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任者王璜生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广东美术馆任职十三年多的王璜生,从未如此集中地被报道,被谈论。卸任广东美术馆馆长的王璜生,北上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并在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执教,一次正常的“离职”而不是“辞职”,却迅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在8月份刚刚结束的“两湖潮流——湖北·湖南当代艺术展1985—2009”研讨会上,“半离职”的王璜生还在忙碌中,他工作的内容包括摆放嘉宾姓名牌,分发矿泉水,调试话筒。对广东美术馆从来不吝褒扬的陈丹青,曾经在第二届沙飞摄影奖评选期间,对于王璜生能放下架子做事,感到非常惊讶和打心底里佩服,应该没有多少美术馆的馆长能够完全摆脱美术官员的形象和架子,王璜生因此显得“另类”,让人尊敬。
  身为王兰若之子的王璜生,出自书香门第。在广东美术馆之前,王璜生曾供职于一份艺术类杂志和广东画院。
  
  吴冠中先生曾大肆批评画院是衙门,养了许多官僚,这不能不说是画院的普遍现状。王璜生出画院进广东美术馆,并在和广东美术馆首任馆长林抗生的“接力”工作中,逐渐将广东美术馆打造成一家被艺术界和知识界公认的“中国最好的美术馆之一”,其迅速进行角色转换及整和各方资源的能力,应该是任何一位继任者都不得不学习的经验。
  在广东美术馆快速发展的十余年间,美术史出身的王璜生以其“史学意识”办馆的思路,一再被反复提及,在主政美术馆期间,攻读了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学位的王璜生,被美术史家郎绍君称之为“拥有美术史背景的美术馆馆长第一人”。而实际上,广东美术馆快速成为国际和国内重要当代艺术展览和活动的首选之一,更为关键的一面存于他们的开放胸怀和强烈的“引智”意识,忽略了这些,不能不说是对广东美术馆的误读。
  在以“广州三年展”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展览的组织和策划中,大量学者及专家的介入成为王璜生团队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面,王璜生和他的团队一直充当亲力亲为的“服务生”角色,为学者服务,为艺术家服务。在“广州三年展”上,巫鸿、侯瀚如的受邀介入,作为青年策划人高士明的加入,王璜生团队“放手做事”的意识,体现得尤为明显——同样的策划人也曾为“上海双年展”服务,两大双年展受外界的评价迥异,足可见两家美术馆对展览的领导力、执行力和把控力。而无论是对摄影师沙飞、庄学本的挖掘,还是作为广东美术馆王牌展览的“中国人本”大展,学者专家的大量参与,使~家原本没有配备相关摄影史论人员的美术馆,对中国的摄影史有了拓荒式的贡献,这不能不说是个小奇迹。
  
  王璜生的继任者,能否继承这优良传统,尚不可知。更为关键的是直到目前为止,广东美术馆还是处于无馆长的“空窗期”,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空窗期”,相关的“话事人”在其中有怎样的纷争?公众从公开报道中,尚无法获知更多的内情。只是当王璜生卸任成为新司,继任者的能力将会面临业界及公众的直接拷问。
  观察同处一个城市的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大学城美术馆和广东画院美术馆的运作,我们不难发现广东美术馆的突围作用和个案意义相当明显。至于这样的个案为何仅限二沙岛,在分析中国的美术馆无法自我成长时,值得我们加以重视。在王璜生离任后的一则访谈中,于璜生曾极其坦诚地谈到了广东美术馆陈旧的人事制度对其发展形成的制约,我想这或许是珠三角地区美术馆发展中的症结,感染此症,美术馆就有成为美术的殡仪馆的可能。
  颇有意味的是在现有的美术馆格局中,广东画院和广州画院机构都计划在白云新城新建两座规模可观的美术馆,他们对广东美术会发生怎样的效用,是加号效应还是减号效应?是一颗酵母,还是一颗糖?我想如果在体制机制的症结未解的前提下,他们只会成为给各流画家加冕的礼堂。好在广东已吹响了建设文化强者的号角,对于广东美术的传承与发展,我们唯有充满期待。
  自觉/自主
  编者按:
  广东美术馆走过了十年的路程,十年,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一个从无到有的新美术馆来说,对于一个美术馆的事业在筚路篮缕中刚刚起步的中国情境来说,广东美术馆开馆起步的这十年,无论从广东馆自身,还是对于中国的美术馆事业,都有着特别的意义和值得拿出来与同行和社会交流的经验,
