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亦假时假亦真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264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版《红楼梦》终于在各省市电视台首播,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但这犹抱的“琵琶”,虽然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但在庐山真面目的审视中,我们期待对文学原著的完美演绎,更期待对87版《红楼梦》的全面超越,可观看之后,却与观众的想象相差甚远。概而言之,新版《红楼梦》确有着让人不能理解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意境。本文针对主创人员的价值追求和观众的审美接受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行理论观照,在影视作品解读中寻找创作和接受的契合点。
  关键词:新版《红楼梦》 审美追求 接受冲突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不管有多少裹挟着争议的声音,它的出现都无疑再次掀起了全民重读《红楼梦》,关注国学、关注经典的热潮,这对《红楼梦》文化以及中华传统文化推广的普及有重大意义。”以红学泰斗李希凡的话作为研究和审视新版《红楼梦》的视角再适合不过了。因为大家都知道,自新剧开播以来,网络及各大媒体上,观众的差评不断,红学虽然在学界是显学,在观众和读者的心中更是民族文化的结晶,但为什么如此对待新版《红楼梦》呢?不得不说,我们的观众已然成为接受的主体,他们有着独特的审美需要和话语权力。在新剧热播之际,观众的主体性价值彰显无遗。这既有对《红楼梦》独特的热爱,又有对新剧表现的挑剔。但批评、指责的背后,是对艺术的热爱、执著与追求,是民族的财富,是智慧的结晶,这其中蕴含着影视剧的主创意图和观众的审美期待的不同维度的认同。电视剧属直观的艺术作品,用流动着的画面讲故事,画面一闪而过,不可能停下来让你反复阅读。《红楼梦》这样的世界文学经典,其中的深层意蕴哪是瞬间可懂的?这种认知方式和心理体验的不同完全可以完美契合,也可能遥不可及。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寻找到主创的价值取向和观众的审美接受的契合点。
  一 真得不同维度
  《红楼梦》为中国经典文学巨著,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有些观众甚至认为,新版《红楼梦》就是在胡闹,因为文学经典是不可复制的。虽然有文学名著改编成影视剧的成功案例,但是,新版《红楼梦》的拍摄和制作之中仍然必须面对几方“势力”:曹雪芹原著,87版《红楼梦》,观众,红学家。由于先入为主,孰轻孰重,成了主创人员的创作理念和价值展现的逻辑起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在有取舍、有鉴别、有超越的情况下体现自己的创作个性。创作价值的体现是在几方认可的情境中完成的。于是新版《红楼梦》主创人员在艺术构思中横亘两座大山:一是忠于曹雪芹原著;一是超越87版《红楼梦》。同时在召唤结构中不得不考虑红学家的真知灼见,不得不担心普通观众的审美接受。所以,新版《红楼梦》的上映是矛盾中的产物,是集合了各种期待的综合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实际欣赏中,仁者看到的多是不智的层面,智者看到的又多是不仁的因素。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人们对“真”的认知和理解不同罢了。红学家眼中的“真”是学术真实、历史真实;观众眼中的“真”是生活真实、想象真实;曹雪芹原著的“真”是文学真实、艺术真实。主创人员在生活、历史、艺术之间进行了一次创作巡礼,在87版经典电视剧《红楼梦》的基础上,独辟蹊径,选择的不是对这几种“真”的超越,而是“绕道而行”,追求一种全新的“真”——写意真实。在一片批评指责声中,这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
  二 裸得惊世骇俗
