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了白城市蓖麻产业发展现状,并从生产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蓖麻产业;现状;建议;吉林白城
中图分类号 S565.6;F32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320-01
蓖麻是白城市的传统作物和重要经济作物,蓖麻产业是极具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近年来,随着蓖麻良种的推广使用,蓖麻种植面积的扩大,经济效益的凸显,组织力度的加强,广大群众对蓖麻产业的认识大大提高,白城市蓖麻产业呈现大发展的趋势。
1 白城市蓖麻产业发展现状
1.1 种植基础较好
白城市是全国重点蓖麻产区之一,该地的土壤、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蓖麻生长,种植蓖麻历史悠久,广大农民有种植蓖麻的经验。白城市最高峰时期(2000年)蓖麻种植面积达9万hm2,产量10万t,占全国的1/ 3左右,占世界的1/ 9左右。自2006年以来,随着蓖麻籽价格上扬,种植面积呈现恢复性增长,2012年全市蓖麻种植面积3.56万hm2,产量达6.1万t。围绕“优质、高产、高效”这一目标,不断引进推广适应性广、抗病性强、产量高的新品种,促进了蓖麻产业的发展,也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更是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愿望。通榆县从山西省引进的CSR24.181、经作1号、中北3号等蓖麻良种与其他杂交蓖麻品种相比,具有不炸英、不落果、不秃尖、抗病虫性能好、可以一次性收获的特点,经过几年的种植实践,种植户普遍认可。且这些品种投入不高,耐旱、耐碱、抗灌,一般肥力的地块就能获得高产,获得稳定收入。
1.2 市场前景广阔
世界蓖麻主要产区分布在印度、中国、巴西等国家,产量占全世界蓖麻总产的90%以上,还有印尼、巴基斯坦、泰国、法国、尼日利亚等国家,但产量较少。全世界蓖麻种植面积约为110万hm2,平均产量1 650 kg/hm2。国内蓖麻主要产区分布在内蒙古通辽地区、吉林省白城地区和山东、山西等地,占全国蓖麻种植面积的80%。我国正常生产年份蓖麻种植面积约20万hm2,蓖麻油产量只有30万t,而每年需求量却在70万t左右;年产蓖麻籽50万t,年需蓖麻籽110万t左右,缺口在1/2以上。这就为国内蓖麻油生产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空间,也为蓖麻种植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1.3 产业体系框架成型
随着市场看好,2007年以来,吉林向海油脂工业有限公司、吉林盛吉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兴健蓖麻开发有限公司相继投资建设了蓖麻深加工项目,设计加工能力在11万t以上,企业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在吉林省农业委员会的支持下,以白城市为主成立了吉林省蓖麻产业协会,在白城市组建了14个分会,产业的组织化程度逐渐提高。以洮南和通榆为中心的交易市场辐射域内5县(市、区)和内蒙古通辽、突泉等地,购销网络遍布全国各地。蓖麻产业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龙型经济格局基本成型。
1.4 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正常年景,蓖麻新品种CSR24.181、中北3号、经作1号,产量均可达2 500 kg/hm2以上,按近3年蓖麻籽平均销售价格5.4元/kg计算,收入可达13 500元/hm2,扣除生产费用2 100元/hm2,纯收入11 400元/hm2。如采取地膜覆盖栽培,产量均可达3 000 kg/hm2以上,收入可达16 200元/hm2,扣除生产费用3 000元/hm2,纯收入可达13 200元/hm2。而且蓖麻有耐旱、耐碱、耐瘠薄、可一次性采收等特性,在栽培上还有投入少、劳动强度小、省工省时等优点,这也是蓖麻新品种增产增效的重要因素。从长远看,蓖麻叶和茎杆还可以综合开发利用,吉林向海油脂工业有限公司正在进行技术改造,2013年产值达3. 5亿元,实现利税1 200万元,2014年准备利用蓖麻饼生产有机肥,年计划产量15万t。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经济效益还能大幅度提高。
2 建议
蓖麻产业是白城市避灾农业、高效农业的重要作物,应大力发展蓖麻产业,不断加大推广力度,从而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税收增长等多赢效果。建议具体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1 加强生产基地建设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的支持,加强蓖麻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在无井地块打抗旱水源井,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建立与基地生产相配套的物资供应、病虫害防控、科技指导等多元社会化服务体系。二是扩大种植面积。充分利用白城市适宜的气候、土壤条件,抓住龙头企业原料需求量大和当前蓖麻市场价格高、销路畅的良机,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引导农民扩大蓖麻种植面积。大力推进土地流转,逐步实现规模化经营。三是提高单产水平。重点抓住杂交种应用和膜下滴灌新技术推广2个关键环节。依托白城市农业科学院蓖麻研究所,加快引进、培育适合本地气候土壤条件的蓖麻高产抗病杂交新品种,研究高产栽培技术,重点探索防治枯萎病的有效方法。大面积推广CSR24.181、经作1号和中北3号等优良品种,因为这几个蓖麻品种较其他同类品种在同等条件下可增产25%~30%。采用膜下滴灌新技术,还能延长生育期,增加结实率,单产量还会大幅提升,切实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2.2 加快龙头企业建设
