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低年级阅读教学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0703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遵循识字规律,落实识字教学
  教材在识字编排上体现了“多识少写、识写分开”的原则,多识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孩子提早实现汉字阅读,使课外阅读这一条“腿”及早发挥作用,支撑起完整的语文教学。所以会认字的要求是,在语境中认识,大致了解意思,能帮助阅读即可;而会写字才是“四会”的要求,即能够读其音、辨其形、解其义,并逐步达到准确运用。准确地把握会认字教学的尺度,体现了以下教学原则:
  (1)分散识记并在语境中识记。结合图片,形象地认识;读长句和比较难读的句子时集中解决了一部分生字的认读;在朗读课文时,适时呈现;在与词句、上下文的纵向关联中识字。
  (2)整体识记并多次反复呈现。读词语时,加拼音读、去拼音读、打乱顺序抢读;读句子时,把生字所在的词用彩色凸显;指导朗读课文时,又把部分词语再呈现,让学生和生字多次见面,直到牢牢地记住它。在第二课时安排巩固识字的环节,如更换语境组成一组词串、儿歌、浅显易懂的短文等等,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同时,还要加强课外阅读,这是巩固识字最好的方法。因为大量识字可以实现汉字阅读,课外阅读又会进一步巩固识字成果,相辅相成。
  (3)规律识记并加强方法引导识记。识字教学识记字形是难点,字形的记忆应该因汉字的构字特点而异,要通过字理识字的方法进行渗透,不应字字力量均等,方法一律。一些构词率较高的常见字可以引导在词串、文段中识记;有一定构字规律的字,如运用象形、会意、形声、指示等字理的,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识记规律,是形声字,可从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方面给以引导,让学生从字理上掌握规律,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二、落实以读代讲,凸显朗读指导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已成共识。朱熹曾说过“凡读书……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到能自晓其义也。”低年级的选文贴近儿童生活世界和经验世界,浅显易懂,富有情趣,一般来说,读顺读熟、读出感情了,课文就自然理解领悟了,所以,低年级的阅读课要上成朗读指导课就必须做到:
  (1)读有目的,读有层次。对于低年级学生,让他们在朗读时建立与词句的一一对应是非常重要的训练。一定要给足时间,让孩子反复练读,直到能够文通字顺地读下来,再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读的层次要非常清晰要体现“正确——流利——有感情”这样一个训练过程。使学生读有目的、练有方向,使初读要求的读正确这点真正落到实处。为了指导学生读流利,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要多多关注到“生字集中的句子、含有多音字的句子、比较长的难读的句子”等,从文中摘出指导学生反复练读,为流利地朗读全文做好准备。
  (2)读有指导。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时刻保持读书的热情,读出美,读出情趣。
  ①利用插图,创设情境。
  ②补充资料,丰富认知。
  ③角色体验,身临其境。
  ④变换形式,读趣盎然。
  (3)读有重点。
  ①采用重点指导与放手练习相结合。教师在教学时,处理好导与练的关系,体现读的开放性和自主性。
  ②词语教学不容忽视。低年级阅读教学,词句训练是教学重点之一。在读文的过程中,渗透词句的训练。理解词语最常用的方法是,借助图画、动作、实物,形象直观的理解,或者联系生活实际、上下文、借助经验理解。引导学生先了解词语的本意,再结合朗读体会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和作用,结合实际去活学活用。
  教师要准确把握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年段要求,依“标”扣“本”,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识字、读文、积累语言,引领学生在学语习文中历练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作者单位:单位:江西省宁都县会同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
其他文献
We theoretically investigate the spin-polarized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the T-shaped double quantum dots coupled to two ferromagnetic leads by the Anderson Hami
期刊
那年我刚接手一年级,在第一节课上,首先进入我眼帘的是一名剪男孩子发型的小女孩。她高高的个子,显得有点鹤立鸡群,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总偷偷地注意着我的一举一动,可当我的目光与她对视时,她又马上忽闪着双眼慌乱地避开了。看来她是一个挺害羞的孩子。这就是她留给我的第一印象。让我记忆犹新的是课前点名,我连喊三遍“余奀园”,没人应。最后全班同学的名字全点完了,这个女孩站起来怯生生地说:“老师,你没有点到我的名字
编者按: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个性化、创造性阅读倡导以下一些观点:一是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应该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直接阅读;二是阅读应该是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是读者与作品、与作者对话的过程;三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应成为学生阅读的导师,而不是居高临下控制信息的专制权威;四是学生阅读的过程应该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课堂,是我们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提升课堂实效,既是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的迫切要求,也是教师自我提高的必修课。  怎样提升课堂实效呢?增强自身魅力,吸引学生,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良好途径。教师的魅力增强了,学生自然就会对我们产生好感,从而亲近我们、信服我们,课堂效果自然也就水涨船高。因此,《学记》中的“亲其师,信其道”便成为了一句至理名言。在现实的工作中,我们也能屡见不鲜:轮到学生喜欢
经典是民族精神的源头,人类文化的瑰宝,记录着民族基因中的最高智慧,是民族千年圣人对后世子孙的谆谆教诲,所承载的是圣贤伟大的思想。我们日日诵读浸润,博大宽厚的思想人格将会逐渐养成,生命才能有深度和宽度,这正是厚德载物的大基础。语文课堂是进行人文教育的主战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现就经典诵读对小学生的影响说说我所感受到的“国学”性。  一、 读经典,厚德固国本  《大学》曰:“德者,本也。”“本固则
作为一种教学策略,“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通过引发、促进、支持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是素质教学特别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催生的一种全新教学策略。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是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对语文教育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研究性阅读的浓
摘 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并不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个体。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基础,以学生的整体感知为前提。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挖掘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会让阅读教学变得更有意义。  关键词: 阅读教学 个性阅读 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教学的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要求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课改以来,各个学校各位教师花
1994年11月8日,中央电视台把黄金时段的广告时间拿出来竞拍,“标王”一词开始出现。所谓的“黄金时间”是指在一天之内广播、电视视听率最高的时间。九十年代中期中央电视台
一、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打开爱的闸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乐此不疲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一个有经验的教师都会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教学伊始,就播放《爱的抉择》主题歌。在“爱”的旋律中,我让学生说出自家养过的、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程度,再进一步发问:“有没有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现在死了或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