  最为纠结的是黛玉裸死,这是新版《红楼梦》最被诟病的地方。在新版《红楼梦》中黛玉病亡之时,镜头依次扫过黛玉裸露的手臂、肩膀和小腿,再加上若有似无的吟唱背景,既诡异又香艳,以裸露的手臂暗示了这点。这明显是望文生义。稍微有点丧葬常识的人都知道,“赤身露体”不是没穿衣服,而是紫鹃不忍、也不舍黛玉死去,是没有来得及在死前穿上寿衣。也许这是新版《红楼梦》的主创人员故意为之,以为是看点、卖点,其实用这种方式吸引观众,简直是粗俗得可笑,简直就是本末倒置。但是,“黛玉裸死”确是新剧吸引观众眼球的“亮点”,也许主创人员想要表达的是审美,但观众眼中看到的却是惊悚。这对于观众心目中的黛玉来讲是一种伤害,但是对于导演来说未必不是一种收视率的保证。
  三 乐得鬼魅阴柔
  剧中为了展现曹雪芹的立场和观点的批判性,主创人员对音乐下了大工夫,可谓是推陈出新。但是在剧中,听觉效果和观众的欣赏水平距离甚大,总体评价是新版《红楼梦》的音乐是诡异的,很难让人接受。我们经常在剧中听到咿咿呀呀的诡异声,观众一般戏称为“鬼片”。生于1978年、看着老版《红楼梦》长大的杜薇,是新版《红楼梦》的主要作曲之一,同时也是新版《葬花吟》的主唱,拒绝承认这是近乎“鬼片”的风格:“我们没有觉得很鬼片,我更喜欢用‘阴柔’形容。而且网友谈到的诡异,像聊斋,这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神鬼文化。如果中国古典文化里没有神鬼文学,就不是中国古典文学了。我更愿意说我们的音乐气质有非常阴柔的一面,而这也是昆曲所具备的。”阴柔的音乐风格是新版《红楼梦》的追求,新版《红楼梦》放弃了87版《红楼梦》使用的12支曲词,插曲均采用原著中的判词,来表现出人物命运的归宿,将判词穿插在该人物出现的不同场景之中,这是该剧成功之处。特别是《大梦归》这个章节的主题音乐,声音空灵悠扬,唯美动听,使得元妃省亲画面与音乐相得益彰,视听效果绝佳。杜薇也强调新版《红楼梦》的音乐是印象主义,在观看新版《红楼梦》第13集“黛玉葬花”时,观众肯定会对剧中那“咿咿呀呀”的女高音印象特别深,这也是该剧被认为非常像《聊斋》的原因所在。其实这也不失为一种创作风格、创作理念、创作个性价值的展现,我们也不一定要批判。但是,影视音乐是为影视剧量身订做的,因此一定要符合剧情的需要。如此曲高和寡的音乐,配上黛玉呆板木讷、始终一副泪面的表情,没有把叹春—伤己—恋人的情感变化完全体现出来。
  四 假得显而易见
  新版《红楼梦》完全遵循小说的叙述结构,最先刻画的是“太虚幻境”。拍摄87版红楼梦时,由于当时技术条件差,留下了许多遗憾,比如没有拍摄整个红楼梦的核心场景“太虚幻境”,新版《红楼梦》给我们弥补了这一遗憾,但观众普遍认为“假”。为什么有这样的印象呢,究其原因,不外乎主创人员运用的写意手法大家不太认同。在电视剧的开篇,给我们的视觉冲击首先是中国国画的意境,在国画的漫卷中再现太虚幻境,这种创作有超现实主义的元素,是先进的创作手法。我们这里必须引入意境来说明问题,中国国画向来色彩中和,这是中华民族追求的中庸之道。笔者认为,之所以“假”,正是因为新版《红楼梦》过于追求这种国画的写意效果,加之快进镜头和无处不在的画外音,可谓相得益彰。
  首先是节奏问题。节奏对于影视剧意义重大,一部好的影片应当是一首完整的流畅诗,一部好的电视剧应是一种生活哲理的咏叹调。我们不能要求电视剧和文学的叙事节奏一样,电视剧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快进镜头从本质上说违背了电视剧的创作规律,对此,导演李少红的解释是“根据红学家的意见是应该保留的,而50集的篇幅根本无法容纳,只能用快进交代”。我想,如果快进是容纳内容的惟一方法,这不是影视界的悲哀,而应该是绝望。我们不要忘记,世界上比《红楼梦》容量更大的影视作品屡见不鲜,他们在处理内容容量过大的问题上,是赋予情节更多的节奏变化形式,例如蒙太奇的运用。影视是视觉直观的艺术,是时间性、线性的艺术,这是影视相对于文学叙事的局限性。为了突破这种局限性,影视叙事需要节奏,需要视觉性和综合性,这要求蒙太奇的分切和组合更有节奏和张力。这是影视思维的本质要求。简而言之,在有限的镜头前,就是“隐显”的功夫。隐者,省略也;显者,突出刻画也。舍弃那些多余的、不重要的,留下那些必要的、不可少的,并用种种手法使它彰明昭著起来。蒙太奇的分切和组合,能使得隐显的功夫达到极致。新版《红楼梦》的“假”是蒙太奇的效果不为大家接受。
