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合唱教学已然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中之重。对于合唱,音准是极为重要的,在农村小学合唱教学中,因农村经济落后、农村师资力量不足,学生缺乏音乐熏陶的途径,“音准”成为了基层教师教学最大的绊脚石。因此,本文从农村小学音乐合唱存在音准问题的原因和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合唱音准两方面进行分析,旨在让学生发出优美和谐的声音。
【关键词】农村小学;童声合唱;教学缺失;音准训练;“柯尔文”式音阶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合唱是声乐艺术领域中的一种集体歌唱表演形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种极为重要、富有科学成效的手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合唱教学已然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中之重。演唱歌曲,“音准”先行,特别是对于合唱,音准是极为重要的。提高音乐合唱教学中学生的音准,是新课标对中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然而,在农村小学合唱教学中,因农村经济落后、音乐教学滞后、农村师资力量不足,学生缺乏音乐熏陶的途径,“音准”成为了老师教学最大的绊脚石。如何培养学生音准,打好歌唱基础,成为了基层音乐教师最大的难题。
一、合唱音准产生的原因
(一)外在因素
1.教学环境
农村小学教学思想相对较落后,农村基层学校对音乐教育教学了解少,甚至把音乐课看成了一门不重要的辅修课。长期以来,农村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误以为学习音乐没有作用,完全忽视了音乐教育。这样的环境不仅破坏了音乐课的系统教学,打击了教师的授课积极性,造成农村的学生缺乏科学的艺术熏陶,音乐基础差。
2.教学缺失
农村小学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所涉及的歌唱基础训练非常少,有些农村小学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音准训练和发声练习几乎完全忽视。还有些老师没有规范学生的声乐技巧运用,一味地要求学生大声吼歌,渐渐地,学生在长期、反复的教学中养成了不良习惯,根本没有能力再去识别音准。
(二)内在因素
1.乐感缺失
农村小学缺乏音乐熏陶的途径,大部分学生没有接受过正规训练,唱歌时总是用“大白嗓子”发声。所谓“大白嗓子”就是发声不集中,一味地大声喊唱。这种声音不和谐、不润泽,缺乏音乐气氛,这种径直发出的声音极为刺耳,尤其是高音。加上大部分农村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少、没有发声基础,连音阶都唱不准,音准问题十分严重。
2.方法缺失
小学音乐课上经常出现学生“跑调走音”的现象,农村小学的此类现象尤为突出,有的老師误以为孩子是天生的“跑调大王”,实际上是由小学生的气息不稳造成的,尤其是一些低年级的学生气息不足,自己唱得很高兴,走音了都浑然不知。
3.缺乏自信
农村学生音乐基础差,对音乐的了解少,相较城市区的学生来说,农村的孩子内心缺乏自信心,在平时的音乐课中总是小心翼翼的,害怕被老师点到名。还有些学生低着头不敢看教师一眼,害怕被老师提出要进行个人表演,即使有些学生在老师的再三邀请下上台表现,当着全班唱歌,也是缺乏自信的,声音小、唱跑调,内心非常的不自信。
二、合唱音准解决的手段
学生合唱音准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双重影响,要想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音准,就需要从多方面下手。
(一)合唱音准的科学训练
1.“柯尔文”式音阶练习
“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主张七种不同手势和在身体前方不同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这样的音准、音高关系,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可以说是可听、可视的,它将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直观、形象,让农村学生更容易、快速地学习,进而提高学生从内心去感受音乐的能力,所以选择了“柯尔文手势”这个方法进行训练。老师指导学生时,应将“柯尔文手势”讲解清楚,确定好相对的音高位置,让学生直观、快速地领会并运用。
2.与传统音准训练相结合
在长期反复的听音模唱训练中训练内心听觉,教师应培养学生具有“音乐的耳朵”,从而提高音准。特别是农村小学的训练,一定要从最基础开始,首先从单音训练开始,然后进行旋律和和声训练,训练过程中切不可操之过急,要像“小马过河”一样,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
3.科学的发声练习
