然大悟学数学时平方的意义。快乐和快乐之间可以加号,但在悲伤这件事情上却总是平方运算。  死亡这个词在我12岁之前只是存在于我脑海词库当中众多词语的一个。突然有一天的那个清晨,我们坐在教室里等上语文课的老师上课,结果等来了另一个老师用凝重的语气告诉我们语文老师因车祸身亡再也不能站在这个讲台上的消息。当时
期刊
“稚子敲针作钓钩”中的稚子到底是谁?陈思呈  晒娃是可以晒得很有意义的。对一个亲近生命孜孜探究,里面必有对人性和人世深刻的兴趣。假如一个写作者对身边的人都没有研究的兴趣,那么他对他人的兴趣也很可疑。作为写作者与非写作者不同的地方大概是,他们往往就顺便把这些兴趣和观察写了下来。  所以古代诗人也写晒娃诗,也有各种各样的晒法。有一些,似乎像现今课外班上等候的妈妈们在互相交流,只不过,课外班门外的父母们
期刊
东出西安行至灞桥,溯灞水向东南五十里到蓝田县蓝关镇,举目南望,巍巍秦岭横亘在前。“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继续南行十余里,灞水自秦岭奔泻而出,峪口向大山深处漫延,形成一条漫川,这便是闻名遐迩的辋川了。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别业就建在这里,诗人长期隐居于此地,留下了无数描写辋川山水田园的诗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今天的辋川依然风光秀美,灞水从川
期刊
和风我说“文如其人”  “文如其人”这个成语出自苏轼老先生《答张文潜书》。但我对“文如其人”这个成语一直以来心存疑虑,如鲠在喉,果真世上许多为文的人都如张文潜那样吗?  张耒(文潜)号柯山,苏门四学士之一,13岁能文,其文和诗被苏轼称之为“其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氣,终不可没”。张耒的词《秋蕊香》中的一句“春色年年如旧”,至今仍让我经常引用。他关心稼穑的艰难和民生之疾苦
期刊
陈剑晖  散文创新是近年来散文界的热门话题,也是困惑和导致不少散文家和研究者焦虑的问题。这种困惑与焦虑既有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守成与变革的冲突、定义不清与文体边界模糊纠葛的原因,更是由缺乏创新意识,在艺术上画地为牢、固步自封所导致,这必然从整体上制约当代散文的发展壮大。因此,有必要从艺术形式角度,对新时代散文的创新与突破进行思考。  散文创新主要分为散文观念、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三大方面。就散文观念来
期刊
吴周文  对于中国散文的传统,毫无疑问必须予以继承。近期,我在《散文特有的文化自信与文体自觉》(《上海师大学报》2019年第2期 )一文中,强调、阐说了继承散文传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中国散文具有国粹性、教化性和典艺性的传统属性,是中国文学的一个文化“宝库”。惟其如此,我在这里谈散文突破传统而创新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必须强调散文传统的继承。中国散文的传统,可以追溯到甲骨文、钟鼎文的记事。除《老子》是
期刊
一   灯塔,其实也是路灯。   普通的路灯照耀眼跟前那一截子路,照寻常路。灯塔也是照耀寻常路,但当一艘远归的船处于危机和迷惘中的时候,就不寻常了。灯塔的魅力在于站位高,而且有方向感。   学问家与一般学者的区别,不在知,在识,在于清醒的认识力和洞察力,在于给人带来方向感。梁漱溟说,有主见就是学问。学问是以学的态度去发现问题和认识问题,有了自己的突破和建立,就是学问家。   张华兄是学问家。二  
期刊
一   无聊可能是童年的美学核心。尤记我坐在老厝阴暗的客厅里,望着外面天井。天下着雨,水帘子从屋檐上垂挂而下,造成我与世界的阻隔。我能做的事只有一件,就是傻坐,漫长又空白地,隔着雨帘,看向天井。   以一个孩童的视线来看老厝,它是影影幢幢的。花木茂盛促进这个印象:天井里由水泥搭建成几层的架子,从低到高摆着百日红三角梅龙吐珠,最中间也是最顶端,是一个大莲缸。莲花是花中亮点,甚为矜贵。如果开花前小孩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