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数学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创设再创造学习的环境,将数学教学设计成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自始至终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再创造之中,他们能在开放的自主探索中求知,成为发现者、创造者。下面以圆的面积教学为例,谈谈如何设计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数学的过程。
  
  一、引起猜测
  教师出示半径分别是1cm,2cm,3cm的圆,向学生提问:有什么办法求出它们的面积?学生回想起已学过的测量面积的方法,可以想出许多办法:用已知面积的图形去量,如用边长为1cm,2cm,3cm的正方形分别去量半径是1cm,2cm,3cm的圆时发现:圆的面积比3个正方形的面积大但比4个正方形的面积小;用割补的方法转化为能用已知公式求圆的面积。由此,学生提出两种猜测:一是当圆的半径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时,圆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一个数,这个数一定大于3小于4。如何探索出这个数呢?二是将圆割补成三角形、平形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已知面积公式的图形。
  
  二、探讨解决的方法
  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探讨圆的面积公式,他们在自主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将圆分成8等份、16等份、32等份,剪下图形,发现是近似的等腰三角形。学生用这些近似的等腰三角形拼成了近似的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圆周长的一半和半径的长。这时可以得到圆的面积公式是:3.14×半径的平方。有学生提出,这个公式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有什么联系呢?经过思考,他们发现如果圆的半径等于正方形边长时,前面的猜测还是对的,那个数就3.14。教师进一步地引导学生继续对圆进行分割,他们发现分割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
  
  三、拓宽思路
  学生得到圆的面积公式后,回到课本,对自己的探索活动进行验证并拓宽思路,力求有新的创造。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用剪下的近似等腰三角形,再次拼凑出其他图形。学生通过合作研究,又拼出了近似的三角形或近似的平形四边形,同样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
  从上面的三个步骤可以看出,教师始终在教学中处于指导者的地位,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再创造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養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作者地址:423000湖南省郴州市人民西路郴建集团11栋3单元405室)
其他文献
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不断引入来自奥秘无穷的大自然、纷繁复杂的大社会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在自由开放、丰富有趣的教学过程中自主地获得知识、培养能力。那么,怎样开放课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向课前开放  “向课前开放”,即在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如:在教学朱自
期刊
作文兴趣的培养和作文能力的培养密切结合,是贯穿于作文教学全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兴趣的产生是发展的基础。一般学生大多停留在考试成绩的认识上,要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首先就要引导学生认识作文不仅是考试获得好成绩的需要,而且也是日常学习、生活的需要。其次,兴趣的产生除个体需要外,还需要好奇心。人人都有好奇心,但学生的好奇心表现得特别突出。教师要利用这种好奇心,以新异的刺激引起学生定向探究活动,尽力扩大学生视
期刊
以前不止一次听学生说:“我喜欢语文,但不喜欢语文课。”学生解释说,所谓“喜欢语文”是因为语文所蕴含的精神养料使他们心灵愉悦。的确如此,每到新学期发下课本,学生迫不及待地要读的肯定是语文书,他们读得那么专心,看得那么入神,真让人感动。可一到语文课上,他们却表现得毫无兴趣。我想,这些恐怕与语文老师忽视学生心理愉悦因素有很大关系。  早在几千年前,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明
期刊
每当语文教师把作文题目写在黑板上时,大多数学生都免不了抓耳挠腮,过了半节课的时间还在“望题兴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想:主要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丰富,课外书籍看得太少,语汇太贫乏。  在这些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只有让学生把握好这一环节,才会终身受益。因此,我平时很注意作文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体验生活,注重观察  文章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
期刊
如今,在教育方法的研究进入停滞不前的情况下,以学习者本体为中心的教育研究迅速发展起来。通过研究和实践证明:影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学习者的个别因素差异较大,尤其是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的差异使得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需要;同一个学习者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也有不同的需要。因此,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很明显越来越不符合学习的客观规律。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
期刊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学生厌学、逃学、好动、多话、打架甚至自杀的现象不绝于耳。面对这种现状,我们班主任为了抓好班级管理,费尽了心血。但这些问题不是教师通过“传道、授业、解惑”就能简单解决的。事实上,这些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所以,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而学生的作文大多内容空洞、语言苍白、缺乏新意。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似乎到了“教师怕教,学生怕写”的尴尬境地。那么教师该如何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呢?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
期刊
初中数学总复习内容多、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在学习的过程中若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揭示不够,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没有系统性,就去贸然做题,试图通过大量地做题去强化练习,那么其结果是多数学生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从而造成失分。另外,由于试题量大,解题速度慢的学生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
期刊
数学教材上的难点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教学中应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突破难点,优化课堂教学,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在十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认真钻研,吃透教材,是突破难点的重要途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培养学生肯于思考问题、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作为一个数学教师,要明确这一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
期刊
一、肯定成绩,给予赞扬  每一位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希望自己的能力与学习成绩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赏。比较聪明的学生答题经常不循常规、另辟蹊径,很简捷地得出结论,对这样的作业可写下肯定性的评语,如“解法新颖,思路开阔”、“方法灵活,不落俗套”、“我很欣赏你的解法”等短短的批语,简洁明了,充满爱意,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赞扬了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造精神。学生看过批语后倍受鼓舞,产生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