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只做问题的处理者

来源 :班主任之友·中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h0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网上流行一个顺口溜:“新时代的教师标准:上得了课堂,跑得了操场。批得了作业,写得了文章。开得好班会,访得了家长。劝得了情种,管得住上网。解得了忧伤,破得了迷惘。Hold得住多动,控得住轻狂。忍得了奇葩,护得住智障。查得了案件,打得过嚣张。骂得过泼妇,斗得过流氓。镇得过泼皮,演得了三藏。”
  我们成了“问题的处理者”,天天都在为问题而忙碌。有的因为孩子重复地出现同样的问题而烦躁,甚至态度粗暴,打骂学生;有的因为茫然不知所措而天天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处处被动;更有因为长时间地处在紧张情绪下,以至于身心疲惫,而放弃班主任工作……
  当问题出现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别无他途,勇敢面对,积极面对,而不是烦躁不安和疲于应对。要注意如下两点:
  不要失去理智而简单粗暴。失去理智会让你不能耐心分析孩子发生错误的原因,而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有如“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你会上瘾而失去对教育的思考和研究,更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让其失去自省的能力!
  不要失去耐心而急于求成。问题处理后的立竿见影是非常少见的,要有允许学生重复某种错误的耐心,更不要急于让孩子的某个问题马上得到解决。急切的心理会让孩子对自己脆弱的自我成长动力产生怀疑,易贴上“没有毅力”“不知反省”“顽固不化”等标签。
  怎么解决问题呢?请记住如下几个原则:
  学会先询问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为什么会上课讲话?可能他是书忘记带了;为什么他要抄作业?也许是他不会做又或者是作业太多;为什么会早恋?莫非孩子从小缺乏父爱或者母爱,他要的只是一个朋友……学会耐心询问能迅速建立起孩子跟你之间的信任,能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学会寻找孩子出现问题过程中的“正能量”。孩子在犯错的过程中,总是会有一些做对了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孩子逃学上网了?他有没有按时或者最终回到了学校或家里?起码他还有原则。孩子打架?他是不是没有先动手?可能他是被逼的……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孩子对你的认可程度也不同,他会更愿意接受你的批评和教育。
  学会跟踪孩子出现问题后的表现。“事情处理完了,我的一项工作又完成了!”这种思想是极端错误的。孩子如果有所改观,要随时予以表扬,不断推动和强化他的自我反省的意识;没有改观,请千万不要等着下一次错误的发生后再去处理,没有谁规定了只有出了问题以后我们才能找孩子聊聊,不是吗?
  问题来了,能够处理固然好,但我们不能只做问题的处理者。
  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中有一个重要的章节《预篇》,文中写道:“班主任工作最初看似没什么事情,但是有人却深陷其中痛苦不堪,每天有做不完的事情,处理不完的麻烦,等到参透其中真谛,又可以变得很轻松,班级治理得很好,班主任却显得游刃有余。把工作做在事先,你就会很轻松;等到出了事情再去处理,就已经被动了。因此,对于新手班主任来说,学会‘预’是基本功之一。”
  书中还指出了要预防的四个重要的方面:预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情绪波动;预班级,对整个班集体,要做长远规划;预突发事件,把平时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都准备好应对措施;预知识底蕴,要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补充自己的感悟,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成长。我很赞同万玮老师的看法。
  学生的年龄特点与他会出现的问题是有一定联系的,所以我们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意识到在孩子这个年龄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提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随着孩子的成长,人生观、世界观会逐步成熟,随之而来的也会有各种不健康思想的萌芽,班主任必须要有所准备,提前对孩子各方面的思想进行引导,提高孩子的是非辨别能力。
  每个学期大体上可以分为这么几个时间段:入学时的新鲜期、熟悉后的躁动期、期中考试前的紧张期、期中考试后的放松期、期末考试前的紧张期等等。各地各校的情况不同、所在的年级不同、班级的层次不同,会导致这种分期并不严格也不尽正确。孩子在每个学期不同的阶段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这是我们要提前有所预知的,要有针对性地准备。
  当然,预防并不能阻止所有问题的出现,但不预防只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让我们和孩子都在问题的预防与处理中不断成长吧!