  在一个美术馆建设起步阶段,明确自身美术馆的功能性质、学术定位和服务指向,这是极为根本性和关键性的。广东美术馆定性为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是按照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建设的当代国家美术博物馆,是一个面向社会全体公民和国内外专业人士,以提供视觉文化资讯和研究成果为目的,为繁荣区域文化建设、向广大公民提供社会终身教育服务的文化机构。担负着对国家艺术珍品的收藏、研究、展示以及公民素质教育、对外文化交流、推动当代美术事业发展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广东美术馆以研究、典藏、展览陈列、教育、交流、服务等为六大主要功能,以“近现代沿海美术,海外华人美术,中国当代艺术”为学术研究和收藏的定位,突出强调学术建设的意识和公共服务的意识,
  但是,作为一个面对历史的学术机构,美术馆自有对历史负责的责任,美术馆需要以丰富的内容来为社会奢众服务,来使广泛的公众参与到美术馆之中来,而关键是“丰富的内容”所应具的精神高度和人文质量达到何种的程度,一个美术馆在这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立场和文化关怀又是如何,一个美术馆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和能力来体现这种精神和人文的高度和质量,什么样的方式来凸现一个真正的美术馆的特点和责任所在。这也就是说,一个为历史自责的美术馆,其关键在于它必须具有属于这个美术馆的研究向度和学术高度,必须具有这样的学术自觉的意识和学术自主的能量。
  广东美术馆开馆之初,扶展览策划到研究、收藏,以及编辑出版,逐渐形成和明确了这样的共识和目标,我们走过了一条由逐渐的学术自觉到逐渐的学术自主的路,我们在一种学术和独立的意识基础上,逐渐地开展我们的美术馆建设工作,意识到一切展览和活动的策划工作必须也可能纳入自觉和自主的范畴里,从美术馆本身的学术定位和立场出发,建构自己的学术形象,作用及影响于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化学术建设。
  在广东美术馆的开馆的展览策划中,我们重点于两个美术史研宄和关怀的展览,一个是“现实关怀与语言变革;20世纪前半期一个普遍关注的美术课题”,一个是“主流的召唤,1976—1996,广东”,前者着眼于对20世纪早中期发生在中国美术中的最突出的现象——现实关怀——艺术语言变革——作一定的描述、呈现和研究;后者则关注到“主流”的力量和方式在新时期中国美术中的影响力和召唤作用,而这两个展览的策划都是主要以广东这两个时间段的美术现象及作品作为研究和呈现的切入点。随后,从1998年起,“蒙德里安在中国——蒙德里安文献与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汉斯为策展人)、“南方语境——中国当代艺术家八人展”(王璜生为策展人)、“进入都市——当代水墨实验展”(鲁虹,王璜生为 策展人)“艺术中的个人与社会”(王南溟为策展人),“后生代与新世纪”(王璜生,孙晓枫为策展人),“虚拟未来”(顾振清为策展人)等展览开始了广东美术馆自觉运用策展人制度切入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策展活动。这样,初步形成了广东美术馆学术活动的两大取向:注重历史性研究和梳理的现代美术策展方式及学术诉求,和注重当下性参与和建构的当代艺术策展方式及学术理念。
  沿着历史性的研究梳理和当下性的参与建构这样的学术理念开展工作,我们一方面坚持以强烈的史学意识和尊重历史的态度挖掘历史或重新面对由于种种原因被遮蔽的历史,我们策划、研究、整理了诸如“谭华牧:‘失踪者’的踪迹”、“梁锡鸿:遗失的路程”、“符罗飞:关于人民的素描”、“黄少强:走向民间”、“陈卓坤:苍凉的天真”等个案专题展览和课题,重点在于还被历史遮蔽的人与艺术以真实的面目:而同时也组织策划了“毛泽东时代美术文献展”(邹跃进、李公明、王璜生为策展人)、“抗战中的文化责任
  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六十周年纪念展”(罗宏才,王璜生、卢夏为策展人)、“漂游的前卫——中华独立美术协会与1930年代的广州、上海、东京”(黎涛匀策展人)、“中国人本:纪实在当代”(胡武功、王璜生、安哥为蓑展人)等大型历史性研究专题展览活动,体现了广东美术馆在普遍浮躁和追逐功利及现效的社会文化氛围中自觉的历史意识和所具的学术坚持和文化理想同时也表现出应具的学术判断力、历史责任感及总体的综合素质!
