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的重要举措,在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指引下,在“双一流”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下,面对行业发展现状,创造性提升传统学科学风建设的实质性成效尤为重要。本文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对传统学科学生展开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于学风建设的真实看法,从课堂保证、过程积累、学习互助、生涯规划和教师参与等各方面提出学风建设的具体创新举措,以统一思想意识,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提升学风建设的成效。
关键词:双一流;传统学科;学风建设;举措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4-0127-03
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在机构、学科多样性和布局广泛性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为进一步支持国家发展战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多部门立足国情,于2017年正式提出“双一流”建设目标[1],旨在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源源不断输出人才,服务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科和安全工程学科成功入选首批“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迫切需要“一流学生”作为人才保障,这对“一流学风”提出更高要求[2]。举措创新,营造优良学风环境,决定了着“双一流”学科的建设质量。
学风建设历来被学界重点研究并关注,刘建清等认为,学风建设工作应强化约束机制,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充分融合学风教风[3];邵兵等认为,学风建设工作应秉承“三全育人”理念,与学业支持互相结合,营造互助共进的学习环境[4];张贺祥等认为,学风建设工作应构建学习生活统一体,强化制度约束,完善生活教育载体[5]。但经查文献发现,针对传统学科背景的学风建设研究较少,契合参考性较弱,故本文以此立意,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探究加强“双一流”背景下传统学科学风建设创新举措,以期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管理与教育支持。
一、学风建设现状
(一)学风建设的推进措施
1.重视基础课堂约束,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多项课堂督查与多媒体工具协助管理相结合,建立公示与奖惩制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养成,收效较好。
2.强化过程积累,减轻考前压力,提升学习效果。以课业分解为主要手段,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学生养成正向学习习惯,学习氛围愈加浓厚。
3.注重提升英文素养,拓宽学生国际视野。以“双一流”建设国际化要求为指向,以英文能力提升为基础,以英文社团为抓手,多样化开展英文交流活动,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英文思维,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4.调动教师积极性,将学风建设融入日常教学。依托学校“课程思政”项目,进一步完善思政教师等对学风建设的督促机制,加强第一、第二课堂学风建设的有效衔接,形成组合拳,使学风建设效果立竿见影。
(二)新形势下传统学科学风建设面临挑战
传统学科发展与行业发展及个人认知息息相关,以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为例,“双一流”建设前景明朗,但由行业起伏发展带来的外界认可度低、生源质量下滑、学生专业归属感差等负面影响给学风建设带来巨大挑战。通过对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分别得到学生“专业认知、目标指向、自我约束、日常期许”四个方面的信息反馈,表明目前学风建设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
1.专业认知不足,学习动力减弱
大学是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大学生生理、心理尚未进入成熟期,部分学生对主动学习及学风建设的个人参与意识并不强烈,对学习重要性理解及对所学专业的初步认知尚未明确。调研显示,近50%的采矿工程专业同学表示对该专业的兴趣度一般,10%左右的同学表示不感兴趣。一半以上学生认为专业学风好坏的决定因素是学生自己,约30%的同学认为是校园文化决定的,少部分同学认为由学校管理和教师教风决定。这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优势学科重要性認识不够,对专业学习热情不高,虽然认识到学风建设的个人作用,但与专业认知不强相比较,呈现妥协消弭态势,学习动力受到牵制,并成为影响学风建设的源头问题。
2.目标指向不明,学习目标模糊
高等教育的宗旨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基础教育不同,高校更注重学生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等能力的塑造。在基础教育向高校教育过渡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学习目标“不明确、模糊”的问题。被调研的同学中,多数同学表示当对专业课程内容不感兴趣时,自己的态度“不是非常认真,经常开小差”,只有近20%的同学表示“继续认真听讲”。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外界依赖性强,主观能动性弱。学生目标指向不明确,拉低学习效率,影响第一课堂学习氛围营造,此为学风建设的衍生问题。
3.自我约束不强,学习纪律涣散