  其次是服装的色彩和人物的造型。我们现在谈论的人物是造型师在电视剧中呈现出来的,是我们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的审美形象,这和我们手捧一本文学原著想象出来人物是有差距的。电视剧的形象是直观的,肖像加上服装直接投射到观众的瞳孔,所以观众的直觉是第一性的。《红楼梦》从文本到影视剧的接受是有历史的,我们的观众在自己心目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文化观念,新版《红楼梦》的主创人员的创造风格与观众的直觉,两者之间的鸿沟是显而易见的。
  曹雪芹的《红楼梦》集中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全景,其中不乏有服饰文化的精髓。古代人对服饰是考究的,这不仅仅是穿着的需要,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新版《红楼梦》在服装上大费工夫。“关于造型——古典味道、立体感、正装造型正是我要的感觉。”这是新版《红楼梦》造型师叶锦添的追求和设计理念。他在人物造型上对古典美的挖掘可谓用心良苦,但不论怎样,所谓古典美是指现代人眼中的古典美,要美得含蓄,美得凝重,美得经得起时间的洗礼,岁月的打磨。这种美在豪门贵胄的四大家族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它不仅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产物,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新版《红楼梦》造型的古典味道,却成为被观众诟病的地方。如黛钗的造型被认为与《青蛇》中青蛇白蛇造型相似,妙玉造型像媒婆和灭绝师太。观众的接受与否是评定新版《红楼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新版《红楼梦》要观众接受甚至视为经典,就堪比蜀道之难了。新版《红楼梦》造型的古典美是以写意为基础的,纵观整部电视剧在人物造型中,对古典戏剧有过很多借鉴,特别是昆曲服装和人物发型上,千篇一律,尤其是女人的发型就是对昆曲的照搬照抄,如果说这样做是体现立体感的话,那真的是千夫所指了。昆曲是中国古典戏剧的代表剧种,是以直接表演和集中展现矛盾冲突的舞台艺术。为了展现矛盾冲突和舞台表演,其造型是夸张的。如果说该剧比较靠近造型中结合舞蹈性和装饰性这样的效果是创新之处和闪光点的话,那么剧中有贾母看戏的场面,听的就是昆曲,可是王熙凤、秦可卿等人的头型竟然与台上的戏子一般模样,这不能不说是明显的败笔。如果将这样的败笔解释为是符合曹雪芹讲的虚幻的感觉,那么曹老先生若还在世,恐怕要哭着问问自己什么时候说过这样的话了。这种在人物造型上追求的历史感和古典美与所追求的现代感融合得十分牵强,古典中显得矫揉造作,现代中有着不伦不类。这与观众的审美需求产生强烈的落差,因此,新版《红楼梦》不仅在表达技巧上存在着根本问题,细枝末节处同样漏洞百出。说它“假”,还真是假得不言而喻。
  最后是人物的语言。主创者几乎一字不改地以原著为台词,虽用心良苦,却难为了观众。不成熟的演绎加之旁白,给观众两种截然不同的视听效果,即视觉上的舞台戏,听觉上的广播剧。新版《红楼梦》到底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电视剧是大众文化,受众面不光是普通劳动者和平民百姓,还有知识阶层、专家学者,我们追求不同的艺术价值无可厚非,但是不能伤害了中国的文化,与其说“新版《红楼梦》比新版《三国》好,因为它忠实原著,没有糟蹋原著”,还不如不要改编的好。
  影视艺术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如今看来,影视艺术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在文学名著与影视剧本的改编及其影视形象再创造等诸多问题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王琳娜:《品评新“红楼”得失兼有之》,《辽沈晚报》,2010年9月2日。
  [2] 黄杰:《新黛玉葬花唱歌剧?作曲回应音乐“阴森说”》,渭南新闻网,2010年9月9日。
  http://www.wnnews.cn/news/2010/0909/wtyl_10381.html.
  [3] 潘采夫:《红学家在新“红楼”演的什么角色》,《现代快报》,2010年9月12日。
  [4] 叶锦添:《新〈红楼梦〉服装古典味道浓》,服饰资源网,2009年10月29日。
  http://news.apparelsos.com/2009/1029/78083.html.