  而另一方面,广东美术馆以富于敏感和胆识的参与性和建构性,积极推功中国当代艺术的建设和发展,在国际国内建构起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呈现和交流的平台,有计划地策划组织了属于广东美术馆自主学术品牌的系列项目,如“广州三年展”、“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85以来现象与状态系列展”、“当代水圣实验空间”系列展、“广东新青年艺术大展”、“新状态”系列展等,尤其是“广州三年展”和“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经过第一届、第二届的艰难努力,像第一届广州三年展的“重新解读中国实验艺术十年(1990-2000)”(巫鸿、王璜生、黄专、冯博一为策展人)和第二届广州三年展的“驯样:一个特殊的现代化实验空间”(侯瀚如、汉斯·尤利斯奥布里斯特、郭晓彦为策展人),其学术主题和策展影响力,以及整个展览和研讨活动(三角洲实验室DLP)等,都得到了国内国际文化界及社会各界的极大热情的关注、参与和评价,从而产生7极大的影响。即将到来的2008年第三届广州三年展(高士明、萨拉特、张颂仁为策展人),我们提出了“与后殖民说再见”的理论话题,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强化了广东美术馆关注当代文化问题,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学术界艺术界前沿的理论思考和实验表述,从而这一理论话题成为了当下文化界普遍关注和期待的热点。
  作为国内第一家有计划、系统而专业地收藏和策划中国现当代摄影作品和展览的美术馆,“中国人本:纪实在当代”大型摄影展为广东美术馆在国内国际摄影界和博物馆界赢得了突出的声誉,其突出的人文关怀思想和专业策展精神凸现了广东美术馆自觉和自主的学术理念,随后,通过“城市/重视——2005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顾铮、安哥、王璜生、阿兰朱利安为策展人)和“左右视线;2007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司苏实、冯汉纪,蔡涛、阿兰萨亚格为策展人)等大型展览及学术活动,及沙飞摄影作品的收藏和“沙飞摄影奖”的设立,使广东美术馆在摄影及影像方面的学术影响力和收藏工作都占有突出的位置。
  而同时,在中国的美术馆的具体操作和实践中,我们深感到与国际美术馆博物馆的差距,与规范化的美术馆管理和操作的差距,以及与国内国际艺术发展及学术理论前沿的差距,因此,我们自觉地创办T《美术馆》学术刊物,以大文化的视野关注和探讨当代美术馆规范化建设与社会化发展的相关学术问题,并与广东美术馆主办的刊物《生产》,持续和敏感地推介国际学术界前沿的文化理论,构成了广东美术馆的一个前沿学术平台。
  广东美术馆在不断的实践和不断的思考过程中,更加坚定着学术自觉和学术自立的信念。学术自觉,使我们主动地思考和发现相关的学术课题,结合研究、收藏、文献资料整理和保护等的目的和手段,进行广东美术馆的展览策划和学术活动工作,主动和自觉于美术馆的学术理念和特点;学术自主,即以独立的立场、自主的出发点,坚持美术馆的文化理想,坚持自己的学术品质,坚持定位、方向、目标。也就是说,取自觉为主导、以自主为立场、变被动为主动,开展体现美术馆的精神和学术高度的策展、收藏及相关活动。
  我们衷心感谢学术界文化界的专家学者、策展人理论家的关怀、指导和参与,使我们的学术理念得到精神和知识力量的支持!衷心感谢艺术家和社会各界的信任和理解,使自觉与自主的学术理念能够得以实践和坚持!深深感谢本馆的策展人、研究者及所有工作人员同人朋友,是大家的共识和努力使广东美术馆有了这份坚定的信念!
