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有效学习的关键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只有正确认识数学,才能对学习充满兴趣,不再畏惧这门学科。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就必须了解小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然后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各年级心理特点及教学方法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了相应的作业和成绩等规范的要求和考核,对小学生活和环境往往会产生恐惧和不适应感。虽然小学生对学习有很大的好奇心,对具体、形象的物体更容易接受和学习,但是注意力经常不够集中,学习容易走神。
针对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一年级的教学应该变抽象为形象,采用更加有趣的讲解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年级的数学课本排版富有童趣,能够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但是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过短,不能一鼓作气地学习完一节课的内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举例子,并且例子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比如:光头强吃过饭之后去森林砍树,森林里只有10棵树了,光头强刚砍了3棵,就被熊大和熊二发现了,然后光头强被赶走了。请问这片森林还剩几棵树呢?在讲解减法的时候,举这样的例子,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又能提高听课效率。
二年级的学生对小学生活已经逐渐适应,他们懂得一些行为常规,而且愿意努力遵守;喜欢和小伙伴一起活动,开始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乐于表现自己。但是思维的具体性、形象性仍然和一年级时差别不大。所以,具体的教学方法可以和一年级的相似,但要有所改变,可以让学生分组学习和讨论。
在二年级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自己思考或者可以讨论解决的题目。如在讲解“度量”时,教师课前说:“老师特别喜欢这个课桌,我想知道它的长度,该怎么办呢?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呢?和前后桌一起来讨论下如何测量吧。”不论学生的回答对与错,教师都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以提出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一定要提出表扬和鼓励。
有时候学生的接受能力偏低,会犯简单的错误,教师一定要有耐心,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年級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讲授时要多进行示范,让学生慢慢地模仿教师的计算方法和方式,逐渐理解并学会知识。
例如:在讲解竖式的时候,列出算式计算,教师要多在黑板上进行演示,并请学生到黑板上演算题目,这样可以看出学生解题时所犯的错误,并及时帮助学生纠正。同时,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进度,按照学生的特征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四年级学生正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转变的过程中,他们的独立意识开始增强,已经不满足于单纯地听教师的话,也不满足于接受课堂教学,爱看课外书,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产生兴趣。
例如,在讲解“三位数的乘法”时,教师可以引入现实例子:高铁这么快,那大家知道高铁的速度能达到多少吗?有同学告知速度是250km/h。那么高铁行驶12个小时能走多少千米?离我们这儿有多远?这样的讲解和提问满足了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好奇心。
教师在讲解时还可以让学生分组竞答,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的参与度,又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五六年级的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由幼稚趋向成熟,开始有独立见解,求知的欲望都有所增强,还会自觉使用逆向思维的形式研究、解决一些较难的问题。
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的时候,我让学生在课下制作圆形的纸张,并带上剪刀。学生就会想:老师用这个圆形的纸张要干什么呢?拿着剪刀是要把圆给剪开吗?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分别把圆平均剪成16份、32份,然后拼成两个近似的长方形,接着观察如何计算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
总之,教师让学生自主研究,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复习了之前学过的知识内容。
二、教学方式及总结
针对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教师要关心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多创设情境,适时提醒学生,引起学生注意。同时,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多使用形象的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慢慢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养成逻辑思考的习惯。
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逆向思维的推理题目,把数学问题转化成社会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年级的学生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心理和生理都在向青春期转变;这个时候,教师更要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在课堂上多让学生独立思考,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向新的知识天地探索。
总之,教师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创新课堂形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让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责 编 行 之)
一、各年级心理特点及教学方法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了相应的作业和成绩等规范的要求和考核,对小学生活和环境往往会产生恐惧和不适应感。虽然小学生对学习有很大的好奇心,对具体、形象的物体更容易接受和学习,但是注意力经常不够集中,学习容易走神。
针对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一年级的教学应该变抽象为形象,采用更加有趣的讲解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年级的数学课本排版富有童趣,能够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但是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过短,不能一鼓作气地学习完一节课的内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举例子,并且例子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比如:光头强吃过饭之后去森林砍树,森林里只有10棵树了,光头强刚砍了3棵,就被熊大和熊二发现了,然后光头强被赶走了。请问这片森林还剩几棵树呢?在讲解减法的时候,举这样的例子,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又能提高听课效率。
二年级的学生对小学生活已经逐渐适应,他们懂得一些行为常规,而且愿意努力遵守;喜欢和小伙伴一起活动,开始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乐于表现自己。但是思维的具体性、形象性仍然和一年级时差别不大。所以,具体的教学方法可以和一年级的相似,但要有所改变,可以让学生分组学习和讨论。
在二年级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自己思考或者可以讨论解决的题目。如在讲解“度量”时,教师课前说:“老师特别喜欢这个课桌,我想知道它的长度,该怎么办呢?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呢?和前后桌一起来讨论下如何测量吧。”不论学生的回答对与错,教师都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以提出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一定要提出表扬和鼓励。
有时候学生的接受能力偏低,会犯简单的错误,教师一定要有耐心,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年級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讲授时要多进行示范,让学生慢慢地模仿教师的计算方法和方式,逐渐理解并学会知识。
例如:在讲解竖式的时候,列出算式计算,教师要多在黑板上进行演示,并请学生到黑板上演算题目,这样可以看出学生解题时所犯的错误,并及时帮助学生纠正。同时,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进度,按照学生的特征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四年级学生正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转变的过程中,他们的独立意识开始增强,已经不满足于单纯地听教师的话,也不满足于接受课堂教学,爱看课外书,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产生兴趣。
例如,在讲解“三位数的乘法”时,教师可以引入现实例子:高铁这么快,那大家知道高铁的速度能达到多少吗?有同学告知速度是250km/h。那么高铁行驶12个小时能走多少千米?离我们这儿有多远?这样的讲解和提问满足了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好奇心。
教师在讲解时还可以让学生分组竞答,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的参与度,又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五六年级的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由幼稚趋向成熟,开始有独立见解,求知的欲望都有所增强,还会自觉使用逆向思维的形式研究、解决一些较难的问题。
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的时候,我让学生在课下制作圆形的纸张,并带上剪刀。学生就会想:老师用这个圆形的纸张要干什么呢?拿着剪刀是要把圆给剪开吗?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分别把圆平均剪成16份、32份,然后拼成两个近似的长方形,接着观察如何计算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
总之,教师让学生自主研究,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复习了之前学过的知识内容。
二、教学方式及总结
针对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教师要关心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多创设情境,适时提醒学生,引起学生注意。同时,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多使用形象的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慢慢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养成逻辑思考的习惯。
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逆向思维的推理题目,把数学问题转化成社会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年级的学生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心理和生理都在向青春期转变;这个时候,教师更要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在课堂上多让学生独立思考,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向新的知识天地探索。
总之,教师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创新课堂形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让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责 编 行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