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所以说美是音乐的灵魂,而音乐课就是向学生诠释美的平台,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对音乐中蕴含的美的追求。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塑造自身形象,熏陶学生发现美
例如,在教学《小白船》时,我先在黑板上勾勒出一幅明亮的夜空中月亮船摇曳图,配上音乐用柔美的声音给学生描述此情此景,将学生带入温柔而朦胧的意境中。然后,我边弹边深情地演唱,配上一段旋律优美的前奏与间奏,让学生感受这首歌的美。我还特意穿上一条长长的白裙,配上几个精心设计的舞蹈动作。听着温柔悦耳的歌声,看着婀娜优美的舞姿,欣赏着悠扬动听的演奏,学生的心灵留下了美妙的音乐感受,从而对音乐产生良好学习兴趣。
二、巧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美
(一)创设课堂情境,感受环境美,提高课堂效率
一幅动人的画、一束美丽的鲜花、一串如歌的音符或一句娱其心动其情的音乐名言都足以让教室“音乐化”。如在上《草原上》时,我在黑板上画上了一个大大的色彩丰富的蒙古包,还找了几幅描写关于蒙古人绚丽的服饰及蒙古人民举行各种节日庆典活动的热闹情景图画贴在教室内墙面上,充分展示蒙古草原的风貌,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们在享受美的同时,不经意中就对歌曲熟悉,也充分地了解了蒙古族人民的风土人情以及蒙古歌曲的韵味特点。有的学生还随着音乐跳起了蒙古舞蹈,其他同学也有模有样地跟着节奏舞动起来。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了美的感受。
(二)巧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两只小象》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歌曲。教学目标是通过乐曲的学唱,让学生了解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我用《两只小象》的影碟通过编辑组合,配以乐曲,编制成动画,创设象妈妈带着两头小象散步、游玩的教学情境。上课时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形象,随着悠扬的乐曲以律动的形式进入课堂,然后出示象的谜语,请学生猜一猜,并分别模仿大象和小象走路。接着请学生说一说大象和小象的走路姿势(大象走路沉重,用四分音符表示;小象脚步轻盈,用八分音符表示;小象急跑去找朋友时,用十六分音符表示),用象走路来教学不同时值的音符。最后,我请学生轮流模仿三种脚步,并打出节奏,浑然一体,融会贯通。这样,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高效率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启迪思维,诱发学生想象美
例如,《小猪的一家》是一首低年级的儿童乐曲,教学目的是通过乐曲中小猪叫声的模拟,让学生了解2/4拍的强弱规律,培养节奏感,启发学生想象乐曲所表达的音乐形象,从而发展想象美的能力。教学时,我在屏幕上呈现出树木葱葱、绿草成荫、鲜花盛开的田野,小鸟飞来飞去,野兔、松鼠等小动物在草地上奔跑跳跃,狮子大哥坐在一旁,悠闲地甩动着大尾巴。这一派美丽的自然景色,让学生一下子沉醉在美的意境中,仿佛自己已是画面里的生灵。当画面上呈现一幢红色漂亮的楼房时,学生瞪大了眼睛纷纷猜测。这时乐曲播出《小猪的一家》“呼噜、呼噜”的声音,大家很快猜出了,这里原来就是小猪的家。果然画面里的楼房大门打开了,几只小猪欢快地跑出楼房,在门外场地上跳起舞来,表示欢迎小动物的到来。这时,学生都说他们找到了“新朋友”。“新朋友”就是《小猪的一家》,随之引出了课题。当小猪的舞蹈停止后,我让全体学生再听音乐,让学生们从乐曲中猜测想象小猪一家平时都做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用律动表示出来。学生在乐曲启发下,一边模仿小猪的叫声,一边表演小猪扫地、擦玻璃、煮饭等劳动情景以及拔河、跳绳、跑步等运动,甚至表演小猪酣睡的模样……学生想象精彩纷呈,模仿表现也淋漓尽致,惟妙惟肖。教师让学生大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还达到了最高的教学效果,让每一个学生都爱上了乐曲,爱上了音乐课。
四、进入实践,诱导学生创造美
(一)通过合作学习创造美,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教会四年级的《友谊的回声》后,让学生思考考你会怎样去表现这首歌曲的声音特点。学生自然想到了生活中此类经历:想到了站在高山顶上大喊一声,随即在山的那头就会有一个长长的声音传回来,就像是两个一样的声音在说话。在了解了回声的特点后,我先让学生自己一个人尝试表现,学生发现气息再长的同学也不能很好地表现出回声的绵长感。这时,我就引导他们合作学习,完成回声表演,通过分小组一遍又一遍研究排练。在探究过程中,他们发现了音乐的美,充分体验了合作的成功。
(二)科学设计作业,提高课堂效率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行为保证,是取得理想学习效果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我在教学中先设计大量的音乐活动来进行教学。虽然是游戏式作业,但音乐是它的灵魂,学生在伴随音乐进行游戏的过程中,表现一定的音乐形象、一定的音乐意境、并唤起好奇心与联想,从中学到一定音乐知识。在课堂上,学生对我设计的音乐活动作业十分喜欢,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
