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合作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1987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黑河学院设计系为例,探索一种中俄合作并适应边境高校发展的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艺术设计教育的科学发展。
  在“一带一路”“龙江丝路带”战略规划背景下,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双创”人才、推进中俄艺术设计产业合作为目标,以整合艺术教育资源、激发高校与企业间的创新活力为落脚点,着力深化中俄艺术教育合作,打造集高端人才培养、中俄艺术交流、文化产品展销于一体的文化艺术产业合作平台,助力区域经贸合作和中俄人文合作的发展。经过探索和研究,以黑河学院设计系为例构建中俄合作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基本情况
  黑河学院设计系围绕“融合、实践、创新”的专业发展理念,确定了“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引进俄罗斯艺术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创新、师资队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和文化教育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把地处北疆、远离文化艺术中心的劣势转变为突出地方区域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办学优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实现了快速发展和特色发展。在这样良好的地缘优势和发展基础上,2004年,美术与设计学院设立艺术设计教研室,包含4个专业方向。2009年,艺术设计专业被评为黑河学院重点专业。2011年,艺术设计创新创业培养模式试验区被评为省级试验区。设计系在发展过程中认真探索学科教学改革,积极促进优质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全国同类院校设计教学起到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二、构建中俄合作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新思路
  第一,在中俄合作背景下,坚持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围绕“双创”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设计系在建设期间,与时俱进,积极调整,适应地区经济发展需求,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育人为根本,实践教学和产业园区建设为中心,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工作目标,继续结合在国内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成果及已有的研究基础,结合美术与设计学院设计类专业的现状,着力突破设计类专业具有“双创”精神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课程结构的改革和调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在中俄合作背景下,坚持以实践教学为主线,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研究实践,建设产业化实验平台,丰硕科研成果。通过工作室制及产业园建设项目的建立和实施,逐步增加实践教学比重,逐渐推进教学、设计实践、产业项目应用的协同与集成化,结合中俄特色办学和区域经济文化建设及社会发展设计类专业力,争在创新、创业平台中起到搭建和支撑作用,突出特殊地位,并计划在2020年,由“产学研”向“产学研用”的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借助项目研究,积极围绕中、俄设计风格比较进行具有实用性、创新性和科学性的教学改革。通过鼓励教师积极申报课题、出版著作、发表论文、发明实用新型专利、设计专利等方式提高设计类教师科研能力及科研成果的产出。设计类专业将继续争取符合地域特色、适合开展深入研究的省、国家级科研项目。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结合科研、教学、学生毕业设计等增加新的实验项目,把基础性、专业性的内容贯穿于综合性、应用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并以此解决增加综合性、应用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带来的课时矛盾。
  第三,在中俄合作背景下,加强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促进专业内涵发展。做好中俄特色课程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和实现俄罗斯蜡染、纸构成、建筑设计与制图、陶艺、纤维艺术、民间美术、传统图案临摹等特色课程的引进和交流,通过中俄互派教师、学生,以及引进俄罗斯设计专业教师、引进课程、教材等实际活动来实现课程体系的建设。另外,为实现新媒体和传统印刷的有机结合,发展角色设计课程,衍生出现代产品设计与陶艺、纤维、漆器等结合出成品销售。环境设计方向在原有课程基础上,继续加大实践环节,深入产业中学习,如参与实际工程施工,加强与产业园、奥兰德等实践课程的建设。发展漆艺、陶艺、纤维课程,实现课程成果的转化。
  第四,在中俄合作背景下,打造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和管理队伍。队伍建设包括师资队伍与管理队伍建设两方面。师资上,设计类专业青年教师人数居多,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教学活力,要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能动性,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利用每年寒假、暑假派出至少两名教师出去学习培训。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大力培养在职教师和柔性引进名师授课、讲座等形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师资培训是“十三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优良的师资队伍为开展课程体系建设、推进教学改革起到保障和动力作用,到2018年,至少有1名博士,有一年及以上国内外知名高校或著名研究机构学习人员比例达到40%。按照专业发展需要,科学安排人员,合理规划岗位,提升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加强保障服务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水准和保障能力。
  根据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的需要,培养领军人才和带头人,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培养双语型教师,特别是具备一定俄语水平的设计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共享优质资源,编写教材。以杰出人才引进与队伍国际化策略,持续聘请俄罗斯高校教师授课、国内名师柔性引进,坚持做到事业、发展、待遇、环境、文化、感情等要素并举的优秀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方针,实现院级教学名师零突破。