现今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自律性较差,沉迷于享受,认为上大学只为混文凭,为后续发展增加筹码[6]。调研显示,约60%的同学认为自己周围的学习氛围一般,还存在一些不良的学习现象,如旷课、迟到和早退、考试作弊等;对于自习时间的选择,46%的同学表示,在别人不督促的情况下,会有3-4天的自习时间,说明学生自习主动性差,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学习要依靠别人督促,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有50%左右学生认为,只要自己学习好就行,模范与带动意识较弱。可见,整体学风受专业认知等的影响尚处于松散阶段,仍需继续发挥导向和榜样聚拢作用。
4.日常期许不够,学习意愿不强
由于专业引导教育效果不突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较低,认同感不强,导致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下降;一些学生不能及时调整学习状态,出现厌学情绪[7],久而久之,学生会降低日常期许。当被问及“你如何看待一些大学生考前一个月开始用功读书以求通过考试的做法”时,13%的同学表示认同,这反映出学生对自己的日常期许不高,学习目的是为了通过考试,并且学习方法是考前突击,不利于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也对学风建设产生不良影响。 二、“双一流”背景下传统学科学风建设创新举措
依据“双一流”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学校总体规划,总结调查结果,考虑学生诉求,学风建设要内外结合,共同采取措施,约束和激励相映衬,以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目的,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和学生的不断进步。
(一)院长书记担任思想政治教育课要常态化
院长书记担任思想政治教育课要常态化,从学生内心期望出发,改善学生及家长的专业认知。每学期定期由院长书记登台讲思想政治教育课,以“双一流”学科建设为总领,多层次展示专业发展历史、现状及前景,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所学学科及专业发展前景,提升其专业归属感和自豪感,逐渐激发学生内心原动力,推进学风建设。
(二)进一步提升第一、第二课堂教学质量,创新教育模式,增强教学吸引力
进一步提升第一、二课堂教学质量,创新教育模式,增强教学吸引力。强化专任教师课堂管控力度,提高翻转课堂比例,促进学生课堂角色转换,提高学生教学过程的参与度;完善第二课堂考评体系,加大考核力度,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减少学风建设问题衍生,营造学风建设良好氛围。
(三)加强学习互助,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构建帮扶体系,加强学习互助,将“火车头”改变为“动车组”,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从基础课程入手,构建帮扶体系,创新方式方法,在完善学生间学业互助机制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形成“帮扶—进步—提升”的良性循环。不断增强学风建设的自生动力,增强学风建设管理质量,降低管理难度。
(四)强化对学生日常学习引导
强化对学生日常学习引导,注重阶段目标建立与验收,细化日常学习过程,帮助学生重建学习意愿。通过构建“专业教师+辅导员+班长”三级联动机制,针对问题学生展开多角度疏导,帮助其在专业学习、人生规划和日常管理等方面重整思路,重建自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注重同类学生分类指导,激发群体内竞争意识。
(五)帮助学生构建自我發展体系
以职业生涯规划竞赛为抓手,以赛促学,全方位帮助学生构建自我发展体系。从新生入学的大学生涯规划开始,依托“双一流”建设规划,强化专业认知,细化生涯及职业规划目标指向,增强过程自我约束与日常期许,形成榜样示范效应,以学生的发展促进学风建设。
三、结语
“双一流”建设虽然对传统学科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但受行业形势影响,我校学风情况与“双一流”建设要求匹配度较低。提升学风建设实效,才能保障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才能使“双一流”建设更加具有活力。
从学生的“专业认知”“目标指向”“自我约束”和“日常期许”四个方面对采矿工程专业在校本科生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对自身的认知不到位,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目标不明确,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成绩较差,适应性不强,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优良学风建设面临的挑战性还比较大,需要统筹安排,克服困难,下大力气搞好学风建设。
面对传统学科“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机遇,我们应认清自身现状,创新方式方法,从课堂保证、过程积累、学习互助、生涯规划和教师参与等各方面开展相关工作,全方位保证学风建设成效,使学风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跨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潘静.“双一流”建设的内涵与行动框架[J].江苏高教,2016,(05):24-27.
〔2〕张萌萌.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03):61-63.
〔3〕刘建清,唐铸文,程远志.关于加强地方高校教风学风建设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4):59-60.
〔4〕邵兵,张勇,彭飞.学风建设与学业支持系统构建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01):139-142.
〔5〕张贺祥,葛巍,王秀林.基于宿舍单元视角的高校学风建设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2):42-44.
