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提出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它是指教师娴熟地运用语言等综合技巧,按照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的独创性的活动。教师和学生是课堂交流的主体,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解答,学生质疑,教师解疑,他们通过语言,动作等方式进行沟通完成知识的学习。然而在我们的课堂中往往会出现教师与学生的“对话错位”的现象。那么,什么是对话错位?为什么会产生对话错位?如何解决对话错位呢?
对话是指两个或更多的人用语言交谈;错位一般指离开原来的或应有的位置或者失去正常的或应有的状态。对话错位在教学中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交谈过程中,一方所表达出的意思与对方不能真正理解,而产生的歧义现象,或者是答非所问。那么为什么会产生教学中的“错位现象”呢?
二、“对话错位”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学生不能领会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不能领会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所答非所问现象。当学生回答的结果与老师的问题相悖的时候,教师不管是态度还是处理的方法都极为简单,从教师角度看,他认为这个问题大家都会,你也举手说明你也会,结果却不是问题的答案,因此不叫你往下说。从学生角度看,他没有听清或没有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还停留在怎样列式的问题上?这又有什么错呢?必定他也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只不过不是老师要的答案而已。
(二)教师不能领会学生的质疑
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学生初步认识了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后,教师要求学生用一张正方形的纸片“折出四分之一,并涂上颜色”。一位学生轻声问道:“老师,是都涂吗?”教师大声回答:“涂出四分之一。”教师回答后离开。这名学生一脸茫然,并犹犹豫豫、小心翼翼地将纸片旋转,开始涂第二个四分之一。观察中发现,在这名学生提问前已经按照教师的要求,通过对折的方法正确地将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四个部分,并且正确地将其中一个部分涂上颜色。多数学生做到这一步就不再思考,身体坐直准备汇报了。这名学生此时提出问题,说明他的思考没有停止,而且在思考的过程中出现了困惑。由此可以推断出,学生所说的“都”,是“四个四分之一”的意思,他头脑中的疑惑应当是:“我折出了四个四分之一,老师说涂出四分之一,那么是涂一个呢,还是都涂上呢?”
从教师简练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采取的是否定的态度,由此可以推断教师是将学生提问中的“都”字理解为“整张正方形纸片”了,正是这种对“都”字理解的不同,导致了教师的答非所问,也就导致了师生的“对话错位”。
(三)标准答案限制
在设计之初,教师对于每个问题都会有自己预设好的答案,但把问题抛给学生时,他们并不知道老师所要的准确答案是什么,这不像解决“1+1=2”答案只有一个。因此就会出现学生的回答与老师的心中的标准答案不同,这时如果教师专业素养不高,不能灵活的处理生成的问题答案,就会形成老师被挂起来的格局。这种“对话的错位”来自于老师对开放问题答案预设的太唯一,并没有给开放问题赋予开放的答案。其实案例中每个学生的答案都在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我们说学生的思考只要是有理有据那就是好的,哪怕不是问题的准确答案。
四、解决对话错位的策略
(一)身体蹲下点,氛围宽松点
师道尊严源远流长、根深蒂固。许多时候,教师嘴上说着要与学生平等对话,要营造民主的课堂,但在课堂实际中却还是会不知不觉的强化老师个人看法。这样一来,学生的想法在无形中被限制了,行为会变的拘谨起来,课堂也变得平平淡淡。那如何能营造真正民主的课堂,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中,放下架子“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营造宽松氛围,做到真正平等。
(二)提出问题准确点,倾听回答认真点
所谓倾听,就是认真地听学生说话,倾听是理解的前提,而交流应当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当学生说出与预设不同的内容时,教师应当相信学生是经过思考的,语言的背后一定具有思维的合理因素。下一步的任务是努力寻找并理解这种合理因素。在没有完全理解的情况下,教师切忌做出主观的判断和武断的回答,应当为了进一步的理解进行一些追问。
教师的教应当围绕学生的学而展开,“如何教”的问题要从学生“如何学”中去寻找答案。“倾听和追问”无疑是教师“知惑”的一个有效途径。不可否认,教师在课堂上面对数十名学生的时候,做到倾听和追问每一名学生的问题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强调的是,“育人为本”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还应当逐步成为教师的一种行为习惯,而形成这种习惯的前提是教师与学生能够建立平等、尊重和信任的和谐关系。
(三)标准答案减少点,开放问题灵活点
预设和生成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预设精彩且能按期实施的算是成功的。预设精彩且能不断生成的课才算是精彩的。过分强调预设缺乏必要的开放和不断的生成就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机和活力。单纯依靠开放和生成缺乏精心的准备和必要的预设课堂教学则会变得无序、失控和自由化缺乏目标和计划。因此需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整。追求动态生长从而让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精彩。
(四)适时表扬多一点,无理批评少一点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评价的重要性。适时、灵活、有针对性地运用精辟的评价语言,能营造有效的教学氛围,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尤其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更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而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一定要慎重评价,对有错误但又蕴含创新思路的观点,在指出不足的同时,也要给予鼓励,保护这难得的创新火花,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明确努力的方向。老师的表扬与鼓励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微笑等,它们同样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对话错位”的背后还会包含着多种原因,只要我们心中有学生,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最终目标,定会与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橋梁,和他们心与心的交流,最终使得他们享受到最好的数学教育!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它是指教师娴熟地运用语言等综合技巧,按照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的独创性的活动。教师和学生是课堂交流的主体,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解答,学生质疑,教师解疑,他们通过语言,动作等方式进行沟通完成知识的学习。然而在我们的课堂中往往会出现教师与学生的“对话错位”的现象。那么,什么是对话错位?为什么会产生对话错位?如何解决对话错位呢?