  [5] 陈歆耕:《李少红,甭伤心!》,《深圳商报》,2010年7月21日。
  
  作者简介:彭彦录,男,1976—,齐齐哈尔人,齐齐哈尔大学文艺学专业2009级在读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文学理论基本问题及文学批评,工作单位: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具有丰富的内涵,兼内在修身和外在事功于一体。本文通过比较孔子早期弟子颜回和子贡以及孔子对他们的态度,认为当二者不能并行时,孔子偏向的是“仁”内在修身的一面。  关键词:仁 孔子 颜回 子贡  中图分类号:B21 文献标识码:A    注重道德修养一直被视为儒家思想的主流,追本溯源,始于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仁”的提出。事实上,作为其思想核心,孔子的“仁”具有丰富的内涵,
期刊
摘要: 宋代以李清照、朱淑真、魏夫人为代表的女性词作家共同构筑了女性文学发展史上一大奇观。无论从女作家数目、作品数量、质量上看都堪称历代女性文学之冠。本文试解读在特殊的语境下,女性词作品主题专一集中的因由、由女性生存际遇所形成的取象上的特点、叙述艺术呈现女性化等独特的本色化词学美感特质。  关键词:宋代女性词 主题 意象 叙述艺术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宋代文学的代
期刊
摘要:本文以“言”为核心,从“言”的层次、“言”与“道”、“美”、“意”、“知”四者的关系,探讨“大道”、“至美”、“尽意”、“大知”等问题,对庄子语言哲学理论体系进行新的解读,对其美学构成做以简要论述。  关键词:庄子 语言哲学 审美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说“不可说”是庄子语言哲学的根本任务。在庄子的语言哲学体系中,以“言”为核心要素,以“道”、“美”、“意”、“知
期刊
摘要: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学者之一,具有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论语》里,孔子专门论及社会语言问题的内容至少有20多处,他的这些社会语言学观点即使到了2500多年后的今天,在现代的社会语言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孔子不仅是中国最早的思想家和理论家,更是中国古代史上深刻了解语言表达技巧的社会语言学家。本文试对孔子的在社会语言学上的论述加以阐释,以期引起语言修辞界的关注,做更为深入的研究
期刊
摘要:作为一个绿色的生态时代,21世纪呼唤具有时代责任感和生态使命感的文学艺术作品。而生态文学批评作为一种介入性强的批评视角,则为我们透过文学作品关注人类的生存境遇展开了一个新的广袤场域:对人类发展中的反生态思想进行自觉的理性反思,进而揭示人类摆脱生存困境的出路。  关键词:生态文学批评 自然生态 社会生态 精神生态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19世纪美国作家梭罗的名篇《瓦尔登
期刊
摘要:罗兰·巴特是法国当代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和批判评论家,更是法国结构主义思潮的代表性人物。在其所著的《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中,巴特运用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进行了论述,认为叙事作品是根据一套潜在的规则系统构成的而绝不是偶然的个人创作才能和技巧的产物。本文试对其特点及作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结构模式 分层的方法 功能组合的规则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罗兰·巴特(Roland
期刊
摘要:网络语言是网络上使用的语言,随着网络的普及,对网络语言的研究也成为了热点。本文拟从比较视野的视角,研究网络语言的造词方法。因为词汇是一种语言中的“灵魂”,考察网络语言造词方法的特点及多样性,对于人们掌握网络语言的特点,运用文明健康的网络语言,使网络语言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网络语言 传统语言 造词方法 借词 符号法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歧义的产生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而歧义与潜歧义是歧义产生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在词汇和语法层面,歧义以潜在状态存在;进入语用层面,这种潜在状态被触发而激活为现实状态。本文从潜歧义与歧义入手对歧义进行阶段性研究,避免了传统切割式分类研究造成的矛盾,更有利于对歧义产生过程的系统认识。  关键词:歧义 潜歧义 触发因素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对歧义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期刊
摘要:广告标语既要概括商品的特点,又要引起受众的注意。因此,广告标语撰写者就要使用精炼的语言,并运用一些修辞手段,把英语广告标语翻译成汉语。可以采用直译、意译或改编等翻译策略,而译成的汉语广告标语应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不必追求对原文的绝对忠实,即可以改写为符合汉语特点、贴近商品特点的文字。  关键词:广告标语 修辞手段 翻译  中图分类号:H109.2 文献标识码:A    广告标语(ad slo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等效翻译理论指导下对幽默风格传译的分析,以《围城》英译本为个案,分析了译者在传译原著幽默风格上的得失,并由此总结了文学作品中的幽默风格传译的障碍之所在。  关键词:《围城》 功能对等 修辞格 幽默风格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学作品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从古至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为了迎合大众对外国文化的渴望,文学译作层出不穷。“幽默”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