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立德树人导向,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u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高一年级地理必修2第五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为例,从教材纲要的研究、教学过程的创新、课后拓展的延伸,探讨地理教育如何坚持立德树人导向,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地理教育;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研究教材纲要,寻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结合点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一节包括“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和“交通运输布局”两方面内容。教材中,对“主要交通运输方式”这部分内容编排如下,首先列表对五种运输方式的特点进行比较;然后安排思考活动,让学生根据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进行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最后配上图5.1、图5.2以及材料“磁悬浮列车”的文字描述来说明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方向:专业化、大型化、高速化。对于“交通运输布局”这部分内容,先通过文字简单描述交通运输布局的两个基本要素:点和线;接着以“南昆铁路”为例来说明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和交通运输布局的意义。
  《厦门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科教育指导纲要》对本节课可以融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科教育目标分解为:①了解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树立正确的发展观。②比较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形成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③分析交通运输方式选择和布局的影响因素,树立人地协调观,增强热爱家乡、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努力学习、投身家乡建设的热情。为能在本节教学中融入上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使地理教学与立德树人有机统一,在教学设计中必须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和考纲要求,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厦门交通发展和福建交通建设(向莆铁路)为案例展开教学。通过乡土案例,寻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进行设计,不仅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倡导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地理对生活有用的新课程理念,同时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地渗透到教学当中,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创新教学过程,寻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佳点
  1.引入美丽厦门建设,激发爱国爱乡情怀
  教学时播放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视频及幻灯片导入,结合厦门热点——建设美丽厦门,构建“一岛一带多中心” (“一岛”即厦门岛,“一带”即环湾城市带,“多中心”即厦门岛市级中心,东部市级中心及岛外的海沧、集美、同安、翔安四个区级中心)的城市空间格局,创设情境,指出“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对建设美丽厦门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主题。本环节选取具有地方性和时代性的新素材,让学生了解厦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一方面贴近学生生活和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怀,立志成才,为建设美丽厦门做贡献。
  2.自主探究交通方式,学会辩证分析问题
  【展示】厦门交通运输图。
  【提问】从图中看出主要有几种交通运输方式?
  【展示】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让学生阅读P78表5.1。
  【解惑】灵活性、连续性。
  【引导】请为下列运输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如表1)。
  【追问】你在选择时主要考虑了哪些因素?
  【总结】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依据,①每种运输方式的特点;②货物性质、运量、运距、价格、时间效益。
  这一环节通过學生自主学习、分析及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理解掌握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方法,培养学生辩证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展示厦门交通发展,树立人地和谐观念
  【过渡】为加快建设美丽厦门,实现岛内外一体化,厦漳泉同城化,厦门必须树立“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理念,大力进行交通建设,满足美丽厦门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展示】厦门交通发展材料。①国际航运枢纽港建设,以集装箱运输为主,2013、2014年全球最大集装箱船在厦门停靠。②厦深铁路建设,3.5小时到达深圳。③快速路网和地铁建设实现市内半小时,厦漳泉一小时交通圈。④建设翔安机场,构建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⑤西气东输天然气走进厦门,实现“印尼气”、 “中亚气”双气源供应。
  【引导】学生分析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专业化、大型化、高速化、网络化。
  【过渡】厦门交通发展迅速,不断增设交通运输线路:公路、铁路、地铁、管道、航空、航海线,这些线路相互交织形成交通运输网,交通运输网除了由这些线路组成,还包括点:车站、机场、港口。
  【简述】交通运输网的形式与层次。
  通过展示厦门交通的发展变化及交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热情,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厦门交通的大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后厦门经济的迅速发展,真正体会到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树立人地和谐观念,达到地理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融合统一。
  4.探究“向莆铁路”建设,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以“向莆铁路”为案例,展示相关图文材料,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分析与探究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和意义。本环节中选取“向莆铁路”进行分析探究,素材具地方性和时代性,学生倍感亲切,易于学习探究。教学时指导学生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分析本省的气候、地质地形、水文水系等特征,一方面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分析“向莆铁路”建设所要克服的不利的自然因素,深刻认识到该铁路建设的难度,只有通过不断增强的综合实力与科技水平才能克服这些困难,最终建成这条铁路,从中渗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价值观教育。再通过“向莆铁路”建成后对“海峡西岸建设”、“中部崛起”和“脱贫致富”、“民族团结”等经济社会发展事业的促进作用,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努力学习、投身家乡建设的热情,树立人地协调观,促进区域和谐发展。具体如下。   【展示】向莆铁路图,简要介绍向莆铁路:西起南昌、东至莆田……
  【展示】福建地形图、气候图(厦门气温降水图)。
  【提问】①简述福建地形特征;②简述福建气候特征;③简述福建水系特征(河网密度)、水文特征(流量、汛期)。
  【展示】福建断层图,介绍福建地质特征:地质结构复杂,多断层破碎带、高地温等。
  【设问】向莆铁路从2004年提议直至2014年9月底建成通车,历时近十年,分析向莆铁路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追问】向莆铁路建设虽然面对各种不利的自然条件,但仍于2014年建成通车,靠什么攻克难关?
  【展示】图片:青云山隧道——“华东第一隧道”、高盖山隧道、雪峰山隧道、闽江特大桥、东新赣江特大桥、福建莆田特大桥。
  【追问】向莆铁路建设困难如此之大,为什么一定要克服重重困难修建向莆铁路?