  第五,在中俄合作背景下,利用好实验产业平台和基地建设,强化特色与优势,加强对俄交流。依托对俄罗斯高校的校际合作,拓展设计学专业的合作对象,努力提升合作层次、开展实质性合作,现有的切林姆霍瓦写生基地偏重于绘画写生,因此设计学专业要借此发展,建立以设计交流为主的基地建设和采风点,并建立合作平台,可与俄高校开展学生互派或针对某一题目开设工作坊,中俄学生组队共同完成,每期学习结束后采用成果汇报展的形式宣传。
  黑河学院在对俄交流中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因此在人才培养中要体现出这个优势,引进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和优质教材,在交流中不仅要吸收俄罗斯特色,也要彰显历史文化特色,俄罗斯的建筑、配色、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图案等都是设计的素材和灵感,中西交融,构建中俄特色实践课程,从设计的角度传承与发展我国传统文化,既有民族特色又不失现代感。
  三、结语
  以中俄文化产业合作育人,培育优秀的应用型人才,产出高质量的艺术产品,将形成体现中俄特色,产、学、研协同育人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科专业建设对社会的服务功能,为地方和国家输出具备强竞争力的特色应用型美术人才。
  (黑河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俄罗斯与黑龙江省高校美术课程教学模式比较研究”(课题编号:16G368)的成果之一;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青年专项“中外人文理念视角下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编号:16Q200)的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很喜欢德国作家荷尔德林的那首诗——《人,诗意地栖居》。南师大附中校园,便是这样一个诗意的地方。若是明朝文学家归有光在世,一定会在这里“偃仰啸歌,冥然兀坐”,听“万籁有声”,看“庭阶寂寂”,又有“竹影半墙,风影移动”,珊珊可爱。附中虽小,却也别有“项脊轩”的雅致。  一日在校园漫步,神思游离,突然头被重重地撞了一下——一根路灯杆横在眼前。灯杆上有些锈迹,红红的锈迹像是衰老的斑纹。灯罩略微泛黄,整个路
期刊
妥清德,裕固族。甘肃酒泉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15期民族班学员。曾在《中国作家》《诗刊》《民族文学》《中国文学》《北京文学》等发表诗歌、散文。获甘肃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铜奔马奖等。出版有诗集《风中捡拾的草叶与月光》。  飞鸟不惊  清晨太阳从东郊升起,密集的高楼像围了一条红纱巾。城市拥堵的时光里,广场旁的小树林,一群鸟儿围在一起聚餐。小小的画面,让人怦然心动。它们把我当成了一棵会走路的
期刊
桫椤,中国作协会员,河北作协特约研究员,在《诗探索》《诗歌月刊》《诗选刊》等媒体发表诗歌评论作品,诗论文章曾获《人民文学》“近作短评”银奖;有诗作在《绿风》《诗选刊》《四川诗歌》等媒体发表,并入选《河北青年诗典》《河北诗选》《天天诗历》等,曾担任河北省第一届“孙犁文学奖”(政府奖)诗歌评委。  翻阅《牡丹》杂志2016年的诗歌稿件,一个与《牡丹》有关但又不只与《牡丹》有关的问题萦绕心头:一家纸媒为
期刊
《雌性的草地》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华文文学女作家严歌苓于1988年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故事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蛮荒草原上生活的女子牧马班入手,以独特的行文结构向我们展现了在特殊的年代和环境下,在性和欲的缝隙中挣扎着的一个个独立的女性形象。在《雌性的草地》这部小说中,读者除了被作品极富阅读性的故事情节和作者独特的叙述结构所吸引外,整部作品留给笔者印象最深的就是严歌苓在文本中使用的各种色彩斑斓的意象。
期刊
《菜园》是沈从文早期创作的短篇小说,作品围绕玉太太和她的儿子少琛,讲述了一个凄美的故事。沈从文小说很多都是“从塑造美到毁灭美”的模式。作者起初用纯净、素朴的语言营造出引人向善的美的意境,似乎那些都是理想世界里的情景,但作品最后,那些美往往会消逝或者被毁灭。如《边城》中起初给读者营造了一个在动荡岁月里偏安一隅的边城,城里宁静和谐,翠翠、傩送等起初是美丽的化身,到文章最后沈从文却给我们留下一个望夫石般
期刊
屠格涅夫是俄国19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不朽的创作为俄国和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作品中流露的民主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深深影响着19世纪的俄国读者,推动了整个时代思想的进步。时至今日,人道主义的旋律依然奏响在世界各地各民族当中,足以见得研究屠格涅夫人道主义情怀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短篇小说《木木》为例,探究屠格涅夫寓于作品中的人道主义情怀,有助于反思现代社会罪恶现象,重新审视人道主义
期刊
知名美剧《权力的游戏》中塑造了百余个人物形象,观众在欣赏该系列影视作品时,对人物命运的变化普遍有较大的兴趣。本文以剧中人物珊莎·史塔克为例,分析该剧在描绘人物命运的时候,如何让观众始终无法把握人物命运走向,进而保持与增进对该作品的兴趣。  美剧《权力的游戏》改编自小说《冰与火之歌》,该剧把握了原著中“冰”与“火”的主题,突出了人性的挣扎。剧中塑造了百余个人物,却并非孤立地凸现英雄主义和奸猾阴谋,而
期刊
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乐理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能深化对作品的理解,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并提高学习效率。但目前乐理视唱练耳教学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自主能力培养等方面。为弥补这些不足,应明确职业目标、调整教学方法,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乐理视唱练耳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基础性课程,同时又是实践性和专业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对高职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
期刊
《被弃的爱者》的视角独特。以新批评及心理分析视角可发掘诗的内涵及结构,探讨诗中的主角与女子的关系可发现更全面真实的情形,并非只是爱者一直所抱怨的被弃,也非对女子的完全批判。伦理教化是此诗幽深的意韵,虽然诗作较久远,但时间并未对理解该诗歌造成不可逾越的障碍,解读此诗创作的时代,能够更好地理解此诗。  《被弃的爱者》是英国文艺复兴先驱托马斯·华埃特的名作,而国内学者研究的不多。本文试图从新批评和心理分
期刊
本文通过分析《基础英语》翻转课堂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即个性化学习环境、个性化学习资源、个性化学习策略和个性化学习指导,指出翻转课堂为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实现提供了实践平台,总结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技术应用、教学设计、学生学习层面的问题,提出翻转课堂与学习者个性化学习深度融合的重要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自2007年在美国初创以来,逐渐风靡了整个世界。很多教师对该教学模式进行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经实践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