〔6〕蒋莹莹.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16(06):125-127.
〔7〕王业,岳登晓.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路径选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1):41-44.
(责任编辑 徐阳)
关键词:双一流;传统学科;学风建设;举措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4-0127-03
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在机构、学科多样性和布局广泛性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为进一步支持国家发展战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多部门立足国情,于2017年正式提出“双一流”建设目标[1],旨在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源源不断输出人才,服务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科和安全工程学科成功入选首批“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迫切需要“一流学生”作为人才保障,这对“一流学风”提出更高要求[2]。举措创新,营造优良学风环境,决定了着“双一流”学科的建设质量。
学风建设历来被学界重点研究并关注,刘建清等认为,学风建设工作应强化约束机制,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充分融合学风教风[3];邵兵等认为,学风建设工作应秉承“三全育人”理念,与学业支持互相结合,营造互助共进的学习环境[4];张贺祥等认为,学风建设工作应构建学习生活统一体,强化制度约束,完善生活教育载体[5]。但经查文献发现,针对传统学科背景的学风建设研究较少,契合参考性较弱,故本文以此立意,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探究加强“双一流”背景下传统学科学风建设创新举措,以期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管理与教育支持。
一、学风建设现状
(一)学风建设的推进措施
1.重视基础课堂约束,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多项课堂督查与多媒体工具协助管理相结合,建立公示与奖惩制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养成,收效较好。
2.强化过程积累,减轻考前压力,提升学习效果。以课业分解为主要手段,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学生养成正向学习习惯,学习氛围愈加浓厚。
3.注重提升英文素养,拓宽学生国际视野。以“双一流”建设国际化要求为指向,以英文能力提升为基础,以英文社团为抓手,多样化开展英文交流活动,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英文思维,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4.调动教师积极性,将学风建设融入日常教学。依托学校“课程思政”项目,进一步完善思政教师等对学风建设的督促机制,加强第一、第二课堂学风建设的有效衔接,形成组合拳,使学风建设效果立竿见影。
(二)新形势下传统学科学风建设面临挑战
传统学科发展与行业发展及个人认知息息相关,以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为例,“双一流”建设前景明朗,但由行业起伏发展带来的外界认可度低、生源质量下滑、学生专业归属感差等负面影响给学风建设带来巨大挑战。通过对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分别得到学生“专业认知、目标指向、自我约束、日常期许”四个方面的信息反馈,表明目前学风建设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
1.专业认知不足,学习动力减弱
大学是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大学生生理、心理尚未进入成熟期,部分学生对主动学习及学风建设的个人参与意识并不强烈,对学习重要性理解及对所学专业的初步认知尚未明确。调研显示,近50%的采矿工程专业同学表示对该专业的兴趣度一般,10%左右的同学表示不感兴趣。一半以上学生认为专业学风好坏的决定因素是学生自己,约30%的同学认为是校园文化决定的,少部分同学认为由学校管理和教师教风决定。这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优势学科重要性認识不够,对专业学习热情不高,虽然认识到学风建设的个人作用,但与专业认知不强相比较,呈现妥协消弭态势,学习动力受到牵制,并成为影响学风建设的源头问题。
2.目标指向不明,学习目标模糊
高等教育的宗旨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基础教育不同,高校更注重学生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等能力的塑造。在基础教育向高校教育过渡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学习目标“不明确、模糊”的问题。被调研的同学中,多数同学表示当对专业课程内容不感兴趣时,自己的态度“不是非常认真,经常开小差”,只有近20%的同学表示“继续认真听讲”。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外界依赖性强,主观能动性弱。学生目标指向不明确,拉低学习效率,影响第一课堂学习氛围营造,此为学风建设的衍生问题。
3.自我约束不强,学习纪律涣散
现今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自律性较差,沉迷于享受,认为上大学只为混文凭,为后续发展增加筹码[6]。调研显示,约60%的同学认为自己周围的学习氛围一般,还存在一些不良的学习现象,如旷课、迟到和早退、考试作弊等;对于自习时间的选择,46%的同学表示,在别人不督促的情况下,会有3-4天的自习时间,说明学生自习主动性差,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学习要依靠别人督促,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有50%左右学生认为,只要自己学习好就行,模范与带动意识较弱。可见,整体学风受专业认知等的影响尚处于松散阶段,仍需继续发挥导向和榜样聚拢作用。
