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普遍面临的一个困境就是学生对咨询和辅导的需求远远超出专职心理教师所能提供的服务。朋辈辅导员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重要补充,以整合校院二级教育资源为目标的成长辅导室在实践中也逐渐显现其价值。利用成长辅导室平台创新朋辈队伍的建设,可以更好地促进朋辈辅导发挥功效。
关键词:成长辅导室;艺术生;朋辈培养模式
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生活问题和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供需矛盾日显突出。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校一级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单级机构为主,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在思想、生活、学习及心理等方面的辅导需求。建设成长辅导室并利用该平台进一步发展朋辈队伍将有利于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局。
一、成长辅导室有利于构建更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当前高校主要以校心理中心及专职心理教师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体,服务对象集中在个别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身上。然而在专业心理咨询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间还存在较大的空白地带,需要更全面细致的辅导工作予以填补。二级学院或系部也需要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体系,才能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针对这一突出问题,2013年以来,湖南省开展了数批普通高等学校特色成长辅导室建设项目,旨在整合校院二级教育资源,建设全员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体系,调动更多的教师、学生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通过学院成长辅导室可以将心理教育辅导员、年级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学生朋辈辅导员、心理委员以及寝室长等辅导力量有机结合,建设与校级心理健康力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心理健康工作共同体,形成校院两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协同互补且分工合作的有效工作机制。
二、朋辈辅导是开展艺术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面对心理困扰时更愿意向身边的朋友或同学诉说。朋辈辅导员与当事人享有共同的价值观念、经验、生活方式,更容易让当事人敞开心扉,放下思想包袱。同时,朋辈辅导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对同学的心理危机有初步的判断能力,发现问题可及时进行干预并向辅导员、班主任等人汇报,与当事人其他的朋友以及家庭成员取得联系,为个体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协助个体摆脱危机事件的影响。
艺术生作为学校教育的特殊群体,他们也有区别于其他学生群体的独特心理行为特点,这些特点使得传统的说教和课堂教学对于艺术生的辅导效果往往效果一般。同时,相比其他专业的学习特点,不少艺术类专业有更多的外出实习机会,这使部分艺术生在读期间有更长时间脱离高校校园环境。因此相比学校教师,共同学习、朝夕相处的同学才是学生熟悉的、稳定的交往对象,由朋辈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备更多的便利条件和现实可行性。
三、“回归学院、回归学生”的朋辈培养模式
相关研究表明,总体上各校朋辈辅导工作体系、模式大同小异,培养任务均主要由校级心理中心和专职心理教师承担,培养模式也以传统的集中授课灌输为主。提升朋辈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固然重要,但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来增进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才是朋辈辅导的真正优势。
成长辅导室将朋辈辅导作为重要的建设内容之一,在多种辅导形式并存的情况下,让朋辈辅导员发挥自身优势,对在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遇到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良性局面。以成长辅导室平台为载体对可以进一步创新艺术生朋辈培养模式。
第一,利用成长辅导室扩展朋辈辅导员选拔的灵活度。以往朋辈辅导员的选拔由校心理中心组织,不能发挥院系的主导作用。成长辅导室与学生的接触面更广,可以更好地宣传朋辈教育,用多样化的方式选拔和吸纳学生并壮大朋辈辅导队伍。
第二,成长辅导室多项工作可以和朋辈辅导相结合,让朋辈辅导员在接受系统课程培训之余,有真正实践锻炼的机会,从而培养确实具备实力、能独立开展工作的朋辈辅导员。如开展团体训练、素质拓展、心理沙龙、电影赏析、阅读分享等朋辈互助活动,让学生陪伴学生、学生倾听学生、学生帮助学生,让学生自主营造浓郁的心理健康文化氛围,使朋辈互助在更为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发展成熟,也使成长辅导室成为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互动平台。
第三,针对艺术生结合艺术类特色,整合院系的专业教育资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辅导活动。如对音乐相关专业的学生开展音乐赏析或音乐治疗,对美术专业学生进行绘画分析与辅导,舞蹈专业可组织舞蹈、表演活动等。通过发挥朋辈辅导员的领航带头作用吸引更多学生参与,扩大辅导的受众群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杨鑫铨,龚勋,陶传谱.构建两级心理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J].中国高等教育,2014(20):46-48.
