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已经耳熟能详,它不仅仅体现在生产生活中,也体现在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已经开展多年,相信每一位教师都能了解它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在家庭中,我们有手机、平板电脑;在学校,我们有一体机、多媒体教室,等等。特别是在国家“三通两平台”建设基本完成后,生活、学习、工作都离不开信息化技术,这也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的“强硬式”灌输方式。下面笔者将谈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拓宽预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做好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听课效率的一种手段,运用信息化产品查找、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是预习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式。
教师可以在授课的前一天布置相关课文所需查找的资料,让学生整理成有用的信息。如:课文的作者及他们的生平,课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特点;与历史相关的课文就要了解这段历史带来的影响,有什么重要意义,对学生有什么借鉴作用。学生从多角度、多渠道查找,就会自主地筛选更具价值的信息,这不仅仅是高效能学习的前提,也是兴趣的起点。
兴趣爱好是学生积极向上的源泉动力。学生对運用信息技术方式进行学习产生了兴趣后,就会积极地去钻研,认真地去探索,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或布置课文相关内容时,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再现情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立体化,从而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如在教学《长城》一文时,开课伊始,教师便可利用多媒体播出有关中国长城的图片、动画等,可以配上解说,介绍长城的历史:“这就是长城,它全长一万三千多里,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坚强的毅力和巨大的智慧。这样的历史建筑你们愿意去了解吗?”学生会异口同声回答道:“愿意”。此时,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同时,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还可弥补教师自身素质的不足。如此,通过学生直观感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合理阅读情境,突破语文教学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内容或词语意义非常抽象,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以视频或图片的方式进行播放,直观体现在学生面前,使语文课程更加生动、饱满、形象,更加通俗易懂,让学生感觉身临其境,学生就可以更快地理解。
比如在教学巴金的文章《鸟的天堂》时,课文中描述的景象是那么美,但学生们通过书本上的文字是感受不到的。教师可以通过截取视频和查找图片精心制作出教学课件,并把课件在课堂上播放出来,给学生带来感官上的触动,让学生了解榕树的茂盛。在作者第一次去,并没有上岸发出声响的时候发现“鸟的天堂”并没有鸟,而将船停泊树下拍掌后有无数只鸟飞来飞去,两种景象截然不同,这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去想: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这两种结果有什么值得我们深思的?学生们通过多媒体展示就会立刻发现问题所在,一个是近前,一个是发出响声。从而让学生明白只有勇于探索,才会发现真知的道理。
小学时期,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这一阶段是培养思维的重要时期,教师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解决难以理解的问题。如《望庐山瀑布》一诗中“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句,字面上解释是:“在阳光的照射下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去瀑布似白练一般悬挂山前。”这首诗的意思非常简单,但凭学生有限的经历难以想象景物构成,也很难体会诗人初次看见这种景象的情怀。
这时教师可以在网上查找香炉峰的图片或视频,课堂上展示出来:山顶紫烟蒸腾,山间白练悬挂,山下奔流急湍,构成一幅壮阔的自然美景,配上瀑布的隆隆之音,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让学生想:如果你身处其中会怎样去形容这一景象?能用什么手法描述它?后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瀑布从高峻陡峭的山上喷涌而出,水流奔腾临空而落,好像一条银河从天而降。通过多媒体展示学习,学生知道了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充分的结合自然景观描绘出更具立体感的画卷。
三、补充课文学习资料,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很好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如在讲授《龟虽寿》一诗时,为激发学生的胸怀壮志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笔者为学生补充了以下内容: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创作的背景;作者的主要对手是谁。这些内容都是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可提前告知学生预习,让学生课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查找学习。在课堂上可让学生去赏析,分组讨论等。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中,学生也可以了解大量的知识,对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起到重要作用。
四、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能力
学校经常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这些活动需要学生自行查阅资料。教学中,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的重要手段。活动前,学生可以利用电脑查阅,也可以分组查找资料,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合作意识。
实践证明,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思想。信息化时代,接触、运用、掌握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语文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教学思路;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方法和提升技能的认知工具。
一、拓宽预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做好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听课效率的一种手段,运用信息化产品查找、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是预习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式。
教师可以在授课的前一天布置相关课文所需查找的资料,让学生整理成有用的信息。如:课文的作者及他们的生平,课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特点;与历史相关的课文就要了解这段历史带来的影响,有什么重要意义,对学生有什么借鉴作用。学生从多角度、多渠道查找,就会自主地筛选更具价值的信息,这不仅仅是高效能学习的前提,也是兴趣的起点。
兴趣爱好是学生积极向上的源泉动力。学生对運用信息技术方式进行学习产生了兴趣后,就会积极地去钻研,认真地去探索,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或布置课文相关内容时,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再现情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立体化,从而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如在教学《长城》一文时,开课伊始,教师便可利用多媒体播出有关中国长城的图片、动画等,可以配上解说,介绍长城的历史:“这就是长城,它全长一万三千多里,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坚强的毅力和巨大的智慧。这样的历史建筑你们愿意去了解吗?”学生会异口同声回答道:“愿意”。此时,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同时,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还可弥补教师自身素质的不足。如此,通过学生直观感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合理阅读情境,突破语文教学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内容或词语意义非常抽象,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以视频或图片的方式进行播放,直观体现在学生面前,使语文课程更加生动、饱满、形象,更加通俗易懂,让学生感觉身临其境,学生就可以更快地理解。
比如在教学巴金的文章《鸟的天堂》时,课文中描述的景象是那么美,但学生们通过书本上的文字是感受不到的。教师可以通过截取视频和查找图片精心制作出教学课件,并把课件在课堂上播放出来,给学生带来感官上的触动,让学生了解榕树的茂盛。在作者第一次去,并没有上岸发出声响的时候发现“鸟的天堂”并没有鸟,而将船停泊树下拍掌后有无数只鸟飞来飞去,两种景象截然不同,这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去想: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这两种结果有什么值得我们深思的?学生们通过多媒体展示就会立刻发现问题所在,一个是近前,一个是发出响声。从而让学生明白只有勇于探索,才会发现真知的道理。
小学时期,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这一阶段是培养思维的重要时期,教师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解决难以理解的问题。如《望庐山瀑布》一诗中“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句,字面上解释是:“在阳光的照射下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去瀑布似白练一般悬挂山前。”这首诗的意思非常简单,但凭学生有限的经历难以想象景物构成,也很难体会诗人初次看见这种景象的情怀。
这时教师可以在网上查找香炉峰的图片或视频,课堂上展示出来:山顶紫烟蒸腾,山间白练悬挂,山下奔流急湍,构成一幅壮阔的自然美景,配上瀑布的隆隆之音,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让学生想:如果你身处其中会怎样去形容这一景象?能用什么手法描述它?后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瀑布从高峻陡峭的山上喷涌而出,水流奔腾临空而落,好像一条银河从天而降。通过多媒体展示学习,学生知道了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充分的结合自然景观描绘出更具立体感的画卷。
三、补充课文学习资料,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很好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如在讲授《龟虽寿》一诗时,为激发学生的胸怀壮志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笔者为学生补充了以下内容: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创作的背景;作者的主要对手是谁。这些内容都是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可提前告知学生预习,让学生课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查找学习。在课堂上可让学生去赏析,分组讨论等。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中,学生也可以了解大量的知识,对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起到重要作用。
四、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能力
学校经常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这些活动需要学生自行查阅资料。教学中,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的重要手段。活动前,学生可以利用电脑查阅,也可以分组查找资料,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合作意识。
实践证明,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思想。信息化时代,接触、运用、掌握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语文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教学思路;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方法和提升技能的认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