一是帮助企业完善服务。加强政府推动作用,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发展蓖麻产业的措施及方式,及时推广好的做法。在生产和加工环节实现有效对接,做好综合服务。调动农民种植蓖麻的积极性。二是延长产业链条。目前,先进国家蓖麻加工产品已达3 000种以上,我国仅有几种,精深加工空间很大。因此,应高度重视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鼓励、支持蓖麻加工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密切合作,重视引进先进工艺、设备和技术,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新产品开发的能力,形成一种原料、多种产品、综合效益的发展格局。三是拓宽融资渠道。蓖麻产业和其他农产品加工企业一样,都面临资金严重短缺问题,相关部门必须合力解决。金融部门要发挥主力作用,研究建立防御投贷风险的新措施,既要保证信贷资金投入安全,又要保证龙头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实现金融部门与龙头企业的双赢。发改、农业、农发办等部门要积极搞好项目立项工作,最大限度争取国家和省里扶持。企业自身也要拓展思路,积极内引外联,采取合资、股份、合作等经营模式,提高社会融资能力[1-2]。
2.3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一是加强中介组织建设。首先,利用蓖麻专业合作社可以解决政府部门解决不了的一些问题,是农民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有效途径。这就迫切需要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加强规范与管理,推动协会不断完善与发展。其次,健全专业合作社的规章制度,创新运行机制,通过提高合作社工作质量,由单项服务向综合配套服务发展,使蓖麻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由松散型合作型向紧密型组织转变。二是探索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协会组织协调,促边企业和农户紧密合作,逐步建立“龙头企业 农户”、“龙头企业 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 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培育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真正实现蓖麻产业化发展,实现企业获利、农民增收、产业兴旺的多赢目标。三是增强企业带动功能[3-4]。鼓励加工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帮助农户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能力,提供信息服务。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收购,增强企业对基地农户的带动功能,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和产品竞争力。
3 参考文献
[1] 徐良.我国蓖麻产业发展现状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2):109.
[2] 朱倩,郭志强,王宏伟,等.中国蓖麻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09(16):15-17.
[3] 李金琴,吴国林.我国蓖麻育种现状及建议[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8,20(4):99-101.
[4] 王焕梅,高永利.我国蓖麻油生产现状及发展[J].润滑油,1999,14(5):12-16.
关键词 蓖麻产业;现状;建议;吉林白城
中图分类号 S565.6;F32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320-01
蓖麻是白城市的传统作物和重要经济作物,蓖麻产业是极具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近年来,随着蓖麻良种的推广使用,蓖麻种植面积的扩大,经济效益的凸显,组织力度的加强,广大群众对蓖麻产业的认识大大提高,白城市蓖麻产业呈现大发展的趋势。
1 白城市蓖麻产业发展现状
1.1 种植基础较好
白城市是全国重点蓖麻产区之一,该地的土壤、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蓖麻生长,种植蓖麻历史悠久,广大农民有种植蓖麻的经验。白城市最高峰时期(2000年)蓖麻种植面积达9万hm2,产量10万t,占全国的1/ 3左右,占世界的1/ 9左右。自2006年以来,随着蓖麻籽价格上扬,种植面积呈现恢复性增长,2012年全市蓖麻种植面积3.56万hm2,产量达6.1万t。围绕“优质、高产、高效”这一目标,不断引进推广适应性广、抗病性强、产量高的新品种,促进了蓖麻产业的发展,也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更是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愿望。通榆县从山西省引进的CSR24.181、经作1号、中北3号等蓖麻良种与其他杂交蓖麻品种相比,具有不炸英、不落果、不秃尖、抗病虫性能好、可以一次性收获的特点,经过几年的种植实践,种植户普遍认可。且这些品种投入不高,耐旱、耐碱、抗灌,一般肥力的地块就能获得高产,获得稳定收入。
1.2 市场前景广阔
世界蓖麻主要产区分布在印度、中国、巴西等国家,产量占全世界蓖麻总产的90%以上,还有印尼、巴基斯坦、泰国、法国、尼日利亚等国家,但产量较少。全世界蓖麻种植面积约为110万hm2,平均产量1 650 kg/hm2。国内蓖麻主要产区分布在内蒙古通辽地区、吉林省白城地区和山东、山西等地,占全国蓖麻种植面积的80%。我国正常生产年份蓖麻种植面积约20万hm2,蓖麻油产量只有30万t,而每年需求量却在70万t左右;年产蓖麻籽50万t,年需蓖麻籽110万t左右,缺口在1/2以上。这就为国内蓖麻油生产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空间,也为蓖麻种植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1.3 产业体系框架成型
随着市场看好,2007年以来,吉林向海油脂工业有限公司、吉林盛吉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兴健蓖麻开发有限公司相继投资建设了蓖麻深加工项目,设计加工能力在11万t以上,企业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在吉林省农业委员会的支持下,以白城市为主成立了吉林省蓖麻产业协会,在白城市组建了14个分会,产业的组织化程度逐渐提高。以洮南和通榆为中心的交易市场辐射域内5县(市、区)和内蒙古通辽、突泉等地,购销网络遍布全国各地。蓖麻产业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龙型经济格局基本成型。