[2]郑小敏,邢姝,包玲艳.打造全新辅导模式,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学生发展辅导室工作机制研究[J].北京教育,2014(5):57-59.
关键词:成长辅导室;艺术生;朋辈培养模式
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生活问题和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供需矛盾日显突出。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校一级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单级机构为主,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在思想、生活、学习及心理等方面的辅导需求。建设成长辅导室并利用该平台进一步发展朋辈队伍将有利于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局。
一、成长辅导室有利于构建更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当前高校主要以校心理中心及专职心理教师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体,服务对象集中在个别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身上。然而在专业心理咨询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间还存在较大的空白地带,需要更全面细致的辅导工作予以填补。二级学院或系部也需要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体系,才能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针对这一突出问题,2013年以来,湖南省开展了数批普通高等学校特色成长辅导室建设项目,旨在整合校院二级教育资源,建设全员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体系,调动更多的教师、学生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通过学院成长辅导室可以将心理教育辅导员、年级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学生朋辈辅导员、心理委员以及寝室长等辅导力量有机结合,建设与校级心理健康力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心理健康工作共同体,形成校院两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协同互补且分工合作的有效工作机制。
二、朋辈辅导是开展艺术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面对心理困扰时更愿意向身边的朋友或同学诉说。朋辈辅导员与当事人享有共同的价值观念、经验、生活方式,更容易让当事人敞开心扉,放下思想包袱。同时,朋辈辅导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对同学的心理危机有初步的判断能力,发现问题可及时进行干预并向辅导员、班主任等人汇报,与当事人其他的朋友以及家庭成员取得联系,为个体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协助个体摆脱危机事件的影响。
艺术生作为学校教育的特殊群体,他们也有区别于其他学生群体的独特心理行为特点,这些特点使得传统的说教和课堂教学对于艺术生的辅导效果往往效果一般。同时,相比其他专业的学习特点,不少艺术类专业有更多的外出实习机会,这使部分艺术生在读期间有更长时间脱离高校校园环境。因此相比学校教师,共同学习、朝夕相处的同学才是学生熟悉的、稳定的交往对象,由朋辈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备更多的便利条件和现实可行性。
三、“回归学院、回归学生”的朋辈培养模式
相关研究表明,总体上各校朋辈辅导工作体系、模式大同小异,培养任务均主要由校级心理中心和专职心理教师承担,培养模式也以传统的集中授课灌输为主。提升朋辈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固然重要,但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来增进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才是朋辈辅导的真正优势。
成长辅导室将朋辈辅导作为重要的建设内容之一,在多种辅导形式并存的情况下,让朋辈辅导员发挥自身优势,对在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遇到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良性局面。以成长辅导室平台为载体对可以进一步创新艺术生朋辈培养模式。
第一,利用成长辅导室扩展朋辈辅导员选拔的灵活度。以往朋辈辅导员的选拔由校心理中心组织,不能发挥院系的主导作用。成长辅导室与学生的接触面更广,可以更好地宣传朋辈教育,用多样化的方式选拔和吸纳学生并壮大朋辈辅导队伍。
第二,成长辅导室多项工作可以和朋辈辅导相结合,让朋辈辅导员在接受系统课程培训之余,有真正实践锻炼的机会,从而培养确实具备实力、能独立开展工作的朋辈辅导员。如开展团体训练、素质拓展、心理沙龙、电影赏析、阅读分享等朋辈互助活动,让学生陪伴学生、学生倾听学生、学生帮助学生,让学生自主营造浓郁的心理健康文化氛围,使朋辈互助在更为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发展成熟,也使成长辅导室成为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互动平台。
第三,针对艺术生结合艺术类特色,整合院系的专业教育资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辅导活动。如对音乐相关专业的学生开展音乐赏析或音乐治疗,对美术专业学生进行绘画分析与辅导,舞蹈专业可组织舞蹈、表演活动等。通过发挥朋辈辅导员的领航带头作用吸引更多学生参与,扩大辅导的受众群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杨鑫铨,龚勋,陶传谱.构建两级心理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J].中国高等教育,2014(20):46-48.
[2]郑小敏,邢姝,包玲艳.打造全新辅导模式,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学生发展辅导室工作机制研究[J].北京教育,2014(5):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