4.日常期许不够,学习意愿不强
由于专业引导教育效果不突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较低,认同感不强,导致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下降;一些学生不能及时调整学习状态,出现厌学情绪[7],久而久之,学生会降低日常期许。当被问及“你如何看待一些大学生考前一个月开始用功读书以求通过考试的做法”时,13%的同学表示认同,这反映出学生对自己的日常期许不高,学习目的是为了通过考试,并且学习方法是考前突击,不利于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也对学风建设产生不良影响。 二、“双一流”背景下传统学科学风建设创新举措
依据“双一流”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学校总体规划,总结调查结果,考虑学生诉求,学风建设要内外结合,共同采取措施,约束和激励相映衬,以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目的,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和学生的不断进步。
(一)院长书记担任思想政治教育课要常态化
院长书记担任思想政治教育课要常态化,从学生内心期望出发,改善学生及家长的专业认知。每学期定期由院长书记登台讲思想政治教育课,以“双一流”学科建设为总领,多层次展示专业发展历史、现状及前景,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所学学科及专业发展前景,提升其专业归属感和自豪感,逐渐激发学生内心原动力,推进学风建设。
(二)进一步提升第一、第二课堂教学质量,创新教育模式,增强教学吸引力
进一步提升第一、二课堂教学质量,创新教育模式,增强教学吸引力。强化专任教师课堂管控力度,提高翻转课堂比例,促进学生课堂角色转换,提高学生教学过程的参与度;完善第二课堂考评体系,加大考核力度,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减少学风建设问题衍生,营造学风建设良好氛围。
(三)加强学习互助,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构建帮扶体系,加强学习互助,将“火车头”改变为“动车组”,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从基础课程入手,构建帮扶体系,创新方式方法,在完善学生间学业互助机制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形成“帮扶—进步—提升”的良性循环。不断增强学风建设的自生动力,增强学风建设管理质量,降低管理难度。
(四)强化对学生日常学习引导
强化对学生日常学习引导,注重阶段目标建立与验收,细化日常学习过程,帮助学生重建学习意愿。通过构建“专业教师+辅导员+班长”三级联动机制,针对问题学生展开多角度疏导,帮助其在专业学习、人生规划和日常管理等方面重整思路,重建自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注重同类学生分类指导,激发群体内竞争意识。
(五)帮助学生构建自我發展体系
以职业生涯规划竞赛为抓手,以赛促学,全方位帮助学生构建自我发展体系。从新生入学的大学生涯规划开始,依托“双一流”建设规划,强化专业认知,细化生涯及职业规划目标指向,增强过程自我约束与日常期许,形成榜样示范效应,以学生的发展促进学风建设。
三、结语
“双一流”建设虽然对传统学科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但受行业形势影响,我校学风情况与“双一流”建设要求匹配度较低。提升学风建设实效,才能保障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才能使“双一流”建设更加具有活力。
从学生的“专业认知”“目标指向”“自我约束”和“日常期许”四个方面对采矿工程专业在校本科生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对自身的认知不到位,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目标不明确,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成绩较差,适应性不强,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优良学风建设面临的挑战性还比较大,需要统筹安排,克服困难,下大力气搞好学风建设。
面对传统学科“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机遇,我们应认清自身现状,创新方式方法,从课堂保证、过程积累、学习互助、生涯规划和教师参与等各方面开展相关工作,全方位保证学风建设成效,使学风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跨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潘静.“双一流”建设的内涵与行动框架[J].江苏高教,2016,(05):24-27.
〔2〕张萌萌.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03):61-63.
〔3〕刘建清,唐铸文,程远志.关于加强地方高校教风学风建设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4):59-60.
〔4〕邵兵,张勇,彭飞.学风建设与学业支持系统构建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01):139-142.
〔5〕张贺祥,葛巍,王秀林.基于宿舍单元视角的高校学风建设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2):42-44.
〔6〕蒋莹莹.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16(06):125-127.
〔7〕王业,岳登晓.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路径选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1):41-44.
(责任编辑 徐阳)