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导学法作为一种以导学和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基于其重要性,本文对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问题导学法
高中数学作为高中学科的核心科目之一,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数学能力和高考成绩,在高中文化知识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多年以来,广大教师实践过理解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各种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以期有效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果。其中,问题导学法这种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探究问题为主”的理念,相比其他教学模式具有独特优势。问题导学法是指教师不直接向学生讲解知识,而是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的意义
一方面,问题导学法转变了教师的职能,由传统的“授课”变为“导学”;另一方面,问题导学法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学习”变为“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符合生本教育的思想,做到了真正以学生为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教育活动。问题导学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师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才。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步骤
1.设置与提出问题
高中数学教师首先要设置与提出问题,做好教学准备。第一,问题要科学合理。高中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数学水平,设置难度适中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踮起脚尖够到苹果”。问题难度较小,会让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无法提高数学思考分析能力;问题难度过大,会打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数学问题产生抵触畏难情绪,不愿意深入探究学习。如果班级学生数学水平差别较大,还可以分层提问。综合学生多次考试的数学成绩,将全班学生分成甲、乙、丙等多个层次,对成绩较好的甲类学生提问难度较大、课外延展性强的问题,对成绩中等的乙类学生提问难度适中、紧跟教学目标的问题,对成绩靠下的丙类学生提问难度较低、重视基础知识的问题。这样分层提问可以确保每位学生都有问题思考,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解决问题,缩小班级学生的数学水平差距,共同进步。第二,问题要新颖有趣。相比语文、英语、音乐、美术等科目,数学更具抽象性和复杂性,常常让学生感到困难无趣。设置新颖有趣的问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放下对数学严肃死板的成见,带着乐学好学的态度学习数学,收获更好的数学学习效果。高中数学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场景、时事新闻、娱乐游戏、时尚热点、历史故事等相关元素资讯,把数学问题巧妙导入其中,拉近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发学生兴趣。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数学《空间中的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平台播放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截取片段,让学生在欣赏电影构图之余,思考电影画面所在的空间中,有多少直线和平面、直线和平面有哪些位置关系等问题,顺势引入教学内容。
2.探究与解决问题
高中数学教师完成问题的设置与提出后,学生就可以开始进行问题的探究与解决。第一,教师要做好引导启发。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数学《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连续性提问,引导学生一步步思考回答。首先让学生求出过点A(2,-1)、点B(1,3)两点直线方程,复习上节课程直线的两点式方程知识,并观察方程属于哪一类,以及为什么。学生回答直线方程属于二元一次方程,因为它有两个未知数,且最高次数为一次。其次,提问任意直线是否都是二元一次方程,让学生探究直线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得出相关结论。再次,继续提问直线方程在斜率为零时的情况,进一步探究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对应关系及其证明。第二,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高中数学教师可以事先按照学生数学能力、性格兴趣、性别比例等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根据同一问题或不同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数学《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两个问题,如怎样求解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如何判断方程和所表示双曲线的焦点位置,让学生参考之前学习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学习。小组成员都要思考并发言,必要时可以用黑板演练。除了回答教师的提问,小组成员还可以互相提问,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理解,及时弥补学习漏洞,激励自身主动思考、主动学习。
高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使用问题导学法时,要保证问题的科学合理、新颖有趣,做好引导启发,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深化对问题的探究与解决,以此收获更好的问题导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金铭.论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1):136.
[2] 王海.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研究[J].數学学习与研究,2018(01):56.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问题导学法
高中数学作为高中学科的核心科目之一,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数学能力和高考成绩,在高中文化知识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多年以来,广大教师实践过理解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各种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以期有效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果。其中,问题导学法这种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探究问题为主”的理念,相比其他教学模式具有独特优势。问题导学法是指教师不直接向学生讲解知识,而是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的意义
一方面,问题导学法转变了教师的职能,由传统的“授课”变为“导学”;另一方面,问题导学法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学习”变为“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符合生本教育的思想,做到了真正以学生为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教育活动。问题导学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师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才。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步骤
1.设置与提出问题
高中数学教师首先要设置与提出问题,做好教学准备。第一,问题要科学合理。高中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数学水平,设置难度适中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踮起脚尖够到苹果”。问题难度较小,会让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无法提高数学思考分析能力;问题难度过大,会打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数学问题产生抵触畏难情绪,不愿意深入探究学习。如果班级学生数学水平差别较大,还可以分层提问。综合学生多次考试的数学成绩,将全班学生分成甲、乙、丙等多个层次,对成绩较好的甲类学生提问难度较大、课外延展性强的问题,对成绩中等的乙类学生提问难度适中、紧跟教学目标的问题,对成绩靠下的丙类学生提问难度较低、重视基础知识的问题。这样分层提问可以确保每位学生都有问题思考,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解决问题,缩小班级学生的数学水平差距,共同进步。第二,问题要新颖有趣。相比语文、英语、音乐、美术等科目,数学更具抽象性和复杂性,常常让学生感到困难无趣。设置新颖有趣的问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放下对数学严肃死板的成见,带着乐学好学的态度学习数学,收获更好的数学学习效果。高中数学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场景、时事新闻、娱乐游戏、时尚热点、历史故事等相关元素资讯,把数学问题巧妙导入其中,拉近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发学生兴趣。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数学《空间中的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平台播放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截取片段,让学生在欣赏电影构图之余,思考电影画面所在的空间中,有多少直线和平面、直线和平面有哪些位置关系等问题,顺势引入教学内容。
2.探究与解决问题
高中数学教师完成问题的设置与提出后,学生就可以开始进行问题的探究与解决。第一,教师要做好引导启发。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数学《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连续性提问,引导学生一步步思考回答。首先让学生求出过点A(2,-1)、点B(1,3)两点直线方程,复习上节课程直线的两点式方程知识,并观察方程属于哪一类,以及为什么。学生回答直线方程属于二元一次方程,因为它有两个未知数,且最高次数为一次。其次,提问任意直线是否都是二元一次方程,让学生探究直线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得出相关结论。再次,继续提问直线方程在斜率为零时的情况,进一步探究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对应关系及其证明。第二,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高中数学教师可以事先按照学生数学能力、性格兴趣、性别比例等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根据同一问题或不同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数学《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两个问题,如怎样求解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如何判断方程和所表示双曲线的焦点位置,让学生参考之前学习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学习。小组成员都要思考并发言,必要时可以用黑板演练。除了回答教师的提问,小组成员还可以互相提问,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理解,及时弥补学习漏洞,激励自身主动思考、主动学习。
高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使用问题导学法时,要保证问题的科学合理、新颖有趣,做好引导启发,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深化对问题的探究与解决,以此收获更好的问题导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金铭.论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1):136.
[2] 王海.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研究[J].數学学习与研究,2018(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