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阐述了为建设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精品课程需要做好的几个方面,包括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重视教材建设、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等。
[关键词]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 精品课程 教学
前言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的精神,我们应该提高对人才培养质量重要性的认识,紧紧抓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条生命线,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以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加快建设精品课程,深入教学改革。
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既要学习生物制品生产中的基本原理以及典型设备的基本知识,又要学习生物学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从而使学生具有利用基本的工程技术理论对生产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并激发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为了建设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精品课程,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2.重视教材建设;3.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4. 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5.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一、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由于精品课程的宗旨,需要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授主讲,并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且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
根据该原则,四川理工学院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课程组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成立年龄结构合理、教学与科研并重、责任心强的优秀团队。课程组由3名教授,2名副教授,1名讲师和1名实验师组成,教师全部拥有硕士以上学位,主讲教师多次获得校优秀教师。专职教师以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为主,老中青比例合理;年龄结构和学历层次合理,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梯队。此外,课程组充分发挥教授的带头作用,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并开展教学专题讨论,总结教学经验;适时安排青年教师试讲、参与答疑、上习题课、评卷、指导实验等;组织教师进行经验交流、教学质量分析和教学方法探讨;经常开展教师间相互听课和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鼓励并带动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类科研课题,坚持教学科研齐头并进,支持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学术活动交流[2]。教学组成员在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相应的教学及科学研究,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为课程建设的持续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1]。近3年来,课程组教师先后发表科研论文63篇,其中SCI刊源论文10篇,核心期刊论文45篇;并主持12项科研、教改项目,其中省级以上项目9项。这些都为实现该精品课程的不断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教材建设
精品课程教材应是系列化的优秀教材。为建设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精品课程,课程组一直对该领域的优秀教材进行研究,大到每一章,小到每句话、每个思考题,均进行了深入仔细的研究。这些优秀教材包括:(1)《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第2版),2005年,姚汝华、周世水主编;(2)《微生物工程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肖冬光主编;(3)《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余龙江主编;(4)《生化分离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严希康主编。目前,课程组成员也正在积极进行自行编写、制作相关教材,为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精品课程的建设而努力。此外,我们十分重视电子教材的建设,我们已将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讲义制成电子教材,录制了菌种与种子扩大培养、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糖嫌气性发酵产物积累机制、柠檬酸发酵机制、核酸类物质的积累机制、抗生素的生物合成与调节机制、发酵动力学、传质与通气、发酵的中间控制、工业发酵染菌的防治、发酵产物的提取与精制概论、发酵产物的提取与精制方法、固定化技术、废水的生物法处理、发酵经济学等方面的电子教材。
三、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优化,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3]。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教学内容不仅要有科学性,而且应该及时反映该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我们摒弃了以前一门课主要参考一两本书的习惯,按照精品课程的要求,根据四川理工学院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课程的特点和规律,认真研究了多本优秀教材,并总结最本质和最核心的教学内容。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和体系,使学生在短时间的教学中抓住微生物学重点内容。不仅如此,课程组老师还不断搜集国内外与本课程相关的最新动态,让学生了解本课程中相关知识的最新发展和应用情况。通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保证了教学效果,并增强学生的兴趣。
四、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包括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
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
(1)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不同形式的信息集合在一起[4]。为了使课程内容更直观,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课程讲授均使用PowerPoint,并采用动画等辅助教学。目前,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的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已投入使用,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等已在网上并免费开放,供师生网上浏览,实现优质教学资源。
(2)强调预习和复习,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5]。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在每节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后要求学生复习,并写出知识要点和感想,同时要求学生观看校园网上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网上教学资源的优势,增强学生对课程的感性认识。我们通过采用把全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并指派专门的同学做组长,在每节课前检查小组内其他同学预习和复习的知识要点情况,以保证预习和复习的有效执行。实践表明,通过充分的预习和复习,可以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不仅大大提高了课程的完成质量,而且大大巩固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3)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建立互动教、主动学的教学新模式[6]。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改革只有为广大学生所欢迎与接受才能真正获得成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不仅注重课堂上关键性、启发性和兴趣性的提问,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他们对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课后则充分利用各种交流手段,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学习和讨论;课余时间,课程组老师还结合科研举办学科发展前沿讲座,拉近基础课课堂与学科前沿及具体科学研究项目之间的距离。通过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逐步建立了一套互动式教学、主动学习课程的教学新模式,并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学生专业技能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仅靠课堂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6]。近年来,课程组对学生课外科研活动及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日益重视,我们一方面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来参加一些科研课题的研究,另一方面积极申请学校相关的科研经费投入。实验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和独立开展实验。当学生在实验中遇到了困难和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与老师的探讨,逐渐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表明,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的教学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实验,学生逐渐增强了对课程的理解和应用,并提高了自身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结束语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包括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建设、机制建设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等。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解决好课程内容建设问题,而课程资源建成后的共享与应用是关键点和落脚点。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鼓励使用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No.P09255)
[参考文献]
[1]陈向东,方呈祥,唐晓峰,等.重视每个建设环节铸造微生物学国家精品课程[J].微生物学通报,2005,32(5):168-171.
[2]苏文金,周常义,苏国成,等.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集美大学学报,2008,9(1):55-58.
[3]吕爱军,蒋继宏,张鹏,等.微生物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2008,(5):7.
[4]蔡谨,邱德诚,柴红.《工业微生物学》多媒体网络课件的设计和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03,30(6):127-130.
[5]吴虹,林晓珊,杨汝德.增强精品课程意识,促进工业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改革[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2):373-375.
[6]陈向东,方呈祥,唐晓峰,等.重视每个建设环节铸造微生物学国家精品课程[J].微生物学通报,2005,32(5):168-171.
