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教师在执教《少年闰土》公开课时,原打算在引导学生感受闰土的“聪明、机智、能干”后,抛出“闰土真的什么都比我强吗?”这一问题,以期能让学生能更全面、深刻、多元地感受人物形象。没想到,当全班还刚刚开始研究闰土的那些“正面”特点时,一个学生却斜刺杀出,让原来打算安排在后面的教程不得不临时提前。
师:同学们,闰土的过人之处还有不少呢,你能找出来吗?
生1(突然起立):老师,我突然觉得闰土其实也是一只井底之蛙!
(全班哗然)
师:噢,闰土也是井底之蛙,你能说说具体的理由吗?
生1:好。我觉得闰土虽然有自己拿手好戏,如装笼捕鸟、看瓜刺猹等,但他刚到“我”家时,非常害羞,这说明他也有胆小的时候,远没有“我”落落大方。
师:你很善于发现,闰土刚到时是有点儿害羞,可能他没见过这样的大场面吧。
生2:书上写闰土说他“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这说明他也有不少不知道的事情,就跟“我”叫不出那些鸟的名字是一样的。
师:就是说,闰土知道的东西,多是跟他所生活的环境有关的,是吧?
生2:是这样的,他也有他自己的盲点。
师:你能够读出与众不同的感受,这就叫会读书,不简单。同学们,你们想给闰土什么建议呢?
生3:闰土如果也像“我”一样念点书,就会写字、算数。
生4:“我”从小生活在城里,见过一些大场面、新花样,而这些,闰土说不定听都没听说过,他也需要好好“补课”。
师:哦,叫闰土“补课”?这说法可真幽默!同学们,现在的我们,假如要了解更多的事情,应该怎么做呢?
生4:我们要多读课外书,还可以上网查找所需要的资料。
生5:我们可以去旅游,实地踏看,考察社会。
师:同学们,闰土是不是井底之蛙,看来已不重要了。怎样才不会成为一只井底之蛙?我们是否可以记住这样一句话:“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教学片段给我最深的感觉是正因为教师善于理答,才演绎了精彩的课堂。什么叫理答?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认为,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教学评价。通常我们重视的是提问的设计和技巧,往往忽略最后很关键的一环:对学生回答问题做出有效的反应和正确的处理,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篇教案不同教师上有不同效果的原因。有效理答,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激励性理答(包括语言性和非语言性的表扬和鼓励),发展性理答(主要包括探问、追问、转问、反问),诊断性理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再组织(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重新组织、概括)。有效理答,可以加强师生的交流,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求知创造,可以影响学生对这节课甚至这门课程的兴趣。
学生问题回答后,教师通过细致地观察分析,了解学生的学情以致胸有成竹,为下一步或肯定否定,或表扬鼓励,或追问引导做好准备。学生上课时对知识的吸收、掌握情况将在回答时有所体现,教师理答时要通过“望”,及时获取各方面知识,反馈于学生。正如著名特级教师王菘舟所说的那样:“对于智慧理答,我不回避技术问题,技术是理论在显性层面的表现。理答的技术是可以训练的,也是应该训练的,但是进入了课堂就成了下意识的行为。智慧理答首先体现的是学会“望”。生1(突然起立):“老师,我突然觉得闰土其实也是一只井底之蛙!”,学生这个意外的问题显然没有在老师的预设的范围之内,教师如何理答很讲技巧,可能有不少的教师一句“你的观点很独特,请坐”简单粗糙地终止这一教学环节,而课例中的这位老师“望” 出这是引导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的很好的契机,采取推波助澜的手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面对一个学生的回答,我们应该事先从几个纬度甚至十几个纬度去设想,当学生有出人意料的回答或一时语塞时,我们应作出合理的反应,并能借助学生的回答和自己理答后学生的反应来调整教学思路,反思教学行为,从而提升下一次理答的质量。但是我们注意到很多时候当学生的答案偏离了我们设想的轨道时,很多教师迅速转移话题或者简单评价,这样处理不当往往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降低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理答前要求我们具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望”得真切,“望”得透彻,“望”得仔细,珍视来自于学生的资源。
责任编辑 邱丽
师:同学们,闰土的过人之处还有不少呢,你能找出来吗?