1.4 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正常年景,蓖麻新品种CSR24.181、中北3号、经作1号,产量均可达2 500 kg/hm2以上,按近3年蓖麻籽平均销售价格5.4元/kg计算,收入可达13 500元/hm2,扣除生产费用2 100元/hm2,纯收入11 400元/hm2。如采取地膜覆盖栽培,产量均可达3 000 kg/hm2以上,收入可达16 200元/hm2,扣除生产费用3 000元/hm2,纯收入可达13 200元/hm2。而且蓖麻有耐旱、耐碱、耐瘠薄、可一次性采收等特性,在栽培上还有投入少、劳动强度小、省工省时等优点,这也是蓖麻新品种增产增效的重要因素。从长远看,蓖麻叶和茎杆还可以综合开发利用,吉林向海油脂工业有限公司正在进行技术改造,2013年产值达3. 5亿元,实现利税1 200万元,2014年准备利用蓖麻饼生产有机肥,年计划产量15万t。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经济效益还能大幅度提高。
2 建议
蓖麻产业是白城市避灾农业、高效农业的重要作物,应大力发展蓖麻产业,不断加大推广力度,从而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税收增长等多赢效果。建议具体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1 加强生产基地建设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的支持,加强蓖麻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在无井地块打抗旱水源井,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建立与基地生产相配套的物资供应、病虫害防控、科技指导等多元社会化服务体系。二是扩大种植面积。充分利用白城市适宜的气候、土壤条件,抓住龙头企业原料需求量大和当前蓖麻市场价格高、销路畅的良机,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引导农民扩大蓖麻种植面积。大力推进土地流转,逐步实现规模化经营。三是提高单产水平。重点抓住杂交种应用和膜下滴灌新技术推广2个关键环节。依托白城市农业科学院蓖麻研究所,加快引进、培育适合本地气候土壤条件的蓖麻高产抗病杂交新品种,研究高产栽培技术,重点探索防治枯萎病的有效方法。大面积推广CSR24.181、经作1号和中北3号等优良品种,因为这几个蓖麻品种较其他同类品种在同等条件下可增产25%~30%。采用膜下滴灌新技术,还能延长生育期,增加结实率,单产量还会大幅提升,切实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2.2 加快龙头企业建设
一是帮助企业完善服务。加强政府推动作用,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发展蓖麻产业的措施及方式,及时推广好的做法。在生产和加工环节实现有效对接,做好综合服务。调动农民种植蓖麻的积极性。二是延长产业链条。目前,先进国家蓖麻加工产品已达3 000种以上,我国仅有几种,精深加工空间很大。因此,应高度重视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鼓励、支持蓖麻加工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密切合作,重视引进先进工艺、设备和技术,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新产品开发的能力,形成一种原料、多种产品、综合效益的发展格局。三是拓宽融资渠道。蓖麻产业和其他农产品加工企业一样,都面临资金严重短缺问题,相关部门必须合力解决。金融部门要发挥主力作用,研究建立防御投贷风险的新措施,既要保证信贷资金投入安全,又要保证龙头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实现金融部门与龙头企业的双赢。发改、农业、农发办等部门要积极搞好项目立项工作,最大限度争取国家和省里扶持。企业自身也要拓展思路,积极内引外联,采取合资、股份、合作等经营模式,提高社会融资能力[1-2]。
2.3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一是加强中介组织建设。首先,利用蓖麻专业合作社可以解决政府部门解决不了的一些问题,是农民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有效途径。这就迫切需要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加强规范与管理,推动协会不断完善与发展。其次,健全专业合作社的规章制度,创新运行机制,通过提高合作社工作质量,由单项服务向综合配套服务发展,使蓖麻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由松散型合作型向紧密型组织转变。二是探索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协会组织协调,促边企业和农户紧密合作,逐步建立“龙头企业 农户”、“龙头企业 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 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培育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真正实现蓖麻产业化发展,实现企业获利、农民增收、产业兴旺的多赢目标。三是增强企业带动功能[3-4]。鼓励加工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帮助农户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能力,提供信息服务。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收购,增强企业对基地农户的带动功能,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和产品竞争力。
3 参考文献
[1] 徐良.我国蓖麻产业发展现状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2):109.
[2] 朱倩,郭志强,王宏伟,等.中国蓖麻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09(16):15-17.
[3] 李金琴,吴国林.我国蓖麻育种现状及建议[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8,20(4):99-101.
[4] 王焕梅,高永利.我国蓖麻油生产现状及发展[J].润滑油,1999,14(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