(作者单位:1.四川理工学院生物工程系 四川自贡,2.四川理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 四川自贡)
[关键词]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 精品课程 教学
前言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的精神,我们应该提高对人才培养质量重要性的认识,紧紧抓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条生命线,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以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加快建设精品课程,深入教学改革。
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既要学习生物制品生产中的基本原理以及典型设备的基本知识,又要学习生物学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从而使学生具有利用基本的工程技术理论对生产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并激发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为了建设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精品课程,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2.重视教材建设;3.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4. 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5.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一、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由于精品课程的宗旨,需要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授主讲,并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且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
根据该原则,四川理工学院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课程组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成立年龄结构合理、教学与科研并重、责任心强的优秀团队。课程组由3名教授,2名副教授,1名讲师和1名实验师组成,教师全部拥有硕士以上学位,主讲教师多次获得校优秀教师。专职教师以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为主,老中青比例合理;年龄结构和学历层次合理,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梯队。此外,课程组充分发挥教授的带头作用,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并开展教学专题讨论,总结教学经验;适时安排青年教师试讲、参与答疑、上习题课、评卷、指导实验等;组织教师进行经验交流、教学质量分析和教学方法探讨;经常开展教师间相互听课和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鼓励并带动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类科研课题,坚持教学科研齐头并进,支持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学术活动交流[2]。教学组成员在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相应的教学及科学研究,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为课程建设的持续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1]。近3年来,课程组教师先后发表科研论文63篇,其中SCI刊源论文10篇,核心期刊论文45篇;并主持12项科研、教改项目,其中省级以上项目9项。这些都为实现该精品课程的不断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教材建设
精品课程教材应是系列化的优秀教材。为建设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精品课程,课程组一直对该领域的优秀教材进行研究,大到每一章,小到每句话、每个思考题,均进行了深入仔细的研究。这些优秀教材包括:(1)《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第2版),2005年,姚汝华、周世水主编;(2)《微生物工程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肖冬光主编;(3)《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余龙江主编;(4)《生化分离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严希康主编。目前,课程组成员也正在积极进行自行编写、制作相关教材,为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精品课程的建设而努力。此外,我们十分重视电子教材的建设,我们已将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讲义制成电子教材,录制了菌种与种子扩大培养、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糖嫌气性发酵产物积累机制、柠檬酸发酵机制、核酸类物质的积累机制、抗生素的生物合成与调节机制、发酵动力学、传质与通气、发酵的中间控制、工业发酵染菌的防治、发酵产物的提取与精制概论、发酵产物的提取与精制方法、固定化技术、废水的生物法处理、发酵经济学等方面的电子教材。
三、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优化,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3]。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教学内容不仅要有科学性,而且应该及时反映该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我们摒弃了以前一门课主要参考一两本书的习惯,按照精品课程的要求,根据四川理工学院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课程的特点和规律,认真研究了多本优秀教材,并总结最本质和最核心的教学内容。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和体系,使学生在短时间的教学中抓住微生物学重点内容。不仅如此,课程组老师还不断搜集国内外与本课程相关的最新动态,让学生了解本课程中相关知识的最新发展和应用情况。通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保证了教学效果,并增强学生的兴趣。
四、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包括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
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
(1)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不同形式的信息集合在一起[4]。为了使课程内容更直观,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课程讲授均使用PowerPoint,并采用动画等辅助教学。目前,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的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已投入使用,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等已在网上并免费开放,供师生网上浏览,实现优质教学资源。
(2)强调预习和复习,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5]。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在每节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后要求学生复习,并写出知识要点和感想,同时要求学生观看校园网上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网上教学资源的优势,增强学生对课程的感性认识。我们通过采用把全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并指派专门的同学做组长,在每节课前检查小组内其他同学预习和复习的知识要点情况,以保证预习和复习的有效执行。实践表明,通过充分的预习和复习,可以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不仅大大提高了课程的完成质量,而且大大巩固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3)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建立互动教、主动学的教学新模式[6]。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改革只有为广大学生所欢迎与接受才能真正获得成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不仅注重课堂上关键性、启发性和兴趣性的提问,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他们对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课后则充分利用各种交流手段,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学习和讨论;课余时间,课程组老师还结合科研举办学科发展前沿讲座,拉近基础课课堂与学科前沿及具体科学研究项目之间的距离。通过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逐步建立了一套互动式教学、主动学习课程的教学新模式,并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学生专业技能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仅靠课堂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6]。近年来,课程组对学生课外科研活动及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日益重视,我们一方面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来参加一些科研课题的研究,另一方面积极申请学校相关的科研经费投入。实验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和独立开展实验。当学生在实验中遇到了困难和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与老师的探讨,逐渐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表明,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的教学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实验,学生逐渐增强了对课程的理解和应用,并提高了自身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结束语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包括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建设、机制建设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等。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解决好课程内容建设问题,而课程资源建成后的共享与应用是关键点和落脚点。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鼓励使用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No.P09255)
[参考文献]
[1]陈向东,方呈祥,唐晓峰,等.重视每个建设环节铸造微生物学国家精品课程[J].微生物学通报,2005,32(5):168-171.
[2]苏文金,周常义,苏国成,等.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集美大学学报,2008,9(1):55-58.
[3]吕爱军,蒋继宏,张鹏,等.微生物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2008,(5):7.
[4]蔡谨,邱德诚,柴红.《工业微生物学》多媒体网络课件的设计和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03,30(6):127-130.
[5]吴虹,林晓珊,杨汝德.增强精品课程意识,促进工业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改革[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2):373-375.
[6]陈向东,方呈祥,唐晓峰,等.重视每个建设环节铸造微生物学国家精品课程[J].微生物学通报,2005,32(5):168-171.
(作者单位:1.四川理工学院生物工程系 四川自贡,2.四川理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 四川自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