  (作者单位:湖南益阳市朝阳国际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我的白日梦”  星期五晚上,我妹妹发高烧,从晚上吵到了早上六点。大家都在旁边陪她,到了六点她终于睡觉了。我们各自回房睡觉了。睡到了下午,在这段时间里,我做了一个梦,是另一个世界一个家庭的生活,也是四口之家。  在这个家中有一位任劳任怨、聪明机智、温柔的母亲;有一位工作勤劳、爱家、聪明的父亲;一位可爱活泼的妹妹;还有一个成绩好、乐于助人、为父母分担一些事情的哥哥。  梦中讲述了他们一天的生活。  
期刊
我们通常有这样一种感觉:我们想告诉学生的道理,其实他们都懂,可他们就是不做,知行脱节的情况十分严重。为什么我们讲的道理他们不接受?长期的思考让我意识到:“告诉式”德育只是浅层的信息“流经”,学生的品德形成只停留在知识性的构建,缺乏情感体验和认知感悟,因而妨碍了从道德知识到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的构建。  品德形成过程是道德主体的自我建构过程,要真正改变学生,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成长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
期刊
英语课上,班长送来了两个男生。  我问:“怎么了?”  班长答:“他们两个打起来了,英语老师进班后,他们还是很激动,老师说为了不耽误全班同学上课,先把他们俩送到办公室。”我示意班长先回去上课,不慌不忙地处理好手头的工作后,开始看着这两个学生。从他们的表情看来,似乎还是有很大的情绪,两张脸都拉得长长的,碰到我的目光后,又看向一边,眼神里有被送到我这里的无奈,有由于理直而产生的气壮,也有对身边那个人的
期刊
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良好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中职生在完成学校学业进行顶岗实习前,往往表现出兴奋、新奇,他们会向班主任询问相关事项,会打听实习单位的情况和岗位要求。对中职生而言,顶岗实习是一个新的转变,是他们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但他们对困难的预计却显得稍有不足。因此,处于顶岗实习阶段的中职生往往会出现以下心理问题:由于角色模糊带来的心理冲突;由于理想与现实差
期刊
他,入学成绩全校第一,日常测试的成绩在班里也是遥遥领先,人长得帅,家里条件也比较好。大家都认为他很优秀,但是在我眼里,他却是一个“问题学生”,他自傲、冷淡、孤独,从不与同学一起玩,表面看来就像武侠小说里的绝世高手,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时间一长,其他同学也都默认了这种情形,认为他本来就是这样一个人,基本不再主动与他打交道,而从他的表情来看,他并不介意,或许他已进入“高手从来寂寞”的境界。  “有什么
期刊
儿子的数学成绩一直比较优秀,经常考满分,同学们一直挺佩服他的。上初一第二学期时,孩子有点不好意思地问我:“爸,我可不可以把你的手机号码告诉我的同学?”“干什么?”我不解地问。“同学说,好问我一些数学问题。”“这个可以。”我马上答应。但又转念一想,由于工作繁忙,我晚上经常不在家,用家里的座机不是更方便?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儿子时,孩子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您不是不让把家里电话告诉别人吗?”  是的,我
期刊
中学生在校轻微违纪现象十分普遍,上课讲话、玩手机、睡觉、吃东西、迟到、抄袭作业……所谓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屡教不改。道理都知道,就是做不到。这些“小恶”,够不上纪律处分,但会时时骚扰着班级的正常秩序。因为对班级有影响,不抓肯定不行,但又没有什么特别给力的抓手。谈话教育,虽然有一定效果,但肯定不能对所有人都有用。用制度处罚,尺度要合适,轻不得重不得,要给予违纪学生一定的教训,又不能什么事都上纲上线。
期刊
看完这个案例,我为赖老师的做法拍案叫绝,这是智慧教师的做法,但有几点值得思考。  一、承包人的确定  把工程承包给业务能力低下的施工队,延误进度事小,影响建筑质量事大。赖老师独辟蹊径,把班级责任田承包给捣蛋鬼,这是对他们的信任,其目的在于唤醒他们的自律意识。但自由认领,随机赋任可能会引起其他同学和班干部的不满,从而影响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甚至以其他方式,如采用违纪违规的方式把心中的怒火发泄。
期刊
赖老师班级管理创意成功的原因在于:  一、自律比他律更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唤起人实现自我教育的教育,按照我的深刻信念,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  赖老师此举正合此理,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将班级“归还”给学生,将集体与个体的自我管理结合起来,变“别人要我干”为“我必须这样做”,让每个学生做班级的主人。  班主任的“懒”有些时候比“勤”更有积极意义。大凡优秀的班主任往往都懂得放权,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
期刊
当了班主任后,我被学生戏称为“老班”,从此和学生势同猫鼠。猫虽厉害,仅有一只,“老鼠”数量却多,且动辄四处出击,时不时闹点大小事,弄得老班我疲于应付:处理完张三又要关照李四,加上自身的教学负担和学校不定期派下的任务,逼得年近不惑的我常常生出“廉颇老矣”的感慨。  一日,对镜拔除新生白发数根,我不禁“恶狠狠”地感慨:“班主任这块责任田实在不是人干的!”同事笑曰:“既是责任田,何不承包出去?”一语惊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