未受过歌唱训练的孩子习惯大声唱歌,喜欢听自己的声音,觉得自己的声音大过其他同学就是好的。在歌唱发声训练时,应首先考虑的是优美动听的音质,而不是过分追求的音量。因此,在训练初期,老师应传递科学、有效的“微声”歌唱法。首先要明确,“微声”和弱声虽然力度不一样,但它和真声方法基本一致;其次它可以消除真假声过渡的痕迹。
(1)元音发声练习。这五个音是歌唱的基础,更是灵魂,无论是什么作品,这五个音都关系到所表达音乐思想的准确性,因此,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练习。老师指导学生练习时,要运用科学性、多样性、趣味性方式去引导学生,先采用简单的旋律进行元音练习“a、o、e、i、u”,例:2/4 5 4|3 2|1—,在歌唱时,要求嘴巴都是打开的,呼吸时,要注意张嘴吸气。如果学生的中声区不够结实,可以把这条练习反过来练,会有比较好的效果。根据学生的不同声音情况,这个练习中的母音可以随时进行替换。
(2)辅音发声练习。辅音发声练习起到了补充、促进作用,它使学生在合唱排练曲目时,不论遇到什么风格的作品都能适应。例:2/4 5 3|4 2|1—||,用Na ne ni no nu简单地带辅音的咬字练习,训练时,要求学生咬字有力量。也可以用其他的旋律加上辅音进行发声训练,也可以换成其他的。例:ta te ti to tu,ha hei he ho hu……
(3)“十只手”训练法。“十只手”训练法是利用身体动作找到发声位置,譬如一手摸喉结,一手摸耳窝,它适用于所有的发声练习,特别是平常的长音练习、跳音练习。这个方法可以让孩子快速找到发声点,使抽象的发声练习变得直观,更容易理解。
(二)合唱作品的科学选择
歌曲和伴奏的选择要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接受程度以及身体特点,平时排练时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演唱难度不太大的歌曲,比赛的歌曲尽量选择比平时排练稍难一些的歌曲,参赛曲目有两首的情况下,尽量选择风格不同的歌曲。农村小学可以选择教材上的歌曲,如《柳树姑娘》《妈妈格桑拉》等二声部歌曲进行平时训练,比赛歌曲可以适当选择稍难的歌曲,如《宇宙的种子》《西风的话》等。
总之,农村童声合唱的音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师常年的、科学的、有效的指导,只有学生在训练中掌握好音准,学生们才能主动积极地发现音乐的美好,心情愉快地参加训练,热情地演唱歌曲,从而创造出优美和谐的声音。
参考文献
[1]陈巧姑.童声合唱辅导与指挥[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13.
[2]张凤.让美妙的童声陶冶学生的心灵——中小学童声合唱训练策略微探[J].小学教学研究,2016(29):78-79.
[3]李勇.柯达伊教育理念在基础音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J].音乐探索,2006(A01):91-93.
【关键词】农村小学;童声合唱;教学缺失;音准训练;“柯尔文”式音阶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合唱是声乐艺术领域中的一种集体歌唱表演形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种极为重要、富有科学成效的手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合唱教学已然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中之重。演唱歌曲,“音准”先行,特别是对于合唱,音准是极为重要的。提高音乐合唱教学中学生的音准,是新课标对中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然而,在农村小学合唱教学中,因农村经济落后、音乐教学滞后、农村师资力量不足,学生缺乏音乐熏陶的途径,“音准”成为了老师教学最大的绊脚石。如何培养学生音准,打好歌唱基础,成为了基层音乐教师最大的难题。
一、合唱音准产生的原因
(一)外在因素
1.教学环境
农村小学教学思想相对较落后,农村基层学校对音乐教育教学了解少,甚至把音乐课看成了一门不重要的辅修课。长期以来,农村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误以为学习音乐没有作用,完全忽视了音乐教育。这样的环境不仅破坏了音乐课的系统教学,打击了教师的授课积极性,造成农村的学生缺乏科学的艺术熏陶,音乐基础差。
2.教学缺失
农村小学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所涉及的歌唱基础训练非常少,有些农村小学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音准训练和发声练习几乎完全忽视。还有些老师没有规范学生的声乐技巧运用,一味地要求学生大声吼歌,渐渐地,学生在长期、反复的教学中养成了不良习惯,根本没有能力再去识别音准。
(二)内在因素
1.乐感缺失
农村小学缺乏音乐熏陶的途径,大部分学生没有接受过正规训练,唱歌时总是用“大白嗓子”发声。所谓“大白嗓子”就是发声不集中,一味地大声喊唱。这种声音不和谐、不润泽,缺乏音乐气氛,这种径直发出的声音极为刺耳,尤其是高音。加上大部分农村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少、没有发声基础,连音阶都唱不准,音准问题十分严重。