  【展示】材料:①江西省有丰富的矿产:铜矿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五分之一,黑钨储量在全国占第一位。②向莆铁路穿越武夷山、金铙山、大金湖、玉华洞、青云山等七大名胜景区。③向莆铁路经过赣中东部和闽中西部老区,经济相对落后。
  【提问】向莆铁路建设对闽赣两省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何促进作用?
  【总结】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阻碍作用,技术因素——保障作用,社会经济因素——决定作用。
  三、课后拓展延伸,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亮点
  地理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仅局限于教材,拘泥于课堂,还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延伸到课外,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亮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通过课后课题的研究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身边事物,倡导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生感同身受,学以致用。立德树人教育,情景交融。本节课通过厦门交通发展以及向莆铁路建设的探究学习,理解掌握了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以及交通运输建设的区位因素,深切感受到只有国家富强,科技进步,才能构建和谐交通。交通发展又能促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建设富强、文明、和諧的社会。生活在如此美丽的厦门,我们不仅感到骄傲自豪,更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建设美丽厦门做贡献。厦门轨道交通工程1号线已于2013年11月13日开工建设,于2017年建成投入试运行。让学生回去搜集轨道交通1号线的相关资料,分析影响厦门轨道交通布局的区位因素及修建意义。
  参考文献:
  [1] 厦门市教育局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科教育指导纲要(高中部分)[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
  [2] 伏成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地理教育中渗透的策略[J].地理教育,2016(4):7-8.
其他文献
摘 要:全球素养伴随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加深而成为世界公民的基本素养,提高中学生的全球素养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基于《PISA全球素养框架》设计“我们身边的全球化”课程,解读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过程、教材编制以及课程设计、实施反思,以期为PISA 全球素养培育背景下的中学生全球素养培养和相关研究提供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全球素养;拓展课程;全球化;PISA;课程开发  2017年
摘要:本文以中国古都西安(古长安)为例,从地形地势与军事安全,气候、土壤、水源、资源条件与经济因素,政治与文化因素,交通与历史基础等角度,分析众多王朝选择西安作为都城的因素,探讨我国古都的选址问题。  关键词:城市区位;古都;选址  西安,古代称为长安,是我国西部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曾被誉为“十三朝古都”、“世界四大古都”、“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正所谓“长安自古帝王都”,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
摘 要: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课堂教学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引导地理教学贯彻执行新课标有实践意义。文章运用专家咨询法构建了包含教学目标、过程模式、目标追求3个一级指标和7个二级指标的地理课堂教学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开发二级指标5级量表的评价标准,并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转型案例设计与实施评价,以引导地理教师积极探索地理课堂教学转型,发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地理课堂教学;转型;评价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用设计思维创新教学设计的优势,将设计思维带进地理课堂,实践学生课前讲图项目:聚焦地理复习问题,深入分析学生需求,精心构思训练方案,建立学生讲图原型并进一步改进提升。  关键词:设计思维;学习方式 ;复习课 ;讲图;核心素养  一、让设计思维成为创新教学设计的利器  1.设计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1969年,“设计思维”名词就出现在美国社会科学家赫伯特·A.西蒙(Herbe
摘要: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标志着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化,中学地理教育进入“素养本位”时代。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性质进行探讨,认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是“大概念”、具有相对性、是“向概念”、具有后天性,推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关键词: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学地理课程改革;地理教学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标志着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化,也预示着中学地理教学“话语体系”的整体转换。
摘 要:围绕某一主题展开教学,构建区域认知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利于提高学生对地理综合性的理解。教师可通过开发重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整合资料、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地理核心素养。案例通过中国生态脆弱带的整体区域认知中对各自不同表现的成因分析归纳其共有特点,从人地协调角度提出对策,树立科学认识地理现象及处理人地关系的理念。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区域发展;生态脆弱区  一、课标要求  “
一、直击高考  核心考点  近几年来,地理高考以城市与环境为切入点的试题屡见不鲜。究其根源,城市一方面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环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另一方面也是自然对人类社会反馈最强烈的区域。目前,全球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也产生了世界普遍关注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树立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应该使学生获得现代公民所必需的有关城市的基础知识。而这部分
摘 要:建构教学支架是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文章以人教版“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为例,探讨支架建构的四个原则和四大策略。  关键词:支架;原则;策略;地理教学  支架类似于建筑工程中使用的“脚手架”,支撑、承载、传承是它的主要功能,没有适合的“脚手架”,建筑工程很难顺利进行。所谓教学支架,就是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学习所需要的支持和补充。主要包括三大类型:认知支架
假期里,地理老师布置了阅读地理书籍、写读书笔记的作业,兴奋好奇之余,又苦恼如何选择,最终选定《五洲风情》(如图1)。这本书主要讲述世界五大洲不同国家的风俗文化,有的令人啼笑皆非,有的令人感动不已,每一篇内容都让人大开眼界。本文就牛津大学、津巴布韦和法国的风情与大家分享。  如果在英国著名大学——牛津大学游览,千万要小心谨慎,因为很有可能在某个地方踩到坟墓。牛津大学的许多学院大楼前身是中世纪的教堂,
新西兰处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季节与中国相反,夏季(即11月到次年1月)是旅游旺季,漫山遍野的鲁冰花是最美的景色,水上运动也吸引了许多热爱者。最美的自然景观在南岛,随处可见的日出日落,美得令人窒息。北岛则以地热资源为主,可以泡温泉、购物,是爱美女性朋友的天堂。下面让我们一起开启新西兰之旅吧!  皇后镇——南阿尔卑斯山包围的美丽小镇 皇后镇是一座依山傍水的美丽城镇,处处都是完美的观光地点,在秋季,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