对话是指两个或更多的人用语言交谈;错位一般指离开原来的或应有的位置或者失去正常的或应有的状态。对话错位在教学中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交谈过程中,一方所表达出的意思与对方不能真正理解,而产生的歧义现象,或者是答非所问。那么为什么会产生教学中的“错位现象”呢?
二、“对话错位”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学生不能领会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不能领会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所答非所问现象。当学生回答的结果与老师的问题相悖的时候,教师不管是态度还是处理的方法都极为简单,从教师角度看,他认为这个问题大家都会,你也举手说明你也会,结果却不是问题的答案,因此不叫你往下说。从学生角度看,他没有听清或没有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还停留在怎样列式的问题上?这又有什么错呢?必定他也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只不过不是老师要的答案而已。
(二)教师不能领会学生的质疑
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学生初步认识了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后,教师要求学生用一张正方形的纸片“折出四分之一,并涂上颜色”。一位学生轻声问道:“老师,是都涂吗?”教师大声回答:“涂出四分之一。”教师回答后离开。这名学生一脸茫然,并犹犹豫豫、小心翼翼地将纸片旋转,开始涂第二个四分之一。观察中发现,在这名学生提问前已经按照教师的要求,通过对折的方法正确地将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四个部分,并且正确地将其中一个部分涂上颜色。多数学生做到这一步就不再思考,身体坐直准备汇报了。这名学生此时提出问题,说明他的思考没有停止,而且在思考的过程中出现了困惑。由此可以推断出,学生所说的“都”,是“四个四分之一”的意思,他头脑中的疑惑应当是:“我折出了四个四分之一,老师说涂出四分之一,那么是涂一个呢,还是都涂上呢?”
从教师简练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采取的是否定的态度,由此可以推断教师是将学生提问中的“都”字理解为“整张正方形纸片”了,正是这种对“都”字理解的不同,导致了教师的答非所问,也就导致了师生的“对话错位”。
(三)标准答案限制
在设计之初,教师对于每个问题都会有自己预设好的答案,但把问题抛给学生时,他们并不知道老师所要的准确答案是什么,这不像解决“1+1=2”答案只有一个。因此就会出现学生的回答与老师的心中的标准答案不同,这时如果教师专业素养不高,不能灵活的处理生成的问题答案,就会形成老师被挂起来的格局。这种“对话的错位”来自于老师对开放问题答案预设的太唯一,并没有给开放问题赋予开放的答案。其实案例中每个学生的答案都在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我们说学生的思考只要是有理有据那就是好的,哪怕不是问题的准确答案。
四、解决对话错位的策略
(一)身体蹲下点,氛围宽松点
师道尊严源远流长、根深蒂固。许多时候,教师嘴上说着要与学生平等对话,要营造民主的课堂,但在课堂实际中却还是会不知不觉的强化老师个人看法。这样一来,学生的想法在无形中被限制了,行为会变的拘谨起来,课堂也变得平平淡淡。那如何能营造真正民主的课堂,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中,放下架子“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营造宽松氛围,做到真正平等。
(二)提出问题准确点,倾听回答认真点
所谓倾听,就是认真地听学生说话,倾听是理解的前提,而交流应当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当学生说出与预设不同的内容时,教师应当相信学生是经过思考的,语言的背后一定具有思维的合理因素。下一步的任务是努力寻找并理解这种合理因素。在没有完全理解的情况下,教师切忌做出主观的判断和武断的回答,应当为了进一步的理解进行一些追问。
教师的教应当围绕学生的学而展开,“如何教”的问题要从学生“如何学”中去寻找答案。“倾听和追问”无疑是教师“知惑”的一个有效途径。不可否认,教师在课堂上面对数十名学生的时候,做到倾听和追问每一名学生的问题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强调的是,“育人为本”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还应当逐步成为教师的一种行为习惯,而形成这种习惯的前提是教师与学生能够建立平等、尊重和信任的和谐关系。
(三)标准答案减少点,开放问题灵活点
预设和生成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预设精彩且能按期实施的算是成功的。预设精彩且能不断生成的课才算是精彩的。过分强调预设缺乏必要的开放和不断的生成就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机和活力。单纯依靠开放和生成缺乏精心的准备和必要的预设课堂教学则会变得无序、失控和自由化缺乏目标和计划。因此需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整。追求动态生长从而让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精彩。
(四)适时表扬多一点,无理批评少一点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评价的重要性。适时、灵活、有针对性地运用精辟的评价语言,能营造有效的教学氛围,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尤其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更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而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一定要慎重评价,对有错误但又蕴含创新思路的观点,在指出不足的同时,也要给予鼓励,保护这难得的创新火花,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明确努力的方向。老师的表扬与鼓励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微笑等,它们同样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对话错位”的背后还会包含着多种原因,只要我们心中有学生,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最终目标,定会与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橋梁,和他们心与心的交流,最终使得他们享受到最好的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