2.方法缺失
小学音乐课上经常出现学生“跑调走音”的现象,农村小学的此类现象尤为突出,有的老師误以为孩子是天生的“跑调大王”,实际上是由小学生的气息不稳造成的,尤其是一些低年级的学生气息不足,自己唱得很高兴,走音了都浑然不知。
3.缺乏自信
农村学生音乐基础差,对音乐的了解少,相较城市区的学生来说,农村的孩子内心缺乏自信心,在平时的音乐课中总是小心翼翼的,害怕被老师点到名。还有些学生低着头不敢看教师一眼,害怕被老师提出要进行个人表演,即使有些学生在老师的再三邀请下上台表现,当着全班唱歌,也是缺乏自信的,声音小、唱跑调,内心非常的不自信。
二、合唱音准解决的手段
学生合唱音准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双重影响,要想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音准,就需要从多方面下手。
(一)合唱音准的科学训练
1.“柯尔文”式音阶练习
“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主张七种不同手势和在身体前方不同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这样的音准、音高关系,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可以说是可听、可视的,它将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直观、形象,让农村学生更容易、快速地学习,进而提高学生从内心去感受音乐的能力,所以选择了“柯尔文手势”这个方法进行训练。老师指导学生时,应将“柯尔文手势”讲解清楚,确定好相对的音高位置,让学生直观、快速地领会并运用。
2.与传统音准训练相结合
在长期反复的听音模唱训练中训练内心听觉,教师应培养学生具有“音乐的耳朵”,从而提高音准。特别是农村小学的训练,一定要从最基础开始,首先从单音训练开始,然后进行旋律和和声训练,训练过程中切不可操之过急,要像“小马过河”一样,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
3.科学的发声练习
未受过歌唱训练的孩子习惯大声唱歌,喜欢听自己的声音,觉得自己的声音大过其他同学就是好的。在歌唱发声训练时,应首先考虑的是优美动听的音质,而不是过分追求的音量。因此,在训练初期,老师应传递科学、有效的“微声”歌唱法。首先要明确,“微声”和弱声虽然力度不一样,但它和真声方法基本一致;其次它可以消除真假声过渡的痕迹。
(1)元音发声练习。这五个音是歌唱的基础,更是灵魂,无论是什么作品,这五个音都关系到所表达音乐思想的准确性,因此,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练习。老师指导学生练习时,要运用科学性、多样性、趣味性方式去引导学生,先采用简单的旋律进行元音练习“a、o、e、i、u”,例:2/4 5 4|3 2|1—,在歌唱时,要求嘴巴都是打开的,呼吸时,要注意张嘴吸气。如果学生的中声区不够结实,可以把这条练习反过来练,会有比较好的效果。根据学生的不同声音情况,这个练习中的母音可以随时进行替换。
(2)辅音发声练习。辅音发声练习起到了补充、促进作用,它使学生在合唱排练曲目时,不论遇到什么风格的作品都能适应。例:2/4 5 3|4 2|1—||,用Na ne ni no nu简单地带辅音的咬字练习,训练时,要求学生咬字有力量。也可以用其他的旋律加上辅音进行发声训练,也可以换成其他的。例:ta te ti to tu,ha hei he ho hu……
(3)“十只手”训练法。“十只手”训练法是利用身体动作找到发声位置,譬如一手摸喉结,一手摸耳窝,它适用于所有的发声练习,特别是平常的长音练习、跳音练习。这个方法可以让孩子快速找到发声点,使抽象的发声练习变得直观,更容易理解。
(二)合唱作品的科学选择
歌曲和伴奏的选择要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接受程度以及身体特点,平时排练时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演唱难度不太大的歌曲,比赛的歌曲尽量选择比平时排练稍难一些的歌曲,参赛曲目有两首的情况下,尽量选择风格不同的歌曲。农村小学可以选择教材上的歌曲,如《柳树姑娘》《妈妈格桑拉》等二声部歌曲进行平时训练,比赛歌曲可以适当选择稍难的歌曲,如《宇宙的种子》《西风的话》等。
总之,农村童声合唱的音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师常年的、科学的、有效的指导,只有学生在训练中掌握好音准,学生们才能主动积极地发现音乐的美好,心情愉快地参加训练,热情地演唱歌曲,从而创造出优美和谐的声音。
参考文献
[1]陈巧姑.童声合唱辅导与指挥[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13.
[2]张凤.让美妙的童声陶冶学生的心灵——中小学童声合唱训练策略微探[J].小学教学研究,2016(29):78-79.
[3]李勇.柯达伊教育理念在基础音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J].音乐探索,2006(A01):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