其他文献
英国近代美术宝库的诞生    法国梧桐树的绿荫,装饰着伦敦的街道。流经伦敦的泰晤士河,与耸立在河畔的泰特美术馆,更添伦敦市的风采。从耸立在泰特美术馆外,靠近河畔之英国雕刻家亨利·摩尔的作品,以及美术馆人口旁19世末拉斐尔前派画家米莱斯的雕像,可以感受到堪称“英国近代美术宝库”的泰特美术馆之独特魅力。  19世纪后半期的英国不但经济繁荣,同时文化艺术也逐渐成熟,这时英国已有1759年创立的大英博物馆
期刊
精美别致的铜镜艺术    据目前中国的考古发现,最早的铜镜是距今四千多年的“齐家文化”铜镜(1975年发现于甘肃省的齐家坪,故名“齐家文化”),其次是距今三千多年的殷商“妇好”铜镜(“妇好”为商王武丁的王妃)。  中国铜镜艺术的鼎盛时代雄踞了干多年,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从公元前500年的春秋晚期至公元前206年的战国结束,历时将近三百年。第二阶段;公元前206年的西汉到公元220年的东汉止,
期刊
根据不完全统计,珠三角9座城市共有140多座博物馆,其中广州147家、东莞24家、深圳22家、佛山13家、中山12家、江门10家、肇庆8家、惠州7家、珠海4家(资料来源粤港澳文化合作项目——广东省文物博物馆学会、广东省博物馆2006年5月编《博物馆导游册》,香港编《博物馆导游册》等)。从博物馆数量的变化来看,广东的珠三角城市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0多年来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可以说是出现了一个博物馆
期刊
社会反思与民生视角    “大千世界——中国当代艺术近作展”由来自芝加哥文化中心的戈瑞格·奈特(Gregory Knight)和德国柏林TA艺术中心的特丽萨·德·阿鲁达(Tereza de Arruda)共同策划,策展人特别强调这些作品是中国当代艺术最新的一批作品,参展的22位艺术家目前依然生活和工作干中国,这使得艺术家能切身地对中国当前正在发生的社会变化和社会现实有最直接的体会和感触,并把这种感
期刊
关于毛笔的制作,我国很早就流行有蔡伦造纸、蒙恬制笔的源流说,而后来,有人考证出在蒙氏之前的周朝便已经懂得制作毛笔了。也就是说,中国人由刀笔改用毛笔的纪录,可追索到比蒙恬更早的年代。  毛笔的制作看似简单,其实颇有讲究。首先需选取合用的毛颖,如除了至今仍在流行使用的兔毫、羊毫、狼毫而外,据记载古人尚且尝试过胎发、鼠毫、鸡羽、雁翎、狎毛、猩猩毛、鼠须、鹿毛等,甚至有用茅草集束而用作笔的。而且选材讲究,
期刊
潮州近世名诗人石铭吾,与侯乙符、刘仲英同为陈石遗所称之“岭东诗人有三杰”者也。三杰者,乙符早逝,仲英飘零。踞坛坫以开风气者,实惟铭吾一老。故饶选堂题《慵石室诗抄》序云:“吾乡诗学,至翁掌庑始大。’石铭吾执律师业,吟咏本属余事,然嗜诗有过人者,每乘轿赴法院庭辩,仍手执《杜少陵集》一卷,不废吟哦。故朋侪称其“石律师”为“石律诗”,雅谑也。  石铭吾喜杜律,尝见其致友人论诗书札,自谓为诗初尊三山,半山王
期刊
散发着迷人光芒的钻饰总是能让人在拍卖场上屏住呼吸。其实在钻石切割历史上,钻石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丑小鸭阶段。当工人将钻石从恶劣的山石环境中挖出来的时候,钻石也只是一颗灰头土脸的石头。为了使钻石散发出迷人的光泽,人类在钻石切割打磨技术上有长久的探索。钻石刚挖出来的时候,多为有着粗糙表皮的八面体。钻石是世界上最硬的矿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钻石才能打磨钻石。在14、15世纪的时候,许多钻石——尤其是大
期刊
在湖北省武汉市东南郊约20公里有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龙泉山,龙泉山除了优美的湖光山色外,沿其南北两列山(主要是天马峰和玉屏峰)下,还环列着九座明代楚王茔园!  原来,楚藩封国始于1370年,灭于1643年,历时274年。这在时间上与明王朝的兴衰(1368—1644年)是相一致的。楚系藩王共历八代九传:第一代楚王朱桢,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六子,是首批受封的亲王之一,死后谥号为“昭”,是为楚昭王自楚昭王
期刊
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议厅高三米长九米的大画《层峦叠翠》出自已故国画大师陆俨少之手。陆俨少(19091993),上海嘉定人。名砥,字宛若,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陆俨少的作品,吸收了历代山水画家的技法,南北宗派兼容,学古不拘泥于古,以“推陈创异,化古为新”的艺术主张以及独创的“勾云”、“留白”和“墨块”的技法,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对近现代的中国画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09年,是陆俨少先生诞辰100周
期刊
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1972)以一本《西行漫记》让世人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也使他成为世界知名的新闻记者。然而最初,他在中国的探险旅程却始于云南。1930年25岁的斯诺计划从昆明到缅甸探险,12月8日他与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家、探险家约瑟夫·洛克(Joseph F·Rock,1884-1962)在昆明相遇,斯诺想跟随洛克一行到大理,洛克同意带上他。洛克并没把这个年轻的美国人放在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