总之,教师只有优化音乐课堂,提高音乐课堂的整体效率,才能让学生在轻松而又愉快的情绪下发挥潜能,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责编杜华)
一、塑造自身形象,熏陶学生发现美
例如,在教学《小白船》时,我先在黑板上勾勒出一幅明亮的夜空中月亮船摇曳图,配上音乐用柔美的声音给学生描述此情此景,将学生带入温柔而朦胧的意境中。然后,我边弹边深情地演唱,配上一段旋律优美的前奏与间奏,让学生感受这首歌的美。我还特意穿上一条长长的白裙,配上几个精心设计的舞蹈动作。听着温柔悦耳的歌声,看着婀娜优美的舞姿,欣赏着悠扬动听的演奏,学生的心灵留下了美妙的音乐感受,从而对音乐产生良好学习兴趣。
二、巧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美
(一)创设课堂情境,感受环境美,提高课堂效率
一幅动人的画、一束美丽的鲜花、一串如歌的音符或一句娱其心动其情的音乐名言都足以让教室“音乐化”。如在上《草原上》时,我在黑板上画上了一个大大的色彩丰富的蒙古包,还找了几幅描写关于蒙古人绚丽的服饰及蒙古人民举行各种节日庆典活动的热闹情景图画贴在教室内墙面上,充分展示蒙古草原的风貌,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们在享受美的同时,不经意中就对歌曲熟悉,也充分地了解了蒙古族人民的风土人情以及蒙古歌曲的韵味特点。有的学生还随着音乐跳起了蒙古舞蹈,其他同学也有模有样地跟着节奏舞动起来。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了美的感受。
(二)巧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两只小象》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歌曲。教学目标是通过乐曲的学唱,让学生了解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我用《两只小象》的影碟通过编辑组合,配以乐曲,编制成动画,创设象妈妈带着两头小象散步、游玩的教学情境。上课时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形象,随着悠扬的乐曲以律动的形式进入课堂,然后出示象的谜语,请学生猜一猜,并分别模仿大象和小象走路。接着请学生说一说大象和小象的走路姿势(大象走路沉重,用四分音符表示;小象脚步轻盈,用八分音符表示;小象急跑去找朋友时,用十六分音符表示),用象走路来教学不同时值的音符。最后,我请学生轮流模仿三种脚步,并打出节奏,浑然一体,融会贯通。这样,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高效率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启迪思维,诱发学生想象美
例如,《小猪的一家》是一首低年级的儿童乐曲,教学目的是通过乐曲中小猪叫声的模拟,让学生了解2/4拍的强弱规律,培养节奏感,启发学生想象乐曲所表达的音乐形象,从而发展想象美的能力。教学时,我在屏幕上呈现出树木葱葱、绿草成荫、鲜花盛开的田野,小鸟飞来飞去,野兔、松鼠等小动物在草地上奔跑跳跃,狮子大哥坐在一旁,悠闲地甩动着大尾巴。这一派美丽的自然景色,让学生一下子沉醉在美的意境中,仿佛自己已是画面里的生灵。当画面上呈现一幢红色漂亮的楼房时,学生瞪大了眼睛纷纷猜测。这时乐曲播出《小猪的一家》“呼噜、呼噜”的声音,大家很快猜出了,这里原来就是小猪的家。果然画面里的楼房大门打开了,几只小猪欢快地跑出楼房,在门外场地上跳起舞来,表示欢迎小动物的到来。这时,学生都说他们找到了“新朋友”。“新朋友”就是《小猪的一家》,随之引出了课题。当小猪的舞蹈停止后,我让全体学生再听音乐,让学生们从乐曲中猜测想象小猪一家平时都做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用律动表示出来。学生在乐曲启发下,一边模仿小猪的叫声,一边表演小猪扫地、擦玻璃、煮饭等劳动情景以及拔河、跳绳、跑步等运动,甚至表演小猪酣睡的模样……学生想象精彩纷呈,模仿表现也淋漓尽致,惟妙惟肖。教师让学生大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还达到了最高的教学效果,让每一个学生都爱上了乐曲,爱上了音乐课。
四、进入实践,诱导学生创造美
(一)通过合作学习创造美,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教会四年级的《友谊的回声》后,让学生思考考你会怎样去表现这首歌曲的声音特点。学生自然想到了生活中此类经历:想到了站在高山顶上大喊一声,随即在山的那头就会有一个长长的声音传回来,就像是两个一样的声音在说话。在了解了回声的特点后,我先让学生自己一个人尝试表现,学生发现气息再长的同学也不能很好地表现出回声的绵长感。这时,我就引导他们合作学习,完成回声表演,通过分小组一遍又一遍研究排练。在探究过程中,他们发现了音乐的美,充分体验了合作的成功。
(二)科学设计作业,提高课堂效率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行为保证,是取得理想学习效果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我在教学中先设计大量的音乐活动来进行教学。虽然是游戏式作业,但音乐是它的灵魂,学生在伴随音乐进行游戏的过程中,表现一定的音乐形象、一定的音乐意境、并唤起好奇心与联想,从中学到一定音乐知识。在课堂上,学生对我设计的音乐活动作业十分喜欢,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
总之,教师只有优化音乐课堂,提高音乐课堂的整体效率,才能让学生在轻松而又愉快的情绪下发挥潜能,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责编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