生1(突然起立):老师,我突然觉得闰土其实也是一只井底之蛙!
(全班哗然)
师:噢,闰土也是井底之蛙,你能说说具体的理由吗?
生1:好。我觉得闰土虽然有自己拿手好戏,如装笼捕鸟、看瓜刺猹等,但他刚到“我”家时,非常害羞,这说明他也有胆小的时候,远没有“我”落落大方。
师:你很善于发现,闰土刚到时是有点儿害羞,可能他没见过这样的大场面吧。
生2:书上写闰土说他“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这说明他也有不少不知道的事情,就跟“我”叫不出那些鸟的名字是一样的。
师:就是说,闰土知道的东西,多是跟他所生活的环境有关的,是吧?
生2:是这样的,他也有他自己的盲点。
师:你能够读出与众不同的感受,这就叫会读书,不简单。同学们,你们想给闰土什么建议呢?
生3:闰土如果也像“我”一样念点书,就会写字、算数。
生4:“我”从小生活在城里,见过一些大场面、新花样,而这些,闰土说不定听都没听说过,他也需要好好“补课”。
师:哦,叫闰土“补课”?这说法可真幽默!同学们,现在的我们,假如要了解更多的事情,应该怎么做呢?
生4:我们要多读课外书,还可以上网查找所需要的资料。
生5:我们可以去旅游,实地踏看,考察社会。
师:同学们,闰土是不是井底之蛙,看来已不重要了。怎样才不会成为一只井底之蛙?我们是否可以记住这样一句话:“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教学片段给我最深的感觉是正因为教师善于理答,才演绎了精彩的课堂。什么叫理答?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认为,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教学评价。通常我们重视的是提问的设计和技巧,往往忽略最后很关键的一环:对学生回答问题做出有效的反应和正确的处理,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篇教案不同教师上有不同效果的原因。有效理答,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激励性理答(包括语言性和非语言性的表扬和鼓励),发展性理答(主要包括探问、追问、转问、反问),诊断性理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再组织(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重新组织、概括)。有效理答,可以加强师生的交流,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求知创造,可以影响学生对这节课甚至这门课程的兴趣。
学生问题回答后,教师通过细致地观察分析,了解学生的学情以致胸有成竹,为下一步或肯定否定,或表扬鼓励,或追问引导做好准备。学生上课时对知识的吸收、掌握情况将在回答时有所体现,教师理答时要通过“望”,及时获取各方面知识,反馈于学生。正如著名特级教师王菘舟所说的那样:“对于智慧理答,我不回避技术问题,技术是理论在显性层面的表现。理答的技术是可以训练的,也是应该训练的,但是进入了课堂就成了下意识的行为。智慧理答首先体现的是学会“望”。生1(突然起立):“老师,我突然觉得闰土其实也是一只井底之蛙!”,学生这个意外的问题显然没有在老师的预设的范围之内,教师如何理答很讲技巧,可能有不少的教师一句“你的观点很独特,请坐”简单粗糙地终止这一教学环节,而课例中的这位老师“望” 出这是引导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的很好的契机,采取推波助澜的手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面对一个学生的回答,我们应该事先从几个纬度甚至十几个纬度去设想,当学生有出人意料的回答或一时语塞时,我们应作出合理的反应,并能借助学生的回答和自己理答后学生的反应来调整教学思路,反思教学行为,从而提升下一次理答的质量。但是我们注意到很多时候当学生的答案偏离了我们设想的轨道时,很多教师迅速转移话题或者简单评价,这样处理不当往往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降低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理答前要求我们具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望”得真切,“望”得透彻,“望”得仔细,珍视来自于学生